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社会公益研究专项计划(2001DIB10084)
- 作品数:9 被引量:168H指数:8
- 相关作者:宫福久王吉宏周德平李子华陈知新更多>>
- 相关机构:中国气象局沈阳大气环境研究所辽宁省人工影响天气办公室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公益研究专项计划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水利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 辽宁云水资源分布特征及开发潜力分析被引量:30
- 2005年
- 我国淡水资源短缺,人口增长、经济发展与水资源短缺的矛盾日益加剧,已严重影响着我国部分地区经济和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人工增雨、开发空中云水资源是缓解水资源短缺的一个重要途径。文章利用辽宁省气象台站网的常规探空、云和降水的观测资料,计算、分析了辽宁云水资源的分布状况及开发潜力,结果显示全省云水资源总量年均为4.83×1011m3,具有较多的作业机会和较大的人工增雨潜力,开发云水资源大有可为。
- 周德平宫福久张淑杰班显秀
- 关键词:人工增雨云水资源降水效率
- 一次飞机播云的微物理效应分析被引量:24
- 2004年
- 根据 1995年 6月 2 9日对辽宁省一次层状云降水过程的飞机探测资料 ,对人工增雨催化作业前后各高度层云的含水量、云雨滴数密度、谱型等微物理参量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 :作业云层 (高度 :4 .0~ 5 .5km ,温度 : 4 .5~ 13.8℃ )的云水含量约为 0 .0 2~ 0 .0 3g/m3,是整个云体中最大的 ,但冰雪晶相对较少 ,特别是 5km以上云层 ,冰晶粒子只有 10 0 0~ 2 0 0 0m 3,因此对这一云层作业是适宜的。作业后在作业高度层产生了大量冰晶 ,由于冰晶和过冷云滴同时存在 ,导致小云滴的数密度由 34.38cm 3减少到 8.97cm 3,过冷液态含水量由 0 .0 15 g/m3减少到 0 .0 0 5 g/m3;大云滴和冰雪晶的数密度由 6 18m 3增加为 2 2 6 7m 3、含水量由 0 .10 g/m3增加为 0 .17g/m3;各高度层的云粒子谱也产生了相应的变化。这个实例验证了实施碘化银催化对作业云的微物理结构产生了影响。
- 周德平宫福久高建春王吉宏李子华
- 关键词:层状云
- 切变线降水系统微物理特征及降水机制个例分析被引量:8
- 2008年
- 利用机载云粒子探测系统(PMS),对2004年7月1日影响吉林省的一次切变线降水过程进行了探测飞行,利用所获取的宏微观资料对此次降水过程的微物理结构、降水机制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此次切变线降水云系主要由高层云、雨层云、碎云构成,高层云和雨层云中间夹有1100 m左右的无云区;3类云中平均云滴浓度、平均云滴直径各不相同;云水含量随高度分布不均匀,云的不同部位云水含量起伏较大;冰晶浓度平均为17.3个/L;此次探测的降水云系符合Bergeron提出的催化云-供水云相互作用导致降水的概念。根据云图及其他探测资料综合分析,冰晶主要产生于高层云上部或卷层云的冰晶播撒,供水云为高层云中下部和雨层云。
- 刘健齐彦斌蒋彤陈知新米长树纪瑛英
- 关键词:微物理特征降水机制
- 吉林省春季降水性层状云基本结构及降水潜力的初步研究被引量:18
- 2005年
- 2001年、2002年利用美国粒子测量系统(PMS)对吉林省5~7月降水性层状云在实施人工增雨作业的同时进行了科研探测,取得了一批资料,对这些资料进行计算后得到以下结论:(1)吉林省春季降水性层状云宏观结构主要分为三种云型即:Ns、As op-Sc op、Astra.(2)不同云型其云中过冷水含量、云滴数密度不同,其中Ns云型的云中过冷水含量、云滴数密度最大,分别达到0.2737 g/m3、205.3个/L,其次是As op-Sc op云层,其过冷水含量、云滴数密度分别为0.1693 g/m3、117.5个/L,过冷水含量、云滴数密度最小的云层结构为As tra,分别为0.1054 g/m3、98.6个/L.(3)云中过冷水含量与云底高度为负相关,与过冷层厚度为正相关.(4)三种云型的云中过冷水含量、云滴数密度距0 ℃层高度的分布基本一致:在距0℃层高度以上400~600 m高度范围内过冷水含量、云滴数密度达最大,之后随着距0 ℃层高度的增加云中过冷水含量、云滴数密度迅速减小.(5)吉林省春季降水性层状云的可播度为86%;三种云型的人工降水潜力有所不同,即:Ns云型潜力最大,达41.3%,其次是As op-Sc op云型潜力为28.4%,潜力最小的云型为As tra,为26.6%.
