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江苏科技大学先进焊接技术省级重点实验室开放研究基金(JSAWT-06-02)

作品数:2 被引量:13H指数:1
相关作者:沈以赴孟氢钡杨宗辉李晓泉更多>>
相关机构:南京工程学院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江苏科技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江苏科技大学先进焊接技术省级重点实验室开放研究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金属学及工艺一般工业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金属学及工艺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主题

  • 2篇
  • 1篇等离子
  • 1篇液相扩散
  • 1篇瞬间液相
  • 1篇瞬间液相扩散...
  • 1篇面向等离子体...
  • 1篇浸渗
  • 1篇浸渗法
  • 1篇抗剪
  • 1篇抗剪强度
  • 1篇合金
  • 1篇合金化
  • 1篇不锈
  • 1篇不锈钢

机构

  • 2篇江苏科技大学
  • 2篇南京航空航天...
  • 2篇南京工程学院

作者

  • 2篇杨宗辉
  • 2篇孟氢钡
  • 2篇沈以赴
  • 1篇李晓泉

传媒

  • 1篇材料工程
  • 1篇中国有色金属...

年份

  • 2篇2012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浸渗法合金化纯钨表层的研究被引量:1
2012年
采用浸渗Ni-Fe熔体法,使纯钨形成一定深度的W-Ni-Fe合金化表层,研究不同浸渗时间下合金化表层的深度变化与显微组织特征。结果表明:浸渗10~40min对应的合金化表层均由W相与含一定W原子的富Ni-Fe黏结相构成。浸渗10min和20min时,对应的合金化表层深530μm和700μm,黏结相非常细小,且分散嵌于W相之间;浸渗30min和40min时,对应的合金化表层深750μm和770μm,在深约60μm的浅表内,黏结相明显增大,部分W相呈圆滑颗粒态。结合实验结果及W-Ni二元合金相图,分析了合金化表层的形成机制。
杨宗辉沈以赴孟氢钡
关键词:浸渗面向等离子体材料合金化
钨/316L不锈钢的瞬间液相扩散连接被引量:12
2012年
采用Cu-5Ni(质量分数,%)合金箔为中间层,在加压15MPa、连接温度1120℃、保温10~360min的工艺条件下对纯钨/316L不锈钢进行瞬间液相扩散连接。利用OM、SEM、EDS和电子万能试验机等研究接头的微观组织、成分分布、力学性能及断口特征。结果表明:保温10和30min对应的接头组织由分界明显的富铁层和富铜层两层构成;保温时间增至180min时,接头组织中的富铜层变薄、变分散,而富铁层则变厚、且局部和不锈钢奥氏体晶粒粘接;当保温时间达到360min后,接头区和不锈钢母材较好地实现了组织与成分均匀化,钨母材中则形成2~3μm厚的Cr、Fe元素扩散带,接头抗剪强度达到213MPa,断裂失效主要发生在钨母材中。
杨宗辉沈以赴李晓泉孟氢钡
关键词:不锈钢瞬间液相扩散连接抗剪强度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