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1102133)

作品数:18 被引量:106H指数:7
相关作者:孙颖陈利李嘉禄潘宁李涛涛更多>>
相关机构:天津工业大学美国加州大学航天特种材料及工艺技术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质检总局科技计划项目国家质检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一般工业技术航空宇航科学技术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5篇一般工业技术
  • 6篇航空宇航科学...
  • 3篇轻工技术与工...

主题

  • 14篇复合材料
  • 14篇复合材
  • 7篇芳纶
  • 5篇织物
  • 4篇低速冲击
  • 4篇
  • 3篇混编
  • 3篇混杂复合材料
  • 2篇低速冲击性能
  • 2篇动态压缩性能
  • 2篇三维编织复合...
  • 2篇拉伸性
  • 2篇环氧
  • 2篇环氧复合材料
  • 2篇机织
  • 2篇芳纶纤维
  • 2篇复合材料层
  • 2篇复合材料层板
  • 2篇复合材料拉伸...
  • 2篇编织复合材料

机构

  • 17篇天津工业大学
  • 4篇美国加州大学
  • 1篇兰州理工大学
  • 1篇航天特种材料...
  • 1篇华锐风电科技...

作者

  • 16篇孙颖
  • 12篇陈利
  • 6篇李嘉禄
  • 4篇潘宁
  • 3篇张典堂
  • 3篇李涛涛
  • 2篇孙绯
  • 2篇焦亚男
  • 2篇张国利
  • 2篇郝露
  • 2篇史宝会
  • 2篇刘丽敏
  • 1篇李春昀
  • 1篇张倩倩
  • 1篇吴智磊
  • 1篇郑园园
  • 1篇李献鑫
  • 1篇于长清
  • 1篇徐雪伟
  • 1篇崔萍

传媒

  • 6篇固体火箭技术
  • 5篇纺织学报
  • 5篇天津工业大学...
  • 1篇复合材料学报
  • 1篇Journa...

