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0276021)

作品数:17 被引量:129H指数:7
相关作者:张玉兰胡望水王红罡吕炳全支崇远更多>>
相关机构:同济大学长江大学华北油田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中国近海海洋综合调查与评价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7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7篇天文地球
  • 6篇生物学
  • 1篇建筑科学

主题

  • 12篇孢粉
  • 9篇古环境
  • 4篇藻类
  • 4篇深海
  • 4篇环境意义
  • 4篇古环境意义
  • 3篇深海沉积
  • 3篇全新世
  • 3篇孢粉组合
  • 3篇先人
  • 3篇南海北部
  • 3篇环境演变
  • 3篇古环境演变
  • 2篇扬子地块
  • 2篇源岩
  • 2篇烃源
  • 2篇烃源岩
  • 2篇缺氧
  • 2篇缺氧环境
  • 2篇孢粉记录

机构

  • 18篇同济大学
  • 2篇长江大学
  • 2篇国家海洋局第...
  • 2篇华北油田
  • 1篇华东师范大学
  • 1篇江汉石油学院
  • 1篇四川师范大学
  • 1篇中山大学
  • 1篇上海博物馆

作者

  • 16篇张玉兰
  • 3篇吕炳全
  • 3篇王红罡
  • 3篇胡望水
  • 2篇龙江平
  • 2篇陶明华
  • 2篇支崇远
  • 1篇赵泉鸿
  • 1篇崔俊峰
  • 1篇陶亮
  • 1篇邹伟宏
  • 1篇唐振朝
  • 1篇王开发
  • 1篇詹杰民
  • 1篇范代读
  • 1篇宋建

传媒

  • 5篇海洋地质与第...
  • 3篇同济大学学报...
  • 2篇热带海洋学报
  • 2篇海洋学研究
  • 1篇科学通报
  • 1篇微体古生物学...
  • 1篇海洋通报
  • 1篇江汉石油学院...
  • 1篇上海地质
  • 1篇中国古生物学...

