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2005CB724302)

作品数:33 被引量:75H指数:5
相关作者:许家军刘芳任秋实郭金萍乔清理更多>>
相关机构:第二军医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天津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科委首都临床特色应用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机械工程生物学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3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7篇医药卫生
  • 4篇生物学
  • 3篇机械工程
  • 1篇电子电信
  • 1篇理学

主题

  • 18篇视神经
  • 10篇细胞
  • 6篇视网膜
  • 6篇网膜
  • 6篇分化
  • 5篇电极
  • 5篇基因
  • 4篇视觉假体
  • 4篇去分化
  • 4篇假体
  • 3篇电刺激
  • 3篇羊膜
  • 3篇羊膜上皮
  • 3篇羊膜上皮细胞
  • 3篇上皮
  • 3篇上皮细胞
  • 3篇神经损伤
  • 3篇视神经损伤
  • 3篇胶质
  • 2篇蛋白

机构

  • 13篇第二军医大学
  • 8篇天津医科大学
  • 7篇上海交通大学
  • 4篇首都医科大学
  • 2篇福建医科大学
  • 2篇中国科学院
  • 2篇复旦大学上海...
  • 1篇哈尔滨医科大...
  • 1篇郑州大学
  • 1篇第三军医大学...
  • 1篇沧州市中心医...
  • 1篇常州市第一人...

作者

  • 12篇许家军
  • 7篇任秋实
  • 7篇刘芳
  • 6篇乔清理
  • 6篇郭金萍
  • 5篇袁建明
  • 4篇谢佳芯
  • 4篇康军
  • 4篇张家亮
  • 4篇蔺海燕
  • 3篇孙思
  • 3篇赵尚峰
  • 3篇刘浩成
  • 3篇傅继弟
  • 3篇李永
  • 3篇董浩
  • 2篇吴云霞
  • 2篇周国民
  • 2篇吴开杰
  • 2篇郭兵

传媒

  • 4篇神经解剖学杂...
  • 3篇解剖学报
  • 2篇解剖学杂志
  • 2篇生物医学工程...
  • 2篇国际生物医学...
  • 2篇中国组织工程...
  • 1篇中国卫生检验...
  • 1篇中华神经外科...
  • 1篇生理科学进展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中华眼底病杂...
  • 1篇高技术通讯
  • 1篇航天医学与医...
  • 1篇中国科学(E...
  • 1篇计算机仿真
  • 1篇解剖科学进展
  • 1篇中国医学物理...
  • 1篇解剖学研究
  • 1篇Scienc...
  • 1篇中国临床康复

