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0976036)

作品数:19 被引量:157H指数:7
相关作者:李军李军赵京涛孙治雷窦衍光更多>>
相关机构: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国土资源部中国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水利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1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6篇天文地球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水利工程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7篇沉积物
  • 3篇海域
  • 2篇地球化
  • 2篇地球化学
  • 2篇柱状沉积物
  • 2篇环境效应
  • 2篇黄河三角洲
  • 1篇地球化学特征
  • 1篇东南
  • 1篇东南部
  • 1篇悬浮体
  • 1篇岩石
  • 1篇岩石特征
  • 1篇延时
  • 1篇延时误差
  • 1篇洋底
  • 1篇洋脊
  • 1篇营养型
  • 1篇影响因素
  • 1篇有机碳

机构

  • 15篇青岛海洋地质...
  • 11篇国土资源部
  • 5篇中国科学院
  • 2篇南京大学
  • 2篇国家海洋局
  • 1篇国家海洋技术...
  • 1篇国家海洋局第...
  • 1篇辽东学院
  • 1篇西南交通大学
  • 1篇同济大学
  • 1篇中山大学
  • 1篇中国地质调查...
  • 1篇中国石油大学
  • 1篇河北联合大学

作者

  • 13篇李军
  • 10篇李军
  • 5篇赵京涛
  • 5篇孙治雷
  • 4篇窦衍光
  • 3篇黄威
  • 3篇何拥军
  • 3篇胡邦琦
  • 3篇李季伟
  • 2篇李国刚
  • 2篇高建华
  • 2篇崔汝勇
  • 2篇白凤龙
  • 2篇齐崇阳
  • 1篇程岩
  • 1篇韦刚健
  • 1篇李清
  • 1篇翟滨
  • 1篇邹亮
  • 1篇杨源

传媒

  • 4篇海洋地质与第...
  • 2篇沉积学报
  • 2篇地球科学进展
  • 2篇海洋学报
  • 1篇地质论评
  • 1篇中国环境科学
  • 1篇矿物学报
  • 1篇第四纪研究
  • 1篇计算机仿真
  • 1篇海洋地质动态
  • 1篇Scienc...
  • 1篇Journa...

