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NCET-05-0820)

作品数:16 被引量:69H指数:6
相关作者:何志旭汪浩文尚峰杨燕王志华更多>>
相关机构:贵阳医学院贵阳医学院附属医院皖南医学院附属池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贵州省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5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13篇细胞
  • 13篇骨髓
  • 13篇干细胞
  • 10篇动脉
  • 10篇间充质干细胞
  • 10篇肺动脉
  • 10篇肺动脉高压
  • 9篇骨髓间充质
  • 9篇骨髓间充质干...
  • 9篇充质干细胞
  • 7篇间充质
  • 7篇干细胞移植
  • 6篇血管
  • 6篇细胞移植
  • 6篇间充质干细胞...
  • 6篇骨髓间充质干...
  • 3篇血管内皮
  • 3篇树突
  • 3篇细胞移植治疗
  • 3篇内皮

机构

  • 10篇贵阳医学院
  • 9篇贵阳医学院附...
  • 4篇皖南医学院附...
  • 3篇池州市人民医...
  • 1篇德州市人民医...

作者

  • 16篇何志旭
  • 13篇汪浩文
  • 9篇尚峰
  • 5篇杨燕
  • 5篇王志华
  • 5篇米蔷
  • 4篇崔冬冰
  • 4篇刘俊峰
  • 3篇黄瑾
  • 3篇沈冬
  • 3篇严虎
  • 1篇杨红宇

传媒

  • 4篇实用儿科临床...
  • 3篇贵阳医学院学...
  • 2篇中华医学杂志
  • 2篇临床儿科杂志
  • 1篇中华围产医学...
  • 1篇复旦学报(医...
  • 1篇中国病理生理...
  • 1篇中国输血杂志
  • 1篇中华肿瘤防治...

