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0EG112)

作品数:3 被引量:30H指数:3
相关作者:廖恒邓陈亮更多>>
相关机构:四川音乐学院电子科技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文化科学

主题

  • 2篇非物质文化
  • 2篇非物质文化遗...
  • 2篇非物质文化遗...
  • 1篇体育
  • 1篇推杆
  • 1篇羌族
  • 1篇民族传统
  • 1篇民族传统体育
  • 1篇模式创新研究
  • 1篇传统体育

机构

  • 3篇四川音乐学院
  • 1篇电子科技大学

作者

  • 3篇廖恒
  • 1篇邓陈亮

传媒

  • 1篇四川戏剧
  • 1篇体育文化导刊
  • 1篇天府新论

年份

  • 1篇2013
  • 2篇2012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要素及模式创新研究被引量:19
2013年
基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传承机理、保护原理和发展规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模式可在传承主体、传承客体、传承载体、传承权益和传承受众体等五个保护要素方面进行创新,并据此构建区域覆盖型、组织孕育型、民间成长型、开放增值型和融合重生型等五种非文质文化遗产保护模式。
廖恒邓朝宁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震后羌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模式探究被引量:3
2012年
"5·12"汶川地震后,灾区羌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引起了各界人士的普遍关注和高度重视。震后的羌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破碎性、脆弱性、濒危性、珍贵性等新的特征,这些特征决定了其保护模式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多元保护模式相结合是震后羌族非遗有效保护传承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要保障。
廖恒邓陈亮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
羌族推杆研究被引量:10
2012年
采用文献资料法等探索羌族推杆的起源、特征和价值,为羌族非物质文化的繁荣、有效保护和传承提供理论参考。羌族推杆产生的显在的表层根源可能与羌寨守卫、羌族的尚武传统和英雄崇拜有关;其产生的隐秘的深层根源很可能与生殖崇拜有关。推杆是羌族独有的活动,具有地域性、依附性、易开展性、安全性及竞技性等特征,在健体强身、健心娱乐、艺术审美、育德教化和增进社会和谐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价值与功效。建议充分挖掘、研究和创新羌族推杆,并向全国和全世界推广;发扬其文化价值,积极促进这项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
廖恒
关键词:民族传统体育羌族推杆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