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0976083)

作品数:12 被引量:43H指数:4
相关作者:陈敏赵明日孙力李文军王宁更多>>
相关机构:烟台大学中国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山东省优秀中青年科学家科研奖励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2篇生物学

主题

  • 9篇隐藻
  • 7篇藻蓝蛋白
  • 3篇多管藻
  • 3篇红藻
  • 2篇电泳
  • 2篇藻胆蛋白
  • 2篇藻红蛋白
  • 2篇色谱
  • 2篇体膜
  • 2篇类囊体
  • 2篇类囊体膜
  • 2篇R-藻红蛋白
  • 2篇R-藻蓝蛋白
  • 2篇层析
  • 2篇CHROOM...
  • 1篇蛋白
  • 1篇蛋白定量
  • 1篇等电聚焦
  • 1篇液相
  • 1篇液相色谱

机构

  • 12篇烟台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作者

  • 8篇陈敏
  • 4篇孙力
  • 4篇赵明日
  • 2篇龚雪琴
  • 2篇王宁
  • 2篇杨多利
  • 2篇梁源
  • 2篇李文军
  • 2篇魏星
  • 2篇李雪薇
  • 1篇付学军
  • 1篇曲艳艳
  • 1篇华萌萌
  • 1篇张允允
  • 1篇王扬
  • 1篇徐伟
  • 1篇王玉

