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261053)
- 作品数:20 被引量:349H指数:12
- 相关作者:胡振鹏刘成林唐国华余达锦傅春更多>>
- 相关机构:南昌大学江西财经大学华东交通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江西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水利工程天文地球生物学更多>>
- 鄱阳湖湿地植被退化原因分析及其预警被引量:41
- 2015年
- 2003年以来,鄱阳湖长期处于低枯水位状态,湖盆植被面积减少600km2;洲滩土壤含水量降低,旱生植物物种入侵,占据高程15m以上洲滩,湿地植被演变成中生性草甸,使物种大幅度增加;湿生和水生植物向湖中心下移,生长空间缩减;对水深、污染物敏感的植物群落的物种、生物量减少,生物多样性退化;对水深适应性强和耐污染的植物迅速扩张。无序采砂、防火烧荒、牲畜放牧加剧了这一局面。在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影响下,鄱阳湖湿地植被正在逐步退化。为了遏制这一退化现象,正在建立鄱阳湖健康评价体系与标准,加强植物群落固定断面和针对稀有物种、对水深和污染物敏感物种、危害湖泊健康物种进行专项监测,针对发现的问题,用遥感影像辨识、实地勘测研究分析全湖变化状况,判断其危害程度,提出防治对策,向相关部门和地区提出预警建议。
- 胡振鹏葛刚刘成林
- 关键词:湿地植被预警鄱阳湖
- 基于Copula函数的赣江流域气象干旱特征分析被引量:14
- 2020年
- 赣江流域是我国粮食主要产区之一,也是干旱灾害频发的区域。基于流域内39个站点1960~2018年的逐月降水和气温资料,计算逐月标准化降水蒸散发指数,通过游程理论提取干旱历时和烈度,分析其逐年变化趋势,对干旱历时进行边缘分布拟合前预处理,利用Copula函数计算‘或’和‘且’两种情境下不同等级干旱的重现期,分析干旱历时与烈度的时空特征。研究结果表明,赣江流域干旱历时和烈度两变量均呈减少趋势,跨季节干旱为主要类型;干旱历时的最优边缘分布函数中威布尔分布居多,Frank-Copula函数能很好地描述大部分站点的联合分布状况;重旱及以上两种重现期均小于7年,表明干旱严重且多发。
- 韩会明刘喆玥刘成林陈齐强
- 关键词:干旱COPULA函数赣江流域
- 明清时期鄱阳湖的扩展与形态演变研究被引量:2
- 2017年
- 通过历史资料论证,明清时期赣北地区地质构造作用活跃、地震频发,导致鄱阳湖局部地区沉陷;流域丰沛的降水使入湖水量大增;鄱阳湖水面继续扩展。由于流域山区丘陵过度开发,水土流失,入湖三角洲发育,促使围湖造田活动频繁,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鄱阳湖自然扩展;围湖造田修建的堤防矮小单薄,遭遇到稍大洪水随即溃垮,对鄱阳湖蓄洪能力的影响有限。在人与自然的争斗中,鄱阳湖进一步扩大。
- 唐国华胡振鹏
- 关键词:鄱阳湖地震降水堤防围湖造田
- 基于系统多层次灰色模型的洪灾风险综合评价方法——以鄱阳湖流域为例被引量:9
- 2015年
- 洪水灾害风险评价是一个多因素协同影响效应的系统过程。在分析洪水风险系统的基础上,并从洪水风险评估的角度,综合考虑了致灾因子,孕灾环境和承灾体的相关因素,构建了洪水灾害风险综合评价体系,融合灰色聚类法与层次分析的数据处理优势,提出了适应洪水灾害风险预测的系统多层次灰色综合评价方法。以鄱阳湖流域为例,通过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对鄱阳湖流域洪水风险系统进行了综合评价,为流域内洪水灾害风险综合评价提供了参考依据。
- 徐镇凯黄海鹏魏博文刘成林
- 关键词:洪水风险综合评价层次分析灰色聚类法鄱阳湖流域
- 鄱阳湖冲淤演变及水文生态效应被引量:11
- 2022年
- 根据1956—2020年出入湖输沙过程等实测资料,定量研究了湖区水沙运动特征和湖盆由淤积向冲刷转变的演变过程及水文生态效应。利用1998年、2010年和2020年进行的三次典型断面测量成果、遥感影像和现场调查勘测资料分析计算后发现:(1)2000年以前鄱阳湖以淤积为主。(2)2001—2010年有淤有冲,中部主湖区12个典型断面滩槽平均淤高0.51 m;入江水道滩槽平均下切0.35 m、泥沙冲刷量达19121×10^(4)m^(3)。(3)2011—2020年湖盆全面冲刷,中部主湖区滩槽平均下切0.35 m;入江水道滩槽平均下切1.39 m、泥沙量为9608×10^(4)m^(3)。(4)湖区采砂加剧了河床侵蚀,2000—2010年通江水道采砂量为9348×10^(4)m^(3),相当于自然冲刷量的45%;2011—2020年采砂量为8157×10^(4)m^(3),相当于自然冲刷量的85%。(5)入江水道侵蚀,使1—3月湖水位全面降低,直接改变了湖泊湿地的洲滩植被分布格局。研究结果表明,江河湖泊高泥沙含量增加了开发治理的复杂性,水土资源开发利用要坚持科学有度原则,同时要高度重视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
