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卫生部科技攻关项目

作品数:21 被引量:96H指数:6
相关作者:王鲁宁解恒革王晓红郝蕙玲龙村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医学研究所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心血管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军队“十一五”科技攻关课题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军队医药卫生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哲学宗教电子电信更多>>

文献类型

  • 2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0篇医药卫生
  • 2篇生物学
  • 1篇哲学宗教
  • 1篇电子电信

主题

  • 2篇心肌
  • 2篇心肌缺血
  • 2篇应激
  • 2篇再灌注
  • 2篇事件相关电位
  • 2篇缺血
  • 2篇相关电位
  • 2篇结核
  • 2篇结核分枝杆菌
  • 2篇基因分型
  • 2篇分枝杆菌
  • 2篇杆菌
  • 2篇ALZHEI...
  • 1篇蛋白
  • 1篇蛋白激酶
  • 1篇蛋白激酶C
  • 1篇德国小蠊
  • 1篇动脉
  • 1篇心肌保护
  • 1篇心肌缺血-再...

机构

  • 3篇中国人民解放...
  • 2篇华北煤炭医学...
  • 2篇解放军第81...
  • 2篇南京理工大学
  • 2篇中国医学科学...
  • 2篇中国人民解放...
  • 2篇唐山市结核病...
  • 1篇第二军医大学
  • 1篇北京军区总医...
  • 1篇复旦大学
  • 1篇北京大学
  • 1篇福建中医学院
  • 1篇四川大学华西...
  • 1篇郑州大学
  • 1篇郑州大学第一...
  • 1篇解放军第17...
  • 1篇中国医科大学...
  • 1篇重庆医科大学
  • 1篇北京大学口腔...
  • 1篇北京大学口腔...

作者

  • 3篇解恒革
  • 3篇王鲁宁
  • 2篇叶玉坤
  • 2篇王晓红
  • 2篇郝蕙玲
  • 2篇陆建峰
  • 2篇曹燕花
  • 2篇高宝霞
  • 2篇冯福民
  • 2篇杨静宇
  • 2篇关彬
  • 2篇史世勇
  • 2篇温福兴
  • 2篇王东
  • 2篇郭梅
  • 2篇刘茜
  • 2篇孙永红
  • 2篇李世明
  • 2篇葛瑶
  • 2篇王勤

传媒

  • 2篇现代康复
  • 2篇现代口腔医学...
  • 2篇中国医学影像...
  • 2篇中国体外循环...
  • 2篇中华卫生杀虫...
  • 1篇数理医药学杂...
  • 1篇中国医师杂志
  • 1篇第二军医大学...
  • 1篇中华肾脏病杂...
  • 1篇中国肿瘤临床
  • 1篇现代预防医学
  • 1篇护士进修杂志
  • 1篇中国生物医学...
  • 1篇北京生物医学...
  • 1篇中国中医骨伤...
  • 1篇中国人兽共患...

