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2013AA102904)

作品数:122 被引量:1,282H指数:20
相关作者:冯浩毕银丽武继承杨永辉何建强更多>>
相关机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中国科学院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22篇期刊文章
  • 4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14篇农业科学
  • 7篇生物学
  • 5篇环境科学与工...
  • 3篇理学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天文地球
  • 1篇机械工程
  • 1篇水利工程

主题

  • 46篇土壤
  • 42篇水分
  • 39篇小麦
  • 31篇玉米
  • 26篇冬小麦
  • 20篇土壤水
  • 19篇土壤水分
  • 17篇水分利用
  • 13篇作物
  • 12篇农田
  • 11篇菌根
  • 11篇丛枝菌根
  • 10篇水分利用效率
  • 10篇利用效率
  • 10篇菌根真菌
  • 10篇丛枝菌根真菌
  • 9篇施肥
  • 9篇夏玉米
  • 9篇秸秆
  • 7篇胁迫

机构

  • 82篇西北农林科技...
  • 49篇中国科学院
  • 23篇中国矿业大学...
  • 17篇河南省农业科...
  • 7篇中国科学院大...
  • 5篇甘肃农业大学
  • 5篇郑州师范学院
  • 3篇广西农业科学...
  • 3篇扬州大学
  • 3篇内蒙古科技大...
  • 2篇河南城建学院
  • 2篇中国农业大学
  • 2篇武威职业学院
  • 2篇中国电建集团...
  • 1篇东北农业大学
  • 1篇清华大学
  • 1篇教育部
  • 1篇青海省农林科...
  • 1篇黑龙江省农业...
  • 1篇青海大学

作者

  • 61篇冯浩
  • 23篇毕银丽
  • 17篇杨永辉
  • 17篇武继承
  • 14篇何建强
  • 14篇李毅
  • 13篇何方
  • 12篇潘晓莹
  • 9篇裘浪
  • 9篇张洁梅
  • 8篇张体彬
  • 8篇赵英
  • 8篇王越
  • 7篇孙本华
  • 7篇张延旭
  • 7篇高明霞
  • 6篇董勤各
  • 6篇张阿凤
  • 6篇李正鹏
  • 5篇白江平

