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1147002)

作品数:7 被引量:27H指数:3
相关作者:刘堰熊力金帮明毛思予苏永良更多>>
相关机构:西南大学重庆市第三人民医院聊城职业技术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重庆市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学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生物学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6篇五氯酚
  • 6篇氯酚
  • 5篇稀有
  • 3篇生物标志
  • 3篇生物标志物
  • 3篇标志物
  • 2篇毒性
  • 2篇细胞
  • 2篇克隆
  • 2篇基因
  • 2篇分子
  • 2篇P53
  • 1篇毒性效应
  • 1篇雄鱼
  • 1篇氧化物歧化酶
  • 1篇增殖
  • 1篇乳酸脱氢酶
  • 1篇神经细胞
  • 1篇神经修复
  • 1篇胎毒

机构

  • 7篇西南大学
  • 2篇重庆市第三人...
  • 1篇聊城职业技术...

作者

  • 6篇刘堰
  • 5篇熊力
  • 3篇苏永良
  • 3篇毛思予
  • 3篇金帮明
  • 3篇张晓峥
  • 2篇马永鹏
  • 2篇刘秋萍
  • 2篇陈韵
  • 2篇邓川
  • 2篇李伟
  • 1篇高香
  • 1篇牛纯青
  • 1篇黄书婷
  • 1篇王辅明

传媒

  • 3篇环境科学
  • 1篇中国环境科学
  • 1篇淡水渔业
  • 1篇水生生物学报
  • 1篇西南大学学报...