年份

  • 1篇2018
  • 1篇2015
  • 1篇2014
  • 2篇2013
  • 7篇2012
  • 3篇2011
  • 3篇2010
1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西南印度洋脊49°39′E热液活动区硫化物烟囱体的铂族元素特征被引量:1
2011年
对我国大洋第19航次第Ⅱ航段在西南印度洋脊49°39′E热液区利用电视抓斗获取的热液硫化物烟囱体(Tao C et al.,2007)样品从内到外取了5个小样,进行了铂族元素含量分析,样品的PGE含量较低且变化范围较大。PGE中平均含量最高的Pt和Pd仅分别为0.667ng/g和0.
黄威李军李军陶春辉孙治雷何拥军
关键词:铂族元素海底热液硫化物洋脊
海洋沉积物中生物成因Ba的海洋生产力研究被引量:4
2011年
一直以来,对海洋古生产力的研究是古海洋学研究领域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分支,因而寻求反演海洋古生产力替代性指标成为了海洋工作者的首要任务。沉积物中有机碳、钙质生物、硅质生物及其碳、氧同位素组成等经典的海洋生产力指标早已确立,但这些与浮游生物直接相关的替代指标因其在海底沉积物中低的保存率,限制了它们在广阔海域中的应用。一些与生物成因相关的地球化学指标(Ba,P,Al,U等),其在海洋中独特的生物地球化学性质使得它们成为定性、定量指示海洋古生产力强有力的手段,尤其是生物成因Ba,在富氧沉积环境中可达30%左右的保存率,是重建海洋生产力最有前景的替代指标。利用单一的生物成因Ba,或结合其他指标,在国外已经成为研究海洋古生产力的重要方法。文章在阐述Ba作为古海洋生产力指标的发展、计算以及影响因素等问题的基础上,进一步描述了其应用现状以及南海生物成因Ba的初步研究状况。南海沉积物ODP1148站岩芯中生物成因Ba的初步研究表明,Ba与Ca含量具有较好的相关性,在我国南海北部中中新世以来以Ba作为古生产力替代指标具有较大的潜力,但在方法的利用上还需进一步研究。如果要获得更加准确的古海洋环境信息,综合分析多个替代性指标会更加可靠。
邹亮韦刚健李军
关键词:海洋沉积物
海洋环境中甲烷厌氧氧化机理及环境效应被引量:12
2012年
作为全球碳循环的重要环节之一,甲烷厌氧氧化作用(Anaerobic Oxidation of Methane,AOM)不仅是微生物生态学领域最具科学魅力、充满学术争议的问题之一,也是调节地质历史时期地球环境和气候变化的重要因素之一。近年来,针对包括海洋在内的各种环境中的AOM展开了大量的研究,然而迄今为止,对该反应的运作机制仍缺乏足够了解,其中包括该作用对海洋环境和气候系统在过去、现在和未来的影响机理和程度问题,这说明对于甲烷最重要汇的了解还存在着盲区。以现代海洋地质环境中的AOM为研究对象,综述了其产生机理、反应底物、电子受体、以及涉及到其中的微生物等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探讨了该作用对于地球环境、气候的影响意义及地质学启示,并尝试展望了需要进一步研究的几点方向,希望藉此能引起广大研究者的兴趣与重视。
孙治雷何拥军李军李军黄威李清李季伟
关键词:硫酸盐还原细菌天然气水合物
山东半岛东部海域表层沉积物元素组成及物源指示意义被引量:23
2012年
通过对山东半岛东部海域表层沉积物常量、微量元素、有机碳(TOC)以及碳酸盐(CaCO3)等指标的分析,研究了该海域表层沉积物元素组成特征及其控制因素,并对物质来源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山东半岛东部海域表层沉积物元素的平均组成与上陆壳(UCC)相比Al,K,Na,Mg,Fe,Ca,Cu和Zn等元素,相对较低,而Mn,Co,Ni,Cr以及REE元素含量较高,Si和Ti与UCC的含量相当。研究区砂粒级沉积物轻重稀土分异明显,(La/Yb)N值与韩国河流的非常相近;其余粒级沉积物LREE分异较弱,标准化曲线与黄河沉积物的具有相似性。研究区沉积物的元素含量主要受控于源岩组成,存在明显的"粒级效应"。除此之外,Fe-Mn氧化物、生物碳酸盐等因素对元素组成产生一定影响。沉积物物源判别结果显示,山东半岛近岸及其东南部沉积物主要来源于黄河,该区域沉积物分布受山东半岛沿岸流及近岸潮流影响。研究区东北部为残留砂,其沉积物元素组成特征与朝鲜半岛和鸭绿江沉积物组成相近,表明研究区东北部砂质区沉积物代末次冰期低海平面时可能由朝鲜半岛或鸭绿江供应。
窦衍光李军李军
关键词:表层沉积物物源判别
辽东湾东南部海域柱状沉积物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与物源识别被引量:17
2014年
对辽东湾东南部海域LDC30孔沉积物稀土元素(REE)、粒度等指标进行了分析,研究了其沉积物中稀土元素组成特征及其控制因素,并对其物质来源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LDC30孔沉积物ΣREE平均值为149.49μg/g,略高于黄海和东海,但是低于渤海和南海,并且低于全球沉积物ΣREE的平均值。研究区沉积物REE配分模式表现为明显的轻稀土富集、重稀土相对亏损;δEu的平均值为0.71,为中度亏损,δCe无异常;轻稀土与重稀土之间的分异作用较强,且轻重稀土内部分异明显。根据沉积物REE垂向变化特征,可将LDC30岩芯以51cm为界划分为两段,上段(0~51 cm)ΣREE含量随着深度的减小而呈增加的趋势,下段(51~99 cm)ΣREE含量在垂向上没有明显的波动变化,并且上段较下段稀土分异明显。δCe整体上比较稳定,但是在上段(0~51 cm)呈现下降的趋势。δEu垂向上也相对稳定的趋势。该孔沉积物REE参数与粒度之间无明显的相关性,REE组成不受粒度的控制,但重矿物对REE的组成和分布状况有重要的影响。LDC30孔沉积物物质来源比较稳定,并且具有强烈的陆源特征,其沉积物主要来源于辽东湾北部河流(大辽河、小凌河、双台子河等),同时辽东湾西部河流滦河可能对LDC30孔上段沉积物有一定贡献。
张现荣李军李军窦衍光赵京涛
关键词:稀土元素
鸭绿江河口沉积物元素地球化学及其控制因素被引量:17
2010年
对鸭绿江河口地区的56个站位沉积物的常量元素含量进行了测试,并对测试结果进行了多元统计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多数常量元素含量在鸭绿江西岸潮滩地区和西部海域波动较小,而在上游地区和河口口门地区变动较大,在河口最大浑浊带内出现两个峰值。R型主因子分析结果表明,粒度控制效应对鸭绿江河口地区常量元素的含量分布起着主要作用,贡献方差达76.55%。运用Q型聚类分析将各站位归为两种类型,揭示出沉积动力环境的差异是造成这种常量元素地球化学分区特征的最主要因素。此外,通过与附近河口对比发现鸭绿江河口及近岸地区沉积物中的常量元素含量同朝鲜半岛的河流、中朝准地台花岗岩以及朝鲜半岛花岗岩比较接近,但与长江和黄河有着较大的差异。
李家胜高建华李军王珍言严杰白凤龙程岩
关键词:地球化学
辽东湾东部海砂开采环境效应被引量:6
2012年
依据辽东湾东部海砂开采区近期钻探、海流观测等实际资料,采用数值模拟方法,探讨了该区海砂开采环境容量。调查结果显示,该区海砂矿层厚度为4.0~6.0 m,海砂总资源量约3 818×104 m3,砂组分含量为84.4%~92.4%。模拟结果表明,控制采砂强度后,10mg/L的悬浮泥沙主要在辽东湾种质资源和斑海豹自然保护区的实验区内扩散,不会对以上两个保护区的核心区水质环境产生影响;海砂开采后,海底管线部分管段年侵蚀量减小值为0.002~0.02m,部分年侵蚀量增加0.001~0.005m,不会对管线造成影响;东侧岸滩年冲淤量变化小于0.001m。建议应采取控制开采深度、开采面积、开采量和采砂强度,加强监测等措施,减缓海砂开采活动对海洋环境的影响。
许振强
关键词:海砂开采环境容量冲淤
鸭绿江河口西岸潮滩沉积物有机质对流域变化的响应被引量:3
2015年