传媒

  • 20篇农业机械学报
  • 19篇农业工程学报
  • 13篇干旱地区农业...
  • 6篇水土保持研究
  • 4篇水土保持学报
  • 4篇西北农业学报
  • 4篇应用生态学报
  • 4篇灌溉排水学报
  • 3篇植物营养与肥...
  • 3篇中国生态农业...
  • 3篇科技导报
  • 3篇河南农业科学
  • 2篇中国农业科学
  • 2篇江苏农业科学
  • 2篇节水灌溉
  • 2篇排灌机械工程...
  • 2篇南方农业学报
  • 1篇生态学报
  • 1篇土壤通报
  • 1篇中国农村水利...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2
  • 8篇2020
  • 6篇2019
  • 19篇2018
  • 26篇2017
  • 25篇2016
  • 19篇2015
  • 16篇2014
  • 5篇2013
12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不同覆盖方式对陕西关中地区冬小麦田杂草群落的影响被引量:3
2017年
为明确不同覆盖方式对陕西关中地区冬小麦田杂草群落的影响,通过连续3a定点覆盖试验,研究麦田杂草的种类、密度、重要值及生物多样性。PermANOVA结果表明,拔节期与成熟期、透明膜与黑膜及9种覆盖处理间的杂草群落均存在显著差异。群落调查结果表明,泽漆是整个生育期内所有处理的优势种,猪殃殃和荠菜主要出现在拔节期,灰绿藜和香附子主要出现在拔节期后。黑色全膜平作处理在整个生育期内杂草总密度最低,杂草种类较少,拔节期除草后的物种丰富度、香农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显著低于对照。因此,黑色全膜平作处理可有效控制麦田杂草种类,降低杂草的密度与生物多样性,可为陕西关中地区冬小麦田合理的耕作与覆盖提供参考。
冯冬艳冯浩魏永胜
关键词:冬小麦杂草群落
基于GLUE和PEST的CERES-Maize模型调参与验证研究被引量:14
2015年
作物模型已逐渐成为干旱和半干旱地区优化农田水肥管理和实施节水灌溉的有力决策支持工具。为了探讨CERES—Maize模型模拟不同生育期受旱情况下夏玉米的生长发育、产量形成和土壤水分状况的模拟精度,进行了2013和2014年连续两季夏玉米田间分段受旱试验。试验将夏玉米整个生育期划分为苗期、拔节、抽雄和灌浆4个主要生长阶段,采用单个生育期受旱其他生育期灌水的方式,形成4个不同的受旱时段水平(Dl~D4),又根据夏玉米多年生育期降雨量,设置了70和110mm两个灌水水平(11和12),共形成8个处理,每个处理3次重复,在遮雨棚内按照裂区试验布设,此外设置1个各生育期均灌水110mm的对照处理(CK)。利用两年试验数据,采用DSSAT—GLUE和PEST两种不同的模型参数估计工具,对CERES—Maize模型的遗传参数进行估计,并对该模型的模拟精度和可靠性进行验证,此外还使用交叉验证法对CERES—Maize模型的整体模拟精度进行评估。结果表明,GLUE和PEST两种调参工具所得的模型参数均有较好的稳定性和收敛性,但PEST调参工具耗时较少,效率较高;CERES-Maize模型能较好地模拟充分灌水条件下夏玉米的生长发育、产量和土壤水分变化,绝对相对误差(ARE)和相对均方根误差(RRMSE)均在6%一8%之间;但是现有CERES—Maize模型无法模拟由于不同生育期受旱造成的夏玉米物候期的差异。此外,交叉验证结果发现夏玉米生长前期(特别是拔节期)受旱处理的数据参与模型校正时,模型的总体平均模拟误差较大,精度较低。CERES-Maize模型模拟前期受旱对玉米籽粒产量的影响时结果不够准确,这可能是由于该模型低估了早期水分胁迫条件下的LAI值,进而使得ET模拟不准确所造成的。总之,CERES-Maize模型对生育期前期(特别是拔节期)受早条件下夏玉米生�
宋利兵陈上姚宁冯浩张体彬何建强
关键词:夏玉米GLUEPESTDSSAT
黄土塬区不同地膜覆盖度下土壤水热状况研究被引量:7
2017年
为进一步优化覆膜种植模式、了解作物增产机制,比较了黄土塬区无作物种植的旱作农田垄沟条件下土壤水热状况对不同地膜覆盖度(30%,50%,70%,85%,100%,CK即0%)的响应特征。结果表明:(1)地膜覆盖保水效果(Y,4—9月土壤贮水增量)与覆盖度(X)呈正相关关系,拟合方程为Y=1.65 X+42.60,相关系数R=0.98;地膜覆盖度越大,5m土层内有效蓄积降水量越多;覆膜条件下降水入渗土壤的深度已到3m以下。(2)土壤表层温度随覆盖度的增大而升高,有助于低温季节作物出苗;85%膜地温与全膜基本相近。地膜覆盖度从30%增加到85%过程中,白天地温达到峰值的速度加快,峰值加大。(3)综合考虑农田覆膜栽培的土壤水热状况及经济效益,以85%地膜覆盖为最佳选择。
刘春芬刘文兆林文韩晓阳李超
关键词:黄土塬区地膜土壤水分土壤温度
关中地区玉米临界氮浓度稀释曲线的建立和验证被引量:21
2015年