年份

  • 1篇2020
  • 2篇2018
  • 2篇2017
  • 2篇2016
  • 4篇2015
  • 4篇2014
  • 3篇2013
1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缝合铺层碳/环氧复合材料动态压缩性能实验研究被引量:2
2013年
采用分离式霍普金森压杆(SHPB)动态测试系统对环氧树脂E-51和缝合铺层复合材料厚度方向的压缩性能进行实验研究,得到了不同应变率下的压缩应力-应变关系和压缩强度,并通过冲击破坏形貌来探讨材料的动态压缩破坏模式.结果表明:环氧树脂E-51是应变率相关材料,但其应变率敏感程度并不高;缝合铺层碳/环氧复合材料厚度方向的应力-应变曲线对应变率是敏感的,随着应变率的增加,最大应力增大,应变率在900 s-1比应变率在350 s-1的压缩强度增加120%;破坏的主要原因是纤维和树脂的分离以及纤维之间产生相对位移形成微裂纹,随着载荷的增加和应力集中的作用,促使裂纹扩展导致材料破坏.
李春昀孙颖张典堂王国军潘宁吴智磊
关键词:复合材料动态压缩性能分离式霍普金森压杆
Low-Velocity Impact and Compression after Impact(CAI)Behaviors of Carbon-Aramid/Epoxy Hybrid Braided Composite Laminates
2020年
Low-velocity impact and in-plane axial compression after impact(CAI)behaviors of carbon-aramid/epoxy hybrid braided composite laminates were investigated experimentally.The following three different types of carbon-aramid/epoxy hybrid braided composite laminates were produced and tested:(a)inter-hybrid laminates,(b)sandwich-like inter-hybrid laminates,and(c)unsymmetric-hybrid laminates.At the same time,carbon/epoxy braided composite laminates were used for comparisons.Impact properties and impact resistance were studied.Internal damages and damage mechanisms of laminates were detected by ultrasonic C-scan and B-scan methods.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ductility index(DI)values of three kinds of hybrid laminates aforementioned are 37%,4%and 120%higher than those of carbon/epoxy laminates,respectively.The peak load of inter-hybrid laminates is higher than that of sandwich-like inter-hybrid laminates and unsymmetric-hybrid laminates.The average damage area and dent depths of inter-hybrid laminates are 64%and 69%smaller than those of carbon/epoxy laminates.Those results show that carbon-aramid/epoxy hybrid braided composite laminates could significantly improve the impact properties and toughness of non-hybrid braided composite laminates.
曹洪学孙颖唐梦云丁许陈利
关键词:COMPOSITECOMPOSITEHYBRIDCOMPOSITEIMPACT
立体织物在二氧化硅基复合材料方面的应用前景被引量:7
2013年
为深入研究二氧化硅基复合材料在天线罩材料方面的应用,从不同增韧方式的成型工艺方法、增韧特点出发,综合评价了用于天线罩的颗粒增韧、晶须增韧和连续纤维增韧二氧化硅基复合材料的研究现状,提出适合于增韧二氧化硅基复合材料的立体织物纤维束结构,其中典型的纤维束交织结构包括2.5维机织、正交三向、三维编织及其衍生结构。结合未来导弹天线罩材料的发展趋势,指出了立体织物在二氧化硅基复合材料方面的广泛应用前景和研究重点。
李献鑫孙颖陈利李嘉禄潘宁
关键词:天线罩立体织物
芳纶/高强聚乙烯纤维混杂复合材料低速冲击实验研究被引量:13
2016年
芳纶/高强聚乙烯纤维混杂复合材料具有灵活的可设计性和较高的减重效率,设计制备了2种层间混杂、2种夹芯混杂和层内混杂共5种混杂结构的芳纶/高强聚乙烯纤维混杂复合材料层板,通过落锤冲击试验研究了混杂结构、高强聚乙烯纤维混杂含量对其冲击载荷、冲击弹性应变能、冲击损伤形貌等抗冲击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芳纶/高强聚乙烯纤维混杂复合材料层板载荷峰值均大于2种单一纤维复合材料层板,试样冲击正面与背面均为芳纶纤维的层间混杂层板冲击载荷峰值最大,冲击正面与背面均为高强聚乙烯纤维的混杂层板分层损伤严重;5种混杂结构层板吸收的能量均小于单一纤维层板,而弹性应变能均大于单一纤维层板。在冲击能量相近的情况下,层内混杂层板冲击后损伤面积最小;随着高强聚乙烯纤维混杂含量增加,载荷峰值先增大后减小,当高强聚乙烯纤维混杂含量约为40%时,层间混杂复合材料层板冲击载荷峰值最大。文中进一步分析了混杂复合材料层板的冲击损伤破坏机制,为低速冲击防护产品的研发提供一定设计依据。
