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09BA177801)

作品数:7 被引量:61H指数:5
相关作者:张理义孔令明陈春霞姚高峰徐长军更多>>
相关机构:解放军第102医院江苏大学成都军区总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广东省高校人文社科研究项目广东省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课题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军事哲学宗教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 2篇哲学宗教
  • 2篇军事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5篇军人
  • 3篇信度
  • 3篇量表
  • 2篇自杀
  • 1篇大学生
  • 1篇心理
  • 1篇心理承受
  • 1篇心理承受力
  • 1篇心理健康
  • 1篇心身
  • 1篇心身健康
  • 1篇应激
  • 1篇影响因素
  • 1篇职业倦怠
  • 1篇智力
  • 1篇智力量表
  • 1篇中国军人
  • 1篇中介
  • 1篇中介作用
  • 1篇社会支持

机构

  • 5篇解放军第10...
  • 3篇江苏大学
  • 1篇成都军区昆明...
  • 1篇南京军区福州...
  • 1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成都军区总医...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作者

  • 5篇张理义
  • 2篇孔令明
  • 2篇姚高峰
  • 2篇陈春霞
  • 1篇闫妍
  • 1篇张小远
  • 1篇宋红涛
  • 1篇林海
  • 1篇范惠民
  • 1篇徐长军
  • 1篇于洪苏
  • 1篇梅贵森
  • 1篇赵久波
  • 1篇任忠文
  • 1篇赵娟
  • 1篇郭健
  • 1篇陈继军
  • 1篇徐少飞
  • 1篇贾莹

传媒

  • 6篇中华行为医学...
  • 1篇临床心身疾病...