基于临界氮浓度稀释曲线推导的氮素营养指数既可以诊断出氮素供应不足也可以诊断出氮肥供应过量。该文在整理分析关中平原8 a氮肥大田试验的基础上,分别构建了关中灌区夏玉米和渭北旱塬春玉米的地上部生物量的临界氮浓度稀释曲线模型。结果表明,关中玉米地上部临界氮浓度与生物量符合幂函数关系。利用独立试验资料对建立的临界氮稀释曲线模型进行检验,结果表明:该模型能准确诊断该区玉米植株的氮营养状况,施肥量和施肥时期对玉米植株的氮素营养状况影响较大,一般随着施氮量的增加氮素营养指数值会增大,只基施氮肥或前期施氮过多都会使玉米在生长过程中营养失衡。该研究建立的关中地区玉米的临界氮稀释模型为该区玉米氮素营养诊断和优化管理提供了较好的技术途径和理论参考。
李正鹏宋明丹冯浩
关键词:作物N肥关中灌区渭北旱塬
不同生育阶段受旱对旱区夏玉米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被引量:18
2016年
2013和2014年在陕西杨凌进行田间控水试验,试验设置两个灌溉水平,每个灌溉水平下设置4种受旱处理,以全生育期均灌水为对照,分析不同生育时期受旱条件下夏玉米的株高、叶面积、生物量和产量等生理生态指标的变化特征以及蒸散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不同的灌水水平与受旱时段对夏玉米的产量有明显的交互作用,拔节前受旱会使最终产量偏低,且低灌水处理产量低于高灌水处理;在抽雄期受旱会明显减少穗粒数,但在同一灌水水平下产量最高;灌浆期受旱不仅明显减小了百粒重导致减产,而且蒸散量偏大,导致水分利用效率降低。因此,灌水水平较低时,应尽量避免玉米营养生长阶段(出苗和拔节)受旱;灌水水平较高时,可选择在苗期适度亏水,并避免灌浆期受旱。
宋利兵姚宁冯浩白江平吴淑芳何建强
关键词:夏玉米水分胁迫生育阶段
Role of the different planting age of seabuckthorn forests to soil amelioration in coal mining subsidence land被引量:6
2014年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seabuckthorn(Hippophae rhamnoides)on soil amelioration,using the space replacement method,soil physical and chemical indexes as well as the microorganism quantity and soil enzyme activities were analyzed.The results showed that:the soil bulk density of surface soil decreased and soil porosity and field capacity increased after afforestation with seabuckthorn.The plant was found to effectively reduce the soil pH,increase the soil conductivity,soil organic matters and available nutrients.Soil microorganism quantity,soil enzyme activities were both higher in 0-20 cm layer than in 20-40 cm layer.With the increase years of remediation with seabuckthorn,the quantity of soil microorganism and enzyme activities were increasing to a higher level 5 to 8 years later.Our study indicates that seabuckthorn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soil physical and chemical properties,increase the quantity of soil microorganisms and enzyme activities,which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for the ecosystem restoration in mining areas.
Yinli BiYanxu Zhang
黄土高原冬小麦产量潜力时空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被引量:5
2019年
