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1174281)

作品数:11 被引量:88H指数:7
相关作者:马晓迅孙鸣李爽杨斌冯秀燕更多>>
相关机构:西北大学陕西煤业化工技术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大连理工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陕西省科学技术研究发展计划项目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化学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0篇化学工程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3篇低温煤焦油
  • 3篇中低温煤焦油
  • 3篇热解
  • 3篇煤焦
  • 3篇煤焦油
  • 3篇类化
  • 3篇类化合物
  • 3篇化合物
  • 3篇焦油
  • 3篇酚类
  • 3篇酚类化合物
  • 2篇动力学分析
  • 2篇乙醇
  • 2篇TG-FTI...
  • 2篇GC-MS分...
  • 2篇常压蒸馏
  • 2篇催化热解
  • 2篇
  • 1篇电负性
  • 1篇动力学

机构

  • 11篇西北大学
  • 1篇大连理工大学
  • 1篇兰州理工大学
  • 1篇教育部
  • 1篇陕西煤业化工...
  • 1篇陕西榆林能源...

作者

  • 11篇马晓迅
  • 5篇孙鸣
  • 3篇李爽
  • 2篇伍星
  • 2篇陈繁荣
  • 2篇冯秀燕
  • 2篇陈静
  • 2篇杜鹏鹏
  • 2篇杨斌
  • 2篇马志超
  • 2篇晋杜娟
  • 1篇陈静升
  • 1篇徐龙
  • 1篇徐惠芳
  • 1篇郝婷
  • 1篇吴峰
  • 1篇代晓敏
  • 1篇宋真真
  • 1篇吕波
  • 1篇苏小平

传媒

  • 3篇煤炭转化
  • 1篇应用化工
  • 1篇燃料化学学报
  • 1篇西北大学学报...
  • 1篇化学工程
  • 1篇化工进展
  • 1篇当代化工
  • 1篇大连理工大学...
  • 1篇高校化学工程...

