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261038)

作品数:59 被引量:490H指数:13
相关作者:苏维词张凤太杨吉易武英潘真真更多>>
相关机构:重庆师范大学贵州科学院贵州师范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贵州省重大科技专项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经济管理天文地球水利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5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8篇环境科学与工...
  • 13篇经济管理
  • 7篇天文地球
  • 5篇水利工程
  • 4篇农业科学
  • 3篇历史地理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 2篇建筑科学

主题

  • 17篇生态
  • 10篇土地利用
  • 8篇岩溶
  • 8篇生态安全
  • 7篇水资源
  • 4篇生态安全评价
  • 4篇石漠化
  • 4篇熵权
  • 4篇PSR模型
  • 4篇GIS
  • 3篇岩溶地区
  • 3篇三峡库区
  • 3篇生态环境
  • 3篇生态系统
  • 3篇生态系统服务
  • 3篇属性识别模型
  • 3篇农业
  • 3篇喀斯特地区
  • 3篇库区
  • 3篇覆被变化

机构

  • 33篇重庆师范大学
  • 28篇贵州科学院
  • 8篇贵州师范学院
  • 7篇南京大学
  • 6篇贵州师范大学
  • 5篇西南大学
  • 4篇贵州大学
  • 4篇重庆交通大学
  • 3篇河南大学
  • 2篇湖南师范大学
  • 2篇中国地质科学...
  • 2篇中国地质大学
  • 2篇国土资源
  • 1篇毕节学院
  • 1篇重庆工商大学
  • 1篇青海师范大学
  • 1篇甘肃民族师范...
  • 1篇云南工商学院
  • 1篇贵州工程应用...
  • 1篇贵州省山地资...

作者

  • 38篇苏维词
  • 6篇张凤太
  • 6篇易武英
  • 5篇杨吉
  • 5篇郭晓娜
  • 5篇潘真真
  • 3篇官冬杰
  • 3篇张军以
  • 3篇李强
  • 3篇龙海飞
  • 3篇杨振华
  • 3篇李艳丽
  • 2篇刘丽颖
  • 2篇左太安
  • 2篇王金艳
  • 2篇刁承泰
  • 2篇孙秀锋
  • 2篇孙玉川
  • 2篇王雅敬
  • 2篇王建伟

传媒

  • 6篇中国岩溶
  • 5篇贵州科学
  • 4篇水土保持通报
  • 3篇水土保持研究
  • 3篇人民长江
  • 2篇生态学报
  • 2篇环境科学学报
  • 2篇贵州农业科学
  • 2篇重庆师范大学...
  • 2篇绿色科技
  • 1篇环境工程
  • 1篇中国农村水利...
  • 1篇北方园艺
  • 1篇山东农业科学
  • 1篇水电能源科学
  • 1篇长江科学院院...
  • 1篇长江流域资源...
  • 1篇环境科学与技...
  • 1篇经济地理
  • 1篇贵州师范大学...