年份

  • 1篇2020
  • 1篇2017
  • 1篇2014
  • 1篇2013
  • 3篇2012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五氯酚对稀有鮈鲫胚胎毒性效应研究被引量:17
2012年
研究五氯酚(PCP)对稀有鮈鲫(Gobiocypris rarus)胚胎的致畸和毒性效应.以7.5,30,60,120,250μg/L5个浓度的PCP对0hpf(hpf,受精卵孵出时间)的稀有鮈鲫胚胎进行暴露染毒,同时设置空白对照组、二甲基亚砜溶剂对照组和雌二醇(EE2,2.5ng/L)阳性对照组.在立体显微镜下观察整个胚胎的发育过程,统计胚胎的孵化率、96hpf相对存活率和各时期的畸形率,并利用半定量RT-PCR检测胚胎中CYP1A基因和p53基因mRNA的表达.结果表明,PCP暴露能延迟稀有鮈鲫胚胎发育,并造成胚胎卵凝结、心包囊肿、脊柱弯曲等多种畸形甚至死亡.随着PCP暴露浓度的升高,稀有鮈鲫胚胎的孵化率和96hpf相对存活率降低,各时期的畸形率增加,并呈现一定的浓度效应.稀有鮈鲫胚胎CYP1A基因和p53基因mRNA表达被显著诱导,并随PCP浓度的升高而增加.PCP对稀有鮈鲫胚胎发育表现为显著的毒性效应.稀有鮈鲫胚胎孵化率、96hpf相对存活率、各时期畸形率及CYP1A基因和p53基因的诱导表达可以作为评价PCP毒性作用的敏感指标.
熊力马永鹏毛思予苏永良金帮明刘堰
关键词:胚胎发育五氯酚毒性效应P53
稀有鮈鲫HMGR基因全长克隆及雄鱼经五氯酚暴露基因表达的分析
2014年
3-羟基-3-甲基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3-hydroxy-3-methylglutaryl coenzyme A reductase,HMGR)是甲羟戊酸(mevalonic acid,MVA)途径中的第一个关键限速酶.克隆稀有鮈鲫HMGR基因全长,分析该基因在不同组织及雄鱼经不同浓度五氯酚(pentachlorophenol,PCP)暴露的表达差异,探索PCP对类固醇激素前体(胆固醇)合成水平基因转录调控的内分泌干扰机制.采用同源克隆策略及cDNA末端快速扩增技术(rapid-amplification of cDNA ends,RACE),从稀有鮈鲫肝脏中首次克隆得到3 101碱基(bp)的HMGR基因cDNA全长,基因命名为GrHMGR(GenBank accession No:KF885724).GrHMGR编码884个氨基酸,系统发育树分析表明,GrHMGR编码的蛋白与其他鱼类来源的HMGR氨基酸序列同源性较高.Real-time PCR分析表明GrHMGR的表达有组织特异性,在大脑,性腺和肝脏中均有表达,性腺中表达量最高.稀有鮈鲫雄鱼经不同浓度PCP暴露后,GrHMGR在大脑和性腺的表达随PCP浓度的增加显著下降,然而在肝脏组织中表达趋势有所不同.HMGR的表达下降会减少胆固醇的合成.说明PCP暴露会通过干扰稀有鮈鲫的胆固醇合成途径,进而对内分泌系统产生影响.
邓川毛思予熊力张晓峥李伟高香刘秋萍陈韵刘堰
关键词:基因克隆HMGR五氯酚
五氯酚对HeLa细胞毒性及DNA损伤的研究被引量:5
2012年
以人宫颈癌HeLa细胞为研究对象,运用MTT法检测PCP处理后HeLa细胞的增长抑制率;通过测定细胞培养液中乳酸脱氢酶(LDH)的漏出率和总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评价PCP的细胞毒性作用;彗星实验检测HeLa细胞经不同浓度PCP处理后的DNA损伤.结果表明,PCP对HeLa细胞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为66.59μmol.L-1;HeLa细胞在12.5、25、50、100和200μmol.L-1 PCP染毒条件下,LDH的漏出率随着染毒时间的增加逐渐增大,具有明显的时间-效应关系,在12.25、17.5和25μmol.L-1 PCP染毒下,细胞培养液中SOD的活性随着染毒时间的增加逐渐下降,存在显著的时间-效应关系,低浓度PCP(25μmol.L-1)显著增加细胞培养液中LDH的漏出率以及PCP(12.25μmol.L-1)显著降低总SOD的活性;PCP(实验浓度为6.25、12.5、25和50μmol.L-1)不会导致HeLa细胞DNA损伤.因此SOD和LDH可作为评价低浓度PCP毒性效应的敏感性生物标志物.
金帮明王辅明熊力张晓峥刘堰
关键词:五氯酚细胞毒性DNA损伤乳酸脱氢酶总超氧化物歧化酶
稀有鲫热激蛋白70的分子克隆及表达特征分析(英文)被引量:3
2017年
