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2CJL069)

作品数:19 被引量:344H指数:12
相关作者:丁建军冷志明李峰唐珊黄利文更多>>
相关机构:吉首大学南开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政治法律社会学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7篇经济管理
  • 1篇社会学
  • 1篇政治法律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9篇武陵山
  • 5篇特困
  • 5篇贫困
  • 5篇连片
  • 4篇县域
  • 3篇经济增长
  • 3篇扶贫
  • 2篇多维贫困
  • 2篇实证
  • 2篇农村
  • 2篇县域经济
  • 2篇县域经济增长
  • 2篇减贫
  • 2篇减贫效应
  • 2篇ESDA
  • 1篇大众
  • 1篇大众传媒
  • 1篇得主
  • 1篇调查数据
  • 1篇多属性决策

机构

  • 19篇吉首大学
  • 2篇南开大学
  • 2篇中国社会科学...
  • 1篇湘潭大学
  • 1篇中山大学

作者

  • 16篇丁建军
  • 5篇冷志明
  • 3篇李峰
  • 2篇曾象云
  • 2篇黄利文
  • 2篇唐珊
  • 1篇于正东
  • 1篇吴雄周
  • 1篇田宇
  • 1篇赵奇钊
  • 1篇周伟
  • 1篇李湘玲
  • 1篇黄祥芳
  • 1篇游俊
  • 1篇茹楠

传媒

  • 3篇经济地理
  • 1篇东南学术
  • 1篇地理学报
  • 1篇地理研究
  • 1篇图书情报工作
  • 1篇贵州社会科学
  • 1篇财经问题研究
  • 1篇中国工业经济
  • 1篇经济学动态
  • 1篇地理科学
  • 1篇南方经济
  • 1篇山地学报
  • 1篇吉首大学学报...
  • 1篇怀化学院学报
  • 1篇湘潭大学学报...
  • 1篇西部论坛
  • 1篇区域经济评论