年份

  • 2篇2020
  • 1篇2019
  • 4篇2018
  • 6篇2017
  • 16篇2016
  • 10篇2015
  • 9篇2014
  • 7篇2013
  • 1篇2012
5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能源消耗和农业生产对气温变化的影响研究
2016年
以重庆市1985-2013年煤炭能源、天然气能源、油料能源、电力能源、农业机械总动力、农用化肥施用量、农膜使用量、农药使用量、平均气温为数据基础,采用线性回归分析,得出随着煤炭能源、天然气能源、油料能源、电力能源农业机械总动力、农用化肥施用量、农膜使用量、农药使用量的不断增加,导致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不断增加,使得平均气温不断升高。故应积极开发新能源,减少化石能源的燃烧,发展低碳经济和低碳农业。
杨吉
关键词:能源消耗农业生产平均气温
贵州农村经济发展模式浅析被引量:11
2013年
为促进贵州农村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提高农民收入水平。在分析了贵州农村经济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对贵州农村经济主要发展模式(农业生态旅游模式、乡村生态旅游模式、庭院循环经济发展模式、乡村旅游与农村经济复合发展模式及农村特色农业发展模式)进行了总结,同时对农村经济发展模式中要注意的问题进行了分析。
袁俊张军以赵卫权苏维词
关键词:农村经济
1999-2013年重庆市土地持续利用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耦合性分析被引量:4
2016年
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并结合SPSS,对1999-2013年重庆市土地持续利用与生态环境的耦合关系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999-2013年土地持续利用指数逐年递增,土地开发利用强度逐年不断加大,城镇化大规模的建设是土地利用强度升高的主要原因;生态环境质量除了在2000-2004年生态环境指数呈"V"字型发展之外,总体呈上升态势发展;重庆市土地持续利用与生态环境耦合发展度由0.387 4(轻度失调衰退土地利用损益型)上升至0.754 0(中级协调发展经济主导型),但2011年情况有所变化,土地持续利用指数首次低于生态环境指数,耦合发展基本类型由生态主导型转向经济主导型发展,经济发展方式由土地利用制约型演变为生态环境制约型,生态环境效益滞后于土地资源经济效益。土地资源总体利用水平提高和生态环境改善的双重作用是耦合关系由失调发展转化为协调发展的主要原因。现阶段应坚持土地资源集约利用与保护并举,优化经济结构与技术创新齐下,发展循环经济和清洁能源,维系相对稳定的生态环境运行机制,确保重庆市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
伦丹周文佐苏维词
关键词:土地利用生态环境主成分分析
都市圈边缘带土地利用变化及人为驱动力研究
2017年
都市圈边缘带区位特殊,其土地利用的变化规律及驱动过程特征明显。以重庆都市圈边缘带的沙坪坝区为例,利用2006、2013年的TM遥感影像,结合RS、GIS技术分析研究区土地利用变化情况,利用SPSS分析其驱动因子。结果表明:2006和2013年间各类型土地转换明显,林地和建设用地呈增加趋势,其中林地增加量最大,增加了48.41km2,建设用地增加了34.17km2。水域和耕地呈减少趋势,耕地减少量最大,减少了45.08km2,水域减少了37.50km2。通过主成分分析得出,政策指向、社会驱动、经济刺激等是土地转换的主要驱动力,并据此提出了应对土地利用变化的措施。
郭晓娜苏维词李强贾若楠
关键词:土地利用变化驱动力
金佛山不同高程泉水理化性质及变化比较被引量:2
2014年
岩溶动力系统最突出的特点是其对环境变化的敏感性,金佛山国家自然保护区属典型的喀斯特地貌,本研究通过野外监测和实验室分析手段,对该区域不同高程岩溶泉水理化性质及变化的比较,分析环境因素差异对其特征的影响.研究表明:低海拔碧潭泉水化学类型为HCO-3-Ca2+-Mg2+型,而较高海拔水房泉水化学类型为HCO-3-Ca2+型,泉水的水化学特征反映了区内不同高程地质环境特点;地下水的运移时间(内部)因素和高程决定的气候、植被和土壤等(外部)因素共同决定了泉水离子饱和程度;泉水的水化学特征日变化特征对比表明,高海拔地区岩溶动力系统对环境变化的反应更为敏感和复杂,且恢复初始平衡状态更为缓慢.该研究可为金佛山地区不同高程自然生态保护及开发策略提供依据.
左太安刁承泰孙秀锋孙在斌
关键词:岩溶泉溶蚀作用理化性质重庆金佛山
石漠化地区土壤有机质与微生物数量关系研究被引量:7
2013年
