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200509)
- 作品数:6 被引量:38H指数:4
- 相关作者:李亚王鹏马玲玲李林芳杨如同更多>>
-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南京林业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高层次人才项目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 楸树EST-SSR标记开发及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分析被引量:3
- 2020年
- 利用转录组数据开发SSR标记是一种经济高效的DNA分子标记开发策略。本研究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开发楸树(Catalpa bungei)EST-SSR标记,了解其在转录组序列中的分布类型,并利用41对多态性较好的引物对来自安徽(AH)、河南(HN)、湖北(HB)和山东(SD)的4个楸树居群的48个无性系的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大于1kb的14634条序列中,共鉴定出3999个SSR位点,580条序列包含2个及以上位点;单核苷酸重复(1957,48.94%)是最常见的SSR类型,其次是二核苷酸重复(1164,29.11%),三核苷酸重复(834,20.86%),四核苷酸重复(41,1.03%)和五核苷酸重复(3,0.08%);共扩增出243个等位基因,每个位点的等位基因数为3~13个,平均为4.85个,观测杂合度为0.14?1.00,平均为0.63,期望杂合度为0.42?0.84,平均为0.67,大部分位点偏离哈迪-温伯格平衡;AH和HN居群在有效等位基因数和期望杂合度的数值较高,表明其遗传多样性较丰富;分子方差分析(AMOVA)表明,遗传变异主要发生在居群内。本研究为楸树及同属其他树种种质资源鉴定、遗传多样性提供依据,且在指导楸树良种选育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
- 杨丹丹马玲玲李亚王良桂王鹏
- 关键词:紫葳科群体遗传学简单重复序列
- 取材时间和激素对“豫楸1号”腋芽诱导的影响被引量:8
- 2014年
- 以"豫楸1号"为试材,研究了灭菌方法、基本培养基类型、激素浓度和取材时间对"豫楸1号"茎段腋芽诱导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基本培养基对"豫楸1号"腋芽诱导的影响差异显著,MS为基本培养基诱导腋芽的诱导率最高;多菌灵浊液浸泡60min、酒精灭菌30s、升汞浸泡9min的灭菌方法最适合"豫楸1号"诱导腋芽萌发;"豫楸1号"最适的腋芽诱导培养基为MS+0.8mg/L 6-BA+0.10mg/L IBA;建立"豫楸1号"组培快繁体系最佳取材时间是4月,染菌率、褐化率低,腋芽诱导率高,腋芽萌发、生长快。
- 马玲玲王鹏王淑安张振宇杨如同李亚李林芳
- 关键词:腋芽诱导激素褐化
- IBA诱导楸树嫩枝扦插不定根发育的转录组分析被引量:15
- 2018年
- 【目的】利用RNA-seq技术对楸树易生根品种‘豫楸1号’的嫩枝扦插生根的4个发育阶段进行转录组测序和分析,为阐明楸树不定根发育的分子机制奠定理论基础。【方法】首先利用浓度为2 g·L-1IBA处理‘豫楸1号’嫩枝,然后分别提取处理后0天(对照)、1天(激活期)、15天(愈伤形成期)的插穗基部的RNA及25天(不定根形成期)和35天(不定根伸长期)的根部的RNA进行转录组测序;接着测序得到raw reads,通过去除接头、重复序列、低质量的序列,得到高质量的clean reads,使用Trinity软件进行拼接获得contigs;随后,利用BLASTx、RSEM、Cytoscape及Me V4.9.0分子生物学软件对测序结果进行注释和差异基因鉴定;最后随机选取15个差异表达的RNA-Seq数据利用q PCR验证基因的表达。【结果】在62 955个unigenes中,31 646(50.26%)个unigenenes获得了注释;差异基因分析发现了11 100个差异基因,其中包括10 200个特异的和900个共同的差异基因;GO富集分析发现‘细胞骨架’仅在激活期显著富集,而‘DNA代谢过程’仅在愈伤组织形成期显著富集;KEGG富集分析显示参与丙烷合成、糖酵解和植物激素代谢等途径的基因对楸树不定根的形成具有重要的作用,并且随着楸树不定根发育进程的发展,参与糖酵解途径的基因数目逐渐减少而参与苯丙素合成的基因数量却在持续增加,表明在IBA刺激后,代谢通路的动态变化响应了不定根的发育进程。【结论】通过对楸树‘豫楸1号’不定根发育的4个阶段的转录组分析,发现细胞分裂素和乙烯间的互作促进楸树愈伤形成而生长素和油菜素内酯间的互作则促进了楸树不定根的伸长。虽然本研究不能完全解释‘豫楸1号’不定根形成的分子机制,但它可以作为进一步探索与这一复杂过程相关的候选途径和基因的有力工具,可为解析楸树不定根发育的分子机制和其他近缘物种的研究提供帮助�
- 张恩亮马玲玲杨如同李林芳汪庆李亚王鹏
- 关键词:楸树不定根发育转录组差异表达基因
- 楸树不同无性系枝条萌芽力及催芽条件初探被引量:2
- 2014年
- 楸树(Catalpabungei C.A.Mey.)为紫蒇科(Bignoniaceae)梓属(Catalpa Scop.)落叶乔木,生长速度快,其树干通直、材质坚韧,既可观花又能观果,是优质用材、行道树和园林观赏的常用树种之一。近年来,研究者对楸树的耐盐性、品种选育以及繁殖技术等进行研究并获得了一定的成果阻。
- 杨如同李亚石欣王鹏李超汪庆
- 关键词:楸树无性系萌芽力
- 梓属植物嫩枝扦插生根能力的评价被引量:4
- 2014年
- 以梓属的滇楸、黄金树、灰楸、楸树、梓树5个树种共81个不同无性系楸树为试材,采用嫩枝扦插生根的方法,研究了不同树种、不同来源地对楸树扦插生根的影响。结果表明:5个树种生根率、单株生根数和单株最长根长差异极显著,生根率变幅为10.06%-95.80%,单株生根数的变幅为1.00-16.40条,单株最长根长的变幅为1.50-16.80cm。经聚类分析将所有无性系分为生根差、生根中等、生根较优和易生根类四大类;同时根据来源地的差异,分析了63个楸树无性系的扦插生根能力,表明不同种源地树种生根率、生根数和单株最长根长的差异极显著(P〈0.01)。
- 马玲玲王鹏张振宇李林芳杨如同李亚
- 关键词:楸树不定根插穗嫩枝扦插
- 盐胁迫对油葵种子萌发及内源激素含量的影响被引量:9
- 2015年
- 油葵是我国重要的油料作物之一,具有耐盐性强的优点。种子萌发期是油葵发育的第一个时期,在其整个生活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而对其耐盐性的研究目前还较少。该研究通过对‘DW2177’、‘DW667’、‘高油1号’和‘新葵10号’等国内外4个油葵品种萌发期耐盐性的评价,发现了耐盐性最高的油葵品种‘新葵10号’;利用HPLC技术对其不同盐浓度下的萌发期内源激素含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内源激素调控油葵耐盐性上,GA3在低盐浓度时发挥作用而ABA在高盐浓度时发挥作用;IAA在调节油葵耐盐性方面发挥着核心的作用。
- 王鹏马玲玲陈雨张振宇李林芳李亚
- 关键词:油葵盐胁迫激素高效液相色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