年份

  • 1篇2017
  • 2篇2016
  • 10篇2014
  • 5篇2013
  • 1篇2012
1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基于ESDA的我国省域经济发展可持续性改善的时空特征研究被引量:1
2013年
在1990—2007年间,我国30个省区市的经济发展可持续性均有了较大程度的改善,但存在明显的地区差异,而且这种不平衡趋势在一定程度上有自我强化和累积因果效应;Moran’s I统计分析表明省域经济发展可持续性改善具有显著的空间自相关性,在考察期间呈现出可持续性改善程度相似省域彼此集聚的趋势,而政策空间外部性导致的策略性行动可能是主要原因;经济发展水平越高的省域其经济发展可持续性改善程度相对较高,但经济发展落后地区也可能受周边区域的影响而重视改善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
丁建军李峰曾象云
关键词:可持续性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空间自相关
武陵山片区经济增长益贫性与空间差异演变——基于2000-2011年县域数据的实证分析被引量:23
2014年
连片特困区区域发展和经济增长益贫性是当前研究的热点,但鲜有文献考察连片特困区经济增长的益贫性。以国家连片特困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先行先试"区域武陵山片区为研究对象,分析了近12年来经济增长益贫性的时空差异、空间差异演变规律以及增长益贫性差异对空间差异的影响。研究发现:①近12年来,武陵山片区经济增长总体上具有益贫性,但时空差异明显,其中重庆、贵州片区为益贫性增长,湖南、湖北片区分别为涓滴式增长和均衡增长;②武陵山片区内部区域差距呈先上升后下降的演变趋势,湖南、湖北、贵州、重庆4个分片区内部差距是最主要的贡献,片区间的差距次之。4分片区内,湖南片区内部差距最大,其次是贵州片区,重庆、湖北片区最小;③经济增长益贫性对空间差异演变有重要的影响,但影响程度受贫困增长曲线斜率(益贫、益富程度)的制约。最后,针对武陵山片区整体以及4个分片区分别提出了提升经济增长益贫性、空间格局优化的思路与建议。
丁建军
关键词:经济增长
中国11个集中连片特困区贫困程度比较研究——基于综合发展指数计算的视角被引量:75
2014年
综合比较11个集中连片特困区的贫困程度对于更好地实施连片特困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战略十分重要。基于"发展"与"贫困"之间的对应关系,通过构建涵盖经济、社会和生态3个维度24项指标的综合发展指标体系,测算和比较分析了11个集中连片特困区的贫困程度。结果表明:1在经济、社会和生态3个维度中,11个集中连片特困区的经济发展严重滞后,经济贫困相对更为突出,社会服务有所改善,但仍然十分落后,生态条件较好、生态负荷较小,但生态脆弱性不容忽视;2 11个集中连片特困区的贫困程度在空间上呈"东部-北部-西南部"走向依次递增的特征,西南腹地是中国贫困的"重灾区";3 11个集中连片特困区在人均GDP、人均财政收入、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平均受教育年限、万人科技人员数等反映经济发展水平和区域自我发展能力的指标上较为相似,但在建制村硬化公路通达率、人口密度、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村卫生室普及率和青壮年文盲率等表征社会公共服务的指标上具有明显差异。
丁建军
关键词:贫困
武陵山片区县域产业增长的空间特征被引量:7
2013年
以武陵山片区67县市三次产业的增长效应为研究对象,应用SSM分析与ESDA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在对片区内各县市2003—2009年间三次产业增长效应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考察了各增长效应的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片区内县域产业增长呈现出明显的空间自相关性,即增长效应相似的县市趋于集聚在一起,但自相关强度仍然较弱且各分量效应间差异明显,第一二产业竞争力较强的县市空间集聚程度更高,而第三产业资源配置较合理的县市相对趋于集中;2.片区内各县市按照比较优势进行分工合作的动机不强,资源配置不够合理,特别是在成长性产业二三产业中恶性竞争问题仍十分突出。基于上述结论,从优化资源空间配置、加强县域合作两个方面提出了加快片区县域产业发展的建议。
丁建军冷志明
关键词:县域产业
连片特困区县域经济增长效应分解及空间特征分析——以武陵山片区为例被引量:27
2013年