传媒

  • 8篇烟台大学学报...
  • 3篇海洋科学
  • 1篇植物生理学报

年份

  • 1篇2019
  • 2篇2018
  • 1篇2017
  • 2篇2015
  • 1篇2014
  • 2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10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特异的隐藻藻胆蛋白的性质及存在状态被引量:2
2017年
隐藻藻胆蛋白继承自红藻,但其蛋白和色基结构、组成、性质、在叶绿体中的存在部位等方面都与报道较多的红、蓝藻藻胆蛋白不同,是藻胆蛋白中较为特异的一个进化分支。目前对隐藻藻胆蛋白的了解比红、蓝藻藻胆蛋白要少得多,且各种报道之间存在差异甚至矛盾之处。本文从隐藻藻胆蛋白的生化特性、聚合形式和在类囊体膜腔中的存在状态等方面入手,对目前已发现的隐藻藻胆蛋白的研究近况做了综述和分析,并就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法做了讨论。
陈敏杨多利李雪薇
关键词:隐藻藻胆蛋白生化特性
海生红藻多管藻中2种R-藻红蛋白的分离与分析被引量:2
2019年
本研究以海生红藻多管藻(Polysiphoniaurceolata)为材料,用DEAESepharoseFastFlow离子交换层析和ButylSepharose4FastFlow疏水作用层析,从SephacryS-300(S-300)凝胶过滤所得R-藻红蛋白中分离纯化出在带电性和疏水性表现结构特性差异的2种R-藻红蛋白组分,R-PEI和R-PEII。这2种R-藻红蛋白在非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Native-PAGE)和非变性等电聚焦(nativeisoelectricfocusing,Native-IEF)中均表现单一条带,等电点(pI)分别为R-PEI4.7,R-PEII4.6。R-PEI和R-PEII有着相同的荧光光谱和400~750nm吸收光谱,仅在波长小于400nm时R-PEI表现出大于R-PEII的紫外光吸收。SDS-PAGE多肽组成分析结果证明,R-PEI和R-PEII不仅有相同的α、β、γ等有色亚基,而且含有相同无色多肽。这些结果表明,R-PEI和R-PEII来自于多肽链的结构特性变化,没有对R-藻红蛋白各亚基的发色团构象及其微环境产生明显影响。
刁海平侯翠英赵明日孙力
关键词:多管藻R-藻红蛋白离子交换层析凝胶电泳等电聚焦
海生红藻多管藻R-藻蓝蛋白亚基组成及特性被引量:3
2013年
以海生大型红藻多管藻(Polysiphonia urceolata)为材料,经Sephadex G-150凝胶过滤和DEAE-Sepharose FF离子交换层析,从藻胆蛋白提取液中分离纯化出在非变性电泳和非变性等电聚焦中均表现单一条带的R-藻蓝蛋白(R-phycocyanin,R-PC),等电点为5.6.SDS-PAGE、变性等电聚焦及二维电泳分析表明,所得R-PC含有1种分子质量为18.2kD、pI为6.5的α亚基α16.85.2,含有分子质量为20.0kD和20.9kD、pI为5.5和5.6的4种β亚基β52.05.0、β52.05.9、β52.06.0和β250..69.该结果为深化R-PC的结构功能研究提供了有价值的实验依据.
曲艳艳王玉魏星赵明日龚雪琴孙力
关键词:多管藻R-藻蓝蛋白二维电泳
蓝隐藻叶绿素蛋白复合物的圆二色谱特性被引量:3
2014年
采用蔗糖密度梯度离心分离的方法,从蓝隐藻(Chroomonas placoidea)中稳定分离到了4种活性的叶绿素蛋白复合物,分别为2种捕光复合物、1种PSⅡ颗粒和1种PSⅠ颗粒.采用圆二色谱技术对分离到的复合物进行了全波段(190~750 nm)光谱测定,结果显示:①远紫外区:二级结构预测表明各复合物的无规卷曲比例相近,约占30%左右;PSⅠ颗粒和1种PSⅡ和捕光复合物含有更高比例的α-螺旋和β-转角,但几乎不存在β-折叠.②近紫外区:在芳香族氨基酸的三级结构信号区,各复合物均未观测到Tyr的信号峰.③可见光区:690 nm附近信号峰的有无是隐藻捕光复合物和中心复合物的一个区别.实验结果不仅给出了隐藻叶绿素蛋白复合物性质的新信息,也为今后叶绿素蛋白复合物的分析和鉴定提供了新的光谱鉴定依据.
梁源陈敏
关键词:圆二色谱
多管藻中R-藻蓝蛋白与别藻蓝蛋白的分离纯化被引量:4
2018年
以海生大型红藻多管藻(Polysiphonia urceolata)为材料,建立了从多管藻藻胆蛋白提取液中有效分离纯化藻蓝蛋白(R-PC)和别藻蓝蛋白(AP)的层析技术方法,即先使用Sephacryl S-300(S-300)和Sephacryl S-200(S-200)2种凝胶过滤层析从藻胆蛋白提取液中获得R-PC/AP组分,再依次经过Q Sepharose Fast Flow离子交换层析和Phenyl Sepharose 6 Fast Flow疏水层析对凝胶过滤获得的R-PC/AP组分进一步纯化.
王胜楠刁海平赵明日孙力
关键词:凝胶过滤疏水层析多管藻藻蓝蛋白别藻蓝蛋白
