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2007AA02Z105)

作品数:14 被引量:19H指数:2
相关作者:蔡冬青沈晓涛郑馨齐绪峰李震更多>>
相关机构:暨南大学香港中文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1篇医药卫生
  • 3篇生物学

主题

  • 5篇细胞
  • 4篇心肌
  • 4篇心脏
  • 4篇源性
  • 3篇血管
  • 2篇心室
  • 2篇心脏微血管
  • 2篇心脏微血管内...
  • 2篇血管内皮
  • 2篇血管内皮细胞
  • 2篇血管新生
  • 2篇营养因子
  • 2篇源性神经营养...
  • 2篇增殖
  • 2篇神经营养
  • 2篇神经营养因子
  • 2篇跑台
  • 2篇左心
  • 2篇左心室
  • 2篇微血管

机构

  • 14篇暨南大学
  • 4篇香港中文大学

作者

  • 12篇蔡冬青
  • 9篇沈晓涛
  • 7篇郑馨
  • 5篇齐绪峰
  • 4篇李震
  • 3篇陈斯韵
  • 3篇赵宝寅
  • 3篇曹亮
  • 2篇罗曼
  • 2篇王健
  • 2篇李艳梅
  • 2篇孙忠良
  • 2篇李丹
  • 2篇钟嘉泳
  • 2篇刘少坤
  • 2篇张志鹏
  • 2篇刘娟娟
  • 1篇禹艳红
  • 1篇秦俊文
  • 1篇陈夷林

传媒

  • 8篇中国组织工程...
  • 2篇激光杂志
  • 2篇基础医学与临...
  • 1篇解剖学报
  • 1篇中国实验动物...

