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BK2007727)

作品数:14 被引量:385H指数:12
相关作者:杨军李子华刘端阳严文莲濮梅娟更多>>
相关机构: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江苏省气象局南京农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公益性行业(气象)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期刊文章
  • 7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4篇天文地球
  • 5篇环境科学与工...
  • 3篇农业科学

主题

  • 6篇浓雾
  • 5篇微物理
  • 5篇雾霾
  • 4篇气溶胶
  • 4篇微物理特征
  • 4篇辐射雾
  • 4篇大气气溶胶
  • 3篇边界层
  • 2篇平流辐射雾
  • 2篇气象
  • 2篇物理机制
  • 2篇大豆
  • 2篇12
  • 1篇滴谱
  • 1篇动力结构
  • 1篇多发
  • 1篇沿江
  • 1篇栽培
  • 1篇栽培因子
  • 1篇正交

机构

  • 19篇南京信息工程...
  • 5篇安徽省气象局
  • 5篇江苏省气象局
  • 4篇南京农业大学
  • 4篇中国气象局
  • 1篇中国气象局兰...
  • 1篇中国科学院大...
  • 1篇国家科技基础...
  • 1篇陕西省人工影...
  • 1篇常州市气象局

作者

  • 16篇杨军
  • 9篇李子华
  • 7篇刘端阳
  • 5篇牛生杰
  • 4篇濮梅娟
  • 4篇石春娥
  • 4篇严文莲
  • 4篇王巍巍
  • 4篇张国正
  • 3篇陆春松
  • 2篇谢玉静
  • 2篇王蕾
  • 2篇牛忠清
  • 1篇叶芳
  • 1篇俞剑蔚
  • 1篇何小红
  • 1篇商兆堂
  • 1篇王跃思
  • 1篇项磊
  • 1篇张洪刚

传媒

  • 3篇第十五届全国...
  • 2篇气象科学
  • 2篇气象学报
  • 2篇大气科学学报
  • 1篇环境科学学报
  • 1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江苏农业学报
  • 1篇环境科学
  • 1篇高原气象
  • 1篇中国科学(D...
  • 1篇南京气象学院...
  • 1篇生态环境

