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1174250)
- 作品数:9 被引量:42H指数:4
- 相关作者:井玉安覃毅臧晓明胡希达贾品峰更多>>
- 相关机构:辽宁科技大学鞍山钢铁集团公司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金属学及工艺一般工业技术更多>>
- 不锈钢复合板界面组织形貌被引量:17
- 2018年
- 界面微观组织形貌严重影响不锈钢复合板的界面结合强度及其抗蚀性能,为此,采用氩气保护轧制复合法制备了SUS304不锈钢/普碳钢复合板,对复合板界面区显微组织、元素扩散以及嵌合现象进行了观察分析。结果表明,不锈钢/普碳钢两种金属在界面区域发生了不同程度的相互嵌合,随着轧制道次增加,嵌合程度加深,界面孔洞减少,界面结合强度提高。在界面附近,碳元素穿越界面向不锈钢侧发生扩散,碳化物相主要分布在晶界上,XRD及TEM检测结果表明,富铬碳化物相为M23C6型碳化物。不锈钢复合板剪切强度随压下率增加而增大,经过总压下率为74.5%的轧制后,剪切强度达到361 MPa。
- 于涛井玉安张亚樵代自莹于伟达常健
- 关键词:不锈钢复合板嵌合碳化物剪切强度
- 不同润滑条件下带钢冷轧后表面形貌演变规律研究被引量:5
- 2015年
- 在3种润滑条件下对酸洗后的热轧带钢试样进行了冷轧实验,采用扫描电镜跟踪观察冷轧前后试样的表面形貌,采用TR200型粗糙度测量仪测试轧制前后试样的表面粗糙度轮廓,研究了润滑条件对冷轧带钢表面形貌演变规律的影响。结果表明:轧件表面形貌主要取决于表面凹坑和辊痕的尺寸,随着轧制道次的增加,轧件与轧辊表面的实际接触面积增加,轧件表面凹坑和辊痕的尺寸均减小,轧件表面光洁度提高;轧制5道次后,干摩擦条件下轧制的试样表面显微凹坑最少,但表面存在明显的辊痕;油润滑条件下轧制的试样表面辊痕较少,但存在少量未被轧合的显微凹坑;乳化液润滑条件下轧制的试样表面残留的显微凹坑和辊痕都很少,表面质量最好。
- 井玉安臧晓明商秋月覃毅李富强
- 关键词:冷轧表面粗糙度表面形貌
- 润滑条件对带钢还原冷轧后表面形貌的影响被引量:1
- 2016年
- 利用工业氢对热轧带钢表面氧化铁皮进行还原,随后在不同润滑条件下对该带钢进行了五道次冷轧,采用扫描电镜、粗糙度仪研究了冷轧前后试样的表面形貌和表面粗糙度。结果表明:随着轧制道次的增加,试样表面的大部分裂纹、气孔及气泡被逐渐压平,表面粗糙度降低;五道次冷轧后,干摩擦条件下试样表面缺陷的压平轧合程度最好,液压油润滑下的最差;在三种润滑条件下试样表面均有裂纹痕迹残留,液压油润滑下的裂纹痕迹最多,干摩擦条件下还存在较为明显的辊痕;干摩擦条件下试样表面粗糙度最小,为0.065μm,液压油和乳化液润滑下的表面粗糙度分别为0.089μm和0.076μm。
- 井玉安臧晓明商秋月覃毅贾品峰李富强
- 关键词:冷轧润滑条件表面形貌表面粗糙度
- 还原冷轧过程中带钢表面形貌演变规律被引量:12
- 2014年
- 利用四辊轧机对氢还原后的热轧带钢试样进行了5道次冷轧试验,采用扫描电镜对试样冷轧前后的表面形貌进行了跟踪观察,采用TR200型粗糙度测量仪测量了轧制前后试样的表面粗糙度轮廓,研究了不同轧辊表面粗糙度和润滑条件下试样表面形貌的演变规律。结果表明:还原后的热轧带钢试样再经过5道次冷轧,试样表面的大部分缺陷被压平,未被压平的缺陷转变为显微凹坑残留在轧件表面;随着轧制道次增多,轧件表面光洁度提高;干摩擦条件下,试样表面裂纹的压平程度比油润滑条件下更好,表面残留的显微凹坑少且浅,但辊痕相对较多。
- 井玉安臧晓明商秋月覃毅李富强刘英明
- 关键词:冷轧粗糙度表面形貌
- 酸洗冷轧过程中轧件表面形貌演变规律研究被引量:2
- 2015年
