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170606)

作品数:6 被引量:24H指数:3
相关作者:郝德君谈家金张丛丛陈梦义钱路更多>>
相关机构:南京林业大学江苏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资助项目江苏省“青蓝工程”基金资助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6篇农业科学
  • 1篇生物学

主题

  • 2篇天牛
  • 2篇茉莉酸
  • 2篇茉莉酸甲酯
  • 2篇马尾松
  • 1篇生物防治
  • 1篇试剂
  • 1篇试剂盒
  • 1篇授精
  • 1篇树脂道
  • 1篇松墨天牛
  • 1篇松树
  • 1篇替代寄主
  • 1篇皮层
  • 1篇萜类
  • 1篇萜类化合物
  • 1篇物防
  • 1篇线虫
  • 1篇相遇
  • 1篇香樟
  • 1篇美国白蛾

机构

  • 7篇南京林业大学
  • 1篇江苏出入境检...

作者

  • 5篇郝德君
  • 2篇谈家金
  • 1篇徐梅
  • 1篇叶建仁
  • 1篇安榆林
  • 1篇钱路
  • 1篇陈梦义
  • 1篇陈瑞旭
  • 1篇陈宏健
  • 1篇方爱琴
  • 1篇张丛丛

传媒

  • 2篇东北林业大学...
  • 2篇南京林业大学...
  • 1篇林业科学
  • 1篇昆虫学报

年份

  • 1篇2021
  • 3篇2019
  • 1篇2017
  • 1篇2015
  • 1篇2012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茉莉酸甲酯诱导马尾松创伤树脂道分化的组织解剖学被引量:1
2019年
探究不同浓度茉莉酸甲酯诱导下马尾松(Pinus masssoniana Lamb.)的防御反应及其时序变化规律,为研究外界胁迫诱导马尾松的抗性机理奠定基础。分别用浓度为0.1、1.0、10.0 mmol/L的茉莉酸甲酯溶液处理2年生马尾松幼苗,并于处理后6、15、30、45 d采集不同处理组马尾松茎干、树梢,制作石蜡切片和徒手切片,用显微镜观察采集马尾松的各类型树脂道的面积及诱导产生的创伤性树脂道数量。茉莉酸甲酯处理马尾松后,茎的组织解剖学结构表现出创伤性树脂道的形成、皮层树脂道腔隙增大和多酚薄壁细胞的膨胀与增加等现象。创伤性树脂道的发生发育可分为原始细胞阶段、胞间隙形成及腔道扩大阶段和树脂道成熟阶段。不同浓度茉莉酸甲酯处理后,马尾松创伤性树脂道的形成数量具有明显差异。茉莉酸甲酯可以诱导马尾松产生组织解剖结构的防御应答,通过研究分析其应答规律,可为深入探索马尾松诱导性的防御机理提供理论依据。
黄开茹陈瑞旭陈宏健朱晗郝德君
关键词:马尾松茉莉酸甲酯
利用麻竖毛天牛繁育花绒寄甲的可行性被引量:2
2021年
为解决花绒寄甲(Dastarcus helophoroides)人工繁育技术的关键问题,提高繁殖数量,寻找适宜的替代寄主,研究了与花绒寄甲原始寄主亲缘关系更为接近的麻竖毛天牛(Thyestilla gebleri)作为替代寄主的可行性和最适接种比例,并比较了其与目前常用的黄粉虫(Tenebrio molitor)、大麦虫(Zophobas morio)、松墨天牛(Monochamus alternatus)等几种寄主繁育特性的差异。结果表明:花绒寄甲幼虫可在麻竖毛天牛上完成发育,其最适接种比例为3∶1,此时初羽化成虫平均体质量为25.82 mg,平均每头寄主上的花绒寄甲成虫的羽化数为1.54头,繁育出成虫所需时间仅为37.66 d,显著短于其余几种寄主,且寄生率、结茧率及羽化率均显著高于其余寄主。
龚馨玥李寿银文全民周杨卢旭谈家金郝德君
关键词:花绒寄甲生物防治替代寄主
DNA条形码试剂盒检测技术在墨天牛鉴定中的应用被引量:3
2015年
为了对进境口岸截获的俄罗斯木材中的墨天牛属(非中国种)害虫进行准确、快速鉴定,笔者利用DNA条码试剂盒检测技术,基于墨天牛线粒体COⅠ(线粒体细胞色素氧化酶亚基I)基因设计一对巢式引物,对截获墨天牛属中的8个种进行COⅠ扩增,将扩增序列上传至有害生物信息网站,依据碱基位点在不同种间的排列和组成的差异,获得不同种在相应位点上的特有碱基,即标记性碱基,以此作为区分墨天牛种的依据。通过这种墨天牛属DNA条码试剂盒检测技术,可为口岸检疫鉴定提供有效的技术手段。
陈梦义徐梅钱路安榆林郝德君
江苏省松树根际寄生线虫种类鉴定被引量:1
2012年