年份

  • 1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0
  • 1篇2008
  • 1篇2007
  • 1篇2006
  • 1篇2005
  • 3篇2004
  • 1篇2003
  • 1篇2002
  • 8篇2001
2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蚊虫引诱因子及其在诱杀技术中的应用被引量:6
2014年
蚊虫在长期的演化过程中,为了能正常地生存和繁衍下去,与复杂的周围环境产生了包括形态上、行为上和生理生化上的良好适应。在众多的环境因子中,一些功能性化学信息物质,以及温湿度、光照、声音、颜色等物理因素可在蚊虫的交配、取食、吸血、产卵等生命活动中发挥重要作用,对这类生物功能因子的合理利用,可获得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高度统一,在蚊虫综合防治中意义重大。
郝蕙玲
关键词:蚊虫引诱
DRE-PCR分型方法在唐山市结核分枝杆菌研究中的应用
2006年
目的DRE-PCR DNA指纹分型方法的建立及其在分枝杆菌基因分型中的应用。方法收集结核病患者痰标本,分离培养获得分枝杆菌,进行表型鉴定及耐药性检测;提取基因组DNA,在建立DRE-PCR DNA指纹分型方法的基础上对分枝杆菌进行DNA指纹图谱分析。结果DRE-PCR指纹图谱分析将80株分枝杆菌分为13种菌型,其中A型菌26株(32.5%),B型菌14株(17.5%),C型菌16株(20.0%),其余各型均〈7.5%。分组统计显示,3种主要的DRE-PCR DNA指纹在40~60岁组的分布偏高(P=0.019),而与患者的性别、职业、长期居住地、结核接触史、痰涂片、耐药性等无关。结论DRE-PCR DNA指纹分型方法是一种简单、快速的分枝杆菌的分型方法;3种主要类型的结核分枝杆菌在唐山地区流行。
王东冯福民刘茜郭梅曹燕花李世明么作义高宝霞孙永红
关键词:基因分型
缓释氟粘贴片对唾液氟浓度的影响被引量:1
2001年
目的 为了实现最佳防龋效果 ,我们研制了一种缓释氟粘贴片 ,它含 0 .2 5mgF-或 0 .5mgF-,可以在人工唾液中缓慢释放氟化物约 4小时 ,本实验研究它在口腔中的释放情况。方法 饮用水氟为 0 .2ppm的健康受试者 12人 ,实验中禁食 ,留样前半小时禁水。把一种剂量的氟片贴在右上中切牙唇面 ,放药前和放药后的不同时间 (0 .2 5 ,0 .5 ,1,2 ,3,4,5和 6小时 )分别留非刺激性唾液 ,唾液离心后测定上清液氟浓度。观察药片全部溶蚀的时间和局部粘膜的变化。 5天后进行另一剂量氟片的实验。结果 该氟片在 2 .5小时以内溶蚀 ,但唾液有效氟浓度时间持续 5~ 6小时以上 ,唾液氟高峰出现在 0 .5小时 ;未见粘膜刺激性。结论 该氟片使用方便 ,局部未见刺激性 ,可能是临床提高唾液氟浓度、预防龋齿的有效方法 ,但还需进一步研究。
葛瑶王勤
关键词:氟化钠唾液氟浓度
褪黑素对鼠心肌缺血再灌注后血流动力学的影响被引量:1
2004年
目的 探讨不同浓度褪黑素预处理对成年大鼠心肌缺血 -再灌注 (I/R)后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32只成年S -D大鼠 (35 0 4 0 0g)随机分为 4组 ,每组 8只 ,利用Langendorff模型灌注其离体心脏 ,待心脏功能稳定后 ,对照组平衡 30min后缺血再灌注 ,预处理组则用不同浓度的褪黑素灌注 30min后缺血再灌注。各组均为常温(37℃ )缺血 2 5min ,复灌 6 0min。观察各组血流动力学改变。结果 褪黑素预处理组左心功能恢复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 褪黑素预处理促进成年大鼠心肌缺血 -再灌注 (I/R)后血流动力学恢复。
袁媛龙村关彬史世勇温福兴张燕婉
关键词:褪黑素血流动力学心肌缺血再灌注心肌缺血-再灌注复明离体心脏
蛋白激酶C在高糖诱导近端小管上皮细胞细胞外基质及转化生长因子β1高表达中的作用被引量:16
2001年
目的 探讨高糖作用下近端肾小管上皮细胞蛋白激酶C(PKC)活性的变化,以及PKC激活对近端肾小管上皮细胞细胞外基质(ECM)及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表达的调控作用。方法 采用 LLC-PK1细胞株,将细胞分为正常对照组 NG(5.5mmol/L D-葡萄糖)、高糖组 HG(25 mmol/LD-葡萄糖)、高渗组 HM(25 mmol/L甘露醇)、NG+PKC抑制剂(PKCI)组(10μmol/L chelerythrinechloride)、HG+PKCI组、HM+PKCI组。分别检测各组细胞 PKC活性,并运用原位杂交和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各组Ⅳ胶原(ColⅣ)、纤连蛋白(FN)及TGF-β1mRNA和蛋白表达。结果 HG组细胞胞膜PKC活性较 NG组升高 3.3倍。HG组细胞 ColⅣ、FN及 TGF-β1mRNA和蛋白水平均较 NG组显著升高,HM组无此变化。高糖导致的ECM和TGF-β1高表达可被PKC抑制剂chelerythrine chloride所阻断。结论 由高糖诱导的近端小管上皮细胞ECM和TGF-β1高表达是通过激活PKC通路所介导。