年份

  • 1篇2015
  • 1篇2014
  • 2篇2013
  • 1篇2012
  • 2篇2011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军事应激对军人职业倦怠和心理健康的影响及其干预的研究被引量:13
2014年
目的 研究军事应激对军人职业倦怠和心理健康的影响,并进一步探讨军事应激情景中心理承受力、职业倦怠、心理健康三者间的关系.方法 整群随机抽取某部队520名参加军事演习的陆军官兵作为研究组,另抽取该部520名未参加军事演习的陆军官兵作为对照组,军事演习1周后运用军人心理疾病预测量表、军人职业倦怠量表和军人心理承受力量表评定研究组和对照组的心理健康、职业倦怠和心理承受力状况,对所得数据进行t检验、相关分析、回归分析、结构方程模型构建等统计处理.结果 (1)研究组心理疾病预测总分及精神病性、抑郁、躁狂、神经症、人格偏移因子分[分别为(15.85±9.30)分,(0.36±0.91)分,(1.10±1.53)分,(2.66±1.78)分,(1.16±1.57)分,(2.04± 1.83)分]、职业倦怠总分及各因子分[分别为(23.05±9.40)分,(5.13±2.47)分,(3.19±2.18)分,(5.16±3.01)分,(1.71±1.66)分,(3.29±2.21)分],均高于对照组[分别为(11.20±6.24)分,(0.11±0.53)分,(0.55±1.10)分,(1.89±1.50)分,(0.51±1.02)分,(1.10±1.13)分,(17.92±9.64)分,(4.28±2.92)分,(2.64±2.06)分,(3.84±2.46)分,(1.26±1.37)分,(2.77±2.4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2)研究组军人心理承受力与职业倦怠和心理健康呈负相关(r=-0.52~-0.09,P<0.05),军人职业倦怠与心理健康呈正相关(r=0.12~0.57,P<0.01);(3)军事应激情境中,心理承受力是影响军人心理健康和职业倦怠的调节变量;(4)结构方程模型分析表明,心理承受力对职业倦怠有直接效应(路径系数为-0.56,P=0.000),职业倦怠对心理健康有直接效应(路径系数为0.73,P=0.000),心理承受力对心理健康直接效应不明显(路径系数为-0.06,P=0.32),模型适配良好(x2/df=3.138,GFI=0.943,AGFI=0.911,NFI=0.930,RFI=0.905,IFI=0.952,TLI=0.933,CFI=0.951,RMSEA=0.065).结论 �
宋红涛张理义范惠民孔令明徐长军
关键词:军事应激心理承受力职业倦怠结构方程模型军人
军人团体智力量表A式的研制
2013年
目的研制军人团体智力量表A式,并进行信效度检验。方法以智力震荡理论及晶体智力和流体智力理论为基础,确定量表由2个分量表4个分测验组成。采取随机整群抽样方法,抽取1000名现役健康官兵施测,采用SPSS17.0及AMOS7.0进行条目分析及信效度检验。结果各分测验的平均难度分为0.49(0.43-0.60),鉴别指数为0.43(0.35-0.50);总量表及分测验的重测信度为0.773-0.883,Cronbacha系数为0.638-0.880,分半信度为0.503-0.831;探索性因素分析抽取的4个因子(常识与相似概括、领悟与词义解释、图画填充及图形推理)解释总方差比例的61.009%;验证性因素分析显示,本量表所有拟合指标均达到可接受标准。结论军人团体智力量表A式的条目质量及信效度符合心理测量学的要求。
赵娟张理义
关键词:军人智力量表信度
不同年代军人适应不良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被引量:3
2011年
目的探讨军人不同年代适应不良特征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军人适应不良量表(MMMS),通过随机整群抽样法,对30年间陆海空军10883名官兵的适应不良进行测评,以SPSS17.0进行方差分析、LSD多重比较、逐步回归分析等统计处理。结果不同年代的行为问题[(2.79±2.96)分,(3.42±2.98)分和(2.85±2.93)分]、情绪障碍[(1.50±1.47)分,(1.76±1.50)分和(1.51±1.47)分]、人际关系[(1.78±1.93)分,(2.44±2.14)分和(2.30±2.18)分]、环境适应[(0.63±0.94)分,(0.89±1.02)分和(1.02±1.18)分]差异非常显著(P〈0.01);三个不同年代的适应不良总分[(6.71±6.01)分,(8.50±6.20)分和(7.69±6.89)分]差异显著(P〈0.01);行为问题、情绪障碍、人际关系不良及适应不良总分呈倒“V”型变化趋势,环境适应因子在三个年代均呈线性上升趋势;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提示:适应不良总分的年代、文化程度、城乡的回归效应非常显著(年代t=-5.96,文化程度t=-3.15,城乡=-9.02,P=0.002~0.000)。结论军人适应性障碍随年代变迁呈下降趋势;影响军人适应障碍的主要因素为不同年代、文化程度、城乡等。
张理义梅贵森任忠文张志斌邹华根刘晓辉陈继军孔令明陈春霞姚高峰
关键词:军事人员影响因素
有自杀意念的7国维和官兵心理健康与社会支持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9
2013年
