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12BAI24B01)
- 作品数:73 被引量:736H指数:15
- 相关作者:刘志顺粟胜勇张红星莫倩孙建华更多>>
- 相关机构: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南京中医药大学北京中医药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西壮族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电针治疗围绝经期轻中度抑郁障碍的临床观察被引量:8
- 2015年
- [目的]观察电针治疗围绝经期轻中度抑郁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2例符合纳入标准的围绝经期轻中度抑郁障碍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电针治疗)和对照组(口服草酸艾司西酞普兰),两组采用汉密尔顿抑郁分级量表(HAMD)进行疗效评估。[结果]治疗组显效12例,有效8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5.20%;对照组显效6例,有效10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76.20%;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HAMD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电针干预围绝经期轻中度抑郁障碍具有明显疗效。
- 孙艳杰覃忠蒋成艳粟胜勇
- 关键词:电针围绝经期抑郁障碍
- 围绝经期综合征血脂异常病机探析被引量:4
- 2015年
- 围绝经期综合征(PMS)是由于性激素减少而出现的一系列躯体、精神及心理症状。而雌激素有着调控血脂代谢的作用,性激素水平的下降可引起血脂代谢的紊乱和血液流变学改变,故围绝经期常合并血脂异常。其病机以肾虚为主,涉及心、肝、脾等多脏腑功能失调,致血瘀痰阻而成;西医则认为雌激素与脂代谢关系密切,雌激素水平的下降引起脂代谢紊乱。对其发病机制的正确认识可为针灸替代激素疗法提供更多的客观依据。
- 贾必燕秦尔奇李瑛
- 关键词:血脂异常中医病机
- 壮医药线点灸结合麦粒灸治疗偏头痛的远期疗效观察被引量:14
- 2021年
- 目的:比较壮医药线点灸结合麦粒灸疗法和单纯壮医药线点灸治疗偏头痛的远期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90例偏头痛患者随机平均分为西药组、药线组和观察组。西药组口服氟桂利嗪胶囊治疗,20 mg/次,1次/d;药线组采用壮医药线点灸局部穴位,3壮/穴,1次/d;观察组在药线组的基础上加上麦粒灸足三里、胆俞、气海和关元穴,3壮/穴,1次/d。10 d为一疗程,连续3个疗程。分别观察治疗前、治疗1个月和治疗后6个月的VAS、VRS评分、头痛发作次数及头痛持续时间评分的变化。结果:3组远期临床疗效比较,观察组优于药线组和西药组(P<0.01)。与治疗前比较,各组治疗1个月后及治疗后6个月的VAS、VRS、头痛发作次数及头痛持续时间的评分均明显下降(P<0.01),且观察组优于药线组和西药组(P<0.05);治疗后6个月,与治疗1个月后比较观察组VAS、VRS的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西药组和药线组的评分均较治疗1个月后升高(P<0.05)。结论:壮医药线点灸结合麦粒灸治疗偏头痛具有良好的远期临床疗效,并且优于口服盐酸氟桂利嗪及壮医药线治疗。
- 蔡慧倩粟胜勇蒋芳杏张熙代琪黄梅林安
- 关键词:偏头痛药线点灸麦粒灸壮医
- 近20年电针治疗围绝经期综合症的临床研究述评被引量:3
- 2015年
- 对近20年来有关电针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的文献,从电针治疗现状、取穴、操作及存在的问题等进行了整理、分析。结果表明电针疗法已逐渐成为临床治疗本病的重要方法。并且电针治疗优于药物治疗。临床研究有较大进步,科研方法得到重视。存在的主要问题有诊断及疗效评价标准不统一、有效率差异较大、对激素替代疗法的认识陈旧。建议今后开展科研协作,提高研究水平,建立统一的诊断及疗效评定标准和观察指标,拓展思路,开展电针配合激素疗法的研究,为临床治疗本病提供新思路。
- 徐曦周仲瑜
- 关键词:电针疗法围绝经期综合征
- 子宫穴在妇科疾病中的应用及现代理论依据被引量:73
- 2015年
- 子宫穴是针灸治疗妇科疾病的经验效穴,目前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且疗效显著。刺激子宫穴对妇科疾病产生治疗性反应与穴位的解剖位置、形态结构特异性、作用效应等密切相关。但目前关于本穴的研究中,单穴的应用很少,机理尚未完全明确,需要在以后的研究中进一步深入。
- 刘英含钟峰石文英章薇
- 关键词:妇科疾病
- 中药联合天灸疗法治疗过敏性鼻炎的临床观察被引量:4
- 2016年
