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710303061)
- 作品数:13 被引量:54H指数:3
- 相关作者:唐北沙江泓王俊岭贾丹丹夏昆更多>>
- 相关机构:中南大学南方医科大学广州医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湖南汉族人群PPP2R2B基因三核苷酸重复突变被引量:3
- 2008年
- 遗传性脊髓小脑型共济失调(SCA)是一组包括多种共济失调亚型的具有高度临床和遗传异质性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大多数SCA亚型的发病与致病基因编码区的CAG三核苷酸异常重复突变有关,而SCA12是一种惟一由致病基因PPP2R2B非编码区CAG三核苷酸重复导致的SCA亚型。
- 王俊岭江泓张申周亚芳沈璐严新翔廖书胜宋兴旺唐北沙
- 关键词:三核苷酸重复遗传性脊髓小脑型共济失调汉族人群B基因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
- 一例貌似强直性肌营养不良的脊肌萎缩症的临床、病理及基因诊断被引量:3
- 2012年
- 目的明确1例表型复杂的神经肌病患者的诊断。方法对该患者进行电生理、病理和致病基因突变分析,并结合国内外文献进行总结。结果该患者临床病理表现貌似强直性肌营养不良(myotonic dystrophy,DM)。基因诊断未发现假肥大型肌营养不良(Duchenne/Becker muscular dystrophy,DMD/BMD)致病基因Dystrophin21个外显子的缺失突变以及DMl型致病基因DMPK的(CTG)n和DM2型致病基因ZNF9的(CCTG)n的重复扩增突变,但发现脊肌萎缩症(spinal musculara trophy,SMA)致病基因SMN第7和8外显子的纯合缺失突变。结论报告1例极为罕见的临床病理表现特殊而经基因诊断确诊的SMA。SMA有明显的临床异质性,临床电生理和病理诊断有其局限性,确诊必须结合基因诊断。
- 罗丽霞潘乾夏昆唐北沙江泓
- 关键词:脊肌萎缩症强直性肌营养不良电生理特征病理学改变基因诊断
- 微小RNA和小干扰RNA在SCA3/MJD的研究进展被引量:3
- 2013年
- 脊髓小脑共济失调3型(SCA3)为多聚谷氨酰胺(PolyQ)病,其致病基因为编码区内含胞嘧啶腺嘌呤鸟嘌呤(CAG)重复序列的ATXN3基因,编码蛋白ataxin3羧基末端含PolyQ肽链,PolyQ扩展突变型ataxin3蛋白可选择性地在中枢神经系统特定区域(小脑、脑干、脊髓等)聚积形成神经元核内包涵体。微小RNA是广泛存在于高等真核细胞中、长度为21~23bp的小分子非编码RNA,与靶基因mRNA的3’端非编码区特异性结合后抑制靶基因的表达。小干扰RNA是RNA干扰技术中的效应分子,其长度为21~23bp,特异性与mRNA的编码序列完全互补结合后,导致mRNA降解和沉默。二者在结构和作用机制存在许多类似之处,可用来进行基因功能分析和疾病发病机制的研究。
- 黄凤珍侯漩唐北沙江泓
- 关键词:微RNAS三核苷酸重复
- 多聚谷氨酰胺病CAG重复序列动态突变机制研究进展被引量:2
- 2012年
- 多聚谷氨酰胺病是一类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由致病基因外显子内胞嘧啶腺嘌呤鸟嘌呤(CAG)三核苷酸重复序列拷贝数异常扩增导致其编码的多聚谷氨酰胺链异常延长,引起多聚谷氨酰胺扩展突变型蛋白积聚而致病。迄今为止,共发现9种因多聚谷氨酰胺扩展突变型蛋白积聚引起的遗传性神经退行性疾病。CAG重复序列在代间传递过程中发生动态突变(拷贝数不断扩增),进而导致发病年龄提前和疾病严重程度增加。
- 王春荣江泓
- 关键词:神经变性疾病谷氨酰胺三核苷酸重复动态突变
- 脊髓小脑性共济失调14型的研究进展
- 2008年
- 脊髓小脑性共济失调14型(spinocerebellar ataxia 14,SCA14)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表现为共济失调、构音障碍、眼球震颤等,其致病基因——蛋白激酶Cγ基因(PRKcG)已被定位及克隆,并已证实PRKCG点突变而非核苷酸重复突变。
- 易继平唐北沙
- 关键词:脊髓小脑性共济失调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常染色体显性遗传蛋白激酶C构音障碍眼球震颤
- 中国大陆脊髓小脑性共济失调家系和散发病例的最新基因突变分析(英文)被引量:23
- 2011年
- 目的:了解中国大陆汉族人群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和散发脊髓小脑性共济失调(SCA)中最新基因频率分布。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和DNA直接测序(DNA sequenc ing)方法对430例常染色体显性遗传SCA(AD-SCA)家系先证者和237例散发患者进行了SCA1,SCA2,SCA3/M JD,SCA6,SCA7,SCA8,SCA10,SCA12,SCA17亚型和齿状核红核苍白球路易体萎缩(DRPLA)亚型致病基因核苷酸重复突变检测分析,然后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变性高效液相色谱(PCR-DHPLC),多重连接探针扩增(MLPA)和DNA直接测序方法对91例排除了以上SCA亚型突变的ADCA家系先证者和196例散发患者进行了SCA5,SCA11,SCA13,SCA14,SCA15/16/29,SCA27,SCA31和SCA35亚型的点突变及插入缺失突变检测。