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0772122)

作品数:8 被引量:155H指数:7
相关作者:张华锋周志广柳长峰刘文灿章永梅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内蒙古自治区地质调查院北京市地质调查研究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北京市大学生科学研究与创业行动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9篇天文地球

主题

  • 5篇锆石
  • 5篇花岗岩
  • 4篇定年
  • 4篇锆石U-PB...
  • 3篇化学特征
  • 3篇过铝花岗岩
  • 2篇地球化
  • 2篇地球化学
  • 2篇地球化学特征
  • 2篇岩浆
  • 2篇岩石
  • 2篇岩体
  • 2篇元古代
  • 2篇强过铝花岗岩
  • 2篇锆石定年
  • 2篇古元古代
  • 1篇形成温度
  • 1篇岩浆混合
  • 1篇岩浆混合作用
  • 1篇岩石地球

机构

  • 8篇中国地质大学...
  • 2篇内蒙古自治区...
  • 1篇西北大学
  • 1篇中国国土资源...
  • 1篇中国地质大学
  • 1篇北京市地质调...

作者

  • 9篇张华锋
  • 6篇周志广
  • 6篇柳长峰
  • 5篇刘文灿
  • 3篇章永梅
  • 2篇罗志波
  • 1篇武将伟
  • 1篇王思程
  • 1篇张浩然
  • 1篇朱卫平
  • 1篇李真真
  • 1篇杨帅师
  • 1篇於炀森
  • 1篇张若愚
  • 1篇刘还林
  • 1篇张磊

传媒

  • 3篇矿物岩石
  • 3篇岩石学报
  • 1篇现代地质
  • 1篇地质学报
  • 1篇中国矿物岩石...