年份

  • 2篇2017
  • 2篇2016
  • 5篇2011
  • 5篇2010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TrkB-shiRNA质粒转染心脏微血管内皮细胞被引量:1
2010年
背景: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与其受体TrkB在心脏与骨骼肌内皮细胞存在表达,在心脏血管系统的发育中及骨骼肌缺血时能有效促进血管新生,但其促血管新生的细胞与分子机制尚不清楚。目的:应用针对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受体TrkB的shiRNA质粒对心脏微血管内皮细胞进行转染,观察TrkB 3种亚型的表达及心脏微血管内皮细胞的生长状况和形态,初步探讨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TrkB通路在心脏微血管内皮细胞中的调控作用。方法:使用TrkB-shiRNA质粒转染大鼠心脏微血管内皮细胞,应用荧光实时定量PCR检测TrkB的3个亚型,TrkB-FL、TrkB-T1及TrkB-T2 mRNA的表达,并观察经转染的心脏微血管内皮细胞的增殖情况。结果与结论:应用TrkB-shiRNA质粒转染心脏微血管内皮细胞后,TrkB 3种亚型在转染后的4d内mRNA表达均下降(P<0.05或P<0.01),且经转染的心脏微血管内皮细胞的生长变慢。说明TrkB-shiRNA质粒可沉默心脏微血管内皮细胞的TrkB-FL、TrkB-T1及TrkB-T2的表达,且TrkB表达被抑制可能会影响心脏微血管内皮细胞的增殖。
陈斯韵曹亮李震沈晓涛郑馨梁永佳蔡冬青
关键词:心脏微血管内皮细胞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TRKB细胞增殖
核转染对成体骨髓源性干细胞的影响被引量:1
2011年
背景:成体骨髓源性干细胞是实施细胞治疗的重要细胞来源。对成体骨髓源性干细胞的示踪,是研究其移行、分化的规律与机制并进一步阐明再生潜能、疗效的关键。目的:探讨经转染后的成体骨髓呈克隆样干细胞,在细胞表型、增殖能力、心肌分化潜能是否存在的影响。方法:应用核转染技术利用U-23程序将编码maxGFP报告基因的载体对成体骨髓呈克隆样干细胞进行转染,应用MTT法对核转染前后的生长曲线进行测定,使用3μmol/L5-氮胞苷对核转染前后成体骨髓呈克隆样干细胞进行向心肌分化诱导,并利用RT-PCR对向心肌分化的特异性标记物GATA4与MLC-2v的表达进行测定。使用成年SD大鼠心肌梗死左前降支结扎模型,对使用经maxGFP转染的成体骨髓呈克隆样干细胞施心内注射并于注射后的第2天和第7天对经注射心脏行冰冻切片并观察maxGFP在体内的表达情况。结果与结论:经核转染24h后,第47代及第119代成体骨髓呈克隆样干细胞的转染率为49.4%和43.1%,转染后5h,开始出现呈绿色荧光阳性的细胞,经核转染后仍能保持小圆球形、可贴壁、呈克隆样生长。MTT检测结果显示:核转染前后第47代及第119代均具有相似的生长曲线。核转染前第47代及119代细胞平均群体倍增时间分别为8.57,10.28h;核转染后分别为9.42,10.42h,各代前后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551,P=0.774)。RT-PCR检测结果显示:核转染前5-氮胞苷处理前后均表达GATA4,处理后MLC-2v条带更强;核转染后5-氮胞苷处理前后均表达GATA4,处理后MLC-2v条带更强,上述2个向心肌分化指标于转染前后变化并不明显。体内实验结果:心内注射经核转染后的成体骨髓呈克隆样干细胞,第2天及第7天可在经注射心肌中发现有少量绿色荧光阳性的细胞。提示,核转染可快速地将外源基因导入细胞,经核转染后的成体骨髓呈克隆样干细胞仍能保持其细胞形态、增�
李震沈晓涛曹亮毛颖玉陈斯韵郑馨蔡冬青
关键词:增殖分化示踪
心脏Telocytes在年老大鼠心脏的分布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探讨心脏Telocytes(CTs)在年老大鼠心脏的形态、分布及与年青心脏比较的异同。方法使用透射电子显微镜、生物测量、免疫荧光染色等技术,对24月龄年老大鼠心脏的心房部分、心室中间部分及心尖部分的代表性横切面中,CTs的形态、分布与细胞密度进行半定量分析。结果年老心脏3个代表性横切面的心肌细胞间隙和微血管周边均存在许多CTs,上述3个不同部位的CTs的形态指标的半定量分析值十分接近,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经分离的年老心脏CTs与年青心脏一样表达c-Kit和CD34。对3个代表性横切面CTs细胞密度的半定量分析结果显示,年老大鼠心房部分的CTs密度[(47.65±4.01)个/mm^2]显著高于心尖部分[(33.68±2.53)个/mm2]和中间部分[(26.49±2.11)个/mm^2](P<0.05)。年老心脏CTs在上述区域分布的差异,与我们前期所观察到的年青大鼠心脏相应区域CTs的分布规律相一致[7],但年老心脏上述3个区域CTs的密度均显著性高于年青心脏对应区域(P<0.05)。结论年老心脏存在CTs,其心房部分的CTs密度显著高于心尖部分和心室中间部分,该分布规律与年青大鼠相一致,但年老心脏上述区域CTs的密度显著高于年青心脏。
徐莎莎廖肇福蔡冬青
关键词:心脏心肌免疫荧光
柠檬醛对阿糖胞苷抗白血病细胞HL-60强效增敏作用研究被引量:2
2010年
通过对柠檬醛与临床首选药物之一阿糖胞苷联用抗白血病细胞株HL-60的研究,探索二者联用的生物效应及其作用机制。采用MTT和DAPI核染色等方法观察柠檬醛同阿糖胞苷的不等浓度组合HL-60的增殖抑制和诱导凋亡作用,相分析电泳激光散射技术检测联用对细胞表面电荷的影响。柠檬醛显示一定的抑制HL-60增殖,促进其凋亡的效应,并与阿糖胞苷有较显著的协同性,增加柠檬醛浓度与药物阿糖胞苷联合作用可使膜表面电位下降的幅度增大。柠檬醛有联合阿糖胞苷临床治疗潜力。
孙忠良戴舒柳宣文洋柯迪温海明罗曼
跑台运动对高龄大鼠运动机能的改善作用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探讨大鼠运动机能随增龄的变化规律,以及运动对高龄大鼠运动机能的改善作用。方法对26月龄、8月龄和2月龄SD大鼠进行为期2周的中等强度跑台运动干预,测定大鼠运动前后前肢拉力、耐力、躯体向上活动能力及极限速度4个机能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126月龄大鼠组的前肢拉力、耐力、躯体向上活动能力、极限速度均显著低于8月龄组和2月龄组,且后3个指标呈现增龄性下降;226月龄和8月龄组的前肢拉力运动后高于运动前,8月龄组和2月龄组的躯体向上活动能力运动后高于运动前;3运动干预前后4项指标的运动机能总评分进行比较,26月龄组运动后显著高于运动前。结论大鼠的前肢拉力、耐力、躯体向上活动能力及极限速度等4项运动机能指标呈增龄性下降,可作为大鼠运动机能的衰老指标。中等强度的跑台运动能显著改善高龄大鼠总运动机能的下降。
