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12JJD710001)

作品数:8 被引量:21H指数:3
相关作者:罗嗣亮谭群玉周兵曹天忠董方明更多>>
相关机构:中山大学广东工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公派留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政治法律文学历史地理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哲学宗教
  • 3篇政治法律
  • 1篇文学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5篇毛泽东
  • 2篇社会
  • 2篇主义
  • 2篇马克思主义
  • 2篇教育
  • 1篇邓小平
  • 1篇邓小平时代
  • 1篇新式教育
  • 1篇新中国
  • 1篇延安时期
  • 1篇意蕴
  • 1篇知识分子
  • 1篇中国共产党
  • 1篇社会生活
  • 1篇社会实践
  • 1篇双百
  • 1篇双百方针
  • 1篇清末
  • 1篇清末教育
  • 1篇岑春煊

机构

  • 7篇中山大学
  • 1篇广东工业大学

作者

  • 4篇罗嗣亮
  • 3篇谭群玉
  • 1篇周兵
  • 1篇曹天忠
  • 1篇董方明

传媒

  • 3篇现代哲学
  • 1篇中共党史研究
  • 1篇理论学刊
  • 1篇学术研究
  • 1篇实事求是
  • 1篇马克思主义研...

年份

  • 1篇2016
  • 3篇2014
  • 3篇2013
  • 1篇2012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毛泽东时代及其后的中国共产党与现代化认同被引量:4
2014年
以生产或经济建设为基础和重点的现代化实为革命性结果,强调革命的毛泽东时代的中国共产党同样看重经济的基础地位,而将革命视为解放、保护、促进生产力之必要手段。其对现代化的认同,经历了从单纯的工业化到全面体系性现代化的理路变化。囿于复杂因素影响,毛泽东时代现代化认同的显示度有所遮蔽,但价值认同从未中止。该时期中国的现代化建设速度,反映了其认同的程度及成效。邓小平时代的现代化认同,实为毛泽东时代的延伸和彰显,而非另起炉灶。社会主义经济现代化理想的实现,需经历无数阶段推进,而以共同富裕为最终指向。
谭群玉
关键词:毛泽东时代邓小平时代
岑春煊与清末新式教育被引量:1
2014年
清朝末年乃中国千古变局之关键时期,兴办新式教育、培养新式人才实系政府的基本国策和新政枢纽所在。兴学育才效果如何,握有地方实权的督抚有无作为至关重要。清末著名总督岑春煊以教育为政治之先务,所到任处重教不遗余力,开创的新式教育具有层级多、类型全、开风气等特点。在高等、师范、留学、军事、法政、实业、农林、女子等教育方面均有贡献,并与近代中国一批名校的创办,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关系。他在中外合作办学、学生定向培养、多方宽筹经费、重用新式教育专才等制度建设上,更是多有创举,不失为中国近代教育史,尤其是近代教育行政管理方面的杰出先驱者之一。
谭群玉曹天忠
关键词:岑春煊清末教育教育行政
社会实践与知识分子教育和改造——以建国初期知识分子参加土地改革为例被引量:9
2012年
新中国成立后,中共极为重视知识分子的教育和改造,除组织知识分子进行政治理论学习外,中共还在组织知识分子参与社会实践这一层面进行了探索,比如,中共在建国初期号召知识分子参加新解放区的土地改革运动。本文将回顾这一运动的发展过程,并评价其历史成效。本文认为,中共教育和改造知识分子,其核心在于要改变知识分子脱离实际、脱离工农的习气。现在,我们仍然需要发挥社会实践在知识分子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当然,我们对于知识分子参加社会实践应该把握好尺度,避免出现极端化。
周兵
关键词:毛泽东教育知识分子
“双百”方针:毛泽东对新中国文化建设道路的探索成果被引量:1
2013年
1956年"双百"方针的提出尽管有着现实政治的考虑,但不只是一种政治策略,同时也是毛泽东探索新中国文化建设道路所取得的重要成果。"双百"方针既是毛泽东"以苏为鉴",对新中国文化实践总结和反思的制度成果,也是毛泽东对文化问题在理论认识上的深化。它在理论探索上取得的成果主要有:一是对新民主主义文化方向论的重要发展和补充;二是毛泽东哲学思想在文化问题上的系统运用。
罗嗣亮
关键词:毛泽东
民族地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经验和启示 以建国后十七年为中心的考察被引量:1
2013年
建国后十七年民族地区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主要是从社会主义思想的宣传教育、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传播、马克思主义民族观和宗教观的宣传普及三个方面进行的,并取得了较大的成功。总结这一时期的历史实践,可以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提供宝贵的启示。
罗嗣亮
关键词:民族地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建国后十七年
湘籍群体与马克思主义意识的早期启蒙
2016年
区域性群体与马克思主义意识在中国早期启蒙之关系,是学界研究相对比较薄弱而且值得进一步开拓和深化的新视角和领域。在马克思主义意识启蒙中地位极为重要的湘籍群体,在启蒙他者之前经历了自我被启蒙,并在个体与团体交流、整合依托作用下,实现从个体意识向群体结构意识的递进和转化。他们接受、解读马克思主义的内容有所侧重,对不同受众采取区别启蒙的策略和多路径影响,努力回击了非马克思主义的异向启蒙,从而使正向启蒙不仅效果明显,而且影响范围超越本省,辐射全国。这既是中国马克思主义早期启蒙的典型缩影,又有鲜明的地域传统特色。其强调实践理性,注重切合实际及收获实效,可视为以改造世界为己任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品格与以"外王经世"、"即知即行"、"注重事功"为特征的湖湘文化的天然契合和主动对接。
谭群玉董方明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
文学艺术的“社会生活转向”——延安时期毛泽东文艺与生活关系论的价值意蕴被引量:4
2013年
延安时期毛泽东关于文艺与生活关系的论述,直接目的是服务于革命的需要,深层意涵则在于实现文学艺术的"社会生活转向"。毛泽东将"社会生活是文学艺术的唯一源泉"作为这一转向的理论根基,并在延安时期大力提倡"文艺下乡",以作为这一转向在当时最为现实的实践途径。毛泽东所推动的文学艺术的"社会生活转向",在五四文艺革命的"形式革命"基础上,推进了中国现代文艺的"内容革命"。
罗嗣亮
关键词:毛泽东文学艺术社会生活
毛泽东与一九五八年民歌运动关系考论被引量:2
2014年
毛泽东发动1958年民歌运动的初衷是搜集旧民歌,以此为基础探索中国诗歌发展道路,而非一开始就旨在发动一个全民写诗运动。周扬的汇报是毛泽东改变对民歌运动的看法并提出大规模地搜集新旧民歌的重要原因;地方党政干部和知识分子对民歌运动的理解和实践出现了较大差异,毛泽东并未忽视后者在民歌运动中的独特作用;他后来对农民写诗和"新民歌"批评较多,但仍然关注新诗改革,并始终认为搜集原汁原味的民歌具有重要价值。
罗嗣亮
关键词:毛泽东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