应用偏离份额四分量模型和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以武陵山连片区为例,对片区内各县市2003—2009年经济增长总偏离效应进行了测度和分解,并对其空间分布特征进行了剖析。结果表明:①2003—2009年,片区内初步形成了以增长较快的县市为中心,经济衰落明显的县市为外围的不平衡增长格局;②在空间上表现为增长效应相似的县市趋于集聚的特征,不过集聚程度仍不高;③片区内各县市资源配置没有遵循比较优势原则,整体资源配置不够合理;④中心城市吉首、铜仁和恩施所在的县市经济增长优势并不明显,成为地区性增长极仍需时日。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优化资源配置、加强县域合作、强化中心城市集聚效应等加快片区县域经济发展的建议。
丁建军李峰黄利文
关键词:县域经济偏离份额法ESDA
湖南武陵山片区农民收入增长及演变特征的县际差异被引量:12
2014年
以湖南武陵山片区37县市区为样本,应用偏离—份额分析法对各县市区2000—2011年农民收入增长及其演变特征进行了探讨。研究发现,湖南武陵山片区农民收入水平整体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且差距扩大,但收入结构的演变趋势与全国大体一致;少数市辖区、县级市及经济发达县市农民收入增长较快,在四种增长类型中,快速增长和滞后增长型县市区较少,而结构优势和竞争优势推动型县市区较多;相对于2000—2006年,2006—2011年湖南武陵山片区各县市区农民收入增速明显加快,且收入水平和收入结构分异、差距扩大趋势更加明显,除快速增长型以外,其他三种类型的县市区在空间上趋于同类集聚;工资性收入、财产性收入增长差异对各县市区收入增长差异的贡献较大。
丁建军
关键词:农民收入
武陵山片区自我发展能力测算及时空演变分析——基于2005、2008和2011年县级数据的实证被引量:28
2014年
连片特困区的贫困是特殊的区域性贫困,减贫与发展的关键在于形成区域自我发展能力。了解连片特困区自我发展能力的现状、制约因素和时空演变规律就显得十分重要。本研究基于中观的视角,将区域自我发展能力理解为产业能力、市场能力、空间能力和软实力四个维度耦合的复杂系统,通过构建多指标综合测算方法,测算了连片特困区的典型代表武陵山片区2005、2008和2011年各县市的自我发展能力,并对其时空演变特征与趋势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①武陵山片区自我发展能力整体偏低且发展不平衡;②空间能力和软实力是制约武陵山片区自我发展能力提升的两块短板;③2005-2011年间,武陵山片区自我发展能力各维度间的一致性逐渐增强,自我发展能力内部结构更为合理;④武陵山片区自我发展能力空间上呈"东南部相对下降,北部整体上升"的趋势,并且产业能力、市场能力、空间能力和软实力均有自身明显的演变趋势。
冷志明唐珊
关键词:自我发展能力
基于成本收益视角的我国扶贫瞄准方式变迁解释被引量:5
2012年
扶贫瞄准成本包括管理成本、信息成本、调查成本和设计成本,瞄准收益包括经济收益、社会收益和政治收益。我国扶贫瞄准方式经历了从普遍化瞄准到县级区域瞄准,再到村级区域和人口瞄准相结合的历史变迁。该变迁是由瞄准成本和瞄准收益的对比变化决定的,是瞄准成本和瞄准收益非平衡增长的结果。
吴雄周丁建军
多维贫困的理论基础、测度方法及实践进展被引量:30
2014年
Sen的可行能力理论从哲学高度来界定贫困概念,超越了经济学、社会学、政治学等单一学科,构建了多维贫困的理论基础;多维贫困理论是对发展贫困理论的发展和超越,同时,公理性条件的提炼则为多维贫困测度奠定了科学基础。满足公理性条件和易于操作是多维贫困测度方法开发应遵循的基本原则,目前,Watts方法和A-F方法因其具有的良好性质而被广泛应用。各国在多维贫困测度实践上发展不平衡,处于多维贫困研究前沿的国家的多维贫困测度实践也开展得较好,相反,印度、中国等贫困人口大国却相对滞后。应进一步深化多维贫困理论研究,继续开发和完善多维贫困测度方法,并积极展开以多维减贫为目标的发展模式和减贫政策研究。
丁建军
关键词:多维贫困反贫困策略多维贫困
经济多样性的减贫效应——基于美国阿巴拉契亚地区的经验被引量:18
2016年
经济多样性的减贫效应受多样性类型、空间尺度以及特定"区情"的影响。美国阿巴拉契亚地区的经验表明,在连片特困地区县域层面,产业多样性、知识多样性总体上通过促进经济增长实现减贫,功能多样性、职业多样性则可能由于牺牲效率、不利于经济增长而加剧贫困。同时,4种多样性的减贫效应还受市场经济发展水平、贫困程度、失业率、人口密度、政府转移支付力度和教育水平等客观"区情"的影响;在不同的"区情"下,4类经济多样性的减贫效应差异显著。此外,空间依赖性不容忽视,邻近县域经济多样性特点、基本"区情"对各自减贫效应产生交叉影响。在其他因素中,高中及同等水平的教育、就业有显著的减贫效应,但政府转移支付直接增加穷人收入的帮扶方式加剧了贫困。最后,本文总结了阿巴拉契亚地区经验对中国连片特困地区的启示和政策含义,即在适宜的空间尺度上实现不同形式经济多样性发展的优化组合,充分发挥经济多样性的生计方式、就业岗位创造和经济稳定功能,创新教育扶贫、政府转移支付方式,为经济多样性发展提供人才和资金支持。
丁建军冷志明于正东李湘玲
关键词:连片特困地区减贫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