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黄土高原土壤侵蚀与旱地农业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10501-160)

作品数:8 被引量:220H指数:7
相关作者:周建斌杨学云梁斌艾娜严德翼更多>>
相关机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中国科学院寿县土肥站更多>>
发文基金:黄土高原土壤侵蚀与旱地农业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农业科学

主题

  • 7篇土壤
  • 4篇生物量碳
  • 4篇施肥
  • 4篇微生物
  • 4篇物量
  • 4篇撂荒
  • 3篇有机碳
  • 3篇土壤微生物
  • 3篇微生物量
  • 3篇微生物量碳
  • 3篇
  • 3篇长期施肥
  • 2篇氮素
  • 2篇土壤氮
  • 2篇土壤氮素
  • 2篇土壤微生物量
  • 2篇土壤微生物量...
  • 2篇可溶性有机碳
  • 2篇矿化
  • 2篇黄土区

机构

  • 8篇西北农林科技...
  • 5篇中国科学院
  • 2篇寿县土肥站
  • 1篇新疆农业职业...

作者

  • 8篇周建斌
  • 6篇杨学云
  • 5篇梁斌
  • 4篇艾娜
  • 2篇严德翼
  • 1篇汪文霞
  • 1篇王祥
  • 1篇陈兴丽
  • 1篇邱桃玉
  • 1篇杨绒
  • 1篇段敏
  • 1篇高忠霞

传媒

  • 2篇水土保持学报
  • 1篇植物营养与肥...
  • 1篇中国生态农业...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土壤学报
  • 1篇西北农林科技...
  • 1篇应用生态学报

