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11BAI04B06)

作品数:86 被引量:1,116H指数:20
相关作者:吴启南谢晓梅吕圭源陈素红桂双英更多>>
相关机构:安徽中医药大学南京中医药大学浙江中医药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安徽高校省级自然科学研究基金浙江省教育厅科研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轻工技术与工程农业科学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86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75篇医药卫生
  • 9篇轻工技术与工...
  • 5篇农业科学
  • 3篇理学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生物学
  • 1篇化学工程

主题

  • 21篇木瓜
  • 15篇宣木瓜
  • 15篇芡实
  • 14篇色谱
  • 13篇液相色谱
  • 13篇相色谱
  • 13篇高效液相
  • 12篇高效液相色谱
  • 11篇液相色谱法
  • 11篇色谱法
  • 10篇多糖
  • 10篇石斛
  • 10篇铁皮石斛
  • 10篇高效液相色谱...
  • 9篇桔梗
  • 8篇多酚
  • 8篇提取物
  • 7篇药理
  • 6篇熊果酸
  • 6篇药理作用

机构

  • 29篇安徽中医药大...
  • 26篇南京中医药大...
  • 17篇浙江中医药大...
  • 9篇安徽中医学院
  • 8篇温州医科大学
  • 4篇温州医学院
  • 4篇安徽省药物研...
  • 4篇浙江省中药研...
  • 3篇江苏省中医院
  • 3篇中国科学院植...
  • 3篇浙江康恩贝药...
  • 2篇亳州职业技术...
  • 2篇浙江工业大学
  • 2篇国家工程研究...
  • 2篇安徽省中药研...
  • 2篇苏州市中医医...
  • 2篇江西中医药大...
  • 2篇安徽济人药业...
  • 2篇安徽中医药大...
  • 1篇安徽中医学院...

作者

  • 20篇吴启南
  • 18篇谢晓梅
  • 12篇吕圭源
  • 11篇陈素红
  • 10篇桂双英
  • 9篇沈蓓
  • 9篇伍城颖
  • 8篇颜美秋
  • 8篇杨沫
  • 7篇王举涛
  • 6篇陈蓉
  • 6篇乐巍
  • 6篇张玲
  • 6篇查日维
  • 5篇谷巍
  • 5篇周桂芬
  • 4篇徐建中
  • 4篇王红
  • 4篇孙乙铭
  • 4篇张毅

传媒

  • 8篇食品工业科技
  • 8篇中成药
  • 6篇中药材
  • 5篇安徽中医学院...
  • 4篇中国中药杂志
  • 4篇中国药房
  • 4篇南京中医药大...
  • 4篇安徽医药
  • 3篇中国实验方剂...
  • 3篇中药药理与临...
  • 3篇中华中医药学...
  • 2篇中国老年学杂...
  • 2篇中国药学杂志
  • 2篇华西药学杂志
  • 2篇中国现代中药
  • 2篇安徽中医药大...
  • 1篇中国中医药信...
  • 1篇实用中医内科...
  • 1篇药物分析杂志
  • 1篇食品科学