贵州省喀斯特地区石漠化严重。该研究以贵州省普定县石漠化治理示范基地为例,通过在基地取样进行室内实验,分析不同种植模式土壤有机质含量与微生物数量的关系。结果显示通过近几年对研究区的石漠化生态治理,以耕地为对照,不同种植模式土壤微生物数量都有提高,其中杉树模式微生物总数极显著高于其它模式;所有种植模式中除杉树的有机质含量小于耕地及外,其它种植模式除花椒外有机质含量都极显著高于耕地,其中竹子+家禽有机质含量最高。不同种植模式两两之间的土壤有机质含量、微生物数量在治理过程中大多产生了显著差异甚至极显著差异。通过对不同种植模式土壤有机质含量与微生物数量变化分析,随着有机质含量的下降微生物总数总体也呈现下降趋势。通过计算显示有机质含量与细菌、真菌呈现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301,-0.101;与放线菌、微生物总数呈现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795、0.141。由于在冬末春初采样,虽然有机质含量处于高峰期,但由于受低温、干燥等自然因素的影响,不利于细菌、真菌生长繁殖,两者数量处于低水平。即使冬季是放线菌生长旺盛期,但微生物群落中细菌所占比例最大,占有绝对优势,微生物总数变化与细菌数量变化一致,所以有机质对微生物数量的影响较小,相关性不是很明显。
龙海飞苏维词夏春
关键词:有机质含量微生物数量显著性差异
贵州省近年来生态足迹动态分析被引量:3
2014年
为定量评价贵州省生态可持续发展状态,以贵州省2007—2011年统计年鉴数据为依据,基于生态足迹方法,对贵州省的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进行计算分析。结果表明:研究期内贵州省人均生态足迹不断增长,由2007年的0.962 4hm2增长到2011年的1.044 3hm2;人均生态承载力持续下降,由2007年的0.427 4hm2减少到2011年0.405 2hm2;生态赤字不断加大,其中2010年生态赤字最大,达到0.648km2/人,持续的生态赤字表明贵州生态环境处于不安全状态,难以实现可持续发展。人均生态足迹增加的主要原因是能源消耗足迹的增加,耕地资源的减少,导致人均生态承载力下降。基于此提出了加强土地资源的管理和利用等方面的建议,以减少生态赤字。
李理苏维词刘灿
关键词:生态足迹生态承载力
流域水环境治理新技术与新材料研究进展被引量:7
2014年
相较传统流域水环境监测与治理手段,基于3S技术的"数字流域"技术可以获取更多的水环境信息数据,通过RS手段可以获得水色、水温、水面形态等信息,推测有关水文及水质信息,GPS可以用来校正RS获取的空间位置信息。运用GIS对RS获取的数据信息进行分析,能够模拟流域水环境变化及其生态效应,为流域水环境治理相关部门提供决策服务。同时,近年来生态浮床、河道曝气技术、生态混凝土、阿科蔓复合生态技术、光催化技术等新技术与新材料的研究有了很大进展,不同的技术与材料各有不同特点,实际应用范围有限,尚未在流域水环境治理领域广泛应用。
许世龙苏维词
关键词:流域治理水环境数字流域生态浮床
基于改进物元可拓模型的贵州草海湿地生态安全评价被引量:2
2014年
以贵州草海湿地为研究对象,结合实地调查数据和社会经济统计数据,筛选出20个生态安全评价指标,根据PSR概念模型构建草海湿地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运用改进物元可拓模型,构造标准物元矩阵和节域物元矩阵,利用权变系数法确定指标权重,并计算研究区生态安全状况与生态安全等级的关联度,根据关联度大小评判研究区生态安全状况隶属级别,并将结果划分为安全、较安全、预警、脆弱、危险五个级别。
易武英苏维词李安定
关键词:生态安全评价PSR模型草海湿地
重庆城市生态化水平评价方法及应用被引量:7
2016年
以重庆市为例,从城市生态系统的5个能力支持子系统入手筛选出64个基础指标,利用相关性分析、变异系数分析进行第1次筛选保留44个指标,并运用主成分分析进行第2次筛选,最后保留41个核心指标构建重庆城市生态化水平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权法及相关公式计算2005—2012年重庆城市生态化发展度,利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计算2005—2012年重庆城市生态化协调度,最后求出重庆城市生态化指数,并划分为第Ⅰ,Ⅱ,Ⅲ,Ⅳ,Ⅴ共5个等级。结果显示:重庆城市生态化水平整体上呈逐步上升改善的趋势,个别年份有些波动,但与实际情况基本相符,2005年重庆城市生态化指数为0.36,属于第Ⅲ级,生态化水平一般,2012年上升到0.73,属于第Ⅱ级,生态化水平较高,但距离第Ⅰ级还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面临着结构性、整体性挑战。
潘真真苏维词王建伟郭晓娜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