年份

  • 1篇2012
  • 1篇2011
  • 2篇2010
  • 5篇2009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内蒙古中部四子王旗地区北极各岩体锆石定年及其岩石化学特征被引量:32
2010年
内蒙古中部四子王旗北极各花岗岩基位于兴蒙造山带的二道井—查干乌拉—红格尔缝合带南缘,主要由正长花岗岩组成。为精确厘定该岩体的形成时代,对其进行了锆石LA-ICP-MS U-Pb定年,获得了(264.0±3.4)M a(MSWD=1.5)的^206Pb/^238U加权平均年龄,应代表其侵位年龄。岩石地球化学数据显示该岩体具相对富碱、富钾的特征,w(K2O+Na2O)变化于8.0%~9.29%之间,w(K2O)/w(Na2O)比值为1.20~2.59,属于高钾钙碱性岩石系列;w(Rb)/w(Sr)值较低(2.4~4.2),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La/Yb)N介于3.1~13.6之间,亏损高场强元素(HFSE)等特点显示其应为Ⅰ型花岗岩。岩石暗色矿物为黑云母,副矿物出现榍石而未见富铝矿物,富含暗色包体,与过铝质花岗岩相伴生,为较典型的KCG岩石组合,属于由俯冲作用向大陆碰撞演化过程中构造体制转换阶段的产物,而在构造环境判别图解中均落入同碰撞花岗岩区域。同位素定年和岩石地球化学特征表明北极各岩体形成于同碰撞环境,可能是大规模岩浆底侵作用导致地壳熔融的结果。
柳长峰张浩然於炀森周志广刘文灿张华锋
关键词:同碰撞花岗岩锆石U-PB定年
内蒙中部四子王旗地区基性侵入岩锆石定年及其意义被引量:46
2009年
内蒙中部四子王旗地区横跨华北板块和北方造山带两大构造单元,是研究北方造山带古生代地壳增生演化的重要地区,而出露在该区的古生代基性岩体准确的侵位时代一直无人问津。为此,本文选择该区位于两大构造单元中的三个基性岩体进行锆石LA-ICP-MS U-Pb定年。位于锡林浩特-苏尼特左旗花岗-变质带东延地区的四子王旗北哈达敖包岩体(样品号NM40)明显遭受了后期低级变质作用以及构造挤压作用,其锆石核部发育岩浆成因的震荡环带,给出了508±10Ma(MSWD=1.5)的^(206)Pb/^(238)U加权平均年龄,应代表岩体侵位年龄,反映大洋板片俯冲作用在晚寒武-早奥陶世已经开始;其锆石边部高CL强度无环带的特征暗示受到后期变质作用影响而发生过重结晶作用,加权平均年龄为467±9Ma(MSWD=0.75),并被解释为变质重结晶年龄下限,可能是弧-陆碰撞事件。位于华北北缘的两个基性岩体(样品号NM54和NM47)的锆石内部特征均显示出岩浆成因的韵律条带,分别给出了331±4Ma(MSWD=1.2)和302±2Ma(MSWD=5)的^(206)Pb/^(238)U加权平均年龄,应代表它们侵位的时代;结合区域研究成果,330~300Ma的岩浆作用很可能是陆-陆碰撞的结果。
周志广张华锋刘还林柳长峰刘文灿
关键词:基性侵入岩锆石U-PB定年
内蒙卓资-凉城地区古元古代变质过铝/强过铝花岗岩的形成温度:区域高温/超高温变质作用证据被引量:3
2012年
内蒙古卓资-凉城地区孔兹岩系出露大量古元古代过铝/强过铝花岗岩。野外地质和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均显示它们存在两种类型。一类来自孔兹岩部分熔融,与孔兹岩呈渐变过渡关系并以含有粗大的石榴石、石英和堇青石斑晶为特征,出露广泛(A类);另一类花岗岩为花岗侵入岩体,矿物粒度相对细小,无矿物斑晶,其起源尚待进一步查证(B类)。电子探针(EPMA)分析石英单颗粒Ti含量并运用钛温度计进行计算,结果显示两类花岗岩石英Ti温度存在较明显差异:A类中石英钛温度多集中在680℃~800℃和>800℃间,而B类花岗岩多集中在650℃~750℃间,前者较后者普遍存在高的Ti温度值;两类花岗岩的锆饱和温度也存在差异,两者分别集中在820℃~890℃和700℃~780℃间。结果表明,来自孔兹岩部分熔融的A类花岗质岩石形成温度应高于900℃,B类花岗岩侵入体的石英和锆饱和温度均反映出正常花岗质侵入体结晶温度范围。由于A类花岗岩广泛分布在卓资-凉城地区,因此我们认为本区发生的超高温变质作用属于区域高温/超高温变质作用的结果。
罗志波张华锋张若愚王思程
关键词:过铝花岗岩超高温变质作用
华北克拉通中北部古元古代碰撞造山时限:来自强过铝花岗岩和韧性剪切时代的制约被引量:10
2009年
运用将古元古代强过铝花岗岩和区域韧性剪切作用时代相结合的方法,探讨华北克拉通中北部古元古代碰撞时限,通过定向显微构造观察和角闪石矿物化学研究表明,区域拉伸线理形成于中压麻粒岩相条件;韧性剪切作用方向与拉伸线理走向一致,大量显微观察表明韧性剪切发生在中压麻粒岩相退变过程;根据已有的强过铝花岗岩岩石化学和时代以及区域韧性剪切时代等资料,结合麻粒岩变质PT轨迹和同住素年代学数据,提出高压麻粒岩的峰期时限应在1950Ma~1900Ma,而l900Ma~1800Ma为碰撞后抬升过程中的中压麻粒岩相和角闪岩相退变作用。
张华锋罗志波周志广柳长峰
关键词:古元古代高压麻粒岩
内蒙古中部四子王旗大庙岩体时代及成因被引量:61
2009年