年份

  • 1篇2018
  • 3篇2015
  • 3篇2012
  • 3篇2011
  • 6篇2010
  • 6篇2009
  • 6篇2008
  • 5篇2007
  • 2篇2006
3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慢病毒介导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在大鼠羊膜上皮细胞中的表达和分泌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探讨以慢病毒作为载体,将带有分泌肽的人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基因片段转入大鼠羊膜上皮细胞(AECs)中,构建能稳定表达并分泌bFGF多肽的细胞载体。方法取妊娠晚期SD大鼠的羊膜组织进行AECs原代培养,用免疫荧光细胞化学和RT-PCR法鉴定;构建包含人神经生长因子(NGF)分泌肽-bFGF编码基因的慢病毒载体,并行慢病毒包装,用病毒上清对传代大鼠AECs进行感染并筛选,经免疫荧光细胞化学、RT-PCR及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基因转染效果,体外培养观察基因转染后的细胞生长活性;用基因转染细胞的培养上清对PC12细胞进行培养,检测所分泌bFGF多肽的生物学活性。结果所培养的大鼠AECs经鉴定能表达上皮特异性标志物CK-19、神经类细胞标志物巢蛋白(nestin)、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以及细胞多能性标志分子SSEA-4、Oct-4、Nanog、Sox2、波形蛋白(vimentin)等;经感染并筛选后扩增培养的大鼠AECs在mRNA水平及多肽水平均能检测到目的基因bFGF的表达,筛选后的转染细胞生长活性较未转染细胞明显提高,其培养上清能明显促进PC12细胞的生长和分化。结论用慢病毒作为载体能成功将bFGF基因转染入大鼠AECs中,所建立的基因修饰AECs能表达并分泌bFGF多肽,具有较强的生长活性及神经营养活性。
谢佳芯袁建明郭金萍由振东路长林许家军
关键词:羊膜上皮细胞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慢病毒基因转染酶联免疫吸附
视觉假体:带给盲人光明的电子设备被引量:10
2007年
人工耳蜗在临床上已得到成功应用.最近研究表明,人工视觉有可能帮助眼病患者恢复视觉.文中介绍了视觉假体的基本原理与系统架构,综述了视网膜、视神经以及视皮层假体的最新进展.动物实验表明,用生物电极刺激实验兔子的视神经,记录到视皮层的电位响应;同时视神经视觉假体也在研究开发中.尽管人工视觉还有不少关键技术需要解决,但最近的动物与人体实验表明,人工视觉假体帮助盲人重见光明将越来越接近现实.
牛金海刘易非任秋实周阳周业牛帅
关键词:视觉假体电子设备视网膜视神经
基于实验数据计算机仿真大鼠视神经纤维对于胞外点电极刺激的响应与影响被引量:3
2010年
背景:目前的视觉假体有3种,即视网膜假体,视神经假体和视觉皮质假体,保证视神经纤维的正常是使用视神经假体的基础。对于有髓视神经纤维的胞外刺激实际上是胞内刺激的延续和发展,与胞内刺激相比,胞外刺激的优势在于刺激位置的选择更加灵活,操作上的精确度要求相对较低。目的:通过计算机来仿真大鼠视神经纤维对于胞外点电极源刺激的响应,然后考虑电极位置对响应的影响。方法:总结大鼠视神经的实验数据和常见离子通道的特性,分析已有的类Hodgkin-Huyley视神经纤维模型;然后用计算机仿真出神经纤维模型的响应;通过改变胞外点电极源的刺激位置,比较视神经纤维各Ranvier节动作电位的变化。结果与结论:利用模型仿真说明胞外电极位置对视神经响应有影响。点电极源与视神经纤维的垂直距离越近,并且与视神经纤维中心Ranvier节点的水平距离越近,视神经纤维越容易兴奋。
高洁乔清理解楠
关键词:视神经纤维仿真模型
海马CA3区自联想记忆与异联想记忆的建模与仿真
<正>目的联想记忆是海马CA3区的一个重要生理特征,可分为两种方式:自联想记忆和异联想记忆。笔者以CA3区生理特性为基础,建立能实现自联想记忆和异联想记忆的神经网络,利用MATLAB平台,采用时空编码的方法对网络的联想记...
赵旺兄乔清理王丹
文献传递
颅眶联合异物损伤的临床分型及治疗策略(附62例报告)被引量:3
2018年
目的 探讨颅眶联合异物损伤的常见临床分型、神经外科治疗策略及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神经外科2007年1月至2017年6月收治的62例颅眶联合异物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异物存留位置分为眶内型(Ⅰ型)及眶-颅型(Ⅱ型),其中Ⅱ型根据异物入颅位置分为眶上壁型(ⅡA型)、眶尖型(ⅡB型)及眶外侧壁型(ⅡC型).经眶手术12例,神经内镜经鼻手术8例,开颅手术39例,异物直接拔除3例.术后均给予抗感染等治疗.结果 62例患者中,Ⅰ型20例;Ⅱ型42例,其中ⅡA型17例,ⅡB型20例,ⅡC型5例.59例完整取出异物.39例开颅者术后均无脑脊液漏、迟发性颅内出血、新发神经功能缺损表现.随访2个月至2年,Ⅰ型及ⅡA型预后相对良好,20例ⅡB型患者遗留眶尖综合征15例(75.0%,15/20),5例ⅡC型患者遗留神经功能缺损4例.术前视力丧失者视力恢复率低(33.3%,8/24),有残存视力者恢复率高(88.9%,24/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81,P<0.01).30例眼动障碍患者,部分恢复15例(50.0%,15/30).18例ⅡB型眼动障碍患者中,15例遗留眶尖综合征.经抗感染治疗无一例患者发生颅内外迟发性感染.结论 颅眶联合异物损伤分型有助于术前制定手术方案;早期诊断、治疗及术中尽可能完整取出异物,有助于患者的预后.
徐勇李永张家亮董浩刘浩成王卫张天明康军
关键词:颅脑损伤神经外科手术
Vision implants:An electrical device will bring light to the blind被引量:2
2008年
