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2010CB327400)

作品数:8 被引量:7H指数:2
相关作者:洪伟陈继新严蘋蘋张彦张柳更多>>
相关机构:东南大学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卡尔顿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电子电信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9篇电子电信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理学

主题

  • 3篇天线
  • 3篇毫米波
  • 2篇波导
  • 1篇单片
  • 1篇电磁
  • 1篇电磁散射
  • 1篇电磁散射问题
  • 1篇电大尺寸
  • 1篇电路
  • 1篇预失真
  • 1篇阵列
  • 1篇正交频分
  • 1篇正交频分复用
  • 1篇散射
  • 1篇散射问题
  • 1篇砷化镓
  • 1篇神经网
  • 1篇神经网络
  • 1篇神经网络模型
  • 1篇数字预失真

机构

  • 7篇东南大学
  • 1篇卡尔顿大学
  • 1篇杭州电子科技...
  • 1篇清华大学
  • 1篇富士康科技集...

作者

  • 5篇洪伟
  • 2篇陈继新
  • 1篇汤红军
  • 1篇孙连友
  • 1篇杨广琦
  • 1篇翟建锋
  • 1篇王晶琦
  • 1篇徐樱杰
  • 1篇张齐军
  • 1篇程知群
  • 1篇严蘋蘋
  • 1篇朱晓维
  • 1篇靳立伟
  • 1篇张彦
  • 1篇陈喆
  • 1篇张柳

