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100227)

作品数:4 被引量:7H指数:1
相关作者:周荣刘良明丁小丽更多>>
相关机构: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庆市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血管
  • 4篇血管反应
  • 4篇血管反应性
  • 4篇反应性
  • 3篇休克
  • 3篇血性
  • 3篇失血
  • 3篇失血性
  • 2篇失血性休克
  • 2篇时相
  • 2篇转位
  • 2篇不同时相
  • 1篇蛋白
  • 1篇调蛋白
  • 1篇调节血管
  • 1篇休克大鼠
  • 1篇血管平滑肌
  • 1篇受体
  • 1篇受体2
  • 1篇平滑肌

机构

  • 4篇第三军医大学...

作者

  • 4篇刘良明
  • 4篇周荣
  • 3篇丁小丽

传媒

  • 2篇中华实验外科...
  • 1篇微循环学杂志
  • 1篇生理科学进展

年份

  • 2篇2016
  • 1篇2013
  • 1篇2012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FKS06结合蛋白12.6通过钙调蛋白依赖通路促成失血性休克大鼠早期血管高反应性形成
2016年
目的观察失血性休克早期大鼠肠系膜上动脉平滑肌FKS06结合蛋白12.6(FKBP12.6)是否参与对失血性休克血管反应性的调节及可能的信号通路。方法采用SD大鼠(雌雄各半,体质量200—220g)建立失血性休克[40mmHg(1mmHg=0,133kPa)]早期(30min)及晚期(2h)模型;采用离体器官张力测定技术检测失血性休克后不同时相大鼠肠系膜上动脉主干对缩血管物质去甲肾上腺素(NE)的收缩反应性;采用Western blot技术检测失血性休克不同时相大鼠肠系膜上动脉平滑肌钙调蛋白(CaM)的表达及其分布;采用免疫共沉淀联合Western blot技术检测CaM-雷诺定受体2(RyR2)复合子形成。结果在失血性休克早期CaM从肌浆网RyR2解离,肌球蛋白轻链20(MLC20)磷酸化明显升高且呈钙/钙调蛋白依赖激酶Ⅱ(CaMKⅡ)依赖性(P〈0.01),外周血管对NE的收缩反应性显著增强,NE累积量-效曲线明显左移,1×10^-5mol/LNE诱导最大收缩(Emax)由(0.79±0.08)g升至(1.05±0.12)g(P〈0.05);外源性重组FKBP12.6可明显抑制CaM从RyR2解离,抑制休克早期MLC20磷酸化及外周阻力血管对NE的收缩反应性,表现为NE累积量-效曲线明显右移,1×10^-5mol/LNE诱导最大收缩(Emax)由(1.05±0.12)g降至(0.58±0.08)g(P〈0.05)。结论FKBP12.6通过耦联CaM通路参与失血性休克早期血管高反应性的形成。
周荣丁小丽刘良明
关键词:血管反应性钙调蛋白
失血性休克不同时相sorcin转位及其与血管反应性变化的相关性分析
2016年
目的:观察失血性休克后不同时相大鼠肠系膜动脉平滑肌sorcin蛋白表达及其对去甲肾上腺素(NE)的反应性,初步探讨sorcin是否参与失血性休克血管反应性的调节。方法:36只SD大鼠,12只用作非手术对照组,其余采用经股动脉放血法制成失血性休克(动脉压40 mmHg)模型。分别将成模大鼠再分为休克早期(30min)组及晚期(2h)组;各组开腹分离肠系膜动脉,采用离体器官张力测定技术检测肠系膜动脉对NE的反应性;采用Western Blotting(WB)检测肠系膜动脉平滑肌sorcin的表达及其分布;采用免疫共沉淀联合WB检测sorcin-肌浆网2型雷诺定受体(RyR2)表达,并分析休克大鼠sorcin水平与肠系膜动脉对NE反应的相关性。