年份

  • 3篇2019
  • 2篇2018
  • 3篇2017
  • 11篇2016
  • 20篇2015
  • 19篇2014
  • 18篇2013
  • 12篇2012
  • 1篇2011
8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铁皮枫斗冲剂对长期饮酒致高血压模型大鼠的影响被引量:19
2013年
目的:观察铁皮枫斗冲剂对长期饮酒致高血压模型大鼠体征、血压及血生化指标的影响。方法:采用自由饮酒法(乙醇体积分数从5%逐渐递增至22%)建立饮酒型高血压模型大鼠,造模4周后给予铁皮枫斗冲剂,每天给药1次,连续32周。定期测大鼠体重、一般体征(自主活动、抓力、眩晕时间)及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平均脉压(MBP);给药第28,32周时测定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天门冬氨酸转氨酶(AST)、碱性磷酸酶(ALP)、尿酸(UA)、肌酐(Cr)、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含量。结果:①体征:铁皮枫斗给药组大鼠眩晕时间降低,食量、体重、自主活动次数、抓力升高。②血压:铁皮枫斗组大鼠给药8周始,血压明显下降。③生化指标:铁皮枫斗组大鼠给药第28,32周,血清ALT,AST,ALP,Cr,UA,TG水平均明显下降,但血清TC无明显变化。结论:铁皮枫斗冲剂长期服用能够降低由饮酒引起的高血压,降压的同时还能改善大鼠一般体征及由长期饮酒造成的肝肾功能和血脂生化指标异常状况。
吕圭源夏超群陈素红苏洁刘小胖李波高建莉
关键词:高血压饮酒药理
铁皮枫斗胶囊HPLC特征图谱的建立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建立铁皮枫斗胶囊HPLC特征图谱,为铁皮枫斗胶囊质量控制提供方法。方法采用Ultimate XB C18(4.6 mm×250 mm,5μm),以甲醇-0.2%磷酸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1.0 mL·min-1,检测波长280 nm,柱温30℃。运用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国家药典委员会)进行分析。结果以柚皮素为参照峰,初步构建了由4个特征峰组成的铁皮枫斗胶囊HPLC特征图谱,可适用于铁皮枫斗胶囊的质量检测。结论研究建立的特征图谱为铁皮枫斗胶囊质量控制提供方法,并为其他铁皮石斛相关保健食品的鉴别与质量控制提供参考。
颜美秋陈素红吕圭源周桂芬
关键词:保健食品HPLC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桔梗中木犀草素与芹菜素的含量被引量:4
2013年
目的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同时测定桔梗中木犀草素和芹菜素的含量。方法采用Alltima C18色谱柱(4.6mm×250mm,5μm),以乙腈-0.5%磷酸(35∶65)为流动相,流速1.0ml/min,检测波长340nm,柱温25℃。结果木犀草素和芹菜素质量浓度分别在11.20~67.20μg/ml(r=0.999 6)和12.25~73.50μg/ml(r=0.999 9)范围内与峰面积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木犀草素和芹菜素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9.03%、99.71%,RSD分别为0.77%、1.38%(n=6)。结论 HPLC简便、准确、可靠,可用于中药桔梗中木犀草素和芹菜素的含量测定。
周秀娟储晓琴桂双英王举涛彭代银金传山
关键词:桔梗木犀草素芹菜素
应用AQ-C_(18)色谱柱的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木瓜中6种脂肪酸和酚酸被引量:5
2015年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木瓜脂肪酸和酚酸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方法:选用Ultimate AQ-C_18(250 mm×4.6 mm,5μm)色谱柱;0.5%磷酸二氢铵溶液(磷酸调节pH值至2.2)-乙腈为流动相,梯度洗脱;PDA检测器三波长切换检测,奎尼酸、苹果酸、莽草酸:210 nm,原儿茶酸:260 nm,绿原酸和咖啡酸:325 nm;柱温:30℃;流速:1.0m L/min。结果:6种有机酸峰面积与进样量均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875),加样回收率在96.5%~104.8%(RSD≤4%)之间。结论:该方法简便,选择性和重复性好,可准确、有效地测定木瓜中主要小分子有机酸的含量,为不同检测波长下的中药极性有机酸成分测定提供了科学依据和实验资料。
周亚菁谢晓梅岳静怡查日维杨沫张玲
关键词:木瓜有机酸
铁皮石斛茎非多糖与粗多糖体内外抗氧化活性的比较被引量:17
2016年
目的 :明确铁皮石斛茎非多糖成分的抗氧化活性并与粗多糖进行比较,为非多糖成分的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水提醇沉法制备铁皮石斛茎粗多糖,85%乙醇提取液合并醇沉上清液经制备后得到非多糖。以VC为阳性对照,采用ABTS法、DPPH自由基清除法及PMS-NBT-NADH法分别研究非多糖与粗多糖对ABTS自由基、DPPH自由基及超氧阴离子(O2·-)的清除能力。采用高糖高脂复合饮酒制备氧化损伤大鼠模型,灌胃给予铁皮石斛茎总提取物、非多糖、粗多糖(剂量均为1、2 g/kg,按生药计),6周后测定大鼠血清T-AOC、SOD及MDA。结果:在ABTS自由基、DPPH自由基、O2·-清除能力方面,非多糖优于粗多糖(非多糖的半抑制浓度IC50分别为0.357、1.545、3.535 mg/ml,粗多糖的IC50分别为6.597、2.077、4.916 mg/ml)。铁皮石斛茎总提取物、非多糖、粗多糖均能明显升高模型大鼠血清T-AOC值及SOD活力,降低MDA含量。结论:铁皮石斛茎非多糖成分在体内外均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活性,并在清除ABTS自由基方面优于粗多糖,值得进一步开发并加以利用。
