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10JJ5028)

作品数:10 被引量:76H指数:6
相关作者:熊曾刘进康周漠玲周晖胡成平更多>>
相关机构:中南大学长沙市中心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血管
  • 5篇肺癌
  • 4篇灌注
  • 4篇灌注成像
  • 4篇X线
  • 4篇X线计算
  • 4篇X线计算机
  • 4篇成像
  • 3篇体层摄影
  • 3篇肿瘤
  • 3篇微血管
  • 3篇肺癌CT
  • 2篇血液灌注
  • 2篇体层摄影术
  • 2篇细胞
  • 2篇小细胞
  • 2篇非小细胞
  • 2篇肺肿瘤
  • 1篇血管构筑
  • 1篇血管集束征

机构

  • 10篇中南大学
  • 1篇长沙市中心医...

作者

  • 10篇刘进康
  • 10篇熊曾
  • 8篇周晖
  • 8篇周漠玲
  • 7篇胡成平
  • 5篇陈伟
  • 3篇陈胜喜
  • 2篇朱智明
  • 2篇陈浩
  • 1篇林国强
  • 1篇陆蓉莉
  • 1篇何欣源
  • 1篇吕辉
  • 1篇童时宇
  • 1篇夏宇
  • 1篇刘洋腾宇
  • 1篇周建华
  • 1篇姚景江
  • 1篇张亚林
  • 1篇王夏芳

传媒

  • 2篇中华肿瘤杂志
  • 2篇中华医学杂志
  • 2篇中南大学学报...
  • 2篇国际医学放射...
  • 1篇临床放射学杂...
  • 1篇中国肺癌杂志