年份

  • 2篇2011
  • 2篇2010
  • 8篇2009
  • 3篇2008
  • 1篇2007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树突细胞骨髓瘤疫苗的体外抗肿瘤活性被引量:7
2008年
目的体外诱导小鼠骨髓单个核细胞分化为树突细胞(DC),并以骨髓来源的树突细胞(BM-DC)为载体研制骨髓瘤疫苗。方法在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IL-4的作用下诱导小鼠骨髓单个核细胞生成DC。利用聚二乙醇(PEG)作为融合剂,将BM-DC与SP2/0骨髓瘤细胞进行化学融合,并用含次黄嘌呤-氨基蝶呤-胸腺嘧啶核苷(HAT)的选择性培养基对其进行筛选。观察融合细胞的生长特性、并检测其体外特异性抗肿瘤活性。结果在细胞因子的作用下培养7d并经磷酸脂多糖(LPS)刺激成熟的DC表面显示出明显的树枝状突起,高表达CD11c、CD86及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Ⅱ类分子,并且在混合淋巴细胞反应中展示出很强的刺激初始T淋巴细胞增殖的能力。通过PEG融合及HAT筛选后,杂交瘤细胞在体外可诱导T细胞生成针对SP2/0骨髓瘤细胞的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并对其有强大的特异性杀伤作用。结论BM-DC与肿瘤细胞融合后,可激发机体产生特异性的抗肿瘤免疫反应,利用BM-DC制备抗肿瘤疫苗具有实际应用的可行性。
刘俊峰何志旭沈冬黄瑾
关键词:骨髓树突细胞骨髓瘤疫苗细胞融合
野百合碱诱导实验性肺动脉高压的研究被引量:11
2007年
目的:观察野百合碱(crotaline)诱导慢性肺损伤的病理变化及探讨肺动脉高压形成机理。方法:24只SD大鼠一次性皮下注射crotaline 50 mg/kg体重,建立肺动脉高压动物模型。通过光学显微镜观察crotaline对肺动脉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和肺部的病理改变,并分析病变之间以及它们与肺动脉高压的关系。结果:注射crotaline可使肺动脉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并诱导肺动脉平滑肌明显增生,导致肺动脉血管壁的重建和右心室肥厚。结论:肺动脉血管壁的重建是肺动脉高压的主要病理基础。
汪浩文何志旭王志华米蔷
关键词:野百合碱肺动脉高压
同源异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对大鼠实验性肺动脉高压的治疗作用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探讨同源异体骨髓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移植对大鼠实验性肺动脉高压的治疗效果及作用机制。方法体外分离、培养并纯化SD大鼠骨髓MSCs。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n=15)、肺动脉高压组(n=30)、MSCs移植组(n=20)。肺动脉高压组和MSCs移植组大鼠一次性项背部皮下注射野百合碱(50 mg/kg),复制肺动脉高压模型。三组大鼠同等条件饲养。3周后,MSCs移植组大鼠经舌下静脉注射5×106/ml的经Hoechst 33342标记的MSCs细胞悬液1 ml,肺动脉高压组大鼠予等量L-DMEM液,正常对照组不作任何处理。移植后28 d,观察三组大鼠的平均肺动脉压力(mPAP)、右心指数、血气及肺小动脉的微观结构的改变。结果肺动脉高压模型大鼠用MSCs移植28 d后,该组动物生存率为100%,平均肺动脉压力明显降低、右心指数下降,动脉血气指标等均有明显改善,与肺动脉高压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荧光显微镜观察到Hoechst 33342标记的MSCs在肺内定植且分化成大量新生血管并形成侧支循环,肺动脉重构得到有效逆转。结论MSCs移植可有效减轻并逆转野百合碱诱导的肺动脉高压的进程,其治疗作用机制可能与MSCs分化形成新生血管和改善肺小动脉血管重构有关。
汪浩文何志旭尚峰王志华米蔷
关键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肺动脉高压
定向诱导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为脂肪细胞及神经元样细胞的研究被引量:2
2009年
目的分离和培养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体外诱导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及脂肪细胞。方法取SD大鼠股骨和胫骨骨髓,经贴壁筛选法体外分离、培养并纯化MSCs。通过倒置显微镜进行细胞形态学观察和流式细胞术进行分析。地塞米松和胰岛素诱导MSCs向脂肪细胞分化,采用油红O染色鉴定;在含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二甲基亚砜(DMSO)和3-叔丁基-4羟基茴香醚(BHA)培养基中诱导MSCs向神经元样细胞分化,通过免疫细胞化学法鉴定诱导后细胞神经元烯醇化酶(NSE)、神经巢蛋白(Nestin)、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的表达情况。结果倒置显微镜下观察到分离培养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大小均匀,基本上呈梭形或星形的上皮样细胞,传代培养后的细胞体积增大,成纤维样细胞逐渐增多。MSCs传至第3代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CD71、CD29呈阳性表达;经油红O染色证实,第5代MSCs经诱导后分化为脂肪细胞;而免疫细胞化学证实MSCs经诱导后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表达NSE、Nestin,不表达GFAP。结论在体外,大鼠MSCs可诱导分化为脂肪细胞、神经元样细胞,证明其具有多向分化潜能,是组织工程研究中最有前途的种子细胞之一。