林为艺颜美秋吕圭源胡佳雯陈素红
关键词:铁皮石斛ABTSDPPH超氧阴离子T-AOC
效应面法优化枳术颗粒的提取工艺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优化枳术颗粒的提取工艺条件。方法:采用Box-Behnken效应面分析法,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以辛弗林提取率为指标,考察加水量、提取时间、提取次数对枳术颗粒提取工艺的影响。结果:最佳提取条件为称取处方量药材,加490 mL水煎煮3次,每次115 min,辛弗林提取率达90.57%。结论:Box-Behnken法适用于枳术颗粒提取工艺的优选,建立的数学模型预测值与实验观察值相符。
龚建平刘慧莹饶毅陈笑天龚菁吴东金浩鑫
关键词:枳术颗粒辛弗林BOX-BEHNKEN设计效应面法
HPLC-ELSD法同时测定浙贝母饮片硫熏前后3种有效成分的含量被引量:18
2015年
目的:建立一种同时测定浙贝母饮片中贝母素甲、贝母素乙和贝母辛含量的方法,并比较硫熏对其含量的影响。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蒸发光散射检测法(HPLC-ELSD),使用Agilent Eclipse C18色谱柱(250 mm×4.6 mm,5μm),以0.01%的二乙胺水溶液(A)-乙腈(B)为流动相,梯度洗脱(0~10 min,30%B;10~15 min,30%B→38%B;15~25 min,38%B→60%B;25~35 min,60%B;35~50 min,60%B→70%B;50~70 min,70%B→90%B),流速1 m L·min-1,柱温30℃,漂移管温度为57℃,载气流速2.0 L·min-1;结果:3种成分的峰面积对数值与浓度对数值的线性关系良好(r≥0.999 6),平均加样回收率(n=6)分别为99.05%、100.4%和100.8%;4个不同产地的浙贝母鲜切样品中贝母素甲、贝母素乙、贝母辛的含量分别为0.082%~0.133%、0.052%~0.063%、0.043%,硫熏样品中贝母素甲、贝母素乙、贝母辛的含量分别为0.062%~0.123%、0.033%~0.043%、0.012%;经硫熏后,浙贝母饮片中3种成分的含量均明显降低,贝母素甲降低了7.95%~32.66%,贝母素乙降低了20.38%~37.37%,贝母辛降低了71.44%~72.57%。结论:所建立的方法简单、准确,重现性好,可作为评价和控制浙贝母饮片的质量的依据;硫熏会降低贝母饮片的贝母素甲、贝母素乙、贝母辛含量。
杜伟锋贾永强张焱新张浩姜东京葛卫红
关键词:高效液相色谱-蒸发光散射检测浙贝母硫熏贝母素甲贝母素乙贝母辛
浙麦冬不同生长周期及不同采收期研究被引量:4
2014年
目的:研究浙麦冬适宜种植生长周期和采收时期。方法:通过考察浙麦冬地上部农艺性状、地下部丛块根数、丛块根重和有效成分总皂苷含量等指标,确定适宜的生长周期和采收期。结果与结论:从单位面积块根产量和年单位面积效益综合考虑,浙麦冬以栽培三周年较为适宜;考虑浙麦冬块根产量和总皂苷含量情况,浙麦冬以5月中旬至6月上旬采收为适宜,比川麦冬采收期晚2个月。
徐建中李振丰俞旭平蒋国荣孙乙铭
关键词:麦冬采收期总皂苷
分级醇沉宣木瓜多糖含量、分子量测定和活性初步研究被引量:22
2015年
采用水提取分级醇沉制得宣木瓜多糖,利用苯酚-硫酸法测定多糖含量,采用高效尺寸排阻色谱-多角度激光光散射-示差折光联用技术(HPSEC-MALLS-RI)分析多糖分子量和分子量分布,用多糖体外刺激巨噬细胞,Griess法检测NO释放量。系列研究旨在考察宣木瓜多糖含量、分子量和分子量分布以及免疫活性,为宣木瓜多糖研究积累实验资料和科学依据;并为中药多糖研究提供较为简单、系统的方法与思路。结果表明,不同乙醇浓度(φ)沉淀宣木瓜多糖含量的高低顺序是:95%>80%>40%≥60%>20%,95%乙醇可较完全地沉淀多糖;当乙醇浓度从20%上升到95%时,粗多糖纯度由35.1%上升至45.0%。宣木瓜多糖主要有3个色谱峰,不同浓度醇沉的多糖经HPSCE分离后出峰位置和数量没有明显差别,表明它们含有的多糖种类相似;重均分子量(Mw)分别为6.570×104 g·moL-1和1.393×104 g·moL-1以及小于1万未能获得准确值;前两种多糖的分子量分布指数(Mw/Mn)分别是1.336和1.639;本试验中宣木瓜多糖对巨噬细胞Raw264.7产生NO没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田冰梅谢晓梅沈盼盼杨沫张圣龙唐庆九
关键词:分子量巨噬细胞
宣木瓜总三萜、齐墩果酸和熊果酸含量测定被引量:11
2013年
目的测定宣木瓜总三萜、齐墩果酸和熊果酸含量,为宣木瓜质量控制和评价提供依据。方法采用5%香草醛-冰醋酸-高氯酸显色,550nm处测定总三萜含量;齐墩果酸、熊果酸用超高液相色谱法测定,色谱参数:BEH C18色谱柱(100mm×2.1mm,1.7μm),流动相为甲醇-水-冰醋酸-三乙胺(255∶45∶0.1∶0.05),紫外检测波长为210nm,柱温为25℃。结果不同农家品种的6批宣木瓜样品总三萜含量为2.46%~3.96%,齐墩果酸和熊果酸的总含量为0.449%~0.581%。结论香草醛比色法和超高液相色谱法分别适合宣木瓜总三萜、齐墩果酸和熊果酸含量的测定,可同时用于宣木瓜药材质量控制。
杨沫吴茜程菁菁谢晓梅王键
关键词:宣木瓜齐墩果酸熊果酸总三萜超高效液相色谱法
共9页<123456789>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