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黄土高原土壤侵蚀与旱地农业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10501-166)

作品数:3 被引量:50H指数:3
相关作者:王为李小昱李培武肖武冯耀泽更多>>
相关机构:华中农业大学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黄土高原土壤侵蚀与旱地农业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水利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农业科学
  • 1篇水利工程

主题

  • 2篇土壤
  • 2篇近红外
  • 2篇近红外光
  • 2篇近红外光谱
  • 2篇光谱
  • 2篇红外
  • 2篇红外光
  • 2篇红外光谱
  • 1篇信息融合
  • 1篇虚拟仪器
  • 1篇神经网
  • 1篇神经网络
  • 1篇水分
  • 1篇土壤含水率
  • 1篇土壤水
  • 1篇土壤水分
  • 1篇坡面
  • 1篇坡面径流
  • 1篇主成分
  • 1篇网络

机构

  • 3篇华中农业大学
  • 2篇中国科学院
  • 2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中国农业大学

作者

  • 3篇李小昱
  • 3篇王为
  • 2篇冯耀泽
  • 2篇肖武
  • 2篇雷廷武
  • 2篇李培武
  • 2篇张军
  • 1篇刘鹏
  • 1篇刘洁

传媒

  • 3篇农业工程学报

年份

  • 2篇2009
  • 1篇2008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基于近红外光谱土壤水分检测模型的适应性被引量:28
2009年
由于土壤水分的近红外光谱定量分析模型精度依赖于样品状态,故土壤水分定量分析模型的适应性极其重要。以湖北地区的3种土壤为研究对象,利用偏最小二乘法交叉验证建立了处理后样品下的土壤水分分析模型,模型预测值与标准值的决定系数R2为0.9946,交叉验证预测均方差为0.801%,模型预测决定系数R2为0.9919,预测均方差为0.912%;利用主成分分析了未处理土壤样品与处理土壤样品得分图的差异,结果表明定量分析模型对未处理样品的预测精度降低;采用斜率/截距的方法修正了12个未处理样品的模型预测值,预测平均绝对值误差从0.78%降低到0.38%,结果表明斜率/截距校正法能较好的提高近红外光谱土壤水分定量分析模型的适应性。
肖武李小昱李培武雷廷武王为刘洁冯耀泽
关键词:近红外光谱土壤水分
基于相关法的坡面径流流速测量系统被引量:6
2008年
坡面径流流速是土壤侵蚀研究中的一项重要参数,目前仍未有通用的径流流速测量仪,因此研究径流流速的有效测量方法具有重要的意义。该研究以相关测速理论为基础,在已有的研究基础上改进了光电传感器的硬件设计和试验平台,开发了一套坡面径流流速测量系统。试验研究了传感器与液面及两传感器之间距离对测量系统的影响,并进行了室内模拟坡面径流流速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两传感器的间距为5 mm、液面距离为9 mm为最优试验参数,测量系统的泥沙含量适用范围为0~400 kg/m3、坡面的范围为0~25°,测量系统能够准确测定径流流速,最大相对误差为3.61%,为坡面径流流速的快速、准确测量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方法。
刘鹏李小昱王为雷廷武张军
关键词:互相关虚拟仪器LABVIEW
近红外光谱和机器视觉信息融合的土壤含水率检测被引量:17
2009年
为了精确、快速和稳定测定土壤含水率以及扩大所建模型的适应性,该文提出了机器视觉与近红外光谱技术融合的土壤含水率分析方法。通过试验建立了湖北地区主要土壤基于近红外光谱的土壤含水率分析模型、基于土壤表层图像特征参数的含水率分析模型和机器视觉与近红外光谱信息融合的土壤含水率分析模型。结果表明,基于近红外光谱含水率分析模型虽然具有较高的精度,但该模型预测非建模样品黄绵土误差均大于4%;以图像特征参数H,S和V所建BP人工神经网络非线性预测模型最优,模型的决定系数R2为0.9849,但当土壤水分饱和(达到20%以上)时存在分析误差;而所建立的土壤的近红外光谱与机器视觉BP神经网络信息融合模型可预测非建模样品黄绵土与水分饱和达20%以上土壤,决定系数R2可达到0.9961,融合模型分析精度均高于单独使用近红外光谱或机器视觉分析模型。
肖武李小昱李培武冯耀泽王为张军
关键词:土壤含水率信息融合近红外光谱机器视觉BP神经网络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