蓝隐藻的培养及色素-蛋白复合物分离被引量:2
2010年
探索了蓝隐藻的实验室自行培养条件;改进了完整类囊体膜的制备方法,获得了状态较为理想的类囊体膜,其Chla/c比值可稳定在4左右.此外,建立并优化了色素-蛋白复合物的增溶以及蔗糖密度梯度离心分离的条件,得到了4种活性的色素-蛋白复合物,经光氧化活性测定,初步判定为捕光复合物Ⅰ、捕光复合物Ⅱ以及PSⅡ颗粒和PSⅠ颗粒.实验结果为今后进一步研究蓝隐藻光合系统结构奠定了基础.
王扬陈敏
关键词:类囊体膜
蓝隐藻藻蓝蛋白结构与功能稳定性研究被引量:9
2013年
以蓝隐藻(Chroomonas placiodea)藻蓝蛋白PC-645为材料,通过改变环境pH和尿素质量浓度,监测其变性和复性过程中特征荧光谱和吸收谱的动力学变化,以期了解隐藻藻蓝蛋白的色基和蛋白结构稳定性及其与功能的关系。结果表明,PC-645在很宽的pH范围和一定质量浓度的尿素中维持结构和功能的稳定,空间结构具有很强的柔性。pH诱导的PC-645蛋白构象与功能变化可分为3个不同的区段。(1)稳定区(pH3.5~7):吸收和荧光光谱都比较稳定,显示蛋白质构象和功能在此区域都保持正常。(2)a稳定区(pH7~10):光吸收依然保持平稳,亚基内部的色基的状态和疏水微环境都没有改变,但荧光传递效率降低,可能是由亚基表面局部构象变化、解离(西级结构变化)或者色素基团间的空间距离变化引起。(3)不稳定区(pH〈3.5和pH〉10),吸光度和荧光强度都呈快速下降,色基在近紫外和可见光区的吸收峰位变动,蛋白构象处于快速崩溃期。PC-645在酸性条件下的稳定性高于在碱性环境下,是与隐藻藻蓝蛋白所处的特殊环境及生理功能相适应的。
李文军陈敏
关键词:藻蓝蛋白吸收光谱荧光光谱构象稳定性
pH值、镁离子浓度对蓝隐藻藻蓝蛋白聚合状态影响的研究被引量:2
2018年
从蓝隐藻(Chroomonas placoidea)中分离得到A_(645)/A_(280)>7的4种形式的藻蓝蛋白PC645,其相对分子质量相近,并呈现相似的吸收及荧光光谱特性.采用蔗糖密度梯度离心法,研究了80%硫铵沉淀所得PC645的聚合状态与pH值和镁离子浓度变化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单纯pH值变化对纯化后PC645的聚合状态有一定的影响,pH值在4.92~8.67范围内,酸性条件下PC645倾向于进一步聚合;而碱性pH值范围时PC645的异二聚体结构会出现解聚.镁离子浓度为0~50 mmol/L时,PC645状态基本不变,以异二聚体的形式为主;镁离子浓度达到100 mmol/L以上,PC645随着镁离子浓度的提高而出现一定比例的解聚.证明隐藻藻蓝蛋白在水溶液中可形成聚合程度不同的多种形式,且高聚合状态的PC645很可能对应于光合作用活性状态.实验结果将为今后进一步研究隐藻藻胆蛋白的结构、性质和功能提供依据.
李雪薇任慧慧陈敏
关键词:藻蓝蛋白PH值镁离子浓度
隐藻藻蓝蛋白与类囊体膜的动态结合模型被引量:6
2015年
隐藻藻胆蛋白在类囊体腔中的存在状态始终存在争议,为了深入了解这一问题,作者以含有藻蓝蛋白(PC645)的蓝隐藻(Chroomonas placoidea)活体细胞及充分洗涤过的类囊体膜为材料,测定其室温吸收光谱、荧光谱以及77K低温荧光光谱,并根据光谱数据分析了PC在类囊体腔中的存在状态。结果显示,蓝隐藻的类囊体膜上始终紧密结合着一定量的PC,并且很可能是以PC的β亚基与膜相接触,证实藻胆蛋白在类囊体腔中不是完全游离的,与膜的接触也并非完全无倾向性排布;PC既可将激发能传递给光系统(PS)II,但也可传递给PSI,相较于叶绿素(Chl)a和Chl c,在PSI长波荧光中PC的贡献更明显,而Chl c吸收的光能,更倾向于传递给PSII或者短波长Chl a;蓝隐藻细胞中表现出超比例的PC荧光发射,说明除了结合在膜上的PC外,有一部分PC是游离的,其存在对于隐藻捕光功能来说可能是有冗余的;游离的PC可与类囊体膜重新接触而恢复能量传递功能。根据实验结果以及前人的报道,提出了隐藻藻胆蛋白与类囊体膜的结合是动态的观点,并给出了相应的模型。
徐伟梁源陈敏王宁
关键词:藻蓝蛋白
蓝隐藻藻蓝蛋白的分离、纯化及性质研究被引量:16
2011年
以实验室培养的蓝隐藻(Chroomonas placoidea)为材料,经过压力破碎和高速离心分离去除膜成分,得到的上清液分别采用50%、70%、80%、90%和100%的硫酸铵分级沉淀.沉淀经2次葡聚糖Sephadex G-100层析,得到了纯化的藻蓝蛋白,并对各级藻蓝蛋白的吸收光谱、荧光谱、亚基组成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隐藻藻胆蛋白呈现出很宽的硫铵沉淀范围,但各种沉淀样品具有几乎相同的光谱特性和相似的亚基组成,说明其不同的水溶性质可能与其亚基聚合程度不同有关;得到的藻蓝蛋白经HPLC和中性PAGE检测,基本不含杂质,A645/A280比值最高可达7以上.结果为今后的研究和应用奠定了基础.
张允允陈敏
关键词:藻蓝蛋白分子筛高效液相色谱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