年份

  • 3篇2013
  • 4篇2012
  • 2篇2011
  • 1篇2010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COPD患者双相MSCT气道成像与肺功能相关性的初步探讨被引量:9
2013年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双相(吸气相和呼气相)多层螺旋CT(MSCT)气道成像与肺功能的关系,旨在为COPD提供简便、易行的诊断方法。方法 42例COPD患者行肺功能检查后行双相MSCT气道成像,使用自编气道分析软件获得第3~5级支气管双相管腔面积及其比值。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双相管腔面积及其比值与肺功能的相关性。结果 (1)呼气相管腔面积与肺功能的相关性高于吸气相管腔面积与肺功能的相关性,且相关系数随管腔面积减小而增大,第5级支气管呼气相管腔面积与第1秒用力呼气容量占预计值的百分比(FEV1%预计值)及第1秒用力呼气容量占用力呼气肺活量的百分比[FEV1/FVC(%)]呈明显正相关(r分别为0.725与0.711,P值均<0.001)。(2)双相管腔面积比值与肺功能具有程度不一的正相关,且相关系数随着管腔面积变小而增加,第5级支气管双相管腔面积比值与FEV1%预计值及FEV1/FVC(%)呈明显正相关(r分别为0.672与0.596,P值均<0.001)。结论双相MSCT气道成像能通过评价气道大小及其变化较好地评价COPD患者的肺功能状态。
姚景江熊曾刘进康胡成平张亚林朱智明周漠玲周晖王夏芳
关键词:肺功能检查
双源容积灌注CT对吉非替尼治疗EGFR突变的晚期肺腺癌近期效果的评价被引量:12
2011年
目的以双源容积灌注CT(VPCT)评价吉非替尼治疗EGFR突变的晚期人肺腺癌的近期效果。方法2010年7月到2011年2月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收治初治EGFR突变的晚期肺腺癌患者12例,其中男5例,女7例,年龄36~69岁,中位年龄53岁。在吉非替尼治疗前后行VPCT,用RECIST标准评价近期疗效,比较治疗前后VPCT灌注参数(血流量,血容量和表面通透性)的变化及其与分化程度及近期疗效的关系。结果治疗6周后,血流量上升的病例疗效欠佳(P=0.030),治疗前血流量和表面通透性与分化程度均呈负相关(r=-0.603,P=0.038和r=-0.694,P=0.012);血流量下降率与分化程度呈负相关(r=-0.686,P=0.029),血流量变化趋势与RECIST评分呈明显负相关(r=-0.707,P=0.010),与分化程度无相关(P=0.059)。将血流量下降认为靶向治疗达部分缓解,VPCT预测RECIST评价有效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100%、66.7%、83.3%、75.0%及100%。结论双源VPCT能有效评价肺腺癌患者吉非替尼治疗前后肺癌血管灌注情况的变化,对判断疗效具有重要价值。
熊曾胡成平刘进康陆蓉莉周晖周漠玲陈伟
关键词:血管造影术靶向治疗
肺癌CT灌注成像的病理生理基础及其临床转化被引量:3
2012年
CT灌注成像是一种重要的影像学功能成像技术,目前已发展为可覆盖全病灶或全器官的容积灌注CT成像。基础研究及临床研究的证据表明,CT灌注成像参数与血管构筑具有明确的定量关系,了解与CT灌注成像相关的病理生理学基础,并以此来实时、无创、动态观察肺癌血流动力学的改变,明确该技术在肺癌早期诊断、恶性程度判断、预测恶性潜能、疗效评价及"血管正常化"和"血管稳态"相关研究中的应用价值,对于促进该技术有效临床转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熊曾刘进康胡成平
关键词:肺肿瘤灌注血管生成病理生理学
肺内结节CT血管集束征与强化值的关系被引量:11
2013年
目的探讨肺内结节cT血管集束征与强化值的关系。方法收集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在中南大学湘雅医院行肺部双源CT平扫增强的连续原发孤立性肺内结节病例708例。将所有病例分成有血管集束征组与无血管集束征组,再依据病灶与血管连接数量将有血管集束征组分为4个亚组,分析强化值与血管集束征的关系。结果有血管集束征组强化值明显高于无血管集束征组[(27.6±10.5)比(3.2±2.8)HU,P=0.000],随着与病灶相连血管数目的增加,病灶强化值有增加趋势,但各亚组之间无明显差异(均P〉0.05);分别以强化值≥15、20、25HU为标准判别肺内恶性结节的准确度分别为84.9%、70.6%、60.3%;以有血管集束征为标准判别肺内病灶为恶性结节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97.2%、68.8%、93.7%;以有血管集束征判断病灶强化程度≥15HU的准确度为88.1%。结论在缺乏增强图像时,血管集束征的有无可作为判断肺内结节有无强化的简易指标。
熊曾周晖胡成平刘进康陈浩陈伟何欣源周漠玲朱智明
关键词:X线计算机
非小细胞肺癌CT灌注成像血流量与肿瘤微血管超微结构特点的关系初探被引量:20
2013年
目的初步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SCLC)CT灌注成像血流量(BF)与肿瘤微血管超微结构特点的关系。方法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8例NSCLC患者均行CT灌注检查和病理学检查,按中位BF值将28例NSCLC患者分为高灌注组和低灌注组,分析高灌注组和低灌注组患者肿瘤组织病变微血管超微结构的表现以及转移情况的差异。结果全组28例NSCLC患者的中位BF值为36.40ml·100g-1·min-1。以中位BF值为界,将28例患者分为低灌注组(14例)和高灌注组(14例),低灌注组患者的BF值为(30.84±4.79)ml·100g-1·min-1,高灌注组患者的BF值为(49.67.4-10.89)ml·100g-1·min-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低灌注组有9例(64.3%)患者发生淋巴结转移或远处转移,高灌注组有4例(28.6%)患者发生淋巴结转移或远处转移,低灌注组和高灌注组转移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28)。有转移组患者的BF值为(30.78±5.24)ml·100g-1·min-1,无转移组患者的BF值为(50.73±11.16)ml·100g-1·min-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5)。低灌注组患者的NSCLC微血管成熟度较高灌注组更差,表现为管腔更狭窄,基底膜完整性更差,癌细胞与管壁关系更密切,而且管腔内更容易见到癌细胞。结论CT灌注成像的BF值可能与NSCLC微血管超微结构的异常有关,并有助于评价NSCLC发生转移的风险。
周晖刘进康陈胜喜熊曾林国强周漠玲陈伟吕辉
关键词:螺旋计算机血液灌注微血管
非小细胞肺癌podoplanin阳性淋巴管密度与多层螺旋CT表现的关系被引量:6
2012年