传媒

  • 4篇微波学报
  • 1篇Journa...
  • 1篇东南大学学报...
  • 1篇电波科学学报

年份

  • 1篇2018
  • 1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 4篇2011
  • 1篇2010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单片分布式放大器的研制被引量:3
2010年
采用0.15μm GaAs pHEMT工艺,研制了单级和两级两种结构的微波毫米波单片分布式放大器。在设计中采用电阻-电容结构代替传统分布式放大器中的终端电阻以降低直流功耗,在输入端加入短路线增强静电保护。根据应用需求设计了相应的放大器电路结构,实现了两种分布式放大器,比较了这两种结构在增益与功率容限方面的特点。第1种分布式放大器采用单级四管结构,在10~40GHz频段内,增益为(9.4±1.1)dB,1dB压缩点最大输出功率为21.5dBm;第2种分布式放大器采用两级双管级联结构,在15~40GHz频段内,增益为(12.2±1.4)dB,1dB压缩点最大输出功率为17dBm。
严蘋蘋陈继新洪伟
关键词:分布式放大器砷化镓微波毫米波
A 2 GS/s 8-bit folding and interpolating ADC in 90 nm CMOS
2014年
A single-channel 2 GS/s 8-bit analog-to-digital converter in 90 nm CMOS process technology is presented.It utilizes cascade folding architecture, which incorporates an additional inter-stage sample-and-hold amplifier between the folding circuits to enhance the quantization time. It also uses the foreground on-chip digital-assisted calibration circuit to improve the linearity of the circuit. The post simulation results demonstrate that it has a differential nonlinearity < ±0.3 LSB and an integral nonlinearity < ±0.25 LSB at the Nyquist frequency. Moreover,7.338 effective numbers of bits can be achieved at 2 GSPS. The whole chip area is 0.88×0.88 mm2 with the pad.It consumes 210 mW from a 1.2 V single supply.
贺文伟孟桥张翼唐凯
关键词:CMOS工艺GS校准电路非线性度
宽带毫米波平面天线与太赫兹天线的研究
超高速通信是当代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趋势,宽带毫米波和太赫兹无线通信技术是实现超高速通信的有效途径。作为通信系统中的关键部件,天线也随之向易于集成、低剖面、宽带、高增益、低旁瓣和低交叉极化等方向发展。因此,对宽带高性能毫米...
范奎奎
关键词:宽带毫米波平面天线
基于基础解向量的投影分解法及其在电大尺寸电磁散射问题中的应用
本文将基础解向量方法和投影分解法相结合,提出了一种基于基础解向量的投影分解算法(BSV-DPM)。它首先求出对应于某些周期子区域的基础解向量,在以后的循环投影中,只需对基础解作简单的线性组合,便可求出对应子空间的投影。该...
薛立山孙连友洪伟
关键词:频域有限差分法电磁散射
文献传递
全金属无切缝腔体天线的技术研究
本文研究了采用全金属无切缝腔体作为手机天线辐射的可形性。其思路是将谐振腔一端口开路来向外辐射能量,从而实现在腔体内部无介质材料、在腔体外表面不切缝的情况下的无线通信功能。文中分析了天线终端短路和开路两种情况下天线的谐振模...
赵阳张志军冯正和李展
关键词:谐振模式终端短路
文献传递
一种基于交叉I型单元的双频带频率选择表面
2011年
双频带频率选择表面的应用中往往需要两个靠得很近的工作频带。采用现有已知的双谐振单元进行设计时要么需要特殊的加工工艺来实现极小的线宽和线距;要么尺寸较大,工作频带与栅瓣之间隔离不够;或者谐振频率与单元几何参数的关系不直观。提出一种用于双频带频率选择表面设计的单元。单元由4个相互交叉的I型贴片构成,两个谐振频率与几何尺寸有直观的对应关系,而且可独立调节。仿真表明:这种频率选择表面在提供两个相互靠得很近的工作频带的同时,大大放宽了在线宽和线距方面对加工工艺的要求,又保持着紧凑的单元尺寸。实物测试数据证实了仿真结果的有效性。
杨广琦洪伟汤红军
关键词:频率选择表面
硅基毫米波共面波导可缩放神经网络模型
2012年
随着微电子工艺技术的发展,硅基CMOS器件的截止频率已经达到毫米波频段,使硅基微波单片集成电路实现成为可能。因此,建立硅基毫米波频段共面波导结构模型使准确设计硅基微波单片集成电路成为必要。文章提出了一种基于神经网络技术的共面波导结构(CPW)毫米波可缩放模型,采用3层神经网络结构,根据共面波导的测试结果,用神经网络来学习其物理变量和测试的相应S参数空间映射关系。仿真与测试结果比较表明:基于神经网络方法建立的毫米波共面波导可缩放模型对不同几何参数CPW能够快速和准确地给出对应的CPW的S参数结果。
程知群靳立伟张齐军
关键词:硅基毫米波共面波导神经网络
42GHz波段接收机前端的设计与研制被引量:1
2013年
伴随着无线通信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人们对宽频带、高速率、大容量通信系统的需求也日益增大。毫米波由于自身具有波长短、传输容量大等优点,日益受到研究人员的广泛关注和青睐。本文针对42GHz频段点对点高速通信应用,设计研制了该频段的毫米波接收机前端。该前端由三级低噪声放大器(LNA)、一级混频器和一个基片集成波导(SIW)镜像抑制滤波器构成。射频(RF)信号工作在40.8GHz~42.8GHz频段内,中频(IF)固定在3.5GHz。测试结果显示,在工作频段内其变频增益大于15dB,射频输入功率1dB增益压缩点不低于-30dBm,接收机前端的噪声系数(NF)小于6dB。
张柳洪伟陈继新陈喆
关键词:接收机前端Q波段基片集成波导
采用新型峰均比降低技术的OFDM功放线性化方案
2011年
针对OFDM信号的高峰均比问题,提出了一种将新型峰均比降低技术与数字预失真技术相结合的功率放大器线性化方案.其中,峰均比降低技术由传统的削峰技术、新型的削谷技术和闲置载波技术组成,信号的峰值和谷值同时被削去,峰均比得到最大程度的压缩.传统削峰技术用于降低信号的峰值;新型的削谷技术采用基于切线原理的矢量孔调整法,同时改变信号的幅度和相位,使得信号谷值变大;闲置载波技术用于减少削峰削谷处理所产生的带内和带外失真.实测结果表明,基于记忆多项式模型的数字预失真技术可以将功放输出信号的ACPR值优化10.5 dB,而在结合了新型峰均比降低技术之后,本方案可以将ACPR值进一步优化18.5 dB.该方案适用于未来4G通信系统.
王晶琦徐樱杰朱晓维翟建锋
关键词:峰均比降低数字预失真正交频分复用
抑制共模噪声的SIW平衡馈电差分缝隙天线阵被引量:2
2015年
提出一种利用差分天线在共模激励和差模激励下方向图不同来抑制共模噪声的方法,并基于该理论设计了6×6平衡馈电差分SIW缝隙天线阵进行验证。该天线由6个宽边纵向SIW缝隙天线子阵列组成。辐射缝隙被设计为只在差模激励下辐射,达到抑制共模信号的目的。每个天线子阵采用平衡差分馈电方式,使用两个1分6梳状功分器将6个子阵同时激励。整个天线使用标准PCB工艺加工,为了测试共模和差模激励,分别设计了带有180°相移的功分器和T型功分器用来生成差模和共模信号。在差模激励下,天线的最大增益为20.2d Bi,S11幅值小于-10d B带宽为7.2%(39.6~43.8GHz),在共模激励下天线的最大增益为10.1d Bi,在整个工作频段内S11幅值大于-7d B。仿真和实验结果验证了该结构的SIW缝隙天线对差模信号能够有效地辐射而对共模信号进行抑制。
杨天杨洪伟张彦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