孙颖史宝会李涛涛刘丽敏陈利
关键词:芳纶高强聚乙烯纤维复合材料低速冲击性能
2.5D角联锁织物厚向压缩特性的实验研究被引量:4
2015年
以碳纤维2.5D衬经结构织物为例,初步研究了2.5D角联锁织物厚度方向压缩特性,利用万能材料试验机测得织物厚度与压缩应力的关系。研究发现,当压缩应力小于3 MPa时,经验指数取为3的多层平纹织物压缩模型可用于2.5D衬经织物厚度与压缩应力关系估算。在4种不同压缩应力下制备2.5D衬经结构复合材料,进一步观测经向和纬向截面内经纱、衬经纱和纬纱屈曲变化情况,引用纱线段局部屈曲角分布定量表征纱线的屈曲程度。结果发现:经纱的屈曲程度最高,随压缩应力的增加,经纱的屈曲程度降低;当压缩应力超过一定范围时,经纱屈曲程度反而增加,衬经纱和纬纱基本呈伸直状态,衬经纱屈曲程度增加,纬纱伸直度增加。
万喜莉孙颖陈利李嘉禄
芳纶/炭混编三维编织复合材料力学性能实验被引量:5
2015年
基于三维五向和三维六向编织结构,设计并制备了4种芳纶/炭混编三维编织环氧复合材料,对比分析了芳纶/炭纤维混编方式(混编比)对三维五向和三维六向编织复合材料纵向拉伸性能、纵向和横向弯曲性能的影响。结果发现,同一种混编方式下,芳纶/炭三维五向编织复合材料纵向拉伸和弯曲性能均高于三维六向编织复合材料,而其横向弯曲性能均低于三维六向编织复合材料;同一种编织结构下,炭纤维为轴纱/六向纱的芳纶/炭混编三维编织复合材料纵向拉伸和弯曲性能较高;炭纤维为编织纱、芳纶纤维为轴纱的三维五向编织复合材料和芳纶纤维为编织纱、炭纤维为轴纱/六向纱的三维六向编织复合材料的横向弯曲性能和抗裂纹扩展能力明显提高。通过设计芳纶和炭纤维的混编方式,可进一步实现三维编织复合材料性能的可设计性。
郝露孙颖张鹤江李嘉禄
关键词:三维编织复合材料
UHMWPE/LLDPE复合材料层板低速冲击及冲击后压缩性能实验研究被引量:10
2013年
采用落锤冲击装置及万能材料试验机分别对单向带、平纹织物、单层正交三向织物三种不同结构织物超高分子量聚乙烯(UHMWPE)/LLDPE复合材料层板进行低速冲击和冲击后压缩试验,获得了载荷-位移曲线,通过分析其冲击损伤模式,对比讨论了冲击后剩余压缩强度。结果表明:单层正交三向织物UHMWPE/LLDPE载荷-位移曲线圆滑,仅有塑性变形产生,同时吸收能量和冲击后剩余压缩强度值最大,具有优异的抗冲击能力。
张典堂陈利孙颖孙绯
关键词:低速冲击剩余压缩强度
炭/芳纶混杂正交三向复合材料拉伸性能实验研究被引量:4
2017年
设计制备了Z向纱为芳纶纤维、经纬纱为炭纤维和经纬纱间隔排列芳纶纤维与炭纤维的混杂织造的2种炭/芳纶混杂正交三向织物增强环氧树脂复合材料,采用基于全场位移的数字图像相关(DIC)方法,进行了其材料级拉伸性能试验,通过与炭纤维、芳纶纤维2种非混杂的正交三向复合材料对比,分析了炭/芳纶混杂方式对复合材料拉伸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经纬纱采用炭纤维,Z向纱为芳纶纤维的混杂正交三向复合材料面内拉伸模量和断裂强度最大,断裂伸长率和泊松比较高;接下来的复合材料拉伸模量和强度从高到低依次是非混杂的炭纤维复合材料、经纬纱采用炭纤维和芳纶间隔排列的混杂复合材料和非混杂的芳纶纤维复合材料。因此,按比例合理布置炭纤维和芳纶纤维的混杂正交三向复合材料,可实现强度和韧性的折衷设计。
孙颖李涛涛郑园园张国利陈利
碳-芳纶混杂正交三向复合材料疲劳性能实验研究被引量:6
2017年
采用三维机织工艺结合树脂传递模塑(RTM)技术制备了两种碳-芳纶混杂正交三向复合材料,即z向纱均采用芳纶纤维,经纬纱分别为炭纤维和经纬纱间隔排列炭纤维和芳纶纤维的混杂正交三向复合材料,以恒定应力幅值、应力比和频率,开展了复合材料经向拉伸疲劳性能试验,通过与炭纤维复合材料的对比,分析了碳-芳纶混杂方式对复合材料拉伸疲劳性能(疲劳寿命、疲劳破坏特征和疲劳后强度/刚度)的影响。当z向纱选用芳纶纤维,面内经纬纱为炭纤维的混杂复合材料经向拉伸疲劳寿命表现出正混杂效应;当进一步混入芳纶纤维,面内经纬纱为炭纤维和芳纶纤维间隔排列正交三向复合材料疲劳寿命表现为负混杂效应,对疲劳刚度损失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可见,炭纤维正交三向复合材料中引入芳纶纤维,对其复合材料拉伸疲劳性能有重要影响,通过设计纤维混杂方式和混杂比例可进一步提高复合材料疲劳性能。
孙颖容治军李涛涛张国利陈利
关键词:复合材料炭纤维芳纶纤维混杂复合材料
碳/环氧面内准各向三维复合材料的动态压缩性能被引量:1
2015年
利用置换法三维织物非织造技术结合树脂传递模塑(RTM)工艺,制备了碳/环氧面内准各向三维复合材料和三维正交复合材料.采用岛津万能材料试验机和分离式霍普金森压杆(SHPB)测试系统,对复合材料进行了面内和厚度方向的准静态及动态压缩性能试验,研究了碳/环氧面内准各向三维复合材料不同应变率下的压缩应力-应变关系以及破坏模式.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无论面内还是厚度方向,碳/环氧面内准各向三维复合材料的压缩性能都是应变率敏感的,并且其破坏应力和应变的应变率敏感程度大于三维正交复合材料;在面内和厚度方向准静态压缩载荷作用下,面内±45°纱线有效地抑制了面内准各向三维复合材料剪切带的形成和扩展,使得脆性破坏形貌更加均匀;随着应变率增加,面内准各向三维复合材料面内方向以剪切破坏为主,断口比三维正交复合材料粗糙,厚度方向二者破坏模式相同.
孙颖张鹤江郝露陈利
关键词:应变率效应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