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11YJC860018)

作品数:3 被引量:21H指数:3
相关作者:金萍华潘霁更多>>
相关机构:安徽大学复旦大学南洋理工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博士科研启动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文化科学

主题

  • 2篇政治
  • 2篇媒体
  • 1篇医疗信息
  • 1篇引擎
  • 1篇政治话语
  • 1篇政治认同
  • 1篇社会化
  • 1篇社会化媒体
  • 1篇社交
  • 1篇社交媒体
  • 1篇生活政治
  • 1篇搜索
  • 1篇搜索引擎
  • 1篇索引
  • 1篇污名
  • 1篇解放政治
  • 1篇互联
  • 1篇互联网
  • 1篇环境抗争
  • 1篇百度百科

机构

  • 3篇安徽大学
  • 1篇复旦大学
  • 1篇南洋理工大学

作者

  • 3篇金萍华
  • 1篇潘霁

传媒

  • 2篇安徽大学学报...
  • 1篇新闻大学

年份

  • 1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互联网医疗信息的“仪式性搜索”和“功能期待”被引量:7
2012年
医疗信息搜索已成网民常见的网络行为,该行为是一种包含功能期待的"仪式性使用"行为,网民获取的是"过程满足"而非功能满足,但这并没有影响网民搜索行为的再次发生。这个结论是对使用与满足理论的拓展,也为相应机构改善网络医疗信息传播效果提供了事实依据。
金萍华潘霁
关键词:医疗信息搜索引擎百度百科
污名与政治认同:社交媒体中的政治话语争斗——以孔庆东“粗骂”为例被引量:10
2013年
本研究在梳理社交媒体中政治话语争斗背景的基础上,基于"污名"理论提出"互为污名者"概念并进一步提出研究假设:社交媒体中政治话语争斗中的"污名"是"政治认同"的重要意义来源,"污名"不会如某些传统污名研究所指出的导致"认同危机","污名"促进"政治认同"的形成。本研究采用"污名"研究的"互动"方法论范式分析孔庆东三次"粗骂"事件,得出"孔庆东采用互为污名化方式以呈现自身政治认同"之结论,此结论证成研究假设。本研究认为,以语言暴力获取的话语权力无以证成政治认同的合法性。
金萍华
关键词:社交媒体污名政治话语政治认同
社会化媒体中的“日常环境抗争”——以“PM2.5”新抗争剧目建构为例被引量:4
2014年
近年环境群体性事件频发的同时,社会化媒体中出现环境抗争日常化现象。以"日常环境抗争"形态呈现的"PM2.5"术语的社会化媒体传播过程构成了新的抗争政治剧目。此剧目仍属"解放政治"抗争范畴,但蕴含着"生活政治"的实现可能。作为抗争对象的国家同抗争者之间的持续协商是"解放政治"的出路,而国家由抗争对象角色转变为生态舆论引导者角色则是"日常环境抗争"内化为"生活政治"的关键。
金萍华
关键词:PM2社会化媒体解放政治生活政治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