孙华伟廖肇福赖炳林李艳梅沈晓涛郑馨冯珊珊齐绪峰蔡冬青
关键词:衰老
静脉应用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质粒减小梗死心肌面积的可行性被引量:2
2010年
背景:过往研究已证实:心肌缺血前或缺血时心肌内注射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及其基因载体均可以明显减小缺血心肌的梗死面积,但心肌梗死后才经静脉使用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的基因载体是否具有相同的疗效,所知甚少。目的:进一步验证对心肌缺血后,经静脉注射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质粒phPDGF-B对缺血心肌梗死面积的作用。方法:20只SD大鼠随机分为4组,经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建立心肌梗死模型。于结扎后30min,雌、雄实验组静脉注射phPDGF-B质粒;雌、雄对照组静脉注射等体积PBS。2周后,进行常规的Masson,s Trichrome染色,对缺血心肌梗死区面积、纤维化及心室几何参数进行分析。结果与结论:大鼠静脉使用phPDGF-B质粒2周后,雌、雄实验组的心肌梗死的面积均明显小于雌、雄对照组(P<0.05);实验组梗死区存活的心肌细胞明显多于对照组;雌、雄实验组梗死区纤维化面积的比值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没有显著性意义;实验组梗死区胶原沉积的密度明显小于对照组;实验组梗死边缘区的室壁厚度大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梗死区室壁厚度大于对照组。结果证实,在心肌缺血30min,经静脉使用phPDGF-B质粒对梗死区心肌细胞存活有保护作用,能有效减小缺血心肌的坏死面积,同时能有限度地改善存在心肌梗死的左心室重构,以及减小梗死区的纤维化程度,且上述作用没有性别差异。
王健姚瑶李丹沈晓涛郑馨刘少坤刘娟娟蔡冬青
关键词:血管新生左心室重构静脉给药
依据“ping-pong”循环机制预测piRNA靶基因的搜索方法被引量:1
2017年
piRNA是指能与PIWI家族蛋白结合的小RNAs,其功能主要是稳定生殖细胞正常发育,在其他体细胞内也参与生理功能的调控[1]。相当一部分的piRNA通过被称作"pingpong"循环机制去识别与切割其靶基因的转录本mRNA(图1),并通过该机制去实现初级piRNA(primary piRNA)和次级piRNA(secondary piRNA)循环利用,piwil4或piwil2与相应的piRNA结合,通过piRNA的5'端前10~11个碱基作为介导序列,依照碱基互补原则,对与之互补的靶mRNA进行切割,
许甘霖齐绪峰蔡冬青
关键词:PIRNA转录本蛋白结合
组织块培养法和酶消化法分离髌韧带细胞的比较被引量:3
2010年
背景:调动和激活韧带与肌腱细胞群是有效修复损伤韧带与肌腱的关键,通过对韧带与肌腱细胞可能存在的不同群进行分离,对韧带与肌腱组织正常结构的维护及损伤修复具有重要意义。目的:比较经组织块培养法和酶消化法分离出来的髌韧带细胞的形态、增殖,细胞复制性衰老与表面标记物表达。方法:分别用组织块培养法和酶消化法对成年SD大鼠的髌韧带细胞进行分离培养,比较该两种方法得到的髌韧带细胞的形态,生长曲线,表面标记物的表达,细胞复制性衰老等情况。结果与结论:经两种分离方法分离所得的髌韧带细胞的形态、增殖能力、表面标记物及复制性衰老均存在差异。提示髌韧带细胞可能存在不同群,且不同群的髌韧带细胞可能在髌韧带正常功能与修复中发挥不同的作用。
沈晓涛陈斯韵赵宝寅郑馨蔡冬青
关键词:韧带肌腱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与心脏微血管内皮细胞的管状形成被引量:1
2011年
背景:研究发现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可促进内皮细胞的存活,诱导血管新生,但其促进血管新生的细胞与分子机制尚不清楚。目的:观察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在3D体外管状形成模型中对心脏微血管内皮细胞管状结构形成的影响。方法:分离提取大鼠心脏微血管内皮细胞并培养使之形成细胞小球,将心脏微血管内皮细胞小球接种于Ⅰ型胶原-甲基纤维素的3D环境中培养,然后分别加入50,70,100μg/L的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继续培养,于培养24,48h观察并测量心脏微血管内皮细胞的分枝长度和分枝条数。结果与结论:经分离的大鼠心脏微血管内皮细胞小球在Ⅰ型胶原-甲基纤维素3D环境中培养24h,均可见管状分枝,且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可促进管状分枝生长,以100μg/L的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的促生长效果最明显,分枝也最多。培养至48h,心脏微血管内皮细胞小球的分枝更长。说明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在3D体外管状形成模型中可促进大鼠心脏微血管内皮细胞发芽及管状结构的形成,且具有剂量依赖性。
刘少坤曹亮张靓沈晓涛赵宝寅齐绪峰秦俊文蔡冬青
关键词:心脏微血管内皮细胞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血管新生
三维重构展示类胚体样结构
2011年
背景:干细胞因其具有增殖能力及分化潜能,被认为是实施细胞治疗的重要细胞而被广泛研究。实现干细胞与组织三维结构的展示与分析,对阐明干细胞增殖与分化的机制有重要意义。目的:探讨实现对经分化的类胚体样组织结构进行三维重构展示的方法。方法:以来源于骨骼肌干细胞经诱导具有三维立体结构的类胚体作为实验对象,利用多色免疫荧光染色结合Z轴连续图像采集和三维重构技术,对经分化的类胚体样组织结构进行三维重构展示。结果与结论:利用实验方法可实现对类胚体样组织结构进行三维重构,经重构的三维模型可实现任意角度旋转,利用不同荧光通道iso-surface处理后,选择分别显示不同颜色功能或任意横断面展示功能,即可展示心脏特异性肌钙蛋白Ⅰ阳性组织结构与细胞核的空间位置关系,并清晰展示在经分化形成类心肌组织的结构中存在细胞核。提示利用该技术,可对经分化的类胚体样组织结构进行三维重构展示及测量。
沈晓涛郑馨钟嘉泳张志鹏李震蔡冬青
关键词:干细胞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