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0zD018)

作品数:11 被引量:289H指数:9
相关作者:张良吴理财彭华李山李世敏更多>>
相关机构:华中师范大学孝感学院中共中央编译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社会学经济管理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政治法律
  • 3篇经济管理
  • 3篇社会学
  • 2篇文化科学
  • 1篇哲学宗教

主题

  • 6篇文化
  • 4篇农村
  • 4篇公共
  • 3篇公共文化
  • 3篇公共性
  • 2篇社会
  • 2篇农村公共文化
  • 2篇文化体制
  • 2篇文化体制改革
  • 1篇行政
  • 1篇意识形态
  • 1篇政府主导
  • 1篇政治
  • 1篇政治认同
  • 1篇社会参与
  • 1篇社会主义
  • 1篇社会主义核心
  • 1篇社会主义核心...
  • 1篇社会主义核心...
  • 1篇社会主义核心...

机构

  • 9篇华中师范大学
  • 1篇河南大学
  • 1篇淮阴工学院
  • 1篇孝感学院
  • 1篇中共中央编译...

作者

  • 6篇张良
  • 2篇吴理财
  • 1篇刘辉
  • 1篇彭华
  • 1篇李山
  • 1篇李世敏

传媒

  • 3篇理论与现代化
  • 2篇学习与实践
  • 1篇中国青年研究
  • 1篇中华文化论坛
  • 1篇社会主义研究
  • 1篇人文杂志
  • 1篇道德与文明
  • 1篇中国农业大学...

