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000268)

作品数:24 被引量:110H指数:7
相关作者:王晓莉赵岩松牟青杰王海宇闫少珍更多>>
相关机构:潍坊医学院潍坊医学院附属医院天津市眼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山东省医药卫生科技发展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1篇医药卫生
  • 2篇生物学

主题

  • 15篇细胞
  • 14篇缺血
  • 9篇蛋白
  • 8篇新生大鼠
  • 8篇干细胞
  • 6篇缺氧
  • 6篇脑缺血
  • 5篇单个核细胞
  • 5篇血性
  • 5篇视网膜
  • 5篇脐血
  • 5篇脐血单个核细...
  • 5篇缺血性脑损伤
  • 5篇缺氧缺血性
  • 5篇缺氧缺血性脑
  • 5篇缺氧缺血性脑...
  • 5篇网膜
  • 5篇脑损伤
  • 5篇间充质干细胞
  • 5篇骨髓间充质

机构

  • 23篇潍坊医学院
  • 9篇潍坊医学院附...
  • 2篇天津市眼科医...

作者

  • 23篇王晓莉
  • 13篇赵岩松
  • 10篇牟青杰
  • 6篇闫少珍
  • 6篇王海宇
  • 5篇范蒙蒙
  • 5篇陈玉玺
  • 4篇王芳
  • 3篇毕学辉
  • 3篇刘长云
  • 3篇陈伟
  • 3篇程丹丹
  • 2篇胡明英
  • 2篇赵堪兴
  • 2篇王丽
  • 2篇张睿馨
  • 2篇董鹏
  • 2篇赵月华
  • 1篇巩平
  • 1篇胡温庭

传媒

  • 6篇中国当代儿科...
  • 3篇眼科新进展
  • 2篇中国医学影像...
  • 2篇潍坊医学院学...
  • 1篇中华神经科杂...
  • 1篇中国现代医学...
  • 1篇临床放射学杂...
  • 1篇中华眼底病杂...
  • 1篇中国儿童保健...
  • 1篇医学研究生学...
  • 1篇国际脑血管病...
  • 1篇中华肿瘤防治...
  • 1篇中国组织工程...
  • 1篇中华实用儿科...

