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SWU1209103)

作品数:7 被引量:12H指数:2
相关作者:王本朝刘志华更多>>
相关机构:西南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历史地理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文学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6篇文学
  • 4篇代文
  • 3篇当代文学
  • 2篇语言
  • 1篇当代文学批评
  • 1篇新国学
  • 1篇新文化
  • 1篇新文学
  • 1篇新文学运动
  • 1篇玄同
  • 1篇语言感受
  • 1篇语言问题
  • 1篇山乡巨变
  • 1篇思想文化
  • 1篇年代文学
  • 1篇钱玄同
  • 1篇青春
  • 1篇青春之歌
  • 1篇追述
  • 1篇文化

机构

  • 7篇西南大学

作者

  • 5篇王本朝
  • 2篇刘志华

传媒

  • 3篇文艺争鸣
  • 1篇江汉论坛
  • 1篇文艺理论与批...
  • 1篇中国现代文学...
  • 1篇西南大学学报...

年份

  • 1篇2016
  • 3篇2015
  • 1篇2014
  • 2篇2013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文学风格:茅盾当代文学批评的美学底线被引量:2
2015年
文学风格是茅盾当代文学批评中使用频率非常高的一个关键词。他将文学风格作为评判当代作家创作个性和艺术水准的价值尺度。在一个文学创作和批评日益概念化和公式化的时代,文学批评的风格尺度不但维护了文学创作的艺术性和个性,也坚守了文学批评的语言感受和审美体验底线。
王本朝
关键词:文学风格当代文学批评语言感受《山乡巨变》《青春之歌》风格论
白话之美的发现与五四新文学运动
2015年
五四新文学运动超越晚清白话文运动的关键是对白话之美的发现与体认,从美学上论证了白话文用之于新文学的正当性,解决了新文学至关重要的语言选择难题。进而根据白话文的特点,为早期新文学设定了真实、抒情、个性等审美尺度,更新了文学的审美内涵。白话之美的观念有力反击了文言复古的主张,但也给早期新文学造成了语言自然主义、审美平均主义等局限。
刘志华
关键词:新文学运动白话文运动文言文民族共同语
老舍与1950-1960年代文学的语言问题被引量:3
2014年
近年来,当代文学语言饱受质疑和批评。有学者认为:“中国当代文学现在所呈现的种种问题,归根结底是一个语言的问题。中国现代汉语文学发展了一百多年,但中国现代汉语文学还没有建立起真正属于自己的文学语言州”。海外汉学家顾彬也卷入到有关当代文学的评价,其中也涉及语言问题,他认为:“现代汉语,特别是中国作家的汉语是一个很大的问题。”
王本朝
关键词:语言问题现代汉语文学老舍文学发展汉学家
“深入生活”:当代文学的价值建构与创作方式被引量:3
2013年
"深入生活"既是当代文学的创作理念,也是作家思想改造的重要形式,更是当代文学价值重建和文学政策的重要内容。"深入生活"也隐含着社会生活与个人创作之间的矛盾,有主体经验与生活现实的隔膜,写作对象对写作主体的挤压,特别是预先设定的社会"本质"和生活"规律"等意识逻辑对深入生活和文学创作有着或多或少的约束和干扰。于是,当代作家时常陷入熟悉与陌生、经验与观念、现象与本质的无所适从的困惑。
王本朝
关键词:当代文学
概念化与公式化:1950—1970年代文学的创作困境被引量:1
2016年
概念化和公式化曾是1950—1970年代文学创作的普遍现象。文学领导、文学批评家和作家积极提出解决概念化、公式化创作的药方,但并没有产生药到病除的效果,反而结痂越来越厚,乃至成了文学创作的顽症或者说困境。当代文学创作被置于既要表现生活的本质又要遵照艺术规律的两难处境,当代作家也在艺术独特性与概念化公式化、个人主体性与政治意志之间无所适从,缺少精神的主体性和思想的创造性,不得不在反概念化、公式化中又深陷于概念化和公式化的泥淖。当代文学还对形式主义展开批判,虚构了形式主义的罪名,也为概念化、公式化提供了方便之门。
王本朝
关键词:概念化当代文学
胡适对“文学改良”的“革命”话语追述与修正被引量:1
2013年
一些较早的中国现代文学史因对新文学早期文献缺乏历史还原与细读,从字面理解误认为胡适《文学改良刍议》所言的是文学"改良",而陈独秀《文学革命论》所言的才是文学"革命",并以此断定胡适改良主义之不彻底,肯定陈独秀首举文学"革命"大旗之功。(1)其实,二者的主张皆为文学"改良",仅仅是表述不同而已。20世纪80年代后,一些"重写"的文学史还原这一历史场景,注意到胡适、
刘志华
关键词:《文学改良刍议》《文学革命论》历史还原
“五四”新文化的传统与反传统——以《新青年》的“文学革命论”为例被引量:2
2015年
"五四"新文化的传统与反传统,是一个沉重的话题,为什么今天还要提出来并加以讨论呢?因为自晚清以来,到"五四"《新青年》直至1980年代,都曾有过"传统与反传统"的讨论,并成为了一种话语方式。在《新青年》创办100周年之际,重提这个问题,应以历史态度和辩证眼光,厘清"五四"新文化的传统与反传统问题。1990年代以来,当代社会、政治和学术领域出现了呼唤传统文明的文化潮流,"重建传统"、"新国学"、"新儒学"成为显学,重释先秦子学、汉代经学、魏晋玄学、隋唐佛学、宋明理学、明代心学和乾嘉小学的价值意义,意在从传统伦理,从风、雅、颂、赋、比、兴的诗性智慧里,重新发现传统的价值,这本来是无可厚非的事情,但在回归传统时,却将古代传统的失传栽赃到“五四”头上,否定“五四”传统的革命性意义,将新文化虚无化和妖魔化。
王本朝
关键词:新国学西方思想文化吴趼人钱玄同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