年份

  • 1篇2015
  • 5篇2014
  • 1篇2013
  • 4篇2012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村庄公共性生长与国家权力介入被引量:56
2014年
在利益分化、意义竞争、规则多元的现代性社会,公共性对于整合多元阶层、增强社会动员力、达成社会共识具有重要意义。公共性的形成及特点不仅与村庄内部社会结构、权力结构有关,也与国家权力介入程度、介入方式相关。当前公共性消解与国家权力在乡村社会退场有很大关系。自人民公社解体宣告集体化时代结束,国家权力在乡村社会的介入程度与介入方式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即从强大渗透乃至延伸至乡村社会每一个角落的"全能主义",到逐渐从乡村社会退场乃至销声匿迹的"悬浮型政权"。这一迅速转变使得乡村社会无所适从:行政强制关联式公共性因人民公社体制解体而随之解体,家族关联式公共性因集体化时代国家权力的入侵早已分崩离析,而村庄内生的整合力量与组织力量短时间无法自发形成。这恰恰是理解当前村庄公共性消解的重要背景。
张良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文化向度:五种观察视角被引量:3
2012年
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研究愈来愈受到学界关注,超越对其背景、内涵、特征、结构、内容、意义及作用等的考察,而从传统文化、网络文化、农村文化、公共文化服务、文化产业(品)的角度考察其与文化建设的关系是深化这一研究的重要途径。
刘辉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文化建设文化权利文化认同
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市场配置: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理想模式被引量:56
2012年
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为满足农民基本文化需求、保障农民基本文化权利,由政府主导、社会和市场参与而形成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投资融资体系、供给体系、绩效评估体系等方面的总称。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经历了由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意识形态灌输模式"到改革开放后"部门供给模式"的变迁,而这两种模式现在都已经无法满足农民的文化需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市场配置的"多元参与合作模式"成为现阶段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理想模式。其中,政府是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核心,问题关键在于正确处理好政府与市场企业、社会民间组织、文化事业单位之间的关系。
张良
关键词: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乡村公共性解体与基督教文化发展被引量:10
2014年
当前乡村社会由封闭、静止、同质走向开放、流动、异质,传统性规则正在趋于解体而尚没有完全解体,现代性规则正在建立而没有完全建立,在这一过渡转型时期,意义竞争、规则多元、秩序混乱,乡村公共性趋于解体。而基督教在农村地区迅速发展的深层原因恰在于,基督教在发展过程中通过公共空间营造、公共交往建构、公共服务供给、公共规则培育、公共精神型塑,在一定意义上建构起公共性,某种程度上迎合了乡村社会的内生需要。但是,基督公共性具有一定限度,是有限的公共性,特别是需要处理好与乡村治理之间的关系问题、与中国农村传统文化及地方性知识的融合问题。乡村公共性重构不应主要寄托于基督教组织,而应以一般性民间组织为主。
张良
关键词:公共性
公共文化参与的偏好与思考——对城乡四类社区的考察被引量:16
2014年
本文基于对市中心社区、城郊社区、集镇社区、村落社区等四类不同社区的问卷调查,就公共文化产品偏好现状、公共文化服务决策参与偏好、对政府提供公共文化服务的评价偏好等三个方面深入分析和反思,发现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仍旧存在公共文化产品参与偏差、公共文化服务的民主参与式微、公共服务供给中政府信任危机等问题。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完善和发展需要正视和理解这些问题,同时更需要政府—公民的互动。
吴理财邓佳斌
关键词:公共文化偏好
文化空间治理:作为文化政治的行动策略被引量:13
2014年
20世纪80年代之后,一些学者批判以往社会科学过于关注历史决定论的宏大叙事,主张解构时间的霸权地位,增加空间的关照。在社会生活的时间性历史叙事中植入空间的想象后,空间逐步实现文化政治学的转向,成为再生产社会关系与社会生活方式的"文化空间"范畴。文化空间内含着在空间实践基础的空间表征的想象与表征空间的再现,运行着文化政治的隐性权力逻辑,展现着话语体系与意义建构的争夺。文化空间乃是成为一种文化政治的场域,不断参与社会历史叙事与生活世界意义的建构过程,确立社会文明规范与塑造社会生活主体。因此,在国家治理实践中,文化空间应成为可资运作的治理工具,文化空间治理则应作为文化政治的一项行动策略。
李山
关键词:文化空间文化政治文化治理
论文化体制改革的分析框架建构被引量:7
2014年
文化体制改革的本质是政府、市场、社会三者之间权责关系与职能边界在文化领域的重大调整与重新建构。必须超越"过分国家化""、偏重社会性""、迷信市场化"的三种理论思路与实践倾向,构建起"文化管理—文化事业—文化产业"的文化体制改革分析框架,从而使文化体制改革更具系统性、全面性和均衡性,最终建立起党委领导、政府管理、行业自律、企事业单位依法运营的文化发展格局,实现国家引导、市场配置、社会参与的良性互动与有效合作。
张良
关键词:文化体制改革
经典“公共性”理论辨析——兼谈中西差异被引量:10
2015年
现代性的发展,带来了公共性问题的凸显。在西方,研究公共生活理论的三个代表人物分别是阿伦特、哈贝马斯和桑内特。三人对公共性的理解各有差别:阿伦特眼中的公共性与"积极生活"紧密相连;哈贝马斯强调公共性的批判性;桑内特推崇现代公共性的非人格化。三人对公共性尽管作了经典性的阐述,但我们仍需注意中西之间的差异,以便更加恰当地引用和借鉴。
李世敏
关键词:公共性公共领域
乡村治理转型视域下的文化体制改革被引量:14
2012年
农村文化体制演变跟国家的乡村治理转型密切相关。新世纪以来,农村文化体制逐渐从原来的"国家本位"转向"农民本位",即国家通过为农民提供实实在在的文化服务、保障其基本文化权益,来增强广大农民对现代国家的合法性认同。当前农村文化体制改革应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凝聚力和向心力,同时尊重农村多元文化、包容差异性和多样性,以实现"核心价值引领"与"农民文化需求导向"的有机结合。进而言之,农村文化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是,形成富有活力的农村文化管理体制、卓有成效的农村文化服务机制和规范有序的民主参与机制,并为农村文化繁荣发展提供制度保障。
吴理财张良
农村青年政治认同研究——基于湖北五县、市(区)调查分析被引量:18
2012年
对政治系统的稳固政治认同是农村现代化的基础。目前,农村青年政治认知表现在对党的农村政策评价较高,对农村村委会和村干部缺乏政治信任,政治参与度低,也缺乏政治效能感。建构农村青年的政治认同,需要建立民生政治和政治参与机制,注重网络对农村青年的政治认同影响。
彭华
关键词:农村青年政治认同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