- 目的:观察中药联合天灸治疗过敏性鼻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用中药联合天灸疗法,对照组用氯雷他定联合鼻炎康片,观察患者治疗前,第1个疗程(10 d),第2个疗程(10d),第3个疗程(10 d),治疗后1个月,过敏性鼻炎症状得分,鼻黏膜炎生活质量评分和治疗前后血清Ig E,IL-4含量。结果:在治疗前,第1个疗程(10 d),第2个疗程(10 d),第3个疗程(10 d),治疗后1个月过敏性鼻炎症状得分,鼻黏膜炎生活质量评分(RQLQ)和治疗前后血清Ig E,IL-4含量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Ig E,IL-4含量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80%,对照组总有效率73.3%,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个月后,治疗组总有效率73.3%,对照组总有效率56.7%,组间比较,差异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联合天灸治疗过敏性鼻炎疗效显著且后期效应稳定,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汪军阿力木.玉努斯
- 关键词:过敏性鼻炎IGEIL-4
- “调气法”针刺结合艾炷灸治疗肝郁脾虚型原发性失眠的临床观察被引量:13
- 2018年
- 目的观察基于"调气法"针刺结合艾炷灸治疗肝郁脾虚型原发性失眠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肝郁脾虚型原发性失眠患者采用SPSS17. 0统计软件按1∶1比例随机平均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针刺结合艾炷灸进行治疗,每周治疗3次,每次治疗间隔24 h以上。对照组采用口服阿普唑仑片进行治疗,每次0. 4mg,每晚睡前半小时服用。两组连续治疗4周后以中医证候积分、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生活质量量表(SF-36)为指标进行疗效评价。结果两组临床疗效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 <0. 05)。中医证候积分方面,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 <0. 01)。PSQI评分方面,治疗前后,两组评分均较前降低(P <0. 05,P <0. 01);治疗后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 <0. 05,P <0. 01)。SF-36评分方面,治疗前后,两组评分均较前升高(P <0. 05,P <0. 01);治疗后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 <0. 05,P <0. 01)。结论基于"调气法"针刺结合艾炷灸能有效改善肝郁脾虚型原发性失眠患者的肝郁脾虚证中医证候、睡眠质量及生活质量,并优于口服阿普唑仑片治疗。
- 邱菊粟胜勇陈霞李妮娜
- 关键词:调气法肝郁脾虚原发性失眠
- 女性混合性尿失禁国外治疗进展被引量:2
- 2015年
- 混合性尿失禁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且在女性尿失禁中占很大部分。本文综述了女性混合性尿失禁的治疗,总结了国外治疗女性混合性尿失禁的各种方法,包括生活方式干预、物理治疗、药物治疗及手术治疗等,指出了对于女性混合性尿失禁的治疗,国外尚缺乏单一且有效的方法,多采用综合治疗。
- 张淑惟孙建华刘跃光秦珊张晓妮
- 关键词:尿失禁女性
- 提高针灸临床试验受试者依从性策略的探讨被引量:8
- 2014年
- 受试者依从性是决定针灸临床试验研究结果准确性、可靠性的关键因素,通过对受试者依从性产生不利影响的主要原因的分析,针对性地提出提高针灸临床试验受试者依从性的方法,即包括专人专职、专用移动通讯设备、知情同意过程中的注意要点、良好的沟通交流以及对受试者心理状态的把握及沟通的技巧、试验场地的配备,以及对试验进程的管理方法等方面,供从事针灸临床试验的研究者参考与探讨。
- 魏嘉刘慧林王丽晨杨颐王麟鹏刘志顺
- 关键词:研究方法学术探讨
- 电针治疗女性单纯性压力性尿失禁的临床研究被引量:8
- 2021年
- 目的观察电针会阳、中髎穴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Stress urinary incontinence,SUI)的临床疗效,为针刺治疗女性SUI提供临床依据。方法选取42例符合研究标准的女性SUI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1例。治疗组采用电针会阳、中髎穴治疗,对照组采用非经非穴点安慰电针治疗。对比两组患者1 h尿垫试验漏尿量及72 h平均漏尿次数。结果治疗组治疗后1 h尿垫试验漏尿量及72 h平均漏尿次数与本组治疗前比较明显减少(P <0.0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治疗后尿垫试验漏尿量、72 h平均漏尿次数与对照组比较明显减少(P <0.0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电针会阳、中髎穴治疗女性SUI疗效显著,表明电针治疗为治疗效应而非安慰效应。
- 王千怀王杰武峻艳
- 关键词: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电针腧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