年份

  • 4篇2009
  • 3篇2008
  • 4篇2007
  • 1篇2006
  • 1篇2005
  • 2篇2004
  • 4篇2003
1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华北地块中—上元古界上升流沉积相及其与油气的关系被引量:17
2005年
华北地块上的中-上元古界是我国最古老的沉积岩系,分3系、12个组,通过岩性、沉积相和古生物等分析,发现其中有丰富的上升流沉积相,并可分为3个亚相:富镁碳酸盐岩夹燧石薄层亚相、黑色页岩亚相和叠层石亚相等。上升流引发缺氧事件,形成中-上元古界中重要的烃源岩。研究表明,上升流沉积相与地层中有机质含量呈正相关关系,因而根据地层中上升流沉积相的发育程度,可对本区中-上元古界中的油气作出评价,上升流的发现开拓了本区油气资源研究的新方向。
吕炳全胡望水王红罡沈伟锋张玉兰
关键词:缺氧环境烃源岩华北地块
上海志丹苑遗址元代水闸的再现及古河道演变被引量:2
2003年
通过对上海志丹苑遗址剖面地层中盘星藻、双星藻、环纹藻、硅藻、介形虫、有孔虫等微体化石的研究,推测了石闸建造后的古河道水体变化。河道水体早期就受到海水交汇影响,中期从海生硅藻及有孔虫的增多,反映海水上溯能力增强,到后期,剖面上部海生藻类、有孔虫数量减少,反映志丹苑所在河道与海水的连通性逐渐降低。
张玉兰宋建赵泉鸿
关键词:元代水闸介形虫有孔虫沉积环境
南海北部海域柱状沉积的孢粉、藻类及其古环境意义被引量:5
2008年
对南海北部C4站柱状剖面进行了高分辨率孢粉、藻类研究,部分样品作了AMS14C年代测定。根据孢粉成分的变化将南海C4站从下至上划分了3个孢粉组合带,依次为:1带(258—194cm)为以Pinus-Quercus(常绿)-Polypodiaceae-Pteridium-Pteris-Dicranopteris-Adiantum为主的孢粉带;2带(194—94cm)为以Pinus-Quercus(常绿)-Pteridium-Polypodiaceae-Microlepia-Dicranopteris为主的孢粉带;3带(94—4cm)为以Pinus-Pteridium-Polypodiaceae-Quercus(常绿)-Microlepia-Dicranopteris为主的孢粉带。并相应恢复了南海北部9 800a BP以来3个植被、气候、古环境演替阶段,结合AMS14C测年资料,对C4站柱状地层时代划分作了讨论,为南海古气候、古环境演变研究提供了科学依据。
张玉兰
关键词:全新世孢粉藻类古环境
东海北部陆缘地区全新世孢粉组合及其古环境演变
通过对东海北部陆缘地区 NH0504孔和东海(DH1)井2口钻井全新世地层的孢粉研究,划分出了5个孢粉组合带和2个亚带,恢复了本地区植被演替、气候波动和古环境演变的5个阶段:第1阶段为针阔叶混交林—草地,反映气候温凉略湿...
张玉兰
文献传递
扬子地块东南古生代上升流沉积相及其与烃源岩的关系被引量:68
2004年
长江中下游苏、皖、赣、鄂一带属古生代扬子地块被动大陆边缘的东南缘 ,通过该区 6 4条古生界剖面的实测、分析和对比 ,得出该区古生界寒武、奥陶、志留、石炭和二叠系等地层中的黑色碳质页岩、硅质页岩、硅质条带和结核以及磷矿层和磷结核等沉积是古特提斯海中上升流作用形成的。上升流水体中富营养盐和SiO2 ,在古生代低纬度的扬子地块东南缘生物大量繁殖 ,引发缺氧事件 ,形成上述硅质和磷质沉积以及有机质丰富的烃源岩、石煤和磷矿层等 ,由于上升流水体富营养盐和SiO2 ,生物化石属种丰富 ,个体大 ,多营底栖或固着浅海底生活 ,硅质生物放射虫等丰富。区内烃源岩有机质与上升流的强度呈正相关关系 ,可见它们之间存在着成因联系。上古生界油气发现于苏北及南黄海 ,因而 ,这一区域是与上升流沉积有关的。
吕炳全王红罡胡望水沈伟锋张玉兰
关键词:扬子地块古生代烃源岩属种放射虫生物化石
南海北部B106站柱状沉积的孢粉与藻类及其古环境演变被引量:7
2007年
对南海北部B106站柱状剖面进行了高分辨率孢粉与藻类研究,部分样品作了AMS^14C年代测定。根据孢粉成分的变化将南海B106站从下至上划分了3个孢粉组合带,依次为:1带(294-194 cm)以Pinus-Quercus(常绿)-Gramineae-Polypodiaceae-Pterdium-Dicranopteris为主孢粉带;2带(194-94cm)以Pinus-Quercus(常绿)-Polypodiaceae-Pteridium-Dicranopteris为主孢粉带;3带(94-4 cm)以Pinus-Polypodiaceae-Pteridium-Quercus(常绿)-Dicranopteris为主孢粉带。并相应恢复了南海北部11 000 aBP以来3个植被、气候、古环境演替阶段,结合AMS^14C测年资料,对B106站柱状地层时代划分作了讨论,为南海古气候、古环境演变研究提供了科学依据。
张玉兰龙江平
关键词:孢粉藻类古环境
广富林遗存在上海地区的首次发现及其古环境意义被引量:4
2006年
上海松江广富林遗址1999年重新发掘,在发掘中首次发现了类似豫东王油坊类型的文化———广富林遗存文化。本次采集了广富林遗址05SGIT1240探方样品,进行孢粉、藻类研究。根据孢粉、藻类成分特征,划分出了3个孢粉组合带,恢复了当时的古植被和古环境,并对广富林遗存先人生存环境、农耕发展作了探析,为环太湖地区文化发展及文化变迁提供了十分珍贵的新资料。
张玉兰
关键词:先人古环境
上海马桥遗址先人生活的古地理环境被引量:5
2007年
上海马桥遗址经多次发掘,取得了很多成果.本次采集了2005年发掘的05MMT4探方样品,进行孢粉、藻类研究.根据孢粉、藻类成分特征,划分出了3个孢粉组合带.它们分别是:1带是以常绿栎-禾本科-香蒲属-松属-水龙骨科-环纹藻为主孢粉带;2带是以环纹藻-常绿栎-槐叶萍-水龙骨科-香蒲属-禾本科为主孢粉带;3带是以松属-柳属-常绿栎-藜科-蕨属-水龙骨科-环纹藻为主孢粉带.恢复了当时古植被和古地理环境.并对马桥先人的生活环境、农耕发展作了探讨,为上海地区文化发展及文明化进程提供了十分宝贵的新资料.
张玉兰
关键词:先人孢粉古地理环境
地球圈层长周期演化旋回基本特征被引量:8
2003年
通过对众多剖面的研究 ,以及对石炭纪以来包括全球构造运动、海平面升降、沉积作用、气候变迁、生物界演化等诸多资料的综合分析 ,阐述了地球圈层演变过程的周期性和阶段性特征 .研究表明 :各种地质演化过程的旋回性存在于多个层次当中 ;其中 ,超级旋回历时约 1 0 0Ma ,一级旋回历时约 4 0~ 5 0Ma ,二级旋回历时约 1 5Ma ,三级旋回历时约 5Ma ,以及更细微的旋回过程 .超级旋回由 2个一级旋回以弱转折衔接组成 ,而相邻超级旋回之间由强转折联系起来 .二级旋回随时间的发展过程显现为一级旋回的缩影 .超级、一级及二级旋回对称性较好 ,三级。
陶明华邹伟宏支崇远陶亮
关键词:地球圈层地质旋回
从孢粉、藻类研究看马桥先人的生活环境
2007年
马桥遗址经多次发掘,取得了很多成果。本次采集了2005年发掘的05MMT4探方样品,进行孢粉、藻类研究。根据孢粉、藻类成分特征,划分出了3个孢粉组合带,它们分别是:1带是以Quercus(evergreen)-Gramineae-Typha-Pi-nus-Polypodiaceae-Concentricystes为主孢粉带;2带是以Concentricystes-Quercus(evergreen)-Salvinia-Polypodiace-ae-Typha-Gramineae为主孢粉带;3带是以Pinus-Salix-Quercus(evergreen)-Chenopodiaceae-Pteridium-Polyp-odiaceae-Concentricystes为主孢粉带,并以此恢复了当时古植被和古地理环境。且对马桥先人的生活环境、农耕发展作了探讨,为上海地区文化发展及文明化进程提供了新资料。
张玉兰
关键词:先人孢粉藻类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