Cochlear implant has been successfully applied in clinic. Recent research indicates vision implants may be the potential way to restore sight for the blind. Here, prin- ciple and common structure of vision implants are introduced. Main vision ap- proaches of retinal, optic nerve, and cortical prosthesis are reviewed. In our pro- gress, electrical response at visual cortex is recorded, when penetrating electrodes stimulate rabbit optic nerve, vision implants based on optic nerve stimulator chip (ONSC) and Chipcon radio frequency (RF) chip are under developing. Despite sev- eral obstacles to overcome, promising results in animal and human experiments give scientists confidence that artificial vision implants will bring light to the blind in the near future.
NIU JinHai LIU YiFei REN QiuShi ZHOU Yang ZHOU Ye NIU Shuai
关键词:视神经皮质
基于隐马尔可夫模型的单个RA神经元锋序列分析
古纹状体粗核是鸣禽发声通路上在鸣唱学习中起重要作用的神经核。本论文简单介绍马尔可夫过程及隐马尔克夫模型的数学描述和RA神经元的生理背景,以在鸣禽睡眠状态下记录的RA神经元放电脉冲序列作为原始数据,建立了RA神经元隐马尔可...
乔清理徐超田心朱贻盛任秋实
关键词:古纹状体粗核
文献传递
视神经组织工程重建中基因治疗工具的作用
2010年
背景:目前治疗视神经疾病的方法主要有细胞移植治疗,基因治疗,药物治疗,手术干预等。其中,基因治疗研究逐步受到重视,并有望成为某些视神经疾病的可供选择的治疗方法之一。目的:从各种基因载体应用、神经营养因子、组织工程修复以及临床应用等方面,全面了解视神经损伤后基因治疗修复的方法。方法:以"视神经修复(optic nerve regeneration),基因治疗(gene therapy),组织工程(tissue-engineering)"为检索词,应用计算机检索维普数据库,Pubmed数据库,Elsevier数据库相关文章。纳入与视神经损伤后基因治疗修复密切相关的文献,排除重复性研究。结果与结论:共检索到268篇文献,排除无关重复的文献,保留29篇文献进行综述。目前视神经损伤后,越来越多的研究采用非病毒及病毒载体从基因角度感染视网膜节细胞,其中病毒载体包括慢病毒载体,腺病毒载体,腺相关病毒载体,当前大部分研究是采用重组的腺相关病毒载体。通过这些基因载体工具的应用,能增强视网膜节细胞的存活,促进受损视神经轴突的再生。
郭兵许家军
关键词:病毒载体非病毒载体基因治疗视神经
经鼻内镜眶尖-视神经管减压术治疗外伤性视神经病变(附88例报告)被引量:5
2015年
目的观察经鼻内镜眶尖-视神经管减压术治疗外伤性视神经病变的手术效果,总结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5月至2013年5月收治的外伤性视神经病变行经鼻内镜眶尖-视神经管减压术88例(90只眼)患者资料,其中男性85例,女性3例,平均年龄27.5岁;视力完全失明64只眼(手术前视力完全失明组),有残存视力26只眼(有残存视力组),从受伤到手术平均时间7.5 d,均采用经鼻内镜眶尖-视神经管减压术,观察和分析术后视力恢复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手术前视力完全失明组64只眼,其中视力改善25只眼(39.9%),达到有效视力16只眼(25.0%);有残存视力组26只眼,其中视力改善24只眼(92.3%),达到有效视力22只眼(84.6%)。残存视力组视力恢复明显高于视力完全失明组(P<0.01)。脑脊液漏3例(3.4%),颈内动脉假性动脉瘤2例(2.7%),对症治疗后痊愈出院。结论经鼻内镜眶尖-视神经管减压术是治疗外伤性视神经病变的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能够促进视功能恢复。
赵尚峰刘浩成李永董浩孙思邱锷张家亮吴江平王卫傅继弟康军
关键词:外伤性视神经病变
视觉假体微电极经眶外侧壁入路植入视神经的应用解剖被引量:3
2007年
目的为经眶外侧壁入路植入视神经视觉假体微电极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选用经4%甲醛固定及动脉灌注红色乳胶的成人头湿性标本30例,观测眶内眼动脉及相关分支的起始、数量和外径与穿入视神经鞘膜动脉的起始、外径和穿入部位、视神经外径等参数。结果泪腺动脉1~2支,经外直肌上缘上方(3.83±1.43)mm前行。外直肌-视神经间隙的深度为(8.14±0.90)mm,内有睫状短神经5~10条,颞侧睫状后动脉1~2支。穿入视神经鞘膜动脉的方位,内侧20%,上方29.3%,外侧6.7%,下方44%。视网膜中央动脉主要经下方穿入视神经,穿入处距球后(0.85±0.28)cm,该处动脉外径为(0.40±0.09)mm。眼动脉斜跨视神经处远侧端距球后(1.44±0.22)cm。在球后与总腱环中点处,视神经左右径(3.96±0.35)mm,上下径(4.18±0.33)mm。结论宜经眶外侧壁入路植入视神经视觉假体微电极,植入微电极的部位以视神经球后4~8mm处的外侧较好,植入深度应小于1.5mm。
吴云霞许家军郭晓丹张更刘芳纪荣明黄会龙刘镇
关键词:视神经视网膜中央动脉眼动脉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