年份

  • 1篇2019
  • 1篇2017
  • 3篇2015
  • 2篇2014
  • 3篇2013
  • 1篇2012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应用TG-FTIR技术研究黄土庙煤催化热解特性被引量:18
2013年
用浸渍法制备过渡金属氧化物担载型催化剂MOx/USY(M=Co、Mo、Co-Mo),用热重红外联用技术考察了MOx/USY催化剂对黄土庙(HTM)煤热解失重特性和热解产物生成规律的影响。热重实验结果表明,MOx/USY催化剂可使HTM煤热解的二次脱气条件更为温和,热解峰温分别提前14、23和9℃。动力学分析结果表明,MOx/USY催化剂可降低HTM煤样热解的活化能。FT-IR研究表明,MOx/USY催化剂可有效改善HTM煤热解产物的组成和分布,CoOx/USY催化剂能显著提高HTM煤热解产物中高热值气体(CO、CH4)和轻质芳烃以及脂肪烃类化合物的含量;MoOx/USY催化剂没有明显改善HTM煤热解产物组成和分布;MoOx-CoOx/USY催化剂可促进CO、CH4、轻质芳烃和脂肪烃类化合物的生成,却使热解产物的生成向高温区移动,说明USY负载的不同过渡金属氧化物对煤样热解行为和热解产物有较大影响。
李爽陈静升冯秀燕杨斌马晓迅
关键词:催化热解USY
过硫酸钠工艺同时氧化吸收燃煤烟气中NO和SO_2的研究被引量:6
2015年
在半间歇式鼓泡床反应器中进行了过硫酸钠工艺同时氧化吸收燃煤烟气中NO和SO2的研究。研究了过硫酸钠浓度、溶液温度、NO初始浓度、SO2初始浓度对体系NO脱除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Na2S2O8溶液浓度的增加,NO脱除率呈现先增加后变化不大的趋势,0.2 mol/L均为单独脱硝和同时脱硫脱硝的最佳浓度。随着溶液温度的提高、NO初始浓度的降低,NO脱除率显著增加。在所有实验条件下,SO2脱除率均在95%以上。SO2对NO的脱除具有双重作用,一定浓度的SO2,在较低温度范围内,对NO的脱除表现为增强效应,随着温度的升高,增强效应逐渐减弱,在较高温度范围内,转为抑制作用。SO4·-和OH·活性自由基与液相中NO和SO2的相对比例变化是引起NO脱除率变化的根本原因,实验条件的变化直接或间接的改变了这一比例,导致NO脱除率发生变化。
林杉帆张博浩卫泽华杨岚马晓迅
关键词:过硫酸钠NOSO2
陕北中低温煤焦油减压馏分的GC-MS分析被引量:11
2015年
以陕北中低温煤焦油轻油为原料,在减压(1 kPa)蒸馏装置中切取<100℃,100℃~170℃,170℃~200℃,200℃~240℃,240℃~270℃,270℃~300℃和300℃~340℃7段馏分.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鉴定了馏分中化合物的组成和结构.结果表明,蒸馏终温为340℃可得到煤焦油约95%(质量分数);在各个馏分中都分布有脂肪烃类化合物;蒽菲类化合物主要分布在170℃~240℃馏分中;低级酚主要分布在<100℃馏分中,酚类含量约占45%,其中苯酚含量为7.46%,甲酚含量为13%;高级酚分布于100℃~170℃和170℃~200℃馏分中;270℃~300℃和300℃~340℃馏分中也有少量低级酚和烯烃被发现,可能是高温下长链脂肪烃和高级酚类化合物发生热裂解所致.
孙鸣陈静代晓敏马晓迅赵香龙刘科
关键词:中低温煤焦油减压蒸馏酚类化合物
非平衡电负性离子辅助乙胺的合成
2019年
采用直流负高压电晕放电,在强还原环境下研究乙醇蒸汽与氨气的反应。考察了乙醇和氨水的体积比、反应温度、反应时间、放电频率对乙醇转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常压100℃、放电频率为9.608 kHz、反应时间为50min、乙醇∶氨水=7mL∶40mL时,乙醇的转化率可以达到38%。此外,对乙醇氨化合成乙胺的机理进行了初步的探索。
晋杜娟晋杜娟马晓迅伍星
关键词:氨气乙胺
陕北中低温煤焦油常压馏分的GC/MS分析被引量:14
2013年
以陕北中低温煤焦油的轻油为原料,考察其常压馏分中化合物的组成与分布情况.在常压蒸馏装置中切取<100℃,100℃~170℃,170℃~200℃,200℃~240℃,240℃~270℃,270℃~300℃,300℃~340℃,340℃~390℃和>390℃九段馏分,采用GC/MS鉴定了不同馏分中化合物的组成情况,重点考察了其中酚类化合物的分布.结果表明,轻油中含有脂肪烃、芳香烃和酚类化合物及少量含氧化合物和含氮化合物.酚类化合物主要富集在100℃~200℃,200℃~240℃和240℃~270℃三段馏分中,分别占各馏分质量的51.44%,44.31%和29.12%,所含酚类化合物主要为低级酚、C3~C4烷基苯酚、茚酚、苯二酚、萘酚和烷基萘酚等.