结果:在430个AD-SCA家系中,发现有25个SCA1家系(5.81%)、27个SCA2家系(5.81%)、267个SCA3/M JD家系(62.09%)、8个SCA6家系(1.86%)、8个SCA7家系(1.86%)、1个SCA12家系(0.23%)、1个SCA17家系(0.23%)和2个SCA35家系(0.47%),91个ADCA家系未明确基因分型(21.16%);在237例散发SCA患者中,发现有6例SCA1患者(2.53%)、9例SCA2患者(3.80%)、23例SCA3/M JD患者(9.70%)和3例SCA6患者(1.27%),196例SCA患者未明确基因分型(82.7%);未发现SCA8,SCA10和DRPLA亚型核苷酸重复突变和SCA5,SCA11,SCA13,SCA14,SCA15/16/29,SCA27和SCA31亚型点突变或插入缺失突变。结论:在中国汉族人群中SCA3/M JD为最常见的SCA亚型,其次为SCA2,SCA1,SCA6和SCA7亚型,SCA12,SCA17和SCA35亚型比较少见,SCA5,SCA8,SCA10,SCA11,SCA13,SCA14,SCA15/16/29,SCA27,SCA31和DRPLA亚型罕见。在AD-CA家系和散发患者中存在一定比例基因型暂不明的病例,说明SCA的遗传异质性,可能是由于部分ADCA家系存在其他致病基因的作用,大部分散发SCA患者除遗传因素外还存在其他致病因素。
- 王俊岭沈璐雷立芳徐倩周洁刘玉涛关文娟潘乾夏昆唐北沙江泓
- 关键词:脊髓小脑性共济失调点突变基因突变分析
- 遗传性共济失调诊断与治疗专家策略被引量:15
- 2012年
- 遗传性共济失调是一大类具有高度临床和遗传异质性、病死率和病残率较高的遗传性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临床上以小脑共济失调为主要特征,表现为平衡障碍、进行性肢体协调运动障碍、步态不稳、构音障碍、眼球运动障碍等,并可伴有复杂的神经系统损害。本文结合疾病分子分型提出了遗传性共济失调的分子诊断流程。目前此类疾病尚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主要以对症治疗为主。
- 唐北沙江泓
- 关键词:共济失调
- 非编码区核苷酸重复扩增导致的三种脊髓小脑型共济失调亚型分子基础
- 2008年
- 遗传性脊髓小脑型共济失调(hereditary spinocerebellar ataxias,SCAs)的发病大部分与基因编码区三核苷酸CAG/CAA的异常重复有关,而SCA8、SCA10、SCA12的发病分别与致病基因非编码区CTA/CTG、ATFCT和CAG的异常重复突变有关;近来的研究主要集中在3种亚型的遗传特征和发病机制上面,如核苷酸重复的不稳定性不同外显率的改变、疾病遗传的性别偏倚和遗传早现现象等。由于非编码区核苷酸重复对翻译成多聚谷氨酰胺蛋白的影响不大,3种SCA亚型的发病机制和其它SCAS亚型完全不同,核苷酸的异常重复对DNA转录的干扰、转录后含异常核苷酸重复的RNA的毒性作用以及重复序列不同方向上的双向转录机制在3种SCA亚型的发病机制中可能起到了关键作用。
- 王俊岭唐北沙
- 关键词:脊髓小脑型共济失调发病机制
- 马查多-约瑟夫病的分子遗传学研究进展被引量:3
- 2008年
- 迄今为止,至少已定位了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小脑性共济失调28种不同的基因型,已克隆18个致病基因,其中对不同种族和地域的研究表明,马查多.约瑟夫病(Machado—Joseph disease,MJD),即脊髓小脑性共济失调3型(spinocerebeHarat axiatype3,SCA3),是世界上最常见的SCAs亚型。它是由位于致病基因MJD13’端的CAG三核苷酸重复扩增突变引起的一种具有明显的临床和遗传异质性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作者就SCA3/MJD的分子遗传学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贾丹丹江泓唐北沙
- 关键词:多聚谷氨酰胺分子遗传学
- 蛋白质磷酸化修饰在多聚谷氨酰胺疾病中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
- 2008年
- 多聚谷氨酰胺(polyglutamine,polyQ)疾病是一大组常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疾病的发生源于致病基因编码区CAG三核苷酸重复扩展突变导致基因的编码蛋白——polyQ蛋白产生多聚谷氨酰胺扩展突变。polyQ疾病的发病机制目前虽然尚未得到完全阐明,但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蛋白质的磷酸化修饰在亨廷顿舞蹈病、齿状核红核苍白球路易氏体萎缩症、延髓脊肌萎缩症、遗传性脊髓小脑型共济失调1型、遗传性脊髓小脑型共济失调3型/马查多一约瑟夫病等疾病的发生发展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 周亚芳江泓汤建光唐北沙
- 关键词:蛋白质磷酸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