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2011J05095)
- 作品数:2 被引量:11H指数:2
- 相关作者:游伟伟柯才焕王波骆轩陈楠更多>>
- 相关机构:厦门大学海南省海洋与渔业科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福建省种业创新与产业化工程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 杂色鲍黄壳色突变体的形态学参数及营养成分分析被引量:6
- 2015年
- 以杂色鲍(Haliotis diversicolor)正常壳色个体与黄壳色突变个体为研究对象,对二者的形态学参数及营养成分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二种壳色的杂色鲍在体型、质量等主要的表型指标和壳型及密度相关的参数上并无显著差异,颜色的突变并未造成二者形态学上的差异.两个壳色群体足肌组织中水分、灰分、粗蛋白和粗脂肪等一般营养成分的含量以及氨基酸和脂肪酸的种类和含量也基本一致.但足肌、内脏团与鲍壳的矿物质元素含量比较结果显示,黄壳色个体鲍壳中Cu元素的含量是正常壳色的4倍,这或是引起壳色变化的一个主要因素.
- 王波柯才焕李卫东游伟伟
- 关键词:杂色鲍壳色营养成分
- 不同壳色杂色鲍F_1家系的早期生长及遗传结构比较被引量:5
- 2012年
- 在"东优1号"杂色鲍养殖群体中,实验发现了少量的黄壳色变异个体,为得到具有优良经济性状的新品种,实验通过自交和杂交的方法分别建立了正常壳色♀×正常壳色♂(BB)、黄壳色♀×黄壳色♂(YY)、黄壳色♀×正常壳色♂(YB)和正常壳色♀×黄壳色♂(BY)4组家系,对各家系的卵黄径、受精率、孵化率、变态率、存活率和生长性状等生物学参数进行了比较,分析了杂交家系的杂种优势,并利用16个微卫星标记比较了4个家系的遗传差异。结果发现,黄壳色家系的卵黄径显著大于正常壳色家系的卵黄径(P<0.05),各家系的受精率、变态率和存活率没有显著的差异(P>0.05),幼体壳长和壳宽在不同的发育时间里,表现的杂种优势不稳定,在90日龄时,4个家系生长差异不显著。家系BB的遗传多样性最低,遗传距离(0.198 6~0.457 3)和遗传相似性系数(0.632 9~0.897 2)分析表明,BB和YY家系间的遗传距离最大(0.457 3),遗传相似性系数最低(0.632 9),杂色鲍黄壳色的自交家系与正常壳色的自交家系产生了遗传分化。
- 范飞龙游伟伟战欣骆轩陈楠柯才焕
- 关键词:杂色鲍壳色家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