年份

  • 1篇2018
  • 1篇2016
  • 2篇2011
  • 4篇2010
  • 5篇2009
  • 9篇2008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南京冬季雾多发期边界层结构观测分析被引量:28
2011年
2006年冬季在南京北郊盘城利用系留气球探测系统、自动气象站等仪器对雾日和非雾日的边界层进行了监测,对比分析了两者的边界层结构。结果表明,非雾日主要为单层贴地逆温,并时常出现短时的双层结构,雾发展成熟时逆温则脱离地面。与非雾日相比,雾日平均雾顶之上温度日较差增大,雾顶之下则减小。平均风速的时间—高度分布在雾日和非雾日类似,在稳定性边界层中风速随高度出现一个或者两个极大值区。温度和比湿在非雾日没有显著的对应性,而在雾体内具有较好的对应关系,在雾顶升降过程中反相关。较强的逆温、较低的温度和较小的近地层风速是南京冬季成雾的背景条件。
陆春松牛生杰岳平岳治国项磊
关键词:边界层
北京近地层O3、NOx、CO及相关气象因子的分析被引量:22
2008年
利用2004年9月——2005年7月北京市区近地层O3、NOx、CO和气象要素的连续观测资料,分析了近地层O3及其前体物体积分数的分布特征和日变化特征,同时采用非参数统计方法分析了近地层O3及其前体物体积分数的季节变化特征及局地气象要素对它们的影响。结果表明,CO和NO2的体积分数近似于Lorentz分布;O3、NO和NOx的体积分数满足指数分布。O3体积分数的日变化呈单峰型结构,午后15:00左右出现峰值,凌晨7:00左右出现最低值;而其前体物NOx和CO体积分数的日变化呈双峰型结构,早上7:00左右出现第一次峰值,午后15:00左右达到最低值,凌晨0:00左右出现第二次峰值;NO2第一次峰值的出现时间滞后于NO和CO;此外,NO2的最低体积分数晚上与白天几乎相当。O3体积分数的季节变化表现为夏季高,冬季低;与其相反,NO、NO2、NOx和CO几乎均表现为冬季高,夏季低。相对湿度、温度、风速与O3及其前体物的体积分数均具有显著的相关性。风速大于4.0m/s时,O3的平均体积分数仍然增大。
叶芳安俊琳王跃思杨军
关键词:前体物气象要素
一次罕见的辐射-平流雾研究(Ⅰ)——生消物理过程分析被引量:33
2009年
2006年12月份在南京市郊进行了雾的综合外场观测。本文通过对12月24—27日持续4 d的大雾过程进行分析,揭示了南京市郊雾生消过程中宏观物理演变特征,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产生这些特征的原因。这次大雾为辐射平流雾,其边界层温、湿结构特征与以往研究的辐射雾存在明显的不同;大雾维持时间久,尤其是强浓雾天气(能见度<50 m)持续时间长达约37 h;逆温深厚,雾层厚,雾顶高,多在450 m以上。研究表明:逆温层深厚、大气层结稳定、风向风速适宜,暖湿气流的不断补充,是这次大雾长时间稳定维持且雾顶高的主要原因。
严文莲濮梅娟王巍巍杨军刘端阳
2006年12月南京连续4天浓雾的微物理结构及演变特征被引量:49
2009年
2006年12月24—27日南京地区出现了连续4天的浓雾天气,其中能见度小于50 m的强浓雾持续了40多个小时。利用FM-100型雾滴谱仪,连续观测了雾滴谱、数密度和含水量等微物理参量。结合自动气象站及能见度仪观测资料,分析了这次浓雾过程的微物理特征,并与1996年观测结果进行对比:雾滴的平均含水量和平均直径与1996年观测结果相当,含水量最大值比1996年观测结果大4倍,数密度比10年前小。认为前2个子过程的雾滴数密度、含水量很高,造成了南京本次大雾能见度长时间低于50 m的恶劣天气。结合边界层探空资料,认为形成这种强浓雾的主要原因是近地层持续存在强盛的水汽平流,具有平流雾的特征。根据雾微物理参量的起伏变化,将浓雾过程分成4个子过程,分析并比较了4个子过程的雾滴谱分布,总过程的谱分布及4个子过程的谱分布都服从Deirmendjian分布,谱型都基本呈指数下降,雾滴主要集中在小滴段。最后,对第一个子过程微物理参量的变化特征进行了细致分析。发现这次浓雾是在夜间晴空辐射降温后形成的,午夜最强,日出后随着气温的升高逐渐减弱,反映了辐射雾的日变化特征。另外,还发现雾形成以后,开始变化不大,但随着进一步辐射降温,地面雾团不断产生,雾爆发性发展。
刘端阳濮梅娟杨军张国正严文莲李子华
关键词:雾滴谱
南京冬季一次浓雾过程的微物理特征被引量:3
2009年
2007年12月19~20日南京出现了一次浓雾天气,其中能见度小于50 m的强浓雾持续了13 h。结合自动气象站及能见度仪观测资料,利用美国DMT公司生产的FM-100型雾滴谱仪,分别连续观测了这一雾过程中雾滴谱分布、数密度、含水量等微物理参量。结果表明,此次雾过程具有爆发性发展特征,雾滴数密度、含水量及平均直径在40 min内骤增,能见度急剧下降,浓雾转变成强浓雾。