目的探讨有自杀意念的7国维和官兵心理健康与社会支持的相关性,为提高维和官兵的心理健康状况提供理论指导。方法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法,选取7国维和官兵共1143名,以中国军人心理健康量表(CMMHS)、社会支持量表进行测评。结果有自杀意念的维和官兵CMMHS总分及抑郁因子分[(61.06±3.99)分,(10.114±1.67)分]显著高于无自杀意念的维和官兵[(59.97±3.73)分,(8.97±1.81)分](P〈0.05);参加维和官兵的CMMHS总分及各因子分均明显高于中国军人常模(P〈0.05);有自杀意念的维和官兵社会支持总分[(28.50±1.69)分]低于无自杀观念的维和官兵[(28.92±1.78)分](P〈0.05);强迫、焦虑、抑郁、恐怖、神经衰弱、躯体化及人际关系敏感等因子是有自杀意念维和官兵发生心理障碍的高危因子,尤其是抑郁因子最为显著(OR=27.00,X^2=439.46,P〈0.05);维和官兵CMMHS总分及各因子分与社会支持总分呈明显的负相关(r=-0,199—0.434,P〈0.01)。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受教育水平、性别及社会支持是影响7国维和官兵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年龄t=2.428,受教年数t=-3.310,社会支持t=1.990,P=0.047~0.01)。结论自杀意念与维和官兵心理障碍关系密切,7国维和官兵心理健康状况受年龄、受教育水平、性别及社会支持等多因素影响,社会支持缺乏对7国维和官兵心坪僻康影响较大。
张理义王艳玲郭健林海陈春霞姚高峰
关键词:维和官兵心理健康社会支持自杀意念
中国军人心身健康量表的研制被引量:20
2011年
目的编制中国军人心身健康量表,并对其进行信、效度检验。方法结合开放式问卷调查及以往研究,编制本量表。随机整群抽取1050名军人进行测试,并随机选择其中60名被试,同时施测中国心身健康量表(CPSHS);2周后对其中61名被试进行本量表的重测。通过探索性因子分析及相关分析,检验量表的信效度。结果中国军人心身健康量表由11个因子构成:呼吸系、心血管系、消化系、骨骼肌肉、皮肤系、生殖内分泌系、神经系、焦虑、抑郁、精神病和家族史,另加一个掩饰分量表,经因子分析修正获得91个条目组成的正式量表。各因子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103~0.778(P〈0.01),各因子与总量表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600~0.859(P〈0.01);总量表及各因子的重测相关系数为:0.427~0.901(P〈0.01);cmnbach叙系数为:0.618~0.935(P〈0.01);分半相关系数为:0.349~0.855(P〈0.01)。本量表与CPSHS的对应因子呈显著性相关,相关系数为0.425~0.979(P〈0.05或0.01)。结论中国军人心身健康量表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符合心理测量学要求。
张理义过伟姚高峰陈春霞
关键词:军人心身健康量表信度
乐观与自杀风险:自尊的中介作用和生活事件的调节作用被引量:10
2015年
目的 探讨自尊在乐观与自杀风险之间的中介作用,以及生活事件在这三者关系中的调节作用,为自杀危机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乐观量表、自杀行为问卷、自尊量表以及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调查1 750名大学生.结果 大学生自杀风险、乐观、自尊和生活事件的得分分别为(4.78±2.10)分、(23.17±3.22)分、(29.58±4.43)分和(36.54±21.73)分.乐观与自杀风险呈显著负相关(r=-0.23,P<0.01);乐观与自尊呈显著正相关(r=0.50,P<0.01);自尊与自杀风险呈显著负相关(r=-0.35,P<0.01).乐观、自尊、自杀风险构建的结构方程模型拟合度较好(乐观到自杀风险路径r=-0.05,P< 0.05,RMSEA=0.05,GFI=0.90,NFI=0.92,CFI=0.93),自尊部分中介乐观与自杀风险(P<0.01),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比例为76%.生活事件在自尊与自杀风险间的调节效应显著(P<0.01).结论 自尊与乐观、自杀行为的关系密切,自尊在乐观与自杀行为之间起中介作用,生活事件在自尊和自杀行为的中介模型之间起调节作用.
于洪苏赵久波张小远吴萌菁丁思远贾莹徐少飞
关键词:自尊自杀大学生
军人急性应激反应量表的研制被引量:8
2012年
目的编制军人急性应激反应量表,并对其信效度进行检验。方法以急性应激理论和心理测量学原则为依据,结合开放式问卷调查及以往研究,编制本量表。整群随机抽取630名军人进行测验,并随机选择其中50名被试,同时施测中国军人心身健康量表;2周后对其中50人进行本量表的重测。通过探索性因素分析、验证性因素分析和相关分析,检验量表的信效度。结果军人急性应激反应量表包括9个公共因子及1个掩饰因子。模型拟合指数分别为CMIN=1219.476,DF=593,P=0.000,CMIN/DF:2.056,IFI=0.927,TLI=0.902,CFI=0.924,RMSEA:0.059;各因子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284~0.572,各因子与总量表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700~0.846(P〈0.05或0.01)。本量表与中国军人心身健康量对应因子之间相关系数为0.338—0.962(P〈0.01)。总量表和各因子的重测相关系数为0.379~0.909 (P〈0.05或0.01)。总量表和各因子Cronbaehg系数为0.606~0.926;总量表和各因子的分半系数为0.466—0.855。结论军人急性应激反应量表的信效度符合心理测量学的要求。
闫妍张理义
关键词:军人急性应激量表信度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