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上海市科委重大科技攻关项目(072312032)

作品数:5 被引量:42H指数:4
相关作者:王磊唐玉姝贾建伟付小花席雪飞更多>>
相关机构:同济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上海市科委重大科技攻关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科学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农业科学
  • 1篇理学

主题

  • 5篇土壤
  • 3篇湿地
  • 3篇微生物
  • 3篇九段沙
  • 3篇九段沙湿地
  • 2篇有机碳
  • 2篇湿地土壤
  • 2篇土壤有机
  • 2篇土壤有机碳
  • 1篇氮沉降
  • 1篇演替
  • 1篇演替阶段
  • 1篇油类
  • 1篇油类污染
  • 1篇有机碳库
  • 1篇植被
  • 1篇植被类型
  • 1篇生物发光
  • 1篇石油类
  • 1篇石油类污染

机构

  • 5篇同济大学

作者

  • 5篇唐玉姝
  • 5篇王磊
  • 4篇贾建伟
  • 3篇付小花
  • 3篇席雪飞
  • 2篇张文佺
  • 2篇王红丽
  • 2篇乐毅全
  • 1篇胡颖慧
  • 1篇李艳丽
  • 1篇郑广宏
  • 1篇彭晓佳

传媒

  • 1篇生态学报
  • 1篇工业微生物
  • 1篇土壤通报
  • 1篇四川环境
  • 1篇农业环境科学...

年份

  • 1篇2011
  • 3篇2010
  • 1篇2009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全球环境变化对土壤有机碳库影响的研究进展被引量:5
2010年
全球环境变化对土壤生态系统有机碳库的影响是当前研究的热点。本文综述了大气CO2浓度升高、温度上升、氮沉降等环境因素变化对土壤有机碳输入与土壤呼吸可能的影响,介绍了关于全球环境变化对土壤有机碳库影响的研究手段及其存在的问题,并就今后研究土壤有机碳对全球变化的响应提出了几点建议。
席雪飞王磊贾建伟唐玉姝
关键词:全球环境变化土壤有机碳库CO2浓度升高全球变暖氮沉降
一种利用Profile-1生物发光仪快速测定土壤中微生物量的改良方法被引量:6
2010年
开发了一种利用Profile-1生物发光仪测定土壤中微生物量的改良方法,并以此方法分别测定了标准大肠杆菌茵液以及3种不同类型的土壤(九段沙湿地土壤,崇明东滩大田土壤和崇明实验地改良土壤)的微生物量,并将结果与Profile-1生物发光仪自带的标准分析方法以及传统的菌落计数法进行比较。结果显示,改良的ATP提取方法(BAB改良分析法)和Profile-1生物发光仪自带的标准分析方法都可用于液体样品中微生物量的测定,其灵敏度和准确度无显著差异(P>0.05)。但在测定土壤样品时,菌落计数法测定结果大约占BAB改良分析法测定结果的1%~5%,占Profile-1生物发光仪自带的标准分析方法的测定结果的22%~99%。这表明在分析土壤样品时,BAB改良分析法较Profile-1生物发光仪自带的标准分析方法的ATP提取效率更高,可显著提高仪器检测土壤样品的灵敏度和可靠性,因此可有效应用于各类土壤的微生物量的监测,为土壤环境监控提供微生物量的可靠数据。
席雪飞彭晓佳王磊付小花唐玉姝
关键词:ATP土壤微生物
九段沙不同演替阶段湿地土壤微生物呼吸的差异性及其影响因素被引量:14
2010年
通过分析九段沙不同演替阶段湿地土壤微生物呼吸及其土壤微环境因子,研究了不同类型湿地土壤微生物呼吸的差异性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处于不同植被演替阶段的湿地土壤微生物呼吸具有显著差异(P<0.05),海三棱藨草区高于芦苇区,互花米草区最高(0.367 mg.g-1.(24h)-1),互花米草的引种及蔓延增强了入侵区域土壤微生物呼吸。综合考虑不同植被类型湿地土壤微生物呼吸及植被生物量,芦苇区呼吸微弱、植被生物量最高,在理论上具有更高的有机碳碳汇聚能力。通径分析结果显示,影响土壤微生物呼吸强度的主要生物因素有:原核微生物多样性(Shannon指数)和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土壤有机质、硝态氮及土壤含水量对上述微生物活性指标有显著影响,因此也属于土壤微生物呼吸的主要影响因素。
贾建伟王磊唐玉姝李艳丽张文佺王红丽付小花乐毅全
关键词:植被类型九段沙湿地
长江口九段沙湿地土壤石油类污染评价及其源特征分析被引量:2
2011年
通过分析九段沙土壤及附近水域石油类物质的时空分布,研究了土壤石油类污染现状及其来源特征。结果表明:九段沙土壤石油类物质以碳原子数小于10的烷烃和芳香烃类为主,有少量烯烃、羧酸及含氧杂环化合物。土壤石油烃类平均含量为23.98mgkg-1,单因子污染指数在0.431~0.525,污染样本超标率为0,目前土壤石油类污染尚处于清洁水平。土壤石油类物质含量沿高程有显著变化,中潮滩最高,光滩最低;其季节性差异显著,表明湿地土壤有外源石油类物质的输入;夏秋两季含量较高,与期间频繁的海上作业及陆源污染相关;经监测,九段沙附近水域石油类污染含量为0.246~0.309mgL-1,其季节差异明显、且涨潮>落潮,表明九段沙土壤石油类污染主要来自外围水域,水体石油类物质在湿地有部分沉积。
胡颖慧贾建伟王磊唐玉姝郑广宏胡山孙瑛
关键词:石油类污染九段沙湿地
长江口九段沙湿地土壤有机碳及微生物陆向分布被引量:15
2009年
通过分析九段沙湿地土壤有机碳及微生物因子的陆向分布,研究了土壤有机碳的空间差异性及其与土壤微生物因子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九段沙土壤有机碳的陆向分布具有显著差异(P<0.05),随着高程上升,其含量整体呈现增大趋势,互花米草区/芦苇混合区最高(9.18g·kg-1);土壤微生物因子的陆向分布与土壤有机碳相似,且与土壤有机碳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其中以土壤微生物呼吸和土壤脱氢酶最为明显;互花米草的引种及蔓延,增加了区域土壤有机碳含量,也增强了土壤微生物活性。
席雪飞贾建伟王磊唐玉姝王红丽张文佺付小花乐毅全
关键词:土壤有机碳九段沙湿地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