年份

  • 2篇2010
  • 2篇2009
  • 2篇2008
  • 1篇2007
  • 1篇2006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长期施肥及撂荒土壤对不同外源氮素固持及转化的影响被引量:5
2008年
【目的】硝态氮及铵态氮是常用的氮肥种类,其施入土壤后的去向与作物氮素供应及土壤培肥有关,不同肥力土壤对施入的这些外源氮的固持与转化的影响有何不同值得关注。【方法】以黄土高原南部进行的17年长期定位试验不同处理土壤为研究对象,利用培养试验方法研究了灭菌与不灭菌条件下长期施用不同肥料及撂荒土壤对施入不同形态氮素固持及转化的影响。【结果】虽然供试的土壤由于长期施肥或撂荒土壤有机质及可溶性有机碳含量存在明显的差别,但培养期间不同处理土壤对施入的外源硝态氮在土壤中的生物及非生物固持及转化过程无明显影响。而施入铵态氮后,不同处理土壤在培养第3天起微生物对外源铵态氮的固持已相当明显,培养结束后平均约有41%的铵态氮被土壤微生物固持,23%的铵态氮被非生物因素固持或发生挥发损失。【结论】长期不同施肥处理或撂荒土壤对外源铵态氮的非生物固持能力的影响无显著差异,但有机质含量较高的撂荒和化肥与有机肥配合施用处理土壤对施入的铵态氮生物固持能力高于不施肥对照和单施化肥处理。
艾娜周建斌杨学云梁斌段敏
关键词:不同肥力土壤撂荒铵态氮
黄土区不同土壤类型及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氮素矿化作用的影响被引量:10
2007年
采用室内培养试验研究了黄土区不同类型土壤(黑垆土、红油土和淋溶褐土)及土地利用方式(农田、林地)的氮素矿化特性。结果表明,3种土壤好气培养0~14,15~28和0~28d的氮索矿化量、矿化速率与矿化率大小次序均为:淋溶褐土〉红油土〉黑垆土;林地黑垆土氮素矿化量和矿化速率极显著地高于农田黑垆土;淹水培养7d,3种土壤矿化氮量、矿化速率和矿化率大小次序均为:红油土〉淋溶褐土〉黑垆土,但差异不显著;淹水培养条件下,林地黑垆土氮素矿化量、矿化速率和矿化率均高于农田黑垆土。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氮素矿化作用的影响强于不同土壤类型的影响。
严德翼周建斌邱桃玉杨绒马勤安
关键词:土壤氮素矿化作用土壤类型土地利用方式
不同培肥措施下种植制度及撂荒对土壤微生物量碳氮的影响被引量:20
2009年
以黄土高原南部半湿润易旱区已进行17年的田间定位试验为研究对象,研究了不同培肥措施(不施肥、施用氮磷钾及氮磷钾与有机肥配合施用)下两种种植制度(一年1熟及一年两熟)和撂荒对土壤微生物量碳、氮(SMBC、SMBN)及可溶性有机碳、氮(SOC、SON)等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一年1熟的小麦-休闲种植制度相比,一年两熟小麦-玉米轮作提高了0~10cm土层SMBC、SMBN、有机碳(TOC)、全氮(TN)和土壤SOC、SON的含量,而对10~20cm土层上述测定指标影响不大。与不施肥(CK)或单施化肥处理(NPK)下小麦-休闲和小麦-玉米轮作方式相比,撂荒处理显著提高了0~10cm土层各测定指标的含量。不同培肥措施相比,氮磷钾配施有机肥显著提高了0~10cm、10~20cm土层SMBC、SMBN含量;NPK处理0~10cm土层SMBN含量显著增加,10~20cm土层SMBN和0~10cm、10~20cm土层SMBC含量增加但未达显著水平。不同培肥措施和种植制度对SMBC/TOC和SMBN/TN的比例无明显影响。
梁斌周建斌杨学云艾娜
关键词:培肥措施撂荒土壤微生物量碳土壤微生物量氮
不同培肥处理对土壤溶解性有机碳含量及特性的影响被引量:42
2010年
以黄土高原南部地区的长期肥料定位试验为研究对象,通过室内测定及培养试验研究了不施肥(CK)、撂荒(FA)、施氮磷钾肥(NPK)、氮磷钾配施有机肥(MNPK)和氮磷钾配施秸秆(SNPK)培肥处理土壤中溶解性有机碳(DOC)的含量、结构特性及其降解特性。结果表明,在0~20 cm耕层土壤中,不同培肥处理土壤中DOC的含量变化范围在4.65~8.94 mg kg-1之间,平均为6.42 mg kg-1,各培肥处理间差异明显,其大小顺序为MNPK>SNPK>NPK>FA>CK。由DOC溶液的UV280吸收值和腐殖化指数(HIXem)可以得出,不同培肥处理土壤中溶解性有机物中结构相对复杂的芳香化合物所占的比例明显不同,其大小顺序为SNPK>MNPK>FA>NPK>CK。经过7d的生物降解培养,不同培肥处理土壤DOC溶液的降解率变化范围在19.3%~48.5%之间,平均为28.6%,其大小顺序为CK>FA>NPK>SNPK>MNPK。随着培养的进行,DOC溶液中结构较为复杂的溶解性有机物的比例上升。
高忠霞周建斌王祥陈兴丽杨学云
关键词:长期肥料试验溶解性有机碳结构特性生物降解特性
黄土区不同类型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和可溶性有机碳、氮的含量及其关系被引量:71
2006年