沈雯陆福明林善锬
关键词:肾小管蛋白激酶C转化生长因子B1细胞外基质高糖
RAPD技术在唐山市结核分枝杆菌指纹分型研究中的应用
2007年
[目的]RAPD DNA指纹分型方法的建立及其在分枝杆菌基因分型中的应用。[方法]收集结核病患者痰标本,分离培养获得分枝杆菌,进行表型鉴定及耐药性检测;提取基因组DNA,在建立RAPD DNA指纹分型方法的基础上对分枝杆菌进行DNA指纹图谱分析。[结果]RAPD指纹图谱分析将102株分枝杆菌分为7种菌型,其中Ⅰ型35株(34.31%),Ⅱ型28株(27.45%),Ⅲ型24株(23.53%),Ⅳ型6株(5.88%),Ⅴ型3株(2.94%),Ⅵ型4株(3.92%),Ⅶ型2株(1.97%),Ⅰ、Ⅱ、Ⅲ型是主要的3种类型。RAPD扩增特征条带大小为201~1 018 bp。分组统计显示,3种主要的RAPD DNA指纹的分布与患者的居住地、职业、结核菌耐药性有关,而与患者的性别、年龄、结核接触史等无关。[结论]RAPD DNA指纹分型方法是一种简单、快速的分枝杆菌的分型方法;3种主要类型的结核分枝杆菌在唐山地区流行。
王东冯福民刘茜郭梅曹燕花李世明么作义高宝霞孙永红
关键词:RAPD结核分枝杆菌基因分型
应激过程中的主体作用被引量:1
2008年
应激源中存在可控与不可控事件。主体作用(self-choice behavior)在应对可控应激源的"问题-解决"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对不可控应激源的应对方式有转化应对和补偿应对。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对主体作用与应激之间关系的研究成果。
安婷程祺刘爱丽严进
杀蟑胶饵质量评价指标探讨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探讨杀蟑胶饵相关质量指标及其评价方法。方法参照GB/T 13917.7-2009,对毒饵的24 h摄食量进行观察,并记录毒饵暴露24 h,30、60、90 d后的失水率,对杀蟑胶饵的适口性、保湿性、点施难易度、粘附性、成形性、暴露后形态、色泽和防腐性八项质量评价指标进行观察和评判。结果 7种杀蟑胶饵的48 h死亡率均为100%,达到国标A级评判标准,产品附着力强,成形性佳,点施后形态普遍较好,但不同杀蟑胶饵的失水率和取食量有很大差异,部分产品存在析液现象。结论 7种杀蟑胶饵均可有效杀灭德国小蠊,产品质量总体优良,八项质量指标可为杀蟑胶饵产品质量评价提供参考依据,农药生产企业可据此提高产品质量,提升产品市场竞争力。
孙锦程吕鸿雁郝蕙玲
关键词:胶饵德国小蠊质量指标
非侵入性外固定材料在骨科中的研究应用进展被引量:2
2010年
林海龙练克俭
关键词:外固定石膏高分子材料
MicroRNA-625在食管鳞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探讨micro RNA-625(mi R-625)在食管鳞癌(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ESCC)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参数的相关性,探究mi R-625对ESCC细胞系KYSE70迁移和增殖的影响。方法:实时荧光定量(real-tim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检测2014年2月至2015年4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手术切除的86例ESCC及癌旁正常组织、ESCC细胞系和正常永生化食管上皮细胞系中mi R-625的表达,统计学分析其表达水平与ESCC患者临床病理参数及预后的相关性。Transwell实验检测mi R-625对细胞迁移能力的影响,细胞计数Kit-8(CCK-8)法检测mi R-625对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ESCC组织中mi R-625的表达明显低于癌旁正常组织(P<0.05),ESCC细胞系中mi R-625表达水平与正常永生化食管上皮细胞相比,显著下调(P<0.05)。mi R-625的表达与肿瘤直径、分化程度及淋巴结转移呈负相关(P<0.05)。随访数据提示mi R-625低表达组患者预后更差(P<0.05)。mi R-625能够抑制ESCC的迁移和增殖(P<0.05)。结论:mi R-625作为抑癌基因参与ESCC的发生发展,提示mi R-625可能作为一个ESCC治疗靶点和预后判断的分子标志物。
刘莎莎岳冬丽陈新峰平玉张毅
关键词:食管鳞癌迁移增殖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