汪浩文何志旭王志华刘俊峰
关键词:间充质干细胞骨髓脂肪细胞神经元样细胞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对肺动脉高压大鼠肺血管重构的影响被引量:7
2011年
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移植对野百合碱诱导的肺动脉高压(PAH)大鼠肺血管重构的影响。方法体外分离、培养并纯化SD大鼠骨髓MSCs。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n=15)、PAH组(n=20)和MSCs移植组(n=20)。PAH组和MSCs移植组大鼠一次性项背部皮下注射野百合碱(50 mg.kg-1),复制PAH肺血管重建动物模型。3组大鼠在同等条件下饲养。3周后,MSCs移植组大鼠经舌下静脉注射5×109 L-1的经Hoechst 33342标记的MSCs细胞悬液1 mL,PAH组大鼠予等量低糖-Dulbecco改良Eagle's培养液(L-DMEM)注射,正常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移植28 d,观察3组大鼠肺小动脉的显微结构及超微结构的改变。结果 PAH大鼠用MSCs移植28 d后,肺小动脉管壁厚度指标(WD/TD%、VA%)、放射性肺泡计数、肺非肌性小动脉肌化程度均较PAH组显著改善(P<0.01);其肺小动脉的重构及超微结构的血气屏障、线粒体、板层小体等改变均有明显改善。荧光显微镜观察到Hoechst 33342标记的MSCs在肺内定植,且分化成大量新生血管并形成侧支循环,肺动脉重构得到有效逆转。结论 MSCs移植可有效减轻并逆转肺动脉重构的进程,其作用机制是MSCs分化形成新生血管,建立了侧支循环,从而修复野百合碱诱导的肺损伤。
汪浩文何志旭尚峰
关键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肺动脉高压肺血管重构
血管内皮细胞作为饲养层细胞对胚胎干细胞的生长支持作用被引量:1
2008年
目的:探讨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是否可作为饲养层来支持胚胎干细胞的生长,并维持其未分化状态。方法:使用健康产妇剖宫产后遗弃的脐带培养内皮细胞,并进行细胞传代培养和增殖扩增。将脱离饲养层克隆生长良好的E14.1胚胎干细胞接种到经丝裂霉素C(10mg/L)灭活后的2~5代内皮细胞饲养层上进行传代培养,对培养的胚胎干细胞进行碱性磷酸酶、Oct-4及体内全能分化实验鉴定。结果:E14.1胚胎干细胞在人脐静脉内皮细胞上传3~8代后能较好地保持未分化状态,高度表达碱性磷酸酶及干细胞因子Oct-4;体内全能分化实验显示,在内皮细胞上生长6代和10代以上的E14.1胚胎干细胞被接种到裸鼠6周后,形成含三个胚层的组织细胞畸胎瘤。结论:(1)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可作为饲养层支持胚胎干细胞的生长;(2)胚胎干细胞在内皮细胞上能保持未分化状态;(3)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可以作为一种来源丰富,取材方便的人源化饲养层细胞新来源,为胚胎干细胞的临床应用奠定了基础。
王志华何志旭米蔷汪浩文
关键词:干细胞脐静脉内皮血管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对肺动脉高压大鼠模型肺组织超微结构的影响被引量:1
2010年
肺动脉高压(pulmonary arterial hypertension,PAH)是一类以肺血管阻力进行性增高为主要特征,最终导致右心衰竭甚至死亡的疾病。肺血管重建是PAH的核心病理机制。近年来,随着干细胞治疗技术在临床的逐步应用,使用干细胞修复损伤的肺动脉或使其再生,有可能达到根治PAH的效果。本研究通过建立野百合碱(monocrotaline)诱导的大鼠PAH肺血管重构模型,观察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MSC)移植对肺组织超微结构的影响,探讨MSC移植逆转肺血管重构的机制。
汪浩文何志旭刘俊峰尚峰米蔷
关键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肺组织超微结构肺动脉高压大鼠模型肺血管阻力肺血管重建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基因转染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对大鼠肺动脉高压的治疗作用被引量:7
