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0772075)

作品数:9 被引量:177H指数:5
相关作者:林畅松向淑敏吴朝东徐淑娟赵泽辉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北京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石油与天然气工程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天文地球
  • 4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4篇盆地
  • 2篇沙三段
  • 2篇松辽盆地
  • 2篇古地貌
  • 2篇古近系
  • 2篇凹陷
  • 2篇层序
  • 1篇地层
  • 1篇地震相
  • 1篇多信道
  • 1篇信道
  • 1篇序结构
  • 1篇用户
  • 1篇用户数
  • 1篇用户数据
  • 1篇用户数据报协...
  • 1篇震相
  • 1篇沙河子组
  • 1篇上白垩统
  • 1篇数据报

机构

  • 6篇中国地质大学...
  • 3篇北京大学
  • 3篇中国石油天然...

作者

  • 3篇林畅松
  • 2篇吴朝东
  • 2篇向淑敏
  • 1篇姜晓华
  • 1篇崔俊峰
  • 1篇张燕梅
  • 1篇贾丽
  • 1篇胡博
  • 1篇程宏岗
  • 1篇赵泽辉
  • 1篇刘景彦
  • 1篇孔凡忠
  • 1篇张顺
  • 1篇彭书萍
  • 1篇徐淑娟
  • 1篇谢利华
  • 1篇刘威
  • 1篇张驰
  • 1篇孟保国
  • 1篇刘滢

传媒

  • 2篇大庆石油地质...
  • 2篇沉积学报
  • 1篇大庆石油学院...
  • 1篇地质科学
  • 1篇计算机应用研...
  • 1篇石油勘探与开...
  • 1篇Journa...