结果:失血性休克早期组大鼠肠系膜动脉对NE的收缩反应较对照组明显增强(P<0.05),而晚期组对NE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早期组和晚期组大鼠肠系膜动脉血管平滑肌sorcin总蛋白表达无显著差异(P>0.05),但发生了明显转位现象,即早期组sorcin在胞浆及质膜内表达无明显差异(P>0.05),但晚期组sorcin在胞浆内的表达明显增强,而在质膜的表达显著降低(均P<0.05);免疫共沉淀发现,早期组大鼠肠系膜动脉平滑肌sorcin-RyR2复合子表达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晚期组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晚期组sorcin由质膜向胞浆移位与其血管反应性呈显著负相关(P<0.01)。结论:失血性休克后2h,大鼠肠系膜动脉平滑肌sorcin从RyR2解离,导致sorcin从肌浆网向胞浆转位,至少部分参与肠系膜动脉对NE低反应性的形成。
周荣丁小丽刘良明
关键词:失血性休克血管反应性
失血性休克不同时相FK506结合蛋白12.6的转位及其与血管反应性变化的相关分析被引量:6
2013年
目的 观察失血性休克后不同时期大鼠肠系膜上动脉平滑肌FK506结合蛋白12.6(FKBP12.6)的表达及其分布,检测休克不同时相大鼠肠系膜上动脉血管反应性的变化,探讨FKBP12.6是否参与对失血性休克血管反应性的调节.方法 建立大鼠失血性休克[40 mm Hg(1 mm Hg =0.133 kPa)]早期(30 min)及晚期(2 h)模型;采用离体器官张力测定技术检测失血性休克后不同时相大鼠肠系膜上动脉主干对缩血管物质去甲肾上腺素(NE)的收缩反应性;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失血性休克不同时相大鼠肠系膜上动脉平滑肌FKBP12.6的表达及其分布;采用免疫共沉淀联合免疫杂交检测FKBP12.6-雷诺定敏感受体2(RyR2)复合子形成.结果 失血性休克早期(30 min),大鼠肠系膜上动脉对NE的收缩反应性明显提高,最大收缩力(Emax)由(0.70 ±0.18)g升至(1.03±0.31)g(P <0.05),而在休克晚期(2 h)大鼠肠系膜上动脉对NE的收缩反应性明显降低,Emax由(0.70 ±0.18)g降至(0.54±0.12) g(P<0.05),提示在失血性休克不同时相,大鼠肠系膜上动脉对NE具有“双相”反应性;失血性休克后30 min及2h,大鼠肠系膜上动脉血管平滑肌FKBP12.6总蛋白的表达无明显变化,但在失血性休克早期,FKBP12.6在胞质内的表达明显增强,在质膜上的表达明显降低;在休克晚期,FKBP12.6在胞质内的表达降低而在质膜的表达升高;免疫共沉淀结果可见,在失血性休克30 min,大鼠肠系膜上动脉平滑肌FKBP12.6-RyR2复合子的形成明显减少,而在休克晚期FKBP12.6-RyR2复合子的形成较正常对照比较无明显改变;相关分析显示,失血性休克早期FKBP12.6在胞质内的表达增强与休克早期血管高反应性呈显著正相关(r =0.993,P<0.01).结论 在失血性休克不同时相,大鼠肠系膜上动脉平滑肌FKBP12.6存在胞质/质膜的转位,在休克早期FKBP12.6从RyR2的解离,至少部分促成失血�
周荣丁小丽刘良明
关键词:失血性休克血管反应性
血管平滑肌肌浆网膜RyR2调节血管反应性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12年
血管平滑肌细胞肌浆网RyR2介导内钙的释放是调节血管平滑肌张力及其对血管活性物质反应性的重要环节。不同的蛋白分子(如FKBP12.6与sorcin)通过与雷诺定敏感受体2(ryanodinereceptor 2,RyR2)结合形成复合子构成RyR2的不同激活方式,在血管张力调节中具有截然不同的作用;与失血性休克病生过程密切相关的组织缺血缺氧、ATP缺乏、氧自由基等均可诱导FKBP12.6及/或sorcin与RyR2的解离,通过调节肌浆网RyR2介导的内钙释放并偶联不同的胞内信号通路,参与外周动脉血管对血管活性物质反应性的降低。
周荣刘良明
关键词:血管平滑肌血管反应性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