研究潜在产量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有助于定量估计区域内作物产量的可提升空间,揭示限制产量提高的因素,明确未来提高作物产量的重点区域和可行措施。利用中国科学院长武黄土高原农业生态试验站2004-2008年的冬小麦数据资料,验证了APSIM-Wheat模型在黄土高原的适用性。结合黄土高原1974-2016年逐日气候资料和农业气象站的作物观测资料,分析该区冬小麦潜在产量和雨养产量的时空变化特征,明确冬小麦不同等级产量潜力的影响因子及影响程度。研究结果表明:42 a来在品种、管理措施不变条件下,黄土高原冬小麦潜在产量和雨养产量的平均值分别是6 554.19 kg· hm^-2 和3 584 kg· hm^-2,变化速率分别为每10 a下降 146.59 kg· hm^-2 和65.11 kg ·hm^-2 。气候变化背景下,对黄土高原冬小麦潜在产量影响最大的为生长季内的最高温度和太阳辐射,分别呈负相关关系( P <0.05)和正相关关系( P <0.05),相关系数分别为0.36和0.35;而水分是决定雨养产量的关键因素,呈显著的正向效应( P <0.05),相关系数为0.47。充分灌溉条件下,甘肃东南部和山西中部属于冬小麦低产且不稳产区。雨养条件下,山西中部和东北部为冬小麦低产且不稳产区。因此,建议通过栽培技术变革或者选择新品种来提升低产不稳产地区的冬小麦产量。
张玲玲冯浩董勤各
关键词:冬小麦黄土高原
水肥运筹对冬小麦光合特性、产量及水分利用的影响被引量:13
2015年
为探明水肥运筹对冬小麦产量及水分利用的影响,采用田间试验,研究了不同氮肥追施比例(N0:一次性底施,N1:底施40%+拔节期30%+灌浆期30%,N2:底施60%+拔节期20%+灌浆期20%,N3:底施70%+拔节期30%)与灌水量(W0:0 m3/(次·hm2),W1:225 m3/(次·hm2),W2:450m3/(次·hm2))相结合对土壤水分,冬小麦光合特性、产量及水分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水氮运筹方式改善了小麦的光合特性,促进了小麦生长、产量及水分利用的提高。在小麦需水旺盛的灌浆期,各处理间的剖面土壤水分含量差异最为显著,其中以W2N3处理较高。在所有处理中,W2N2处理净光合速率最高,W1N2和W2N2处理叶片水分利用效率均较高;W2N2处理产量和水分生产效率最高,分别较对照(W0N0)提高33.5%、23.8%。综上,水肥运筹模式以W2N2处理最优。
杨永辉武继承何方潘晓莹张洁梅王越韩伟锋
关键词:小麦灌水量氮肥光合特性水分利用
基于作物耗水特性的夹砂地膜下滴灌模式优选被引量:2
2017年
在2个灌水水平下(I1:高水,I2:低水)以不同滴灌带间距(A1:1 m,A2:0.5 m)与覆膜方式(M1:全膜覆盖,M2:半膜覆盖)进行2 a田间试验,结合作物产量、作物水分利用效率(WUE)以及产投比筛选适宜的膜下滴灌模式,并利用产量水分敏感系数(ky)确定最优的膜下滴灌模式。结果表明:在低频灌溉模式下,部分覆膜处理的蒸腾(ET)高于全覆膜处理,而产量和WUE低于全覆膜处理。尽管滴灌带间距对ET的影响不明显,然而在高水处理下,"一管单行"作物的产量与WUE高于"一管双行"。高频灌溉模式下,作物产量及WUE对灌溉量、覆膜方式、滴灌带间距的响应呈现耦合性。低频灌溉条件下,ky对灌溉量及滴灌带间距的响应均不显著,而部分覆盖处理WUE低,ky高,对水分胁迫的响应敏感。高频灌溉条件下,覆膜方式、灌溉量以及滴灌带间距均对ky产生影响。高频灌溉条件下,ky能对经WUE筛选出的膜下滴灌处理进行进一步的优选。基于ky的结果,结合产量、水分利用效率与产投比,建议在高频灌溉条件下采取"全膜低水+一管双行"模式或"半膜高水+一管单行"模式,在低频灌溉条件下采取全膜高水模式。
周立峰吴淑芳齐智娟张体彬
关键词:耗水灌溉频率作物水分生产函数膜下滴灌
基于DSSAT模型的春玉米水肥效应——以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为例被引量:2
2014年
在完成模型调试的基础上,设定一系列的施肥和灌溉情景(N1、N2、N3、N4、N5,分别表示纯氮施用量100、200、300、400、500 kg/hm2;M0、M1、M2、M3,分别表示有机肥料施用量为0、7 500、15 000、22 500 kg/hm2;I0、Ib、Ik、Ig,分别表示不灌溉,在春玉米拔节期、开花期、灌浆期分别灌水50 mm),利用DSSAT模型在平水年2005年的光照、气温、降雨等条件下模拟不同情景下春玉米的生长情况。结果表明:1)在雨养条件(不进行灌水处理,生育期水分全部由降雨补充)下,可以在控制氮用量的同时通过增施有机肥料来弥补由于少使用氮肥而带来的产量损失;2)M1N4处理(7 500 kg/hm2的有机肥、400 kg/hm2的纯氮处理)和M2N3处理(15 000 kg/hm2的有机肥、300 kg/hm2的纯氮处理)下,春玉米产量前者为14 313 kg/hm2,后者为14 711 kg/hm2,生物量前者为24 803 kg/hm2,后者为24 349kg/hm2,N的产量生产率前者为40.8 kg/kg,后者为41.1 kg/kg,N的干物质生产率前者为70.7 kg/kg,后者为70.4kg/kg,均相差不大,且处于较高水平;3)在模拟灌溉条件下,肥料用量较小时,灌水对春玉米产量影响不大,此时产量的限制因素可能是肥料,肥料用量较大时,灌水的增产效果很明显,尤其在灌浆期,保证玉米水分供应对产量有着重要的意义。
邹龙冯浩
关键词:春玉米黄土高原
共13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