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08BADC4B00)
- 作品数:5 被引量:54H指数:4
- 相关作者:席北斗刘骏冯雪华阮文权纪丹凤更多>>
- 相关机构: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北京化工大学清华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专项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 北京市生活垃圾处理的环境影响评价被引量:17
- 2011年
- 目前北京市生活垃圾产生量不断增加,处理设施能力日渐不足,生活垃圾管理正面临着减量化与资源化必然趋势。在未来5~10年内,堆肥处理、焚烧处理和综合处理等方式将取代卫生填埋成为北京市垃圾处理的主要方式。本研究采用生命周期评价的方法,对北京市4处垃圾处理设施采用的不同工艺(卫生填埋、好氧堆肥、焚烧处理和综合处理)的环境影响进行比较。评价结果表明4,种处理方式中填埋、堆肥、焚烧和综合处理的环境影响负荷分别为4.82×10-2、1.10×10-21、.31×10-1和2.31×10-2,焚烧处理的总环境影响潜值最大,填埋处理次之,综合处理再次,堆肥处理最小。4种处理方式的资源耗竭系数分别为-2.39×10-51、.11×10-5、-3.45×10-4和-1.04×10-6,焚烧处理的资源耗竭系数最小。
- 纪丹凤夏训峰刘骏席北斗海热提.涂尔逊苏婧陈祥荣冯雪华
- 关键词:城市生活垃圾堆肥填埋生命周期评价环境影响评价
- 一株螺旋藻溶藻菌的分离、鉴定及溶藻特性初步研究被引量:4
- 2012年
- 从黄化的螺旋藻体中分离出一株溶藻菌ES1,经形态、生理生化、16S rDNA序列分析鉴定为盐单胞菌属(Halomonas sp.)。该菌对螺旋藻有较好的溶解效果,能在24h使螺旋藻絮凝成团、黄化死亡,加入15%体积分数的菌液2d后螺旋藻去除率就可达到70.71%。实验表明,经0.22μm的微孔滤膜过滤,高温、低温灭菌处理的滤液,仍能强烈抑制螺旋藻生长,说明起溶藻作用的是ES1菌株的代谢产物,且该代谢产物在高温121℃和低温-80℃下稳定。ES1菌株生长速度快,对盐、碱有较强的耐受性,并能通过自身代谢产物调节pH至适合其生长的9.2左右,该菌的存在会使螺旋藻在短时间内大量死亡,对螺旋藻的大规模工业化养殖危害极大。
- 季方朱毅郝睿程辉彩董仁杰
- 关键词:螺旋藻盐单胞菌属溶藻菌
- 城市生活垃圾填埋初期有机质演化规律研究被引量:7
- 2012年
- 为阐明生活垃圾填埋初期有机质演化规律,于填埋场打井采集填埋1~3年3个不同时期垃圾样品,用水浸提制备水溶性有机物(DOM)。采用红外光谱、同步荧光光谱及紫外光谱,对浸提液中DOM的结构和演化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生活垃圾中含有脂肪类、蛋白类、糖类及木质素类物质,在填埋初期,有机质中的脂肪类、蛋白质类、糖类及木质素类物质均发生了降解,羧基、氨类及水溶性芳香结构物质减少,DOM分子量降低。研究结果表明,垃圾填埋初期有机质以降解为主。
- 李英军何小松刘骏席北斗姜永海王月袁英刘鸿亮
- 关键词:生活垃圾填埋水溶性有机物光谱
- 热电肥联产大型鸡场废弃物沼气工程技术被引量:10
- 2011年
- 着重介绍了热电肥联产大型养鸡场沼气工程的技术要点,并以杭州能源环境工程有限公司为例,介绍了热电肥联产工艺模式和水解除砂、生物脱硫等关键技术,以期为我国规模化养鸡场沼气工程的设计和建设提供参考。
- 李倩蓝天寿亦丰蔡磊蔡昌达
- 关键词:厌氧发酵生物脱硫温室气体减排
- 有机成分比例对高固体浓度厌氧发酵产甲烷的影响被引量:17
- 2012年
- 在12%高固体质量分数和中温(35±1)℃条件下,开展了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和脂肪不同比例联合厌氧发酵对产气性能和有机质降解过程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当3种有机质比例为55:36:9时,每gVS最大产甲烷量、最大比产甲烷速率、实际甲烷产率分别为404.1mL/gVS、11.2mL/(gVS.d)和326.7mL/gVS,皆高于其他有机质比例,并且有机质的降解过程更为高效、稳定.适当添加碳水化合物一方面能够提升自身的降解率,另一方面促使蛋白质和脂肪的进一步降解.当碳水化合物质量百分比高于65%时,总酸、单酸和分子态酸浓度的增加成为发酵过程的抑制因素.蛋白质质量百分比越高,发酵启动时间和发酵周期相应延长,其质量百分比高于48%时,总氨氮和游离氨对产甲烷过程造成一定抑制作用.
- 赵云飞刘晓玲李十中阮文权刘建双田梦
- 关键词:高固体浓度有机质甲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