- 利用四辊轧机对酸洗后带钢进行了冷轧实验,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试样冷轧前后的表面形貌进行了跟踪观察,采用TR200型粗糙度测量仪测试了轧制前后试样的表面粗糙度轮廓曲线,研究了不同轧辊表面状态和摩擦条件下冷轧带钢表面形貌的演变规律。结果表明:轧件表面形貌主要取决于表面凹坑和辊痕的尺寸,随轧辊表面粗糙度的减小和轧制道次的增加,轧件与轧辊表面的实际接触面积增加,轧件表面凹坑和辊痕的尺寸均减小,轧件表面光洁度提高;当轧辊辊面粗糙度相同时,采用油润滑轧制的试样表面光洁度比干摩擦轧制的试样表面光洁度高;冷轧前几个道次轧辊的表面状态对最终成品带钢的表面形貌同样起着重要作用。
- 井玉安臧晓明商秋月覃毅
- 关键词:冷轧表面粗糙度表面形貌
- 热轧带钢还原冷轧后的表面及横截面形貌被引量:2
- 2014年
- 对Q215热轧带钢试样进行还原处理后,利用四辊轧机对其进行五道次冷轧试验,采用扫描电镜对还原后及不同道次冷轧后试样的表面和横截面形貌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还原后热轧带钢表面出现的裂纹、气泡和气孔等缺陷在冷轧过程中得到有效消除,裂纹宽度减小并趋于闭合,但五道次冷轧后,带钢表面仍然残留裂纹痕迹,且裂纹间距增大;带钢表面脱碳层厚度逐道次减小,试样表面形貌得到改善,表面质量不断提高。
- 井玉安胡希达臧晓明覃毅李春福
- 关键词:冷轧表面形貌脱碳层
- 轧制过程中钢板表面划痕的演变规律
- 2012年
- 为提高冷轧带钢产品质量,利用四辊轧机对表面刻有划痕的钢板进行横向冷轧变形实验,通过观察划痕横向轧制变形过程中断面及表面的形貌变化,分析了划痕的演变规律。结果表明,钢板划痕主要由中心沟槽区、两侧鼓凸区和两侧翻展区组成。经过横轧变形后,划痕向轧制方向延伸,划痕侧壁相互贴合,在钢板表面形成两条折痕,在皮下形成一条折叠,表面折痕与皮下折叠均造成钢板表面质量缺陷。
- 井玉安韩跃胡希达朱开元
- 关键词:钢板划痕横轧折叠
- 氢还原除鳞后的冷轧带钢退火工艺
- 2016年
- 采用氢还原法去除带钢表面氧化铁皮绿色环保,但氢还原后的带钢表面出现脱碳现象,且内部组织粗化,冷轧及退火后可能遗传给成品带钢。本文对氢还原后的热轧带钢进行了冷轧和退火试验,研究了氢还原除鳞后的冷轧带钢在退火过程中的组织性能演变规律,分析了退火温度和退火时间对带钢组织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经过氢还原除鳞的冷轧带钢退火后内部组织发生了回复、再结晶和晶粒长大现象,退火温度越高,退火时间越长,晶粒长大越严重。与酸洗除鳞的冷轧带钢不同,经过氢还原除鳞的冷轧带钢再结晶退火时间相应缩短,在相同条件下,退火后基体晶粒尺寸相对较大,表面脱碳层内的晶粒长大更为明显,其抗拉强度降低10~20 MPa,伸长率提高3%~5%。
- 井玉安商秋月贾品峰晏笑林袁月明张磊
- 关键词:冷轧退火再结晶
- 氮氢混合气氛下带钢表面氧化铁皮的还原被引量:5
- 2013年
- 利用氨分解氮氢混合气氛对带钢表面氧化铁皮进行还原,研究了氧化铁皮在还原过程中的演变规律,分析了还原工艺参数对氧化铁皮表面形貌和还原减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还原后带钢表面产生大量裂纹和气孔;还原温度达到800℃、还原时间为7min、气流量为200L·h^-1时,即可达到理想还原效果,还原减质量达到8.34g·m^-2;还原温度700-800℃时,表面氧化铁皮层转变成脱碳的金属铁层,厚度达到200μm;温度为900℃时,表面金属铁层又转变成铁素体层;随着还原温度的升高及还原时间的增加,带钢表面氧化铁皮质量减少量增加,气流量对还原效果影响不明显。
- 井玉安于云蛟李胜利
- 关键词:热轧带钢表面形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