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10YJA770025)

作品数:6 被引量:8H指数:2
相关作者:李淑蘋江芬王晓娜高利朱婵更多>>
相关机构:暨南大学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历史地理
  • 1篇经济管理

主题

  • 2篇职业妇女
  • 2篇女性职业
  • 2篇民国
  • 2篇民国时期
  • 1篇艺人
  • 1篇幼稚
  • 1篇幼稚园
  • 1篇招待
  • 1篇政府
  • 1篇政府管理
  • 1篇社会
  • 1篇社会反响
  • 1篇视域
  • 1篇女性
  • 1篇清末
  • 1篇清末民初
  • 1篇珠三角
  • 1篇珠三角发展
  • 1篇媒体
  • 1篇民初

机构

  • 6篇暨南大学
  • 1篇北京理工大学...

作者

  • 5篇李淑蘋
  • 1篇江芬
  • 1篇高利
  • 1篇王晓娜
  • 1篇朱婵

传媒

  • 1篇晋阳学刊
  • 1篇安徽史学
  • 1篇暨南学报(哲...
  • 1篇甘肃社会科学
  • 1篇重庆社会科学
  • 1篇前沿

年份

  • 4篇2016
  • 1篇2014
  • 1篇2013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民国时期底层职业妇女探析——以广州茶楼女招待为个案被引量:4
2016年
女招待是在妇女解放思潮的推动下,伴随着近代城市社会经济的发展而出现的新兴女性职业,也是民国时期底层女性的主要职业之一。广州女招待出现较早,人数众多,她们生活艰难,职业环境特殊。在社会舆论的压力和茶楼男工的暴力抵制下,广州市政府曾两度禁止女招待。随着城市社会经济的发展,女子入职服务行业大势所趋,广州市政府不得不承认女招待职业的合法性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管理。但由于缺乏法律和制度的有力保障,她们的社会地位始终低下,生活状况也没有得到根本的改善。
李淑蘋江芬
关键词:民国时期社会反响政府管理
清末民初媒体对女性职业的认知被引量:1
2016年
近代以来,中国女性开始走出家门,逐步参与到社会工作中。以报刊为代表的媒体认知,源于当时社会形势的变化,催生出以家门为界限的职业划分;与传统中国女性职业形象迥异的西方女性职业,则为媒体所津津乐道,成为媒体舆论构建中国女性职业蓝本的一项重要参照;社会舆论对于女性走出家门从事职业有着不同的认识,但大多以"权"、"利"作为准则,界定女性外出工作的职业意义。
李淑蘋
关键词:女性职业
珠三角近代产业女工的职业形态
2016年
鸦片战争后,珠三角地区传统的缫丝业较早地受到西方生产方式的影响,逐渐过渡到了机械化半机械化的大机器生产阶段。在全国范围内,珠三角地区的缫丝女工为数最多,且来源于本乡本土。虽然她们的工资相较于长三角等地女工的要高,但是她们的工作环境恶劣、劳动时间冗长,且毫无法律保障。缫丝女工职业生活的状况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近代中国底层职业妇女的生活状况。
李淑蘋朱婵
关键词:珠三角发展产业经济
近代报刊视域中女性职业的发展
2016年
清末民国时期中国女性职业的发展总体上处于相对缓慢的状态,且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特征。而报刊作为社会舆论的重要载体,不仅忠实地反映了不同阶段女性职业的发展状况,同时还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女性职业的发展。
李淑蘋侯雪浩
关键词:近代报刊女性职业
民国时期职业妇女对于幼稚园的认识被引量:1
2013年
民国时期传统蒙养园的裂变和西式幼稚园的引进,在很大程度上引起了国人对于幼稚园这一新式学前教育的广泛探讨。其中,职业妇女在追求自身解放的过程中逐渐认识到,幼稚园作为一种幼教机构不仅能够对幼儿进行集中、科学的保育和教育,同时它更加能够将职业妇女从繁重的家务中解救出来,安心工作,实现自身的社会价值。因此,职业妇女对于幼稚园的设立持支持态度。
高利
关键词:民国幼稚园职业妇女
近代广州瞽姬探析被引量:2
2014年
瞽姬是近代岭南地区的失明弹唱女艺人。从19世纪60年代开始,瞽姬依托于"堂口",成为特定的职业群体,但职业生涯艰难,生活困苦。民国初期广州茶楼歌坛兴起后,瞽姬唱曲风靡一时。经过短暂的辉煌,瞽姬职业于20世纪20年代中期开始衰落,大多数瞽姬重新走上街头卖唱,有的甚至沦落为娼,成为当时广州一大社会问题。
李淑蘋王晓娜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