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05BZW041)

作品数:8 被引量:19H指数:3
相关作者:杨剑龙更多>>
相关机构:上海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学科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项目上海市教育委员会重点学科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文学文化科学历史地理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文学
  • 3篇哲学宗教
  • 1篇文化科学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3篇文化
  • 3篇基督
  • 3篇基督教
  • 2篇宗教
  • 1篇新文化
  • 1篇信仰
  • 1篇中国教会
  • 1篇中国现代作家
  • 1篇儒家
  • 1篇儒家文化
  • 1篇思潮
  • 1篇田野
  • 1篇重读
  • 1篇宗教信仰
  • 1篇作家
  • 1篇文化教育
  • 1篇无名
  • 1篇无名氏
  • 1篇现代作家
  • 1篇写照

机构

  • 7篇上海师范大学

作者

  • 7篇杨剑龙

传媒

  • 2篇甘肃社会科学
  • 1篇江海学刊
  • 1篇厦门大学学报...
  • 1篇社会科学家
  • 1篇南昌大学学报...
  • 1篇湖南城市学院...

年份

  • 2篇2011
  • 1篇2010
  • 2篇2008
  • 1篇2007
  • 1篇2006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新文化与旧传统的冲突——论少年中国学会的宗教论争
2008年
20世纪20年代,少年中国学会因教徒不得入会的决议引起争论,后取消了评议部的议案。学会举行了三次宗教问题的讲演,编辑出版了三期宗教问题号,对宗教问题展开了深入的讨论。少年中国学会关于宗教问题的论争,在反对孔教为国教运动之后,在"五四"后反传统的语境中,在接受西方近代文明的背景中,论争加深了对于宗教的了解,加强了宗教信仰自由的见识,拓展深化了民主科学的意识。
杨剑龙
关键词:宗教论争
论非基督教思潮与中国教会本色化运动被引量:5
2010年
1922年发起的非基督教运动,促进了中国基督教知识分子反省思考中国基督教教会的现实与出路,直接促成了教会关于教会本色化运动,1922年5月基督教全国大会正式提出了"中国本色的教会"的构想。在非基督教运动的刺激下,教会人士在中国基督教会的困境、何为本色化、如何做到本色化等方面,展开了深入的探讨。本色化的讨论扩大了基督教在中国的影响,使教会的本色化运动逐渐走上正轨,使中国教会强化了中国文化传统的因素。
杨剑龙
关键词:基督教会本色化
教会学校文化教育与中国现代作家被引量:3
2007年
一些中国现代作家先后在教会学校中接受了教育,英语学习给予了他们接受西方文化知识的语言工具,基督教文化的熏陶对他们的人生态度与人格形成产生了重要作用,教会学校的学习或多或少地影响了他们的文学创作。他们具有文化双重性的特点,大多接受了基督教文化中博爱、宽恕等精神,以批判儒家文化中的忠孝伦理思想;接受了基督教文化中的平等、自由等思想,以摆脱传统封建等第思想的束缚;接受了西方文化中的科学、民主等思想,以追求现代文明中的社会理想。他们以其独特的文化素养、思想意识、文学创作为中国社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也显示出教会学校在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的重要作用与影响。
杨剑龙
关键词:现代作家
韩国抗日“义兵运动”的生动写照——评无名氏的《红魔》、《龙窟》
2011年
无名氏的《红魔》与《龙窟》展现出1907年8月韩国的"义兵运动"。《红魔》描写溃败的义兵在李范仪家避难的情景,《龙窟》描写李范懋60岁大寿聚宴的情景,是韩国抗日"义兵运动"的生动写照。人物性格的生动刻画、恢弘壮阔的场面描写、充满诗意的叙述语言,成为作品的特点。
杨剑龙
关键词:无名氏抗日
论“五四”时期陈独秀对基督教的复杂态度被引量:2
2011年
"五四"前陈独秀对于基督教的态度大致呈现出如下倾向:首先,他在反对孔教的视野中肯定基督教存在的合理性,否定独尊孔教的言论。其次,他对于宗教悉怀尊敬之心,将宗教与迷信作了区别。再次,他从社会进化的角度,提出以科学代宗教的观点。"五四"以后,陈独秀一方面赞同非基督教运动,一方面提倡将耶稣的人格感情来拯救民族。在非基督教过程中,陈独秀是将基督教教义和基督教教会截然分开的,呈现出强烈了民族主义色彩;在赞同基督人格与精神中,陈独秀是将基督教文化当作拯救民族的西方文化资源看待的。在陈独秀对于基督教文化的复杂态度中,可以明显看出陈独秀强烈的社会关怀与民族意识。
杨剑龙
关键词:基督教民族意识
冲突与接受:基督教文化与中国家族观念被引量:6
2008年
中国知识分子在与基督教文化的接触过程中,大致经历了这样的嬗变历程,先是竭力以儒家文化抵御基督教文化,接着是用儒家文化附会基督教文化,再是以基督教文化批判儒家文化。在这种嬗变的历程中,中国知识分子们在儒家文化规范下的家族观念不断地受到冲击、产生变化。在这过程中中国知识分子受到了传教士们思想的启迪,从而不断挣脱中国传统文化的束缚,努力走向近代化和现代化。
杨剑龙
关键词:基督教文化儒家文化家族观念
宗教信仰与当代伦理社会——重读《田野上的教堂》
2006年
张行健的小说《田野上的教堂》以浓郁的宗教色彩讲述了一个交纳公粮的故事。在改革开放的语境中,在面向西方开放的氛围里,中国传统文化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漠视,呈现出一种道德混乱和紧张的道德关系。面对个人权益与国家利益的冲突,神泉村村民通过宗教情感的梳理达到了和谐的境界,一场本难以避免的矛盾被宗教精神化解,显示出宗教信仰与当代伦理社会的密切关系。
杨剑龙
关键词:宗教伦理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