从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南京市紫金山、镇江市、淮安市、连云港市和扬州市等5个市6个地区采集80份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黑松(P.thunbergii)、湿地松(P.elliottii)和赤松(P.densiflora)的根和根际土壤样品,并分离鉴定其中的寄生线虫,初步分析结果如下:从采自南京紫金山上健康的马尾松根际中分离得到双宫螺旋线虫(Helicotylenchus dihystera)和松拟盘旋线虫(Paratylenchus pini);从南京江宁区衰弱马尾松根际中分离得到斯氏细小线虫(Gracilacus stei-neri)、尖头细小线虫(G.epacris)和斯特林细小线虫(G.straeleni),从健康马尾松根际中分离得到布科文针线虫(P.bukowinensis);从扬州市健康的马尾松根际中分离得到苹果矮化线虫(Ty-lenchorhynchus malinus);从镇江市健康黑松根际中分离得到微小针线虫(P.minutus)。其中,马尾松是苹果矮化线虫、布科文针线虫、斯特林细小线虫、尖头细小线虫和斯氏细小线虫的新寄主,黑松是微小针线虫的新寄主。同时,布科文针线虫、斯特林细小线虫、尖头细小线虫和斯氏细小线虫为江苏省的新纪录种。
方爱琴谈家金叶建仁郝德君
关键词:松树
香樟齿喙象的交配和产卵行为被引量:6
2017年
【目的】香樟齿喙象Pagiophloeus tsushimanus是危害香樟Cinnamomum camphora的中国新记录种。本研究旨在通过调查香樟齿喙象成虫的交配和产卵行为,以增加对其行为习性的认识。【方法】采用室内饲养观察结合录像的方法,记录香樟齿喙象成虫的交配及产卵行为特点并进行分析。【结果】香樟齿喙象一次完整的交配过程大致分为交配前、交配、交配后3个阶段,表现为相遇抱对、插入授精和配后保护等行为特点。香樟齿喙象的完整交配过程需要672.67±156.53 min,其中抱对持续时间103.94±20.61 min,插入授精持续时间333.83±94.15 min,配后保护持续时间234.9±41.79 min。产卵过程可以划分为咬食产卵孔、产卵、填埋3个阶段,其中钻蛀产卵孔持续时间52.43±4.93 min,产卵持续时间2.47±0.14 min,填埋持续时间29.09±6.74 min。雌雄成虫均有多次交配习性,全天均可发生交配行为,交配高峰发生在12:00-14:00,在6:00-8:00有一个次高峰。香樟齿喙象的卵为单产,雌虫产卵具有明显的节律性,产卵高峰在18:00-20:00,次高峰出现于8:00-10:00。【结论】研究结果有助于了解香樟齿喙象的繁殖过程,为系统研究其行为学及发展基于行为调控的防治技术提供了依据。
张丛丛王蒙苏鹏樊斌琦王焱郝德君
关键词:交配产卵香樟
茉莉酸甲酯诱导马尾松基于树脂萜类的防御反应
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 Lamb.)是我国南方具有重要经济和生态价值的主要乡土造林树种,但受松材线虫病、马尾松毛虫等病虫害侵袭严重,导致马尾松的大量死亡,对松林资源和生态环境造成很大的破害。茉莉酸甲酯是...
黄开茹
关键词:马尾松茉莉酸甲酯萜类化合物松墨天牛
文献传递
美国白蛾内参基因的鉴定及筛选被引量:11
2019年
【目的】为筛选美国白蛾在不同温度处理、不同发育阶段、幼虫不同组织中稳定的内参基因,为美国白蛾相关的基因定量研究奠定基础。【方法】在美国白蛾转录组测序结果中筛选出8个候选内参基因GAPDH、ACT、RPL12、RPL18a、RPS16、EF1α、EF1β、18S rRNA,获得碱基序列。将以上序列进行克隆、测序、比对最终证明其为美国白蛾的基因且碱基序列正确,之后将其上传到NCBI获得登录号。设计以上8个候选内参基因的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引物,利用qRT?PCR技术测定8个候选内参基因在美国白蛾不同发育阶段(幼虫1~6龄)、不同温度处理下(-10、-5、0、25、35、40、45℃处理2 h)、幼虫的不同组织(头、肠道、脂肪体、马氏管、表皮)中的表达量,记录Ct值;然后通过ΔCt法、GeNorm、NormFinder和BestKeeper共4种方法对8个候选内参基因在不同条件下的Ct值进行统计分析,最后综合RelFinder选出最稳定的内参基因。通过GeNorm计算Vn/(n+1)最合适内参基因的数目。【结果】Ct分析表明,在不同发育阶段和在不同温度处理下表达最稳定的是RPL12;在幼虫不同组织中,最稳定的是RPS16。GeNorm分析结果与ΔCt分析结果相同。NormFinder分析表明,在不同的发育阶段和不同温度处理下最稳定的候选内参基因分别是RPL18a和EF1α;在幼虫组织中,最稳定的是ACT。BestKeeper分析认为,不同发育阶段,ACT、GAPDH不适合作为内参基因;不同温度处理下,ACT、RPL18a、RPL12、RPS16、EF1β不适合作为内参基因;在不同幼虫组织中,RPL18a、EF1α、EF1β、18S rRNA不适合作为内参基因。最后RelFinder综合评价显示,在不同的发育阶段最稳定的内参基因组合是RPL12和EF1β,最不稳定的是ACT;在不同的温度处理下,最稳定的内参基因组合是EF1α和GAPDH,最不稳定的是ACT;在不同组织中,最稳定的组合是ACT和RPS16,最不稳定的是RPL18a。经GeNorm软件计算,最合适的内参基因�
陶蓉李慧孙宇航于晓航朱晗郝德君
关键词:内参基因基因筛选QRT-PCR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