- 胡振鹏王仕刚
- 关键词:水沙运动淤积采砂鄱阳湖
-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生态经济建设
- 2014年
- 本文结合案例,介绍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中的几种生态经济模式及其有益的启示。利用畜禽规模养殖废弃物发展高效生态农业的案例,描绘了发展生态经济的技术创新路线:末端治理—绿色技术的工艺组合—可持续产品及其价值链创造—传统产业改造和技术升级。江西铜业公司发展循环经济的案例表明:以开发废弃物再利用基础创新为基础,在企业的各个环节变废为宝,形成循环经济的产品链和产品网,用效益较大的产品收益来弥补收益小甚至没有净收益项目,整体上能够取得良好的社会、环境和经济效益。静脉产业本质上是社会层面的循环经济,与企业内部循环经济相比,发展废弃物的收集、运输和分类的中介组织和物流系统是发展社会层面循环经济的重要环节。
- 胡振鹏傅静
- 关键词:生态经济循环经济鄱阳湖生态经济区
- 气候变化背景下鄱阳湖流域历史水旱灾害变化特征被引量:15
- 2017年
- 收集了鄱阳湖流域公元381~1949年共435 a水旱灾害历史记录。结合历史气候变化的现有研究成果,划分了干旱、湿润历史周期及其起讫时间,根据历史记录承载的信息对水旱灾情严重程度进行科学分级并赋予相应湿润指数值。通过改进水文统计中的P-Ⅲ型频率曲线适线法,分别率定了公元960~1949年期间各湿润、干旱时期湿润指数的均值、方差和离差系数,研究了鄱阳湖流域历史水旱灾害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公元960~1698年鄱阳湖流域经历了湿润—干旱相间的3个周期,1699~1949年遭遇长达250 a以上的湿润多雨气候。湿润期遭受洪灾年份比旱灾年份多,且大洪灾年数远比于大旱灾年数多;干旱期遭受旱灾年数略多于洪灾年数,但大旱灾年数比大洪灾年数多一些。研究结果对探索鄱阳湖演变、湖区资源开发利用和湿地生态系统演进的历史过程可以提供比较可靠的气候变化依据。
- 唐国华胡振鹏
- 关键词:气候变化水旱灾害历史记录鄱阳湖
- 生态适应性协同方法及其应用被引量:2
- 2022年
- 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分析了我国古代成效卓越的水利工程和现代生态经济成熟模式的原理与方法,提出生态适应性协同调控方法。基于对生态系统内部运行机制的认知,采用适当的工程或非工程措施,改善系统与环境、增强生态系统某一方面机能,实现静态协同性,提升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针对生态系统内部未了解的运行机制或所处环境的不确定性,调控措施经过“试验式实施—监测观察—效果评估—调控措施优化—再实施”的动态协同性过程,逐步寻求最适宜的调控方案,取得经济—社会—生态环境效益的协同统一。针对鄱阳湖湿地修复保护,应用生态适应性协同方法,研究了鄱阳湖枯水期水位过程调控的手段、方法和基本原则,提出了现阶段枯水期水位过程调控方案。
- 胡振鹏
- 关键词:湿地生态系统适应性协同性可持续发展鄱阳湖
- 森林植被改善对鄱阳湖流域径流和输沙过程的影响被引量:12
- 2017年
- 以河流基流为切入点,研究流域植被调节径流、水土保持等微观作用影响大中型河流湖泊径流过程和水沙过程宏观效应的机理。鄱阳湖流域60年来天然降水没有发生趋势性变化。流域森林覆盖率由34.73%上升到63.00%,植被质量改善,赣江等入湖河流基流增加83 m^3/s,河流输沙量减少。2000年以后和2000年以前相比较,枯水期降水径流系数增大,年流量过程平坦化,一定程度上减小洪灾风险,有利于水资源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2001年以后进入鄱阳湖泥沙平均每年减少1 007×10~4t;出湖泥沙增加314×10~4t。因此,鄱阳湖入江水道由淤积转变为冲刷,但出湖流量过程没有趋势性变化。
- 唐国华许闻婷胡振鹏
- 关键词:径流过程
- 生态经济学定量分析方法初探——以稻草覆盖免耕法种植冬季马铃薯为例
- 2013年
- 生态经济学是一门新兴交叉学科,为了发展和完善生态经济学,结合稻草覆盖免耕法种植冬季马铃薯这一生态农业模式,在建立数学模型和定量分析方面进行了一定探索。生态经济的行为主体应该是不仅追求当代人整体利益最大化、还要为子孙后代留下发展的机会的理性经济人;以可持续发展理论为价值判断的依据,资源环境要素和生态环境状态要作为生态经济学的内生变量,并要加强其价值评估理论和方法的研究。
- 胡振鹏傅静
- 关键词:生态经济学可持续发展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