背景与目的现有的研究表明:肺癌微淋巴管密度(lymphatic microvessel density,LMVD)与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但与肺癌多层螺旋CT(multi-slice spiral computed tomography,MSCT)的影像学改变的相关性尚不十分清楚。本研究通过podoplanin标记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手术标本微淋巴管并计数LMVD,观察患者肺癌病灶MSCT表现。方法对34例非小细胞肺癌术前行MSCT检查,收集相关临床病理结果;评价MSCT表现(包括边缘形态、内部结构、邻近结构的CT征象);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肿瘤组织中心区、周边区的LMVD。结果 MSCT表现有棘状突起、胸膜凹陷征和癌性淋巴管炎的患者,其肺癌切除标本周围区LMVD均高于无上述表现者(P均<0.05)。结论 MSCT出现棘状突起、胸膜凹陷征或癌性淋巴管炎表现提示更高的肿瘤淋巴管生成水平,具有更高的淋巴结转移风险。
周晖熊曾刘进康陈胜喜周漠玲刘洋腾宇
关键词:X线计算机微淋巴管密度
肺癌CT灌注成像模式及其参数的研究进展被引量:2
2012年
CT灌注成像(CTP)是一种重要的功能成像技术,在肺癌的早期诊断、鉴别诊断、病灶恶性程度判断、疗效观察与预测等方面已有较多的研究成果。目前各研究中使用的机型、扫描及后处理方案、研究目的存在差异。基于CT灌注成像(CTP)的基本原理、数学模型及临床应用,对各机型在肺癌CTP扫描及后处理方案设定中的注意事项、CTP检查的可重复性及灌注参数的意义作一综述,以期为多机型肺癌CTP方案设定及改进提供参考依据。
熊曾胡成平刘进康
关键词: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功能成像肺癌成像参数
肺癌CT灌注成像与微血管管腔化程度的相关性被引量:11
2010年
目的:探讨肺癌CT灌注成像与微血管管腔化程度的关系。方法:对36例肺癌结节进行CT灌注成像,记录灌注参数,包括血流量(BF)、血容量(BV)和最高增强值(PEI),将各值分别与肺癌的微血管密度(MVD)、未形成完整管腔的MVD以及分化程度做相关性分析;将36例肺癌按灌注参数高低分为高灌注组与低灌注组,分析2组微血管管腔化程度和分化程度的差异。结果:36例肺癌结节灌注参数BF,BV和PEI的值分别为(39.7±11.5)mL/(100mg·min),(8.6±3.8)mL/100g和(20.1±8.6)HU。PEI与MVD呈正相关(r=0.645,P<0.01),BF与MVD呈负相关(r=-0.280,P=0.048);BF,BV,PEI与未形成完整管腔的MVD均呈负相关(均P<0.05),其中BF与未形成完整管腔的MVD相关性最高(r=-0.882,P<0.01)。高灌注组中未形成完整管腔的MVD低于低灌注组,2组MVD无明显差别。BF,BV,PEI与分化程度均呈负相关,其中BF与分化程度的相关性最高(r=-0.751,P<0.01)。结论:CT灌注成像有助于判定肺癌分化程度与血管生成状态,其病理基础主要与病变微血管管腔化程度有关。
刘进康熊曾胡成平周漠玲周晖陈伟夏宇
关键词:肺肿瘤
非小细胞肺癌微血管构筑立体表型异质性评估及意义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carcinoma,NSCLC)微血管构筑立体表型异质性(three-dimensionaltumor microvascular architecture phenotype heterogeneity,3D-TMAPH)的程度、产生机制及其意义。方法:完整地采集21例肺内单发结节标本,每个结节各取5个组织层面,石蜡包埋后构建微血管构筑立体二维表型和立体表型,检测指标包括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PCNA)、EphB4、ephfinB2的表达及CD34标记的微血管密度(microvascular density,MVD)。用变异系数与异质率来定量评价3D-TMAPH的大小,运用Spearman相关分析探讨3D-TMAPH与NSCLC临床病理特征及微血管构筑二维表型的关系。结果:3D-TMAPH表现为微血管构筑二维表型在NSCLC组织中呈异质性表达,这种异质性存在于形态、类型、数目、二维和立体分布等指标上,恶性结节异质性明显大于结核与活动性炎性病变;NSCLC组织CD34-MVD与PCNA呈现程度不同的异质性,CD34-MVD和PCNA的变异系数与分化程度呈正相关(均P<0.05),与P-TNM分期、组织学类型、淋巴结转移无明显关系(均P>0.05)。不同NSCLC组织中不同表达物(ephrinB2,EphB4,VEGF)异质率不同,但不同病理组织类型的非小细胞肺癌异质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3D-TMAPH普遍存在于NSCLC发生、发展过程的微环境中,并密切影响NSCLC复杂的生物学特性。
周晖刘进康陈胜喜熊曾周建华童时宇陈浩周漠玲
关键词:非小细胞肺癌
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EphB4和ephrinB2的表达与CT肺灌注成像的关系被引量:15
2011年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中EphB4和ephrinB2的表达及其与CT肺灌注成像的关系。方法对31例NSCLC患者的肺内单发结节行CT灌注成像,获得血流量(BF)、血容量(BV)和最高增强值(PEI)数据。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EphB4和ephrinB2在肿瘤细胞与问质血管中的表达。运用Spearman相关分析与趋势检验探讨EphB4和ephrinB2蛋白表达与NSCLC临床病理特征、灌注参数的关系。结果31例NSCLC组织中,22例(71.0%)Ephl34表达阳性,26例(83.9%)ephrinB2表遗阳性,明显高于内对照(分别为24.0%和20.3%,P〈0.01)。EphB4和ephrinB2的表达在肿瘤细胞中有一致性,在肿瘤间质血管中有差异性。EphB4和ephrinB2蛋白表达强度与淋巴结转移均呈低度正相关(r=0.370,P=0.045;r=0.362,P=0.047)。31例NSCLC患者BF为(42.3±10.2)ml·100mg^-1·min^-1,BV为(9.0±3.9)ml/100g,PEI为(21.6±8.4)HU。相关分析显示,在NSCLC肿瘤细胞中,EphB4的表达强度分别与BF和BV呈负相关(r=-0.452,P=0.011;r=-0.408,P=0.023),与PEI无关。ephrinB2的表达强度分别与BF和BV呈正相关(r=0.516,P=0.003;r=0.448,P=0.013),与PEI无关。EphB4表达强阳性组和阳性组的BF与BV值均显著低于EphB4表达阴性组(均P〈0.01)。ephrinB2表达强阳性组的BF值显著高于ephrinB2表达阳性组和阴性组(均P〈0.01),ephrinB2表达强阳性组的BV值显著高于ephrinB2表达阴性组(P〈0.01)。结论灌注成像反映功能性管腔化血管的密度差异,这种差异同时取决于管腔化血管的数量与质量。
熊曾刘进康周漠玲胡成平周晖陈伟
关键词:EPHB4EPHRINB2血液灌注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