为研究稀有逗鲫(Gobiocypris rarus)HSP70用于淡水毒理学和风险评估方面的可行性,通过cDNA末端快速扩增的方法首次从稀有逗鲫肝脏中成功克隆出HSP70基因的cDNA全长,命名为GrHSP70。NCBI比对分析结果显示,GrHSP70核苷酸序列与其他鱼类的HSP70基因的核苷酸序列相似性极高,相应的氨基酸序列同源性也高(大于95%)。通过实时定量PCR获得未经污染物暴露的稀有逗鲫幼鱼体内13种组织中GrHSP70的分布以及PCP暴露后肝脏中该基因的表达图谱,结果表明GrHSP70在稀有逗鲫体内的表达呈现出组织依赖性,在性腺组织中的表达最高。此外,在不同时间﹑不同浓度的PCP暴露下稀有逗鲫肝脏中GrHSP70的表达模式呈现出显著的时间-剂量依赖效应。总之,GrHSP70可作为一种非常敏感的生物标志物,适用于中国淡水环境污染的毒理学研究及风险评估。
黄书婷刘秋萍邓川和野熊力牛纯青陈韵刘堰
关键词:热激蛋白70CDNA末端快速扩增五氯酚生物标志物HSP70
稀有鮈鲫热休克因子1的分子克隆与表达分析
2020年
热休克因子1(Heat shock factor 1,HSF1)作为转录调控元件,能够调控热休克蛋白(heat shock proteins,HSPs)的表达,保护机体免受压力损伤。为评估稀有鮈鲫(Gobiocypris rarus)HSF1和环境污染物五氯酚(pentachlorophenol,PCP)的关系,本研究采用cDNA末端快速扩增(RACE)技术从稀有鮈鲫肝脏中克隆HSF1全长序列,并将其命名为GrHSF1;利用Real-time PCR检测稀有鮈鲫GrHSF1的组织分布;温度以及PCP暴露下稀有鮈鲫肝脏中的GrHSF1的表达情况。RACE结果显示:GrHSF1的开放阅读框(open reading frame,ORF)长度为1581 bp,共编码527个氨基酸。系统发育树分析表明,预测得到的GrHSF1氨基酸序列与其他鱼类HSF1具有广泛的序列相似性。组织分布显示GrHSF1在稀有鮈鲫的12种组织中均表达,在肝脏中表达量最高。在肝脏中的暴露实验表明,当80μg/L≥PCP≥8μg/L时,GrHSF1的mRNA与PCP之间具有明显的剂量依赖效应,当160μg/L≥PCP≥8μg/L时,GrHSF1的mRNA与PCP之间具有明显的时间依赖效应;在过高或过低温度下,GrHSF1的mRNA均显著下降。结果表明GrHSF1是已知鱼类HSF1家族的同源基因,并可作为评估环境污染物PCP的生物标志物。
张夕梅黄宇刘堰
关键词:五氯酚分子克隆生物标志物
力生长因子、E肽重组腺病毒的构建及其在神经细胞中的表达
2013年
力生长因子(mechano-growth factor,MGF)是新近发现的一种诱导性表达的生长因子,由IGF-1基因选择性剪接产生,力生长因子E肽(MGF-24E)是MGF区别于其它IGF-1剪接体的特异性C端序列,其在预防组织修复等方面有重要作用.采用Ad-Easy法成功构建MGF,MGF-24E重组腺病毒,重组腺病毒分别感染神经胶质细胞N9和神经元细胞SH-SY5Y,MTT法检测其对两种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表明,经腺病毒介导可实现MGF和MGF-24E在神经细胞中的高表达,与对照组相比,MGF和MGF-24E在时间和浓度上对促进N9和SH-SY5Y细胞的增殖均有显著性效应,且二者效果相当.由此认为,MGF和MGF-24E具有促进神经损伤修复的同等作用力,为力生长因子用于基因治疗提供更为切实的理论基础.
苏永良刘堰
关键词:力生长因子重组腺病毒神经修复细胞增殖基因治疗
五氯酚对稀有鮈鲫卵黄蛋白原及p53的诱导效应被引量:3
2012年
采用中国特有鱼种稀有鮈鲫为实验动物,研究五氯酚(PCP)对其肝脏卵黄蛋白原(VTG)、VTG基因及抑癌基因p53的诱导效应,评价PCP的内分泌干扰作用,并从蛋白和基因表达水平上筛选PCP检测的敏感生物标志物.1.5、15、40、80、120、150、160μg.L-1PCP暴露稀有鮈鲫,同时设置空白、溶剂对照和17α-雌二醇(EE2)阳性对照,运用SDS-PAGE,ELISA法检测经PCP暴露后稀有鮈鲫肝脏VTG蛋白的表达差异;克隆稀有鮈鲫新的VTG和p53基因序列片段,运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PCP暴露对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表明,40、80、120、160μg.L-1PCP均能诱导雌雄稀有鮈鲫肝脏VTG蛋白的表达,具有显著的浓度-效应关系;1.5、15、150μg.L-1PCP暴露后,雄性稀有鮈鲫肝脏VTG和p53基因表达均明显升高,具有显著的浓度-效应和时间-效应关系.证明PCP具有雌激素效应,稀有鮈鲫肝脏的VTG蛋白、VTG及p53基因可作为PCP检测的敏感分子生物标志物.
熊力马永鹏张晓峥金帮明李伟苏永良毛思予刘堰
关键词:五氯酚P53分子生物标志物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