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KSCX1-SW-13-02)

作品数:2 被引量:60H指数:2
相关作者:樊建庭孙江华宁眺方宇凌韦卫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篇生物学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2篇松墨天牛
  • 2篇天牛
  • 1篇萜烯
  • 1篇浸提
  • 1篇挥发物
  • 1篇寄主
  • 1篇寄主挥发物
  • 1篇交配
  • 1篇交配行为
  • 1篇触角电位
  • 1篇触角电位反应
  • 1篇雌性

机构

  • 2篇中国科学院
  • 2篇中国科学院研...

作者

  • 2篇孙江华
  • 2篇樊建庭
  • 1篇方宇凌
  • 1篇宁眺
  • 1篇韦卫

传媒

  • 1篇昆虫知识
  • 1篇昆虫学报

年份

  • 1篇2007
  • 1篇2006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松墨天牛是否存在雌性接触信息素?被引量:11
2007年
将松墨天牛Monochamus alternatus Hope的身体不同部位切除之后的交配试验显示,分别剪去头部、鞘翅以及前胸部后仍然可以正常交配,用雄虫的腹部代替雌虫的腹部后,仍然能够引起雄虫的交配趋势动作,但不能完成真正交配,因此推测雌性接触信息素如果存在,主要集中在雌虫身体后半部,尤其是中后胸部位。但是冻死后的雌虫不再引起雄虫的交配行为,而且冻死的雌虫与活雌虫同时放入培养皿中,雄虫喜欢与活雌虫交配,不选择冻死的雌虫,因此推测视觉在其松墨天牛的交配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而接触性信息素有可能并不存在。将雄虫的触角分别从第5~6节和第1节剪去的试验结果显示,雄虫仍然可以很快地找到雌虫,发生交配行为。这有2种可能的解释:一是雄虫不仅仅靠触角来感受雌虫的接触信息素,头部下颚须和下唇须上或者足上也有可以感受信息素的感受器;二是雌虫不存在接触信息素,雄虫通过视觉就可以找到对方,完成交配过程。浸泡致死的雌虫不再引起雄虫的交配行为,并且将正己烷和乙醚的浓缩液滴加在浸泡致死的雌虫以及玻璃棒和鹅卵石的生测试验结果显示,都没有引起雄虫的交配行为。这进一步说明,松墨天牛可能并不存在体表接触信息素。性成熟后的松墨天牛雌雄成虫是靠衰弱寄主的强烈的挥发性气味聚集到寄主树干上,在树干这个较为狭小的环境里,有可能是通过视觉找到配偶,完成交配过程。
樊建庭韦卫孙江华
关键词:松墨天牛浸提交配行为
不同危害状态下寄主萜烯挥发物含量的变化及松墨天牛对其组分的触角电位反应被引量:51
2006年
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法对5种生理状态(健康、人为物理损伤、饵木、取食和产卵)的马尾松Pinusmassoniana和取食危害状态的雪松Cedrusdeodara的萜烯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显示,5种生理状态下,α-蒎烯在萜烯组分中均占有最高比例。健康状态下马尾松树干和树枝中的萜烯组分不同且含量有显著差异。随着饵木的衰弱进程,α-蒎烯的相对含量显著减少,β-蒎烯的含量显著增加,我们推测,α-蒎烯与β-蒎烯的相对比例越小则寄主树势衰弱的程度越深,其两者比例的变化是马尾松寄主树势衰弱程度变化的一个重要信号。人为物理损伤的马尾松树干与树枝的α-蒎烯、β-蒎烯和β-水芹烯含量差异显著。不同产卵危害程度的马尾松树干萜烯类组分不同,同一产卵危害程度的马尾松树干上部和下部的多数萜烯组分相对含量差异显著,但变化无明显规律。取食危害状态下马尾松和雪松萜烯种类不同且含量差异显著。重度产卵危害马尾松树干与取食危害树枝萜烯中,α-蒎烯、β-蒎烯、柠檬烯和β-水芹烯相对含量差异显著。第13天的饵木与人为物理损伤的马尾松树干的萜烯中,饵木的β-蒎烯和柠檬烯相对百分含量均比人为物理损伤状态的高,而α-蒎烯则相反。α-蒎烯和β-蒎烯在取食危害树枝中的含量显著高于健康树枝,而β-月桂烯、β-水芹烯和反式石竹烯在健康状态树枝中的含量显著高于取食危害树枝。除了α-蒎烯和β-蒎烯,健康状态与产卵危害状态的马尾松树干萜烯相对含量大都差异显著。α-蒎烯,β-蒎烯和β-水芹烯在人为物理损伤与虫害状态的马尾松树干及树枝中含量差异较大。总之,α-蒎烯、β-蒎烯和β-水芹烯很可能是影响和调节松墨天牛取食和产卵行为最为重要的信号物质。松墨天牛MonochamusalternatusHope对寄主萜烯的触角电位(EAG)表明,该天牛对β-蒎烯的EAG活性高于其�
宁眺樊建庭方宇凌孙江华
关键词:松墨天牛寄主挥发物萜烯触角电位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