年份

  • 1篇2016
  • 1篇2012
  • 2篇2011
  • 3篇2010
  • 2篇2009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Depositional Characteristics of Lake-Floor Fan of Cretaceous Lower Yaojia Formation in Western Part of Central Depression Region,Songliao Basin被引量:5
2009年
Based on the integrated subsurface data,including those of over 600 m drilled cores,more than 30 drilled wells and 600 km2 three-dimensional (3D) seismic-reflection data of the study area,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lake-floor fan of lower Yaojia (姚家) Formation have been clarified. An evi-dent lacustrine slope break and a steep slope belt developed in the west of Songliao (松辽) basin during depositional period of Qingshankou (青山口)-Yaojia formations (K2). The slope gradient was about 15 m/km. During the depositional period of lower Yaojia Formation,the lake shrank and the shore line of the western Songliao basin shifted to the lacustrine slope-break. The wedge-shaped sediment body,which is interpreted as the lowstand system tract of SQy1 (LSTy1),developed in the area below the slope-break. The LSTy1 is pinched out in the west of the study area. As to the thickness of LSTy1,it is thicker in the east with 50 m in its thickness than in the west. The LSTy1,rich in sandstone,can be di-vided into lower part LSTy1L and upper part LSTy1u based on two onlap seismic reflection phases,and core and logging data clearly. The various sediments' gravity flow deposits developed and the com-plex of lake-floor fan formed in the LSTy1 under the slope-break in the western part of the central de-pression region. The lake-floor fan consists of various sediments' gravity flow deposits,including:(1) turbidity deposits with characteristics of Bouma sequences; (2) sand-bearing muddy debrite dominated by mud and mixed by sand; (3) mud-bearing sandy debrites characterized by dominated sand and mixed by mud; (4) sandy debris laminar flow deposits with massive or inclined bedding,and(5) sandy slump deposits developed as deforma-tional sedimentary structure. During the lower lake-level period (LSTy1L),the western clino-form region was erosion or sediment pass-by area; the terrigenous clastic was directly trans-ported to deep-water area,converted to chan-nelized sandy debris flow,and combined with slump derived gravity flow deposited
辛仁臣李桂范冯志强梁江平林畅松
松辽盆地深层地质结构及致密砂砾岩气勘探被引量:35
2016年
基于全盆地野外露头、钻井、地震资料及地球化学分析数据,研究了松辽盆地深层地质结构特征、断陷基本地质规律、沙河子组致密气成藏地质条件及下步勘探方向。通过系统对比分析,明确盆地深层地质结构表现为下断上坳的双层结构,断陷期以断裂或地层超覆与隆(凸)起为界、由隆(凸)起相互间隔的断陷独立发育。与断陷形成演化相关的断裂可分为区域深大断裂、基底控陷断裂和洼内次级断裂3类,阐明了3类断裂在断陷群形成演化中的作用。结合区域构造和盆地演化特征分析,明确致密砂砾岩气、火山岩和基岩潜山等3大勘探领域,沙河子组致密砂砾岩气是目前最具勘探前景的战略新领域。在沙河子组基本石油地质特征分析基础上,提出砂砾岩是沙河子组碎屑岩储集层优势岩类,母岩成分、沉积结构、沉积相带及成岩作用是砂砾岩有利储集层主控因素。沙河子组气藏属典型自生自储型,发育岩性和构造两种气藏类型,陡缓两带有利沉积相带控制储集层展布、岩性圈闭形成及气藏规模,断陷内部次级断裂控制构造圈闭的形成及天然气的富集。通过综合评价优选出7个沙河子组致密砂砾岩气勘探最为现实的断陷。
赵泽辉徐淑娟姜晓华林畅松程宏岗崔俊峰贾丽
关键词:松辽盆地白垩系沙河子组
构造活动盆地沉积层序形成过程模拟——以断陷和前陆盆地为例被引量:21
2010年
