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0772206)
- 作品数:10 被引量:572H指数:9
- 相关作者:唐川齐信杨泰平梁京涛丁军更多>>
- 相关机构:成都理工大学中国科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 四川省青川县红光集镇泥石流灾害特征及减灾对策被引量:9
- 2009年
- 2006年8月28日四川省青川县红光集镇发生了泥石流灾害,造成了严重财产损失,并对红光集镇居民安全构成了威胁。本文根据现场调查,分析了泥石流形成条件、成灾过程,并计算了泥石流的容重、流量、冲出量等动力学参数。根据红光集镇泥石流的具体情况和当地经济、社会、生态建设的需要,以及被保护对象的重要性,提出了减灾对策。
- 唐川杨永红李为乐
- 关键词:泥石流灾害过程
- 汶川震区北川9.24暴雨泥石流特征研究被引量:224
- 2008年
- 2008年9月24日汶川震区的北川县暴雨导致区域性泥石流发生,这次9.24暴雨泥石流灾害导致了42人死亡,对公路和其他基础设施造成严重损毁。本研究采用地面调查和遥感解译方法分析地震与暴雨共同作用下的泥石流特征,获取的气象数据用于分析泥石流起动的临界雨量条件。本文探讨了研究区泥石流起动和输移过程,并根据野外调查,分析了泥石流形成的降雨、岩石和断层作用,特别是强降雨过程与物源区对泥石流发生的作用。根据应急调查发现北川县境内暴雨诱发的泥石流72处,其分布受岩石类型、发震断层和河流等因素控制。根据对研究区震前和震后泥石流发生的临界雨量和雨强的初步分析,汶川地震后,该区域泥石流起动的前期累积雨量降低了14.8%-22.1%,小时雨强降低25.4%~31.6%。震区泥石流起动方式主要有二种,一是由于暴雨过程形成的斜坡表层径流导致悬挂于斜坡上的滑坡体表面和前缘松散物质向下输移,进入沟道后转为泥石流过程;二是“消防水管效应”使沟道水流快速集中,并强烈冲刷沟床中松散固体物质,导致沟床物质起动并形成泥石流过程。调查和分析发现沟内堆积的滑坡坝对泥石流的阻塞明显,溃决后可导致瞬时洪峰流量特别大。研究结果表明了汶川震区已进入一个新的活跃期。因此,应该开展对汶川地震区的泥石流风险评估和监测、早期预警,采取有效的工程措施控制泥石流的发生和危害。
- 唐川梁京涛
- 关键词:汶川地震暴雨泥石流起动过程
- 汶川地震高烈度区暴雨滑坡活动的遥感动态分析被引量:30
- 2010年
- 强烈地震作用对山地斜坡稳定性影响是长期的,汶川地震不仅直接诱发了大量滑坡,而且在后继的强降雨过程中大大加速了震区滑坡的活动性.以汶川地震高烈度区的北川县城及湔江河谷为研究区,利用高精度航空图像解译出1214处不同类型的滑坡.地震后的2008年9月24日暴雨过程诱发了更多的滑坡和泥石流,这场20年一遇的强降雨的累积雨量为272.7mm.基于SPOT5遥感影像解译,共发现新增的暴雨滑坡823处.根据"9.24"暴雨前后的遥感解译结果对比,研究区暴雨诱发的滑坡数量增加了68%,滑坡面积扩大了46.6%,这种现象表明强震后暴雨对滑坡发育和活动影响十分明显.研究结果也说明汶川震区在强降雨作用下极易发生滑坡和泥石流.
- 唐川齐信丁军杨泰平罗真富
- 关键词:汶川地震滑坡活动遥感图像暴雨解译
- 水力类泥石流起动机理与预报研究进展与方向被引量:27
- 2008年
- 水力类泥石流是泥石流的一大类型,一旦暴发可造成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因而其起动机理和预报是泥石流学科的前沿课题。尽管国内外研究在该领域取得了显著进展,但是由于该类泥石流起动机理的复杂性,已有的预报模型和其实用性仍然有相当的差距。概述了水力类泥石流起动与预报的国内外研究进展,提出未来该研究方向的主要研究内容。未来研究内容应该包括从环境地质学、地貌学和水文学角度认识水力类泥石流的起动成因和过程及相应的临界条件;研究以水文学为主线的水力类泥石流的起动机理和模型,并提出水力类泥石流的起动水文参数临界条件;建立以临界流量法和分布式水文模型为理论依据的水力类泥石流的预报途径和方法。该研究对加强水力类泥石流起动机理及预测预报的创新性研究和促进学科发展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和实践意义。
- 唐川章书成
- 汶川震区北川“9·24”暴雨泥石流特征研究
- 1引言2008年9月24日汶川地震区中心位置的北川一带突降暴雨,导致区域性泥石流的暴发,位于北川老县城附近的西山坡沟暴发大规模泥石流过程,泥石流冲人县城,几乎全部淤埋老县城,给今后北川县城遗址纪念馆的建设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 唐川梁京涛
- 文献传递
- 汶川震区映秀镇“8·14”特大泥石流灾害调查被引量:115
- 2011年
- 2010年8月14日强降雨过程导致汶川震区映秀镇红椿沟泥石流暴发,泥石流堰塞堆积体堵断岷江主河道,导致河水改道冲入映秀新镇,引发洪水泛滥;造成映秀镇13人死亡、59人失踪,受灾群众8000余人被迫避险转移.由于这场泥石流灾害发生在汶川地震震中区,是地震与降雨共同作用下的结果,研究其形成与成灾过程对于进一步认识强震区泥石流发育特征具有重要的意义.根据现场调查和航空图像解译,分析了红椿沟泥石流流域特征,特别是地震条件下的泥石流物源特征,在此基础上讨论了泥石流起动过程和堆积过程.红椿沟泥石流典型实例表明了汶川震区泥石流已进入一个新的活跃期.因此,应该开展对汶川地震区的泥石流风险评估和监测、早期预警等研究,采取有效的工程措施控制泥石流的发生和危害.
