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0806004)
- 作品数:2 被引量:46H指数:2
- 相关作者:齐义泉程旭华葛黎丽王东晓更多>>
-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江苏省海洋环境监测预报中心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青年人才领域前沿项目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 基于卫星高度计观测的全球中尺度涡的分布和传播特征被引量:36
- 2008年
- 利用将近12 a的融合高度计资料获得了全球海洋中尺度涡的空间分布和传播特征。结果表明,中尺度涡在副热带海域呈明显的带状分布,反气旋涡和气旋涡的数目相当,但在某些海域它们的数目有很大不同;在40°S^60°N间,大多数涡的运动方向向西,然而在40°~60°S间约有70%的涡向东传播;对于西向传播的涡而言,纬向平均速度随纬度有明显的变化,在赤道附近的西向传播速度为13 cm/s,而在高纬度递减到不足1 cm/s,中尺度涡的传播表现出类似于Rossby波的传播特征。
- 程旭华齐义泉
- 关键词:中尺度涡高度计
- 南海18°N断面上的体积和热盐输运被引量:10
- 2012年
- 以2005—2008年4年中南海北部开放航次所获得的水文观测资料为基础,结合卫星高度计遥感资料,采用动力计算方法计算南海18°N断面的经向地转流,并与声学多普勒流速剖面仪(Acoustic Doppler Current Profilers,ADCP)走航观测资料进行对比,进而计算出通过南海18°N断面1000m以浅的各站位以及断面上总的经向地转体积、热、盐输运量。结果表明,2005—2008年南海北部开放航次期间18°N断面上的经向地转流呈相间带状分布,各站位经向地转流流速垂向分布和ADCP观测的大体一致。从卫星高度计获得的海面高度场可知,经向地转流流向的空间变化与海洋中尺度涡旋的活动密切相关。2005—2007年航次期间南海18°N断面上1000m以浅总的经向地转体积、热、盐输运均为南向输运,其3年的平均输运量分别为11.8Sv(1Sv=106m3.s 1)、0.38PW、418.8Gg.s 1;其年际间差别较大,经向地转体积、热、盐输运量均为2005年最大,2006年次之,2007年最小。2008年110°—117°E之间1000m以浅总的海水地转体积、热、盐输运量分别为7.3Sv、0.22PW、259.4Gg.s 1。
- 葛黎丽程旭华齐义泉王东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