- 刘健李茂仑蒋彤米长树陈知新
- 东北冷涡云系人工增雨作业效果的检验和分析被引量:21
- 2006年
- 根据辽宁地区的东北冷涡降水天气过程的规律和特点,利用气象台站网的常规观测资料,用事后划分影响区和对比区的移动分区区域回归方法,对东北冷涡降水云系的人工增雨作业效果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1)辽宁省1992-2004年6~8月对东北冷涡云系人工增雨作业的平均增雨效果为22.44%.(2)有95%以上的可信度证明辽宁省的人工增雨有正效果.(3)物理检验分析证明,作业方法及催化部位基本是合理的,催化作业是有效的.
- 周德平宫福久王吉宏
- 关键词:东北冷涡增雨效果
- 东北冷涡天气系统的雨滴谱特征被引量:28
- 2007年
- 为了对东北冷涡天气下的人工增雨作业和效果评估提供背景资料,采用GBPP-100型地面雨滴谱仪在辽宁对2002年7—8月和2003年7—8月几次冷涡降雨过程进行了观测。利用观测资料,分析了东北冷涡天气系统下层状云、积层混合云和积雨云降雨的微物理特征、各微物理参数随时间的变化以及各参量间的相关性。用Г分布函数拟合了这三类云降雨的平均雨滴谱,分析了Г分布函数中各拟合参数随时间的变化以及各拟合参数与雨滴各微物理参量间的相互关系。
- 宫福久何友江王吉宏杨军
- 关键词:东北冷涡雨滴谱微物理结构Г分布
- 冰雹云雷达识别方法及防雹作业经验被引量:27
- 2007年
- 总结了辽宁省40余年人工防雹工作积累的成果和经验,归纳了3种类型冰雹云的雷达回波特征以及利用回波形态、回波参量和综合指标对其进行雷达识别的方法,并结合冰雹云数值模拟结果,总结了对具有液态水累积区的雹云、对超级单体冰雹云和对多单体冰雹云实施人工防雹作业的一些经验,对于各地的科学防雹作业具有参考作用。
- 周德平杨洋王吉宏宫福久李子华
- 关键词:冰雹云回波特征雷达识别人工防雹
- 2002年7月沈阳一次降水过程的催化数值模拟研究被引量:8
- 2005年
- 应用三维对流云模式和探空资料,对沈阳地区2002年7月12日发生的一次东北冷涡降水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结果表明,这次降水主要是由积层混合云引起的,其中冰相过程占主导地位,霰的融化是最主要的雨生成项。催化模拟试验表明,当云体处于成熟稳定的积层混合云阶段,在0℃层高度以上播撒AgI能起到显著的增雨效果。积层混合云具有巨大的人工增雨潜力。
- 陈宝君周德平宫福久王吉宏耿素江
- 关键词:东北冷涡积层混合云人工增雨数值模拟
- 辽宁省7~8月降水回波特征被引量:10
- 2006年
- 为配合辽宁省夏季人工催化积云试验,沈阳、鞍山雷达和雨量站网在2002~2003年7~8月进行了系统的观测。本文利用雷达资料,分析了辽宁夏季降雨回波类型,并重点研究了积层混合云降水的主要特征。结果得出,辽宁夏季冷涡天气系统降水和江淮梅雨一样,以积层混合云降水为主,大到暴雨常属于强积层混合云降水。
- 宫福久王吉宏慕熙昱李子华
- 关键词:东北冷涡雷达回波积层混合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