研究了黄土高原南部地区不同土壤类型及不同利用方式下土壤微生物摄碳、氮和可溶性有机碳、氮的含量。结果表明: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和可溶性有机碳、氮含量均为林地〉农田,其中林地枯枝落叶层〉林地O~20cm土层。农田土壤微生物量碳、氮的含量均为红油土〉黑垆土〉淋溶褐土;农田土壤中可溶性有机碳含量为淋溶褐土〉红油土〉黑垆土,而可溶性有机氮含量则为黑垆土〉红油土〉淋溶褐土。方差分析表明,不同土壤类型土壤微生物量氮含量之间的差异达显著水平,而不同土壤类型间土壤微生物量碳、可溶性有机碳、氯含量之间的差异未达显著水平。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占土壤有机碳和全氮的比例明显高于可溶性有机碳、氮占土壤有机碳和全氮的比例。相关分析发现,土壤微生物量碳与可溶性有机碳之间以及土壤微生物量氮与可溶性有机氮之间的相关性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说明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和土壤可溶性有机碳、氮之间有密切联系。
汪文霞周建斌严德翼马勤安
长期施肥及撂荒对土壤氮素矿化特性及外源硝态氮转化的影响被引量:21
2008年
以黄土高原南部17年长期定位试验不同处理土壤为研究对象,研究了不同肥料处理及撂荒条件下土壤氮素矿化特性、灭菌与不灭菌条件下不同肥力土壤对施入外源硝态氮转化的影响.结果表明:氮磷钾化肥和有机肥配施(MNPK)及长期撂荒处理显著提高了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含量以及土壤氮素矿化量和矿化率;氮磷钾化肥(NPK)处理虽然提高了土壤无机氮含量,但对土壤有机质、全氮、土壤氮素矿化量和矿化率的影响相对较小.高温高压灭菌显著增加了土壤铵态氮含量,但对不同处理土壤硝态氮含量无明显影响;在灭菌土壤培养过程中,土壤铵态氮含量呈显著增加趋势.同一土壤类型,不论灭菌与否,培养过程中施入土壤的硝态氮含量保持相对稳定,说明在本研究培养条件下,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对外源硝态氮在土壤中的转化无明显影响.
艾娜周建斌杨学云梁斌
关键词:撂荒氮素矿化高温高压灭菌
长期施肥对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及矿质态氮含量动态变化的影响被引量:41
2010年
利用位于陕西杨凌的17年长期定位试验研究了长期不施肥(CK)、单施化肥(F)、化肥配施有机肥(F+M)和化肥加秸秆还田(F+S)处理对小麦-玉米轮作体系中作物不同生长时期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SMBC、SMBN)和矿质态氮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0—10 cm土层土壤SMBC、SMBN和矿质态氮含量的变化范围分别为264.8~752.2、37.51~14.8和3.83~8.5 mg/kg。不同处理相比,F+M处理中各采样时期(小麦苗期、拔节期、灌浆期及玉米播种期、大喇叭口期、灌浆期和收获后)土壤SMBC和SMBN含量均为最高,分别为不施肥对照的1.382~.65和1.892~.50倍;F+S处理矿质态氮含量最高,SMBC和SMBN也高于F和CK处理,大部分采样时期的差异达显著水平(P〈0.05);与CK相比,长期单施化肥也使各时期SMBC和SMBN含量提高。在小麦拔节期到灌浆期的旺盛生长阶段各施肥处理土壤SMBN含量均下降,而矿质态氮含量变化不大,处于较低水平;在玉米大喇叭口期到灌浆期的旺盛生长阶段,F+M、F+S和F处理土壤矿质态氮含量显著下降,而SMBN含量均有所升高。表明在土壤矿质态氮含量较高时,作物首先利用矿质态氮,而在土壤矿质态氮含量处于较低水平时,微生物固持的氮素可能会释放出来供作物吸收利用。
梁斌周建斌杨学云
关键词:小麦-玉米轮作长期施肥矿质态氮
栽培和施肥模式对黄土区旱地土壤微生物量及可溶性有机碳、氮的影响被引量:19
2009年
以黄土高原南部地区的两个定位试验为基础,研究了旱地不同栽培和施肥模式对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和可溶性有机碳、氮的影响。结果表明,秸秆覆盖显著提高土壤微生物量氮(SMBN)含量,地膜覆盖使SMBN含量显著降低;秸秆和地膜覆盖显著降低小麦拔节期和灌浆期土壤可溶性有机氮(SON)含量。适量施用化学氮肥(120kg/hm2)有利于小麦生长后期SMBN含量的升高,而过量施用(240 kg/hm2)显著降低SMBN含量。与不施肥处理相比,土地经长期撂荒后0-10 cm土层SMBC,SMBN,SOC和SON含量显著提高;氮磷钾配施有机肥显著提高小麦各生育期0-10,10-20 cm土层SMBC,SMBN,SOC和SON的含量;单施氮磷钾肥对土壤SMBC,SMBN含量无明显影响,提高土壤SOC,SON的平均含量。土壤SMBC,SMBN,SOC和SON含量两两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四者含量与土壤有机碳、全氮含量间的正相关关系也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
梁斌周建斌杨学云艾娜
关键词:旱地施肥模式撂荒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