- 唐川李为乐丁军黄翔超
- 关键词:泥石流汶川地震
- 基于GIS技术的汶川8.0级地震诱发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以四川省安县为例被引量:15
- 2009年
- 通过汶川8.0级地震后对绵阳市安县地震诱发地质灾害的应急调查和遥感解译,共获得地质灾害点187处。在此基础上,利用GIS技术对地震诱发地质灾害分布与发震断裂距离、坡度、岩性、水系等因素的关系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地震诱发地质灾害在区域上沿断裂带呈带状分布和沿水系呈线状分布的特点;地震诱发的地质灾害与地形坡度有很大的关系,绝大部分的灾害点集中在15°-45°的范围内;地震诱发的地质灾害与地形有很好的对应关系,北部高山地区地质灾害数量明显高于南部平原区;滑坡多发生在千枚岩、泥页岩等软岩中且多为土质滑坡,而岩浆岩等硬岩中多发生崩塌。
- 杨泰平唐川齐信
- 关键词:汶川8.0级地震地质灾害危险性遥感解译
- 基于GIS技术的汶川地震诱发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以四川省北川县为例被引量:43
- 2010年
- 在汶川地震诱发地质灾害应急调查的基础上,开展地震诱发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以北川县为例,应用GIS技术对5个主要评价指标进行提取和叠加分析,并结合降雨因子最终完成北川县灾后危险性评价图。评价结果表明:高危险区面积占52.6%,地质灾害点占95.9%;中危险区面积占25.1%,地质灾害点占3.7%;低危险区面积占22.3%,地质灾害点占0.4%。
- 齐信唐川铁永波梁京涛
- 关键词:汶川地震地质灾害地理信息系统
- 汶川地震区暴雨滑坡泥石流活动趋势预测被引量:163
- 2010年
- 汶川大地震发生后,暴雨又激发了新的滑坡和泥石流发生。为探讨汶川地震区暴雨滑坡泥石流活动趋势,对比分析了日本关东大地震和台湾集集大地震后诱发滑坡和泥石流活动趋势,在此基础上,对汶川地震区未来滑坡、泥石流活动趋势作了预测分析。同时,还讨论了估算不同强度降雨条件下滑坡面积和泥石流冲出量的方法。初步研究表明,汶川强震区至少在近10a内,滑坡和泥石流活动趋势是强烈的,之后地质条件将逐渐趋于稳定。本研究选择了面积为5.9km2的北川县城西侧斜坡为研究区,计算结果是如果一旦遭遇100a一遇降雨,新增滑坡面积可达166.97×104m2,约占整个研究区流域面积的28.3%。本研究还预测了魏家沟、苏家沟流域的不同频率降雨条件下的泥石流土砂产量,在100a一遇降雨条件下,泥石流土砂产量分别达71.0×104m3和49.2×104m3。研究成果为进一步认识汶川地震区后续降雨作用诱发的滑坡泥石流活动趋势提供参考。
- 唐川
- 关键词:汶川地震暴雨滑坡活动性
- 鲜水河地震带炉霍段泥石流特征初步研究被引量:14
- 2010年
- 鲜水河地震带是我国8大地震带之一,其附近区域地质灾害活动强烈。鲜水河地震带炉霍段是泥石流多发段,该地带的泥石流发育特征与活动断裂分布、地形地貌和水文气象因子密切相关。结合GIS技术,分别从地质构造、地理位势、地层岩性、水文气象和人类活动5个方面揭示了该区域泥石流的成因和分布特征。调查结果表明,研究区的泥石流发育具有明显的区域性和季节性,其发育程度与距离鲜水河断裂带的远近密切相关。
- 蒋瑜阳唐川杨泰平
- 关键词:泥石流G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