华北北缘的内蒙古中部地区出露大量晚古生代-早中生代花岗岩类,在空间上构成一条巨大的东西向花岗岩带。四子王旗大庙岩体作为一个典型的代表,以花岗闪长岩为主,其内部普遍发育暗色微粒包体(MMEs),是认识花岗岩岩石成因和演化的关键。本文对包体及寄主岩进行了同位素测年、岩相学、矿物化学、全岩主量元素和微量元素分析。寄主岩石中的锆石LA-ICPMS U-Pb年龄平均为265±7Ma(2σ),包体中单颗粒黑云母Rb-Sr年龄为253±5Ma(MSWD=0.85),属晚二叠世-早三叠世岩浆活动的产物。包体具塑性外形及岩浆结构,存在多种不平衡矿物组合;MME中的斜长石An组分及黑云母斑晶中MgO成分呈多期震荡,同时总体上均显示出幔部高于核、边部的特征,暗示斑晶可能为围岩捕虏晶,这种相似的成分变化指示包体与寄主岩相互作用引起的结晶环境改变,标志着岩浆成分的变化,是岩浆混合的标志之一;主量和微量数据进一步证明岩体的岩浆混合成因。Rb/Sr-K/Rb变化关系反映包体非结晶分异或黑云母堆晶的产物,而Ce/Pb-Ce、Ba-δEU和P_2O_5-δEu图及其他微量元素比值图等均表明花岗闪长岩体发生了岩浆混合作用,这也得到岩浆物理化学条件的支持。岩浆底侵和岩浆混合作用是该区岩体形成的主要机制和方式。岩石地球化学特征表明该岩体不同于加厚地壳和俯冲洋壳熔融的TTG和埃达克质岩石,而黑云母矿物化学和岩石地球化学显示其构造背景很可能为同碰撞环境。
章永梅张华锋刘文灿周志广
关键词:岩浆混合作用暗色微粒包体花岗闪长岩体矿物化学LA-ICPMSPALEOZOIC
内蒙中部白乃庙地区格林威尔岩浆事件记录:石英二长闪长岩脉锆石LA-ICP-MS U-Pb年龄证据被引量:19
2009年
本文主要报道内蒙古中部白乃庙地区侵入古生界徐尼乌苏组沉积地层中的石英二长闪长岩脉的锆石LA-ICP-MS法U-Pb定年结果。测试结果显示大量锆石为捕获锆石并获得了从古元古代1.9Ga到中元古代1.26Ga左右的谐和年龄。其中中元古代年龄可划分为1.7Ga,1.6~1.47Ga和1.26Ga等三个不同阶段;前两阶段年龄分别与华北克拉通化之后初始裂谷和非造山岩浆作用以及白云鄂博裂谷中火成碳酸盐的侵位时代相对应;而1.26Ga的年龄则与全球格林威尔构造-岩浆热事件时代相吻合。结果表明华北北缘存在中元古1.26Ga左右岩浆热事件。该结果为进一步认识华北北缘地壳演化及华北板块是否参与过罗迪尼亚超大陆演化提供了重要线索。
张华锋周志广刘文灿李真真章永梅柳长峰
内蒙古中部四子王旗大庙岩体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对构造环境的制约
<正>呼和浩特四子王旗大庙岩体位于华北地台北缘,索伦—林西缝合带南侧,是该区最靠近兴蒙造山带的花岗岩基并与北北东向区域构造线平行展布,其东北角紧邻白乃庙地块和温都尔庙蛇绿岩带。它所属的北方造山带是古亚洲洋闭合过程中的增生...
章永梅张华锋朱卫平顾雪祥刘文灿周志广
文献传递
内蒙古四子王旗乌尔塔高勒庙岩体的侵位时代及岩石地球化学特征被引量:25
2011年
内蒙中部四子王旗乌尔塔高勒庙花岗岩基位于兴蒙造山带的二道井-查干乌拉-红格尔缝合带南缘,主要由角闪正长岩、二长花岗岩及正长花岗岩组成。为精确厘定该岩体形成时代,我们对其三类岩石进行了锆石LA-ICP-MS U-Pb定年。角闪正长岩、二长花岗岩、正长花岗岩分别获得了271Ma±18 Ma(MSWD=4.1),256 Ma±3 Ma(MSWD=2.7)和261Ma±2Ma(MSWD=1.2)的206Pb/238 U年龄。岩石地球化学数据表明二长花岗岩和正长花岗岩属钙碱性岩石系列,而角闪正长岩为碱性岩系列;角闪石正长岩高Ga/Al比值,高Zn,Y,Nb含量等特征与A型花岗岩类一致;二长花岗岩高Sr(407×10-6~626×10-6),低Y(2.2×10-6~4.8×10-6)和Yb(0.27×10-6~0.45×10-6)以及高Sr/Y(84~235)和LaN/YbN(8.9~49.6)比值,δEu正异常(1.3~3.3)等特征,暗示源区残留相以石榴石+角闪石+斜长石为特征,具加厚地壳特征;该类型岩石通过斜长石的分离结晶形成具低锶花岗岩特征的正长花岗岩。同位素定年和岩石地球化学特征表明乌尔塔高勒庙岩体形成于碰撞后构造环境,是大规模岩浆底侵作用导致地壳熔融的结果。
柳长峰周志广张华锋刘文灿张磊
关键词:碰撞后花岗岩锆石U-PB定年
内蒙古中部四子王旗地区晚二叠-早三叠世过铝花岗岩定年及成因被引量:33
2010年
研究区位于华北板块北缘中段,紧邻兴蒙造山带,是研究古生代—中生代地壳增生演化的重要地区。本文对区内三个花岗岩体进行了锆石LA-ICP-MSU-Pb定年及岩石地球化学研究。结果表明阿玛乌苏花岗闪长岩形成于267±9Ma(MSWD=9.7);布龙二长花岗岩和格尔图白云母正长花岗岩分别侵位于239±4Ma和238±6Ma(MSWD=0.91);而侵入格尔图白云母正长花岗岩的白云母二长花岗岩脉则获得了224±8Ma(MSWD=5.7)的侵位年龄。岩石地球化学特征显示阿玛乌苏花岗闪长岩为岩浆混合成因,暗示大规模岩浆底侵作用的存在;格尔图白云母正长花岗岩具明显的稀土元素"四分组"效应,是分异岩浆与流体作用的结果,可能经历一定程度的地壳混染,非真正意义上的S型花岗岩,属于造山后岩浆热事件,应代表造山的结束。格尔图白云母正长花岗岩及白云母二长花岗岩脉均受到热液流体作用,说明在中三叠世(224~238Ma),区内一直存在有大量的热液流体活动,且热液流体可能富含F和Cl,区内产出的大规模的萤石矿是否为该期流体活动的产物尚需进一步工作。
柳长峰杨帅师武将伟张华锋
关键词:锆石U-PB定年过铝花岗岩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