2011年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基因转染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MSC)移植治疗肺动脉高压(PH)的疗效和机制。方法体外分离培养SD大鼠MMSC,将含有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的VEGF质粒转进MMSC。将SD大鼠随机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PH模型组;MMSC移植组,转基因移植组。一次性项背部皮下注射野百合碱(50mg,/kg),复制PH模型,观察21d后,MMSC移植组及转基因移植组分别给予浓度为5×10^5个细胞/ml和5×10^5个细胞/ml的MMSC悬液1ml静脉注射,模型组及正常组均给予等量L-DMEM液注射。移植后30d,观察4组大鼠一般情况、生存率、右心室收缩压(RVSP)、右心室肥大指数(RVH)、血气及肺小动脉的微观结构变化。结果移植后30d,MMSC移植组及转基因移植组大鼠的RVSP分别为(30.2±2.1)和(29.2±1.1)mmHg(1mmHg=0.133kPa),RVH分别为(37.9±3.2)%和(27.2±3.4)%,肺小动脉中膜厚度(MT)分别为(21.3±3.4)和(14.3±2.8)μm,肺小动脉管腔横截面积与血管总横截面积的比值(V/T)分别为(39.3±4.3)%和(43.0±1.5)%。上述指标与PH模型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MMSC移植组与转基因移植组间RVH、MT及V/T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MMSC移植组与转基因移植组动脉血气各指标较PH模型组均明显改善(P〈0.05)。同时观察到肺内损伤血管修复和血管新生现象。结论转染有VEGF165基因的MMSC移植可有效减轻并逆转野百合碱诱导的PH进程,此作用较单纯移植MMSC的治疗效果更加明显。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血管修复及血管新生有关。
尚峰何志旭汪浩文崔冬冰杨燕
关键词:间质干细胞移植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类基因
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多向分化潜能的研究被引量:7
2009年
目的分离和培养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并行多向分化潜能的鉴定。方法经Percoll梯度分离法获得大鼠骨髓单个核细胞。贴壁培养后,通过倒置显微镜进行细胞形态学观察,并采用流式细胞术进行分析。传至第3代后,分别进行成脂肪细胞、神经元样细胞、血管内皮样细胞的诱导,并行免疫组织化学鉴定。结果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大小较为均匀,基本上呈梭形或星形的上皮样细胞,传代培养后的细胞体积增大,成纤维样细胞逐渐增多。经反复传代纯化的MSCs检测CD71、CD29呈阳性表达并证实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经诱导后分化为脂肪细胞、神经元样细胞、血管内皮样细胞。结论在体外,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具有多向分化潜能,可作为组织工程的种子细胞。
汪浩文何志旭王志华刘俊峰
关键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脂肪细胞神经元样细胞血管内皮样细胞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实验性肺动脉高压大鼠的疗效观察被引量:2
2008年
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MSCs)移植治疗大鼠实验性肺动脉高压(PAH)的疗效及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变化。方法:取SD大鼠的骨髓,经贴壁筛选法体外培养并纯化MMSCs,移植前采用Hoechst 33342荧光染料标记;实验动物随机分为3组:MMSCs移植组(M组),单纯肺动脉高压组(H组)和正常对照组(N组);M组采用野百合碱(50mg/kg)注射复制PAH模型成功后3周,经舌下静脉移植5×106/ml的MMSCs细胞悬液1ml;H组复制PAH模型后3周,移植1mlL-DMEM细胞培养液,C组不作任何处理;饲养4周后,观察各组动物动脉血气指标、右心室收缩压、右心指数及肺小动脉血管的变化。结果:H组大鼠注射野百合碱21d后,右心室收缩压、右心指数、管壁中膜厚度明显增高,但管腔面积与血管总面积比值及动脉血pH值、PaO2、HCO3-明显下降;M组移植MMSC28d后,较H组右心室收缩压明显降低[移植组为(32.0±2.32)mmHg,模型组为(48.30±1.56)mmHg],右心指数下降[移植组为(38.80±3.24)%,模型组为(45.10±3.43)%,两组相比P<0.05],血气分析结果显示M组pH值、PaO2、HCO3-值接近正常对照组;荧光显微镜观察到M组荧光标记的MMSCs在肺内定植且分化成大量的侧枝循环,肺动脉重构得到有效逆转。结论:MMSCs移植可有效减轻甚至逆转野百合碱诱导的肺动脉高压的进程,明显改善心功能及血流动力学指标。
何志旭汪浩文尚峰严虎杨燕崔冬冰
关键词:肺性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血气分析血流动力学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