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9775058)
- 作品数:9 被引量:29H指数:3
- 相关作者:侯明东刘杰金运范王志光朱智勇更多>>
-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甘肃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理学电子电信航空宇航科学技术核科学技术更多>>
- 质子单粒子效应研究的历史和现状
- <正> 质子引起的单粒子效应是1979年首先由Guenzer等人在DRAM观察到的,比重离子引起的单粒子效应发现仅迟4年,但在过去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绝大部分研究集中于LET较高的重离子引起的单粒子效应.形成这种状况的原...
- 侯明东张庆祥甄红楼刘杰
- 文献传递
- 单粒子效应实验中的能量测量系统
- 描述了兰州重离子加速器上建造的单粒子效应地面模拟装置中的能量测量系统,并讨论了影响测量结果的相关因素.
- 侯明东刘杰甄红楼张庆祥王志光李保权金运范朱智勇陈晓曦刘昌龙孙友梅唐玉华叶宗海朱光武林云龙蔡金荣王世金都亨
- 关键词:单粒子效应
- 文献传递
- 一个用于单粒子效应地面模拟的专用靶室
- 基于航天需求,在兰州重离子加速器的辐照终端上建造了国内第一台与加速器相连的用于单粒子效应地面模拟的大型专用实验装置,它综合和借鉴了国际上同类装置的优点,采用了多项先进技术,使该装置适应性强,具备多种功能:既可在真空中也可...
- 侯明东刘杰王志光张庆祥李保权甄红楼金运范朱智勇陈晓曦刘昌龙孙友梅唐玉华叶宗海朱光武林云龙蔡金荣王世金都亨
- 文献传递
- 氦离子辐照非晶态合金的表面损伤研究被引量:3
- 2002年
- 用扫描电子显微镜研究了室温下氦离子辐照Fe77Ni5B18等 10种非晶态合金的表面形貌。氦离子的能量为 4 0keV和 6 0keV ,总注量为 1.0× 10 18— 4 .0× 10 18He/cm2 。对于不同的注量和不同的材料 ,观察到了层离、发泡、剥落、发泡破裂、二代发泡和多孔结构等多种表面损伤类型。测量了泡的直径和剥落泡皮的厚度 ,并讨论了表面损伤类型和初现的临界注量与材料种类和离子能量的关系。
- 侯明东刘杰张庆祥刘刚
- 关键词:非晶态合金表面形貌聚变堆
- 利用HIRFL开展质子单粒子实验的可能性
- <正> 近年来,质子引起的单粒子效应越来越受到重视,太阳耀斑和南大西洋磁异常区代表了航天器在空间遇到的最为恶劣的辐射环境,而这两者均起因于高能质子.无论对于地球同步轨道卫星,低太阳同步轨道卫星,还是椭圆轨道卫星,高能质子...
- 侯明东张庆祥甄红楼刘杰
- 文献传递
- 利用HIRFL加速的重离子获得半导体器件的σ-LET曲线
- 2002年
- 表征器件单粒子敏感度的σ-LET 曲线是轨道翻转率预估的重要依据.利用兰州重离子加速器(HIRFL)加速的 35 MeV/u的36Ar离子和 15.14 MeV/u的136Xe离子得到的 32 kbit×8静态存储器(SRAM)IDT71256单粒子翻转的实验数据,用Weibull和Lognormal两种函数拟合获得了完整的σ-LET 曲线,对两种拟合结果的差别进行了讨论,并在拟合参数的基础上估算了地球同步轨道和两条太阳同步轨道辐射环境中IDT71256的翻转率.
- 张庆祥侯明东甄红楼刘杰
- 关键词:HIRFL重离子半导体器件单粒子效应
- 高能离子在纯金属铋中引起的辐照效应
- 能量>1MeV/u 的重离子在材料中的能量损失主要是电子能损,其值可比核能损大1000倍以上, 此时离子在材料中引起的效应主要是电子能损效应。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人们利用中高能重离子加速器提供的束流研究材料中的辐照效...
- 王志光M.Toulemonde金运范C.DufourE.PaumierF.Pawlak
- 关键词:重离子辐照
- 文献传递
- 用HIRFL提供的12C离子模拟质子引起的单粒子效应
- 从单粒子效应的角度来看,地球俘获带和太阳质子事件是卫星在地球轨道空间遇到的最为恶劣的辐射环境,其中的高能质子(20-600MeV)能够有效穿透屏蔽,到达器件敏感区,引起单粒子效应。南大西洋地磁异常区是众多低太阳同步轨道和...
- 张庆祥侯明东甄红楼
- 文献传递
- 重离子电子能损引起的表面不稳定性
- 在过去15年里,物质快重离子辐照效应领域中的研究具有极大的兴趣。现在已有大量实验结果表明:高能重离子辐照非晶态材料将引起样品线度不可逆的各向异性的改变。这是电子能损引起的最令人惊奇的原子重排现象。关于薄样品的塑性形变已作...
- 侯明东S.Klaumünzerl
- 文献传递
- 质子单粒子效应实验及其相关问题
- 空间辐射环境中的重离子和高能质子与器件敏感区作用产生的单粒子效应对处于外层空间的航天器构成严重威胁,在近二十多年中单粒子效应是辐射效应研究领域一个非常活跃的领域.地球俘获带质子和太阳耀斑质子能够有效穿透屏蔽,到达器件敏感...
- 张庆祥侯明东甄红楼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