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GYHY200906016)

作品数:5 被引量:160H指数:4
相关作者:袁媛李崇银杨辉任福民孙丞虎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解放军理工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天文地球

主题

  • 2篇季风
  • 2篇降水
  • 1篇东传
  • 1篇东亚冬季风
  • 1篇东亚冬季风指...
  • 1篇东亚季风
  • 1篇东亚季风区
  • 1篇冬季风
  • 1篇冬季气温
  • 1篇冬季气温变化
  • 1篇印度洋偶极子
  • 1篇统计分析
  • 1篇土壤
  • 1篇土壤湿度
  • 1篇气候
  • 1篇气候学
  • 1篇气温
  • 1篇气温变化
  • 1篇夏季
  • 1篇夏季降水

机构

  • 4篇中国气象局国...
  • 3篇中国科学院大...
  • 2篇解放军理工大...
  • 1篇南京大学
  • 1篇中国气象科学...
  • 1篇江苏省气象局
  • 1篇国家气象信息...

作者

  • 3篇袁媛
  • 2篇杨辉
  • 2篇李崇银
  • 1篇刘舸
  • 1篇曹璐
  • 1篇宋文玲
  • 1篇朱艳峰
  • 1篇江静
  • 1篇孙丞虎
  • 1篇詹艳玲
  • 1篇林朝晖
  • 1篇任福民

传媒

  • 3篇气象学报
  • 2篇热带气象学报

年份

  • 2篇2013
  • 3篇2012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6月长江中下游降水和春季东亚季风区土壤湿度的关系被引量:17
2012年
利用美国气候预测中心(CPC)土壤湿度资料、中国台站观测降水资料以及NCEP/NCAR再分析的风场和气温资料,在去除了降水资料中的ENSO信号的影响后,分析了6月长江中下游降水和春季东亚季风区土壤湿度的关系。结果表明,长江中下游6月降水和前期春季土壤湿度存在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进一步分析表明,当中晚春(4—5月)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土壤湿度偏高(低)时,晚春(5月)长江中下游上空低层气温偏低(高),从而导致东亚季风区的海陆温差减小(增加)。海陆温差的减弱(增强)使得6月东亚夏季风较常年偏弱(强),伴随的风场异常主要体现在长江以南地区为南风(北风)异常所控制,而长江以北则为北风(南风)异常,从而使得长江中下游存在着异常辐合(散),最终导致长江中下游降水量较常年偏多(少)。
詹艳玲林朝晖
不同分布型厄尔尼诺事件及对中国次年夏季降水的可能影响被引量:111
2012年
利用1951—2009年线性最优插值全球海温资料,NCEP/NCAR再分析大气资料,以及中国160个站的降水资料等,重点分析了不同分布型厄尔尼诺事件的海温演变特征及对应的热带大气的响应情况,并进一步探讨了不同分布型厄尔尼诺事件对次年夏季中国降水的可能影响。根据厄尔尼诺事件发展达到盛期时海温距平的分布特点,将1950年以来的厄尔尼诺事件分为东部型、中部型和混合型。不同分布型厄尔尼诺事件的海温演变及后期的发展都表现出较为明显的差异,对应的热带太平洋上空向外长波辐射距平分布及热带印度洋-太平洋上空的沃克环流异常也表现出明显的不同。在厄尔尼诺的次年夏季,通过影响850hPa风场、水汽输送及500hPa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系统,东部型、中部型及混合型厄尔尼诺事件可能分别导致中国雨带呈现南方型(III类)、中间型(II类)和北方型(I类)的分布特点。
袁媛杨辉李崇银
关键词:厄尔尼诺事件
印度洋偶极子对热带大气季节内振荡传播的可能影响被引量:2
2012年
利用多种大气和海温资料,通过相关、合成分析以及个例对比分析,重点研究了热带印度洋偶极型海温模态对热带大气季节内振荡传播的可能影响。结果表明:东南印度洋30~60天OLR距平及赤道印度洋中部30~60天850 hPa纬向风距平都与偶极子指数显著相关;印度洋正(负)偶极型海温模态对应的东印度洋异常冷(暖)水以及赤道印度洋中部850 hPa东(西)风距平阻碍(促进)了季节内对流活动的持续性东传,使得MJO的传播在赤道东印度洋-西太平洋发生明显的中断(持续)。
袁媛杨辉李崇银
关键词:气候学印度洋偶极子统计分析MJO东传
一种综合监测两类不同分布类型ENSO事件指标的研究被引量:20
2013年
针对1950—2009年的东部型(EP)和中部型(CP)ENSO事件,比较了目前国际上常用的ENSO监测指数对它们的监测能力。结果表明:单一的指数无法同时区分EP和CP型ENSO事件,其中Ni o 3指数只能有效识别EP型ENSO事件,而Ni o 4指数则对CP型事件具有较强的监测能力。据此提出同时以Ni o 3和Ni o 4指数构建指数组的形式来监测不同类型的ENSO事件,结果表明,该指标组能够较全面监测历史上发生的不同分布类型ENSO事件,且能准确判定事件的峰值强度、起止时间和成熟期等其他特征。
曹璐孙丞虎任福民袁媛江静
关键词:ENSO事件
一个反映中国大陆冬季气温变化的东亚冬季风指数的统计预测方法被引量:15
2013年
利用中国160个站逐月温度、NCEP再分析和NOAA-CIRES 20世纪再分析等资料,采用统计分析方法,就反映中国东部大陆冬季一致性气温变化模态的能力方面,对多种东亚冬季风指数进行了评估,探讨了影响东亚冬季风强弱的主要前期因子及其相应的影响过程,并据此建立了一个预测冬季风指数的预测模型。研究结果表明:1981年前、后两个阶段·朱艳峰2008年定义的东亚冬季风指数都可以很好地反映中国东部大部分地区的冬季气温异常;北美大陆西侧北太平洋中纬度地区(35°—50°N,145°—130°W)的前期秋季(9—10月)海温、北极喀拉海地区(75°—82°N,65°—85°E)的前秋海冰密集度和东亚中纬度地区(30°—50°N,80°—140°E)的前秋高空(300—200 hPa)温度异常都具有较强的持续性,异常信号可从前秋一直持续到冬季,进而影响东亚冬季风的强度;根据上述3个前期因子建立了东亚冬季风统计预测模型,评估发现该模型具有较强的预测能力,可用于冬季风强度以及相应的中国东部大陆冬季气温的定性预测。
刘舸宋文玲朱艳峰
关键词:东亚冬季风海表温度北极海冰高空温度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