河流颗粒有机质提供了陆地碳循环的重要信息以及人类活动的记录,通过河口地区沉积物有机质组成,可反映流域变化及海陆间相互作用。2010-2011年分两次于鸭绿江河口西岸潮滩采集柱样4根及表层样23个。对样品进行有机质碳氮总量(TOC、TN)、碳氮同位素(δ13C、δ15 N)及沉积物粒度测试。分析结果表明,由河口向西,有机质受改造程度加深且来源逐渐复杂化,致TOC/TN与δ13C的相关性逐渐降低,δ15 N与沉积物粒度的相关性也随之降低。文中以δ13C为主线探讨沉积物有机质的来源及运移,TOC/TN作为辅助,δ15 N则用于指示生化条件的改变。柱样的δ13 C分布与河流入海输沙密切相关,水库对入海泥沙的拦截,致河口潮滩沉积速率减缓,从而增加了沉积物中海源有机质的含量,δ13C随之增加。潮滩西侧柱样的δ15 N增加指示了生活工业污水的大量排放。此外,表层样δ13C分布的方向性,指示了西水道门口处的快速堆积及潮下带物质的向岸运移,并在西岸潮滩向岸一侧富集。
石勇刘志帅高建华李军白凤龙汪小勇
Change in Sediment Provenance Near the Current Estuary of Yellow River Since the Holocene Transgression被引量:3
2018年
Sedimentary sequence and sediment provenance are important factors when it comes to the studies on marine sedimentation. This paper studies grain size distribution, lit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major and rare earth elemental compositions, micropaleontological features and ^(14)C ages in order to examine sedimentary sequence and sediment provenance of the core BH6 drilled at the mouth of the Yellow River in Bohai Sea. According to the grain size and the micropaleontological compositions, 4 sedimentary units have been identified. Unit 1(0–8.08 mbsf) is of the delta sedimentary facies, Unit 2(8.08–12.08 mbsf) is of the neritic shelf facies, Unit 3(12.08–23.85 mbsf) is of near-estuary beach-tidal facies, and Unit 4(23.85 mbsf–) is of the continental lake facies. The deposits from Unit 1 to Unit 3 have been found to be marine strata formed after the Holocene transgression at about 10 ka BP, while Unit 4 is continental lacustrine deposit formed before 10 ka BP. The provenances of core BH6 sediments show properties of the continental crust and vary in different sedimentary periods. For Unit 4 sediments, the source regions are dispersed while the main provenance is not clear, although the parent rock characteristics of a few samples are similar to the Luanhe River sediments. For Unit 3, sediments at 21.1–23.85 mbsf have been mainly transported from the Liaohe River, while sediments above 21.1 mbsf are mainly from the Yellow River and partially from the Liaohe River. For Unit 2, the sediments have been mainly transported from the Yellow River, with a small amount from other rivers. For Unit 1, the provenance is mainly the Yellow River catchment. These results help in better understanding the evolution of the Yellow River Delta.
SONG ShengFENG XiuliLI GuogangLIU XiaoXIAO XiaoFENG Li
关键词:黄河三角洲岩石特征
Paleoproductivity variations in the southern Okinawa Trough since the middle Holocene:Calcareous nannofossil records被引量:1
2012年
Based on 17 AMS 14 C age data,we reconstructed high-resolution records of sea surface primary productivity(PP) in the southern Okinawa Trough(MD05-2908) over the last 6.8 ka BP using the calcareous nannofossil carbon isotope and the relative percentage contents of Florisphaera profunda indexes.The underlying mechanism controlling the sea surface PP was then discussed.The sea surface PP,indicated by the coccolith δ 13 C and %Fp conversional equations,decreased with some fluctuations since 6.8 ka BP.This decrease may be connected to the decreased terrigenous input resulting from the reduced East Asian Summer Monsoon(EASM) precipitation.Both the periods of 4-2 ka BP(PME) and 6.8-4.8 ka BP were characterized by relatively higher PP.The former was mainly controlled by the weakening of the Kuroshio Current,whereas the latter mainly resulted from the greater terrigenous input associated with the stronger EASM.
ZHAO JingTaoLI TieGangLI JunHU BangQi
关键词:钙质超微化石古生产力中全新世高分辨率记录陆源物质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