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科技项目(97020601)

作品数:2 被引量:103H指数:2
相关作者:刘鹏举郝福江孙晓猛吴根耀张梅生更多>>
相关机构:吉林大学中国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科技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天文地球

主题

  • 2篇新生代
  • 1篇油气
  • 1篇油气成藏
  • 1篇油气勘探
  • 1篇油气勘探意义
  • 1篇造山带
  • 1篇中-新生代
  • 1篇山带
  • 1篇推覆
  • 1篇推覆构造
  • 1篇逆冲
  • 1篇逆冲推覆
  • 1篇逆冲推覆构造
  • 1篇盆地
  • 1篇期次
  • 1篇秦岭-大别造...
  • 1篇群构造
  • 1篇中新生代
  • 1篇勘探
  • 1篇勘探意义

机构

  • 2篇吉林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作者

  • 1篇曹成润
  • 1篇张梅生
  • 1篇吴根耀
  • 1篇孙晓猛
  • 1篇郝福江
  • 1篇刘鹏举

传媒

  • 1篇吉林大学学报...
  • 1篇地质科学

年份

  • 1篇2004
  • 1篇2003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黑龙江省东部残留盆地群构造演化特征及其油气勘探意义被引量:42
2003年
由牡丹江断裂、敦 -密断裂、依 -舒断裂和大和镇断裂所控制的中新生代盆地群是东北地区重要的含煤、含油气盆地。该盆地群的中新生代成盆过程以脆性伸展为主 ,发育断陷或裂陷层序 ,而坳陷层序 (热沉降层序 )不发育。古构造发育史、盆地沉降史和伸展史研究表明 ,研究区盆地群普遍经历了早期快速沉降 (断陷期 ) -盆地衰减、抬升剥蚀 -后期快速沉降 -稳定衰减 (或抬升剥蚀 )。区内的成盆与构造演化过程分为涉及全区的中生代陆缘断陷期 (J3 -K1)、第一构造反转期 (K2 -E1)、新生代陆内裂陷期 (E2 -E3 )和第二构造反转期 (N) 4个阶段 ,反映了两大盆地构造演化旋回。构造演化特征一方面为油气的多期成藏提供了盆地动力学条件 ,另一方面改造或破坏动。
曹成润郑庆道
关键词:中新生代油气成藏
秦岭—大别造山带北部中新生代逆冲推覆构造期次及时空迁移规律被引量:61
2004年
秦岭—大别造山带北部中 新生代逆冲推覆作用可分出 5个期次 :印支期 (T2 T3)、燕山早期 (J2 末 J3)、燕山晚期 (K1 末 )、燕山末期 (K2 末 )和喜马拉雅早期 (E末 )。本区中 新生代逆冲推覆构造具有明显的时空迁移特征 ,主要体现在同一期次断裂在不同区域内规模和强度明显不同 ,并具有穿时迁移演化特征 ;不同期次断裂在规模和强度及其地球动力学机制上也明显不同。印支期逆冲推覆构造具有东强西弱、东断西褶的构造迁移规律 ;燕山早期具有由东向西由早到晚穿时迁移演化特征 ;燕山晚期和燕山末期具有东弱西强的构造特征。前 4期逆冲推覆构造规模和强度大 ,而古近纪末期规模和强度相对较小。前 3期具有从南向北规模和强度递减的趋势 ,后 2期表现出北强南弱特征。反映出中生代造山作用由早到晚、由东向西、由南向北的时空变化规律。中生代逆冲推覆构造是在扬子、华北两板块由东向西呈剪刀差式穿时碰撞、陆内俯冲断离和山脉隆升与伸展坍塌的地球动力学背景下形成的。古近纪末期逆冲构造形成机制与印度板块向欧亚板块之下俯冲的远程效应有关。
孙晓猛吴根耀郝福江张梅生刘鹏举
关键词:秦岭-大别造山带中-新生代逆冲推覆构造构造期次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