应用二维层序地层模拟系统开展了构造活动盆地沉积层序的形成过程的动态模拟分析,揭示了同沉积断裂活动、湖平面变化及沉积物供给量变化相互作用对沉积层序形成的控制作用。模拟表明,快速的构造沉降、相对高的湖平面和大量的沉积物供给是形成相对深水扇三角洲的必要条件;而沉积物的供给量变小或构造沉降量加大时有利于形成近岸湖底扇或水下扇。模拟揭示出断陷湖盆陡坡边缘断裂形成的古地貌坡折控制着低水位域浊积扇或湖底扇的发育部位,同时对水进或高位域的三角洲前缘的沉积中心的分布具控制作用。断裂坡折带的构造沉降是控制可容纳空间变化的关键因素。在陆内前陆逆冲构造边缘,层序发育早期(底部)发育冲积扇和河流沉积,但由于相对快的构造沉降形成水进序列;在快速沉降的晚期沉降速率减小,碎屑体系向盆地方向推进,形成广泛河流三角洲沉积。由隐伏逆冲断裂形成的构造坡折带对低位域的分布具控制作用。在构造坡折带下的低位域砂体与上覆的水进域泥岩组合可形成重要的地层油气藏。
林畅松刘景彦胡博
松辽盆地北部上白垩统地层颜色变化及其沉积环境指示意义被引量:5
2012年
通过颜色指数的方法对松辽盆地北部上白垩统地层颜色进行了统计分析,将地层颜色变化特征与古气候、介形虫演化、古地貌恢复和物源分析等方面的研究证据进行对比,得到了地层颜色变化的影响因素。时间上,从上白垩统青山口组底部至嫩江组四段顶部存在两个明显的颜色变化旋回,主要受气候变化的影响,从嫩江组五段底部至明水组地层颜色表现为复杂频繁的突变特征,受强烈构造活动的作用。空间上,嫩江组三、四段氧化色地层主要分布于盆地东部、东北部,主要受沉积体系分布控制,证实了松辽盆地北部嫩江组三段主物源来自东部、东北部,及嫩三段至嫩四段主物源转向北部的变化。分析得出地层的颜色指数主要受沉积介质浓度和水体扰动情况两个因素作用,可以有效地反映所在时间和空间内的沉积环境变化,可在区域性研究中替代孟塞尔颜色标定法,为古气候、盆地沉积演化和古地貌恢复的分析提供证据。
刘滢吴朝东张顺
关键词:古气候古地貌松辽盆地北部上白垩统
乌尔逊凹陷乌东斜坡南屯组沉积相及有利储集相带被引量:6
2011年
以岩心分析为基础,结合测井相、地震相和地震属性提取分析,在南屯组内识别出扇三角洲沉积、湖泊相浅湖~半深湖沉积。在高精度层序地层格架内揭示了沉积相及微相的发育及分布,物源方向主要为东部、北东部隆起区。建立了该区的4种有利储集相带发育模式:发育断裂坡折带下高位体系域和低位域扇三角洲前缘砂体形成的构造一岩性圈闭;层序界面下的高位域扇三角洲前缘砂体形成削蚀不整合圈闭;低位域下切谷形成的岩性圈闭;低位域扇三角洲前缘砂体形成上超不整合圈闭。为该区勘探开发提供了可靠依据。
谢利华吴朝东孔凡忠张驰刘威
关键词:地震相沉积相南屯组海拉尔盆地
青东凹陷古近系沙三段中亚段构造—古地貌对沉积的控制被引量:19
2010年
利用地震、测井及录井资料,采用回剥技术及断失量的趋势分析方法,恢复了古近系沙三段中亚段沉积时期青东凹陷的构造—古地貌,阐明了构造—古地貌对沉积体系的控制.受郯庐断裂及其派生断裂的控制,古近系沙三段中亚段沉积时期青东凹陷呈现整体沉陷,为一东断西超的箕状断陷,凹中发育3个近东西向的次隆,将青东凹陷分隔为4个次洼,由南至北,次洼的规模逐渐扩大.受构造-古地貌的控制,沙三段中亚段青东凹陷的东部发育扇三角洲,西部和南部发育辫状河三角洲.三角洲沉积体系的主体发育部位明显受次洼的控制.由于凹陷规模小,物源供应充分,扇三角洲和辫状河三角洲的砂质沉积不同程度下超于中部次隆之上,由于次隆地带水浅浪强,形成规模不等的砂质滩坝.中部次隆规模较大,在缺少陆源碎屑供应的地带,发育钙质浅滩和泥滩.发育于东部断坡带的三角洲砂体,发育于西部斜坡带的辫状河三角洲砂体,以及发育于次隆地带的砂质滩坝砂体均具有较好的储集条件和较好的圈闭背景,是油气勘探的重要目标.
向淑敏李建平王根照郭涛李慧勇
关键词:古近系
渤东凹陷古近系沙三段构造一古地貌对沉积的控制被引量:5
2010年
利用地震、测井及录井资料,采用回剥技术及断失量的趋势分析方法,恢复了古近系沙三段沉积时期渤东凹陷的构造一古地貌,并阐明了构造一古地貌对沉积体系的控制。受郯庐断裂及其派生断裂的控制,古近系沙三段沉积时期渤东凹陷呈现整体沉陷,为一结构复杂的断陷,凹中发育1个近东西向的次隆,将渤东凹陷分隔为2个次洼,北部次洼为西断东超结构,南部次洼为东断西超结构。受构造一古地貌控制,沙三段渤东凹陷北部次洼的东部发育辫状河三角洲,西部和东南部断坡带发育规模较小扇三角洲。南部次洼的东部断坡带发育扇三角洲,三角洲沉积体系的主体发育部位明显受次洼控制。由于东部辽东隆起带物源供应充分,所形成的扇三角洲和辫状河三角洲规模较大,并不同程度超覆于中部次隆之上。发育于东部断坡带和缓坡带的三角洲砂体具有较好的储集条件和较好的圈闭背景,是油气勘探的重要目标。
向淑敏魏刚李建平郭涛李慧勇
关键词:古近系沙三段
光纤环网中建立数据传输模型的方法研究被引量:4
2011年
为了在光线环网中高效地传输数据,首先确定了所研究光纤环网的物理拓扑结构是一种多信道单向环网;然后详细地阐述了在其中建立数据传输模型的步骤和方法,以及各个模块的流程图;最后在设计的实验平台上对模型进行了完整的测试。测试结果表明,数据传输模型可以在光纤环网中高效且正确地运行。
孟保国张燕梅彭书萍
关键词:光纤环网多信道数据传输模型用户数据报协议
沉积盆地的层序和沉积充填结构及过程响应被引量:82
2009年
现代层序地层学的理论发展,把沉积过程纳入到地质演化的时空框架中并与地球的多旋回或节律演化结合研究,形成了一套带有革命性的、在等时地层格架中研究沉积作用的新方法,成为了油气资源等沉积矿产预测勘探的重要工具。沉积盆地的沉积充填可划分出与各级沉积旋回相对应的层序地层单元。追踪对比由不整合面或不整合面及其对应的整合面为界的高级别层序地层单元建立的区域性等时地层格架,对盆地构造古地理再造和油气勘探战略性研究至关重要;追踪四、五级等低级别层序地层单元和体系域建立的高精度层序地层格架,可为重点区域或区带的沉积体系和储集体的沉积构成和分布等的解剖提供精细的地层对比基础。依据沉积基准面的变化,从层序内水进到水退的沉积旋回中可划分出正常水退沉积、强制性水退沉积、水进沉积及垂向加积等成因沉积类型。海相或湖相盆地中三级层序地层单元内均可较好地划分出低位、水进、高位及下降体系域。盆地构造作用、气候变化、海、湖平面升降过程对层序发育的控制作用及沉积响应研究,一直是层序地层学或沉积地质分析领域的研究热点。沉积盆地的层序地层序列演化是盆地地球动力学过程的总体响应。层序地层学把盆地古构造、古地理的变迁纳入到统一的地球演化系统中研究,形成了与区域地球演化史或盆地动力学演化相结合的重要研究领域。多旋回盆地或叠合盆地中多期次的构造变革导致了多个区域性不整合面所分隔的多个构造层序的叠加。注重构造—层序地层的结合分析,揭示盆地的层序地层序列与多期盆地构造作用的成因联系,是构造活动盆地或大型叠合盆地沉积地质演化和油气聚集规律研究的关键。盆地构造作用,如前陆盆地多期次的逆冲挠曲沉降和回弹隆起的构造作用、多�
林畅松
关键词:层序结构沉积盆地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