鲍磊杨军王巍巍刘端阳
关键词:浓雾
南京冬季雾霾过程中气溶胶粒子的微物理特征被引量:99
2010年
2007年冬季南京雾外场试验获得了雾霾转换过程的大气气溶胶和雾滴尺度谱分布同步观测资料,根据能见度和含水量将雾霾过程划分为雾、轻雾、湿霾、霾4个不同阶段,进而分析了不同阶段粗、细气溶胶粒子的微物理特征.结果表明,4个阶段的主要发生顺序为霾←→轻雾—→湿霾—→雾—→湿霾—→轻雾←→霾,雾前湿霾阶段持续时间长于雾后.尺度>2μm的粗粒子数浓度、表面积浓度和体积浓度在雾阶段均显著大于其他3个阶段,其中霾阶段浓度最低.雾滴表面积浓度和体积浓度尺度谱分布为双峰或多峰型,而轻雾、湿霾和霾阶段粗粒子谱均为单峰型.尺度>0.010μm的细粒子表面积浓度谱形在雾和湿霾阶段、轻雾和霾阶段分别相似,雾和湿霾阶段数浓度占优势的尺度范围分别为0.04~0.13μm和0.02~0.14μm,轻雾及霾阶段数浓度优势粒子尺度范围均为0.02~0.06μm.从霾、轻雾、湿霾到雾的转换过程中,以0.060~0.090μm为界,小粒子减少,大粒子增多.雾霾演变过程中气溶胶粒子数浓度与均方根直径呈显著负相关关系,雾阶段气溶胶粒子数浓度最低、平均尺度最大.
杨军牛忠清石春娥刘端阳李子华
关键词:大气气溶胶
一次深厚浓雾过程的边界层特征和生消物理机制被引量:36
2010年
2007年12月13-14日,南京出现一次厚度达600m、持续近14h的浓雾过程,具中强浓雾阶段维持4 h。通过系留气球边界层探测系统、涡动协方差测量系统、雾滴尺度分布和自动气象站等外场试验资料分析了此次深厚浓雾过程的边界层结构特征和生消物理机制。结果表明,此次雾过程首先由地面辐射冷却形成贴地雾层,而后因低空平流冷却形成低云。在发展阶段,伴随低云不断下伸,贴地雾层不断抬升。在贴地地雾层受到地面弱冷空气平流降温影响下,雾中微物理过程迅速发展,雾滴数密度、含水量、平均直径、最大直径等微物理参数在15 min内跃增,雾体爆发性升高,最终导致地面雾和低云上下贯通形成深厚雾层,地面能见度骤降至15m以下。雾体爆发性增强时,地面垂直动量通量和向下长波辐射通量密度增大,净辐射趋于零。整个雾过程中,由于贴地层持续弱冷平流降温和上层雾阻碍了下层雾的辐射降温,二者的共同作用使贴地强逆温结构始终维持。
杨军王蕾刘端阳李子华
关键词:浓雾大气边界层
南京冬季雾爆发性增强的物理特征研究被引量:72
2008年
根据2006年12月在南京市郊观测的3次浓雾过程(12月12日、14日和24~27日)资料,分析了雾的发展过程及爆发性增强特征,探讨了雾体爆发性增强的原因。结果表明:南京冬季雾爆发性增强的物理特征是在很短时间内(30min以内),能见度急剧下降,雾滴数密度和含水量明显增加、尺度明显增大、雾滴谱变宽。究其原因,发现夜晚长波辐射增强或近地层出现冷平流造成的气温急剧下降,日出后地表水分蒸发或西南湿平流增强造成的湿度明显增大以及湍流混合作用,都能导致雾体爆发性增强。
濮梅娟严文莲商兆堂杨军李子华
关键词:浓雾
播期、密度和肥料对菜用大豆南农9610产量和品质的影响被引量:27
2008年
采用5因子4水平3重复正交试验设计[L16(45)],研究了播期、密度、氮肥、磷肥和钾肥对菜用大豆品种南农9610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的播期、密度、氮肥、磷肥和钾肥处理对菜用大豆产量形成有显著影响。综合衡量不同栽培因子对产量形成的影响,得到各因素最优组合为:氮肥(纯氮)75-150 kg/hm2、磷肥(过磷酸钙)450 kg/hm2、钾肥(氯化钾)120 kg/hm2,选择4月份天气晴朗、地势较干燥时播种,播种越早,经济效益越高,密度1hm23.75×10^5株。不同施肥水平对菜用大豆品质也有重要影响。增施氮肥可显著提高大豆籽粒中可溶性氨基酸和蛋白质含量,降低脂肪含量;增施磷钾肥可显著提高大豆籽粒中可溶性糖含量;增施钾肥可提高脂肪含量,降低蛋白质和氨基酸含量。
张洪刚周琴何小红张国正
关键词:栽培因子菜用大豆正交设计
雾霾过程演变与气溶胶粒子微物理特征
2007年冬季南京雾外场试验获得了雾霾转换过程的大气气溶胶和雾滴尺度谱分布同步观测资料,根据能见度和含水量将雾霾过程划分为雾、轻雾、湿霾、霾4个不同阶段,进而分析了不同阶段粗、细气溶胶粒子的微物理特征。结果表明,4个阶段...
杨军牛忠清石春娥刘端阳李子华
关键词:大气气溶胶
文献传递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