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西部之光基金(LHXZ200701)
- 作品数:5 被引量:34H指数:4
- 相关作者:杨维康乔洪海夏参军刘伟徐文轩更多>>
-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四川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中国科学院西部之光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专项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生物学更多>>
- 大沙鼠行为生态学研究现状被引量:8
- 2011年
- 大沙鼠(Rhombomys opimus),属啮齿目(Rodentia)仓鼠科(Cricetidae)沙鼠亚科(Gerbillinae),广泛分布于中亚的哈萨克斯坦、伊朗、阿富汗、蒙古和中国等国,是沙鼠亚科中体型最大的鼠种,是中亚荒漠区的重要建群鼠种。大沙鼠为建立定居点而挖掘复杂的洞穴系统,生活在此洞穴系统内的一个家族通常由2~3代大沙鼠组成。大沙鼠采食梭梭(Haloxylon ammodendron)、柽柳(Tamarix chinensis)等植物,强烈影响荒漠植物的发育和外貌,以及荒漠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本文对大沙鼠栖息地、采食、储食、警戒、领域、社群、扩散以及昼间活动节律等行为的研究作以综述,分析了亟待深入研究的内容,以加深对该物种生物学特性的认识,并为有效控制该物种、维护荒漠生态系统稳定健康发展以及荒漠化防治提供基础数据。
- 乔洪海刘伟杨维康徐文轩夏参军David Blank
- 关键词:采食行为警戒行为社群行为活动节律
- 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南缘大沙鼠的食性被引量:17
- 2011年
- 2009年9月~2010年9月在新疆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南缘采集了15个大沙鼠洞区的粪样和研究区域内所有植物标本,采用粪便显微组织学分析方法分析了不同季节大沙鼠的食性,并初步探讨了其食性与周围环境的关系。结果表明大沙鼠食性广,采食植物种类共计13科25种。春季大沙鼠的主要食物是囊果苔草(Carex physodes)(45.21%)和尖喙牻牛儿苗(Erodium oxyrrhynchum)(15.25%),夏季的主要食物是虫实(Corispermum sp.)(28.16%)、沙漠绢蒿(Seriphidium santoli-num)(17.98%)、沙蒿(Artemisia desertorum)(12.32%)、膜果麻黄(Ephedra przewalskii)(11.91%)和对节刺(Horaninowia ulicina)(10.29%),秋季和冬季的主要食物是梭梭(Haloxylon ammoden-dron),所占食物组成比例分别为81.53%和79.95%。对大沙鼠食物组成季节间相似指数统计结果表明,仅在秋冬季节间相似性很高(0.99),其余季节间相似性均相对较低(0.23~0.28)。大沙鼠以栖息环境中的大宗植物为主要食物,其食性随不同分布区建群植物不同而变化。大沙鼠食物组成的季节性变化与其栖息环境中植物物候的季节性变化规律相吻合。梭梭仅在秋冬季成为大沙鼠的主要食物,而在春夏季节鲜被采食。
- 杨维康刘伟黄怡乔洪海徐文轩夏参军林杰林杰徐峰
- 关键词:大沙鼠食性古尔班通古特沙漠
- 大沙鼠在柽柳沙包“肥岛”形成过程中的作用被引量:7
- 2012年
- 灌木"肥岛"的形成和维持是物理和生物过程共同作用的结果。植物是影响灌木"肥岛"形成的关键因素;动物活动亦能影响土壤的理化性质,促进"肥岛"的形成。本文以中亚干旱区的代表性物种"柽柳"和"大沙鼠"为研究对象,研究了大沙鼠活动对柽柳沙包"肥岛"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无大沙鼠定居的柽柳沙包具有"肥岛"效应,但土壤养分含量并无显著提高;大沙鼠定居后,柽柳沙包出现明显的"肥岛"效应,土壤养分含量显著高于丘间对照地;大沙鼠活动促进了15~50cm深层土壤养分的富集,速效氮含量甚至是相同深度无洞柽柳沙包的2倍以上。表明大沙鼠活动促进了柽柳沙包"肥岛"的形成。
- 徐文轩刘伟杨维康汤超文David BLANK
- 关键词:大沙鼠生物扰动
- 大沙鼠的警戒行为与采食及其它行为之间的关系被引量:8
- 2013年
- 动物常依据捕食风险强弱改变其行为策略,在警戒与采食及其它行为的时间分配上权衡,这一理论称为捕食风险的时间分配假说。该假说已在高原鼠兔等动物中得到验证,但对在中亚荒漠地区有代表性的啮齿动物大沙鼠(Rhombomys opimus)是否成立至今未被验证。通过行为观察,比较警戒与采食等行为在单位观察时间内总累积时间、单次行为持续时间以及活动频次之间的关系,验证大沙鼠行为规律是否符合捕食风险的行为时间分配假说。结果显示大沙鼠警戒行为的总累积时间与采食等其它行为间存在显著负相关(警戒与总地表活动:r=-0.727,P<0.001;警戒与采食:r=-0.515,P<0.001;警戒与储食:r=-0.174,P<0.001;警戒与其它行为:r=-0.142,P=0.001),警戒单次持续时间也与其它行为的单次持续时间存在显著负相关(警戒与地表活动:r=-0.157,P<0.001;警戒与采食:r=-0.126,P=0.002;警戒与储食:r=-0.094,P=0.024)。此外大沙鼠警戒频次与其活跃程度紧密相关,大沙鼠活动频繁时,伴随的警戒次数也多(警戒与总地表活动:r=0.404,P<0.001;警戒与采食:r=0.311,P<0.001;警戒与储食:r=0.297,P<0.001;警戒与其它行为:r=0.366,P<0.001)。研究表明:大沙鼠在警戒与采食等其它行为的时间分配上存在明显权衡,支持捕食风险的时间分配假说,并且其警戒行为亦与活动频次有关,当大沙鼠活动频繁时,伴随的警戒行为次数也越多。
- 徐峰刘伟乔洪海杨维康夏参军David Blank
- 关键词:大沙鼠捕食风险行为时间分配
- 大沙鼠洞道利用机制及地面行为时间分配特征被引量:2
- 2012年
- 2010年5—11月,在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南部采用焦点动物取样法研究了大沙鼠(Rhombomys opimus)的昼间洞道利用机制(地面活动强度、进洞频率)以及地面行为时间分配。结果表明:大沙鼠在春夏秋三季地面活动时间占总观察时间的77.62%、66.13%和80.93%,进洞频率分别为0.50、0.31和0.19次.min-1,地面活动强度和进洞频率均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变化;在其地面行为中,摄食是大沙鼠任一季节最主要的行为,不同季节摄食比例均超过50%;储食是大沙鼠春季两秋两季次重要的行为,其时间比例分别达到了17.19%和25.46%;夏季大沙鼠修饰行为比例明显升高(27.78%),而储食行为比例明显下降(7.1%)。本研究结果说明,食物因子是促使大沙鼠进行地面活动的重要因素之一;另外,温度、生理周期、捕食风险可影响大沙鼠地面活动强度、进洞频率以及地面行为时间分配。
- 夏参军刘伟乔洪海杨维康徐峰David Blank
- 关键词:大沙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