陈繁荣马晓迅曹巍杜鹏鹏孙鸣
关键词:中低温煤焦油常压蒸馏GC酚类化合物
陕北中低温煤焦油常压重油馏分GC-MS分析被引量:10
2014年
以陕北中低温煤焦油的重油为原料,在常压蒸馏装置中切取<100℃,100—200℃,200—240℃,240—270℃,270—300℃,300—340℃和340—390℃七段馏分,利用GC-MS分析馏分中化合物的组成情况。结果表明:200—240℃、270—300℃、300—340℃馏分的馏出质量最大,质量分数分别为12.62%,15.59%和17.73%;馏分中含有脂肪烃、芳香烃和酚类化合物及少量杂环化合物;酚类化合物主要富集在100—200℃、200—240℃、240—270℃3段馏分中,分别占各馏分质量的63.34%,59.65%和23.81%,所含酚类化合物主要为低级酚、C3—C4烷基苯酚、茚酚、苯二酚、萘酚和烷基萘酚等。
杜鹏鹏孙鸣陈静陈繁荣马晓迅
关键词:中低温煤焦油常压蒸馏酚类化合物
非平衡负离子方法还原CO_2合成乙醇被引量:3
2015年
常压下,利用直流负电晕放电技术使CO2和水蒸汽合成燃料。结果表明:在反应温度105oC、气速0.05 L/min、放电频率10.245 k Hz、水的进料流速3.43 m L/min时,CO2的转化率为15.9%,乙醇和甲醇的产率分别为3.21%和2.23%。此外,探讨了磁场对反应的影响并对CO2和水蒸汽合成乙醇的反应机理进行了初步的研究。
晋杜娟伍星马晓迅郭利徐惠芳夏亚沈
关键词:乙醇
间断等温边界下多孔介质方腔内非热平衡自然对流传热数值模拟
2014年
采用局部非热平衡模型,在方腔两侧壁面布置间断式等温边界,采用SIMPLER算法数值研究了固体骨架发热多孔介质方腔内的稳态非达西自然对流,探讨了6种等温边界布置方案、孔隙率ε及Da数对方腔内自然对流与传热的影响规律。计算结果表明:在左右对称的等温边界条件下,多孔介质方腔内的流场、温度场分布出现了左右对称分布特性。孔隙率ε及Da数的增加有利于提高多孔介质方腔的整体传热量,当Da数小于10-5时,传热量Q值随Da数变化不大,且不同等温边界布置方案的Q值差别不大。随着Da数的增大,多孔介质方腔内的热对流逐渐得到发展,此时不同传热方案的Q值出现了显著的差异,并随着Da数的增大而增加。
吴峰王刚马晓迅
关键词:自然对流数值模拟
CoMoP/13X催化剂上黄土庙煤热解特性研究被引量:17
2012年
采用等体积浸渍法制备了CoMoP/13X催化剂,利用TG-FTIR技术研究了该催化剂对黄土庙煤热解失重特性和气态产物生成规律的影响,并对不同条件下的煤热解过程进行了动力学分析.结果表明,CoMoP/13X催化剂对黄土庙煤加氢热解有明显的催化作用.与原煤热解相比,催化加氢热解的第二个热解峰温和二次脱气阶段的表观活化能分别降低了27.7℃和7.9kJ/mol.在线FTIR实验结果表明,CoMoP/13X催化剂可以改善黄土庙煤热解产物的组成与分布,热解产物中CO2较大幅度降低,芳烃化合物和脂肪族化合物显著增加,CH4和CO等高热值气体有不同程度的增加.
陈静升马晓迅李爽郝婷马志超孙鸣王汝成徐龙
神华煤直接液化残渣萃取组分改性石油沥青被引量:9
2017年
以神华煤直接液化残渣索氏溶剂梯级萃取分别得到的重油(HS)、沥青烯(AS)和前沥青烯(PA)作为改性剂,对石油沥青进行改性,探究改性剂的掺混量对石油沥青性能的影响及其改性机制。研究表明:当HS作为改性剂时,最佳掺混量为1%;当AS作为改性剂时,最佳掺混量为4%;PA作为改性剂时得到的改性沥青,针入度和延度不能同时符合美国ASTM D5710—95标准40~55针入度的指标要求;HS和AS改性沥青与石油沥青相比在2924cm^(–1)及2847cm^(–1)处的—CH2—的伸缩振动吸收峰强度变弱,在改性过程中可能发生了烷基侧链脱氢反应;改性沥青与石油沥青的热失重相比,其最终失重温度都有所提高,当AS作为改性剂、加入量为4%时改性沥青最终失重温度提高最大为11℃;随着改性剂分子量的增大,其荧光显微镜图片中的荧光物质会越来越多,颗粒逐渐增大。
宋真真孙鸣黄晔吕波苏小平钟姣姣赵香龙马晓迅
关键词:改性剂石油沥青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热重分析荧光显微镜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