年份

  • 1篇2019
  • 2篇2018
  • 4篇2017
  • 2篇2016
  • 3篇2015
  • 4篇2014
  • 6篇2013
  • 1篇2012
2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不同褪黑素治疗方案对缺氧缺血性脑损伤新生大鼠内源性神经干细胞增殖的影响被引量:11
2019年
目的探讨不同褪黑素治疗方案对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新生大鼠脑内源性神经干细胞(NSCs)增殖及远期组织学的影响,以寻求褪黑素治疗的较优方案。方法将96只7日龄Sprague-Dawley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组、单剂量即刻褪黑素治疗(SDIT)组及7日连续褪黑素治疗(7DCT)组(n=24)。HIBD大鼠模型采用分离并电凝大鼠右侧颈总动脉,低氧舱(氧气浓度为8%±0.01%)内缺氧2 h的方法建立。造模后7 d,采用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巢蛋白(Nestin)免疫荧光双标法检测各组大鼠侧脑室室管膜下区(SVZ)及海马齿状回(DG)区内源性NSCs的增殖情况(n=8);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大鼠脑Nestin蛋白的表达水平(n=8)。造模后28 d,采用苏木精-伊红染色(HE)和尼氏染色法观察海马CA1区的组织病理学及锥体细胞数的变化(n=8)。结果免疫荧光染色结果显示:SDIT组和7DCT组PCNA^+Nestin^+DAPI^+细胞数均较HIBD组增加,且7DCT组显著多于SDIT组(P<0.01);Western blot结果显示:SDIT组与7DCT组Nestin蛋白的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HIBD组,且7DCT组显著高于SDIT组(P<0.05);HE染色结果显示:SDIT组及7DCT组细胞损伤减轻;尼氏染色结果显示:SDIT组和7DCT组锥体细胞数均较HIBD组增加,且7DCT组显著高于SDIT组(P<0.01)。结论SDIT和7DCT均可促进HIBD新生大鼠脑内源性NSCs的增殖,减轻远期组织学损伤,且7DCT疗效优于SDIT。
陈伟陈岚芬张梦蓓夏煜鹏赵月华李光祖王晓莉
关键词:缺氧缺血性脑损伤褪黑素神经干细胞增殖新生大鼠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对氧诱导视网膜病变新生大鼠视网膜新生血管的影响被引量:4
2017年
目的探讨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移植对氧诱导视网膜病变(OIR)新生大鼠视网膜新生血管的影响,并观察视网膜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变化,为BMSC临床治疗OIR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方法将72只7日龄Sprague-Dawley新生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OIR组)与BMSC移植组(BMSC组)。体外培养BMSC,采用氧诱导法制成OIR模型,持续高氧5 d后,BMSC组行玻璃体内注射大鼠BMSC。移植后7 d,采用视网膜铺片法、苏木精-伊红染色(HE)法检测BMSC移植对OIR新生大鼠视网膜新生血管的影响;免疫组化法结合Western blot法观察BMSC对OIR新生大鼠视网膜HIF-1α及VEGF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视网膜铺片结果示正常对照组视网膜血管排列整齐,而OIR组血管排列紊乱,可见大片无灌注区,BMSC组仅可见大血管稍迂曲,血管排列较规整,无灌注区明显减少;HE染色发现OIR组视网膜内界膜可见大量新生血管及视网膜前新生血管细胞(Pre-RNC),BMSC组视网膜内界膜新生血管明显减少,且pre-RNC数显著少于OIR组(P<0.01);免疫组织化学结果示OIR组HIF-1α阳性与VEGF阳性细胞数显著多于正常对照组,而BMSC组HIF-1α阳性与VEGF阳性细胞数均显著少于OIR组(P<0.05)。Western blot结果示OIR组HIF-1α与VEGF蛋白表达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而BMSC组HIF-1α与VEGF蛋白表达显著低于OIR组(P<0.01)。结论 BMSC玻璃体内移植可减轻OIR新生大鼠视网膜新生血管的形成,其机制可能与其抑制HIF-1α及VEGF蛋白的表达有关。
牟青杰赵月华程丹丹王海宇陈岚芬赵岩松王晓莉
关键词:氧诱导视网膜病变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新生血管缺氧诱导因子-1Α新生大鼠
RNA干扰沉默AKT基因对卵巢癌SKOV3细胞增殖与凋亡影响研究被引量:6
2013年
目的:通过小分子干扰RNA(siRNA)技术沉默卵巢癌SKOV3细胞中PI3K/AKT信号通路关键基因蛋白激酶B(protein kinase B,PKB/AKT)基因的表达,探讨其对卵巢癌细胞增殖与凋亡的影响。方法:人卵巢癌SKOV3细胞体外培养,随机分为对照组、空白载体组和siRNA干扰组,siRNA干扰组通过脂质体介导AKT siRNA转染SKOV3细胞。荧光定量PCR法检测AKT在干扰前后AKT mRNA的表达,免疫荧光细胞化学法检测PI3K、AKT与PCNA蛋白在各组中的表达,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抑制情况,流式细胞仪AnnexinⅤ/PI法检测细胞凋亡率的变化。结果:siRNA干扰组AKT mRNA的表达量为(0.325±0.04)明显抑制,并显著低于对照组,q=58.96,P<0.001;免疫荧光细胞化学结果示,siRNA干扰组的AKT、PCNA蛋白的荧光强度较对照组与空白载体组明显降低,而PI3K蛋白在3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37;流式细胞仪AnnexinⅤ/PI法检测结果示,siRNA干扰组细胞凋亡率高达(79.52±2.31)%,较对照组(27.35±2.01)%与空白载体组(28.64±1.96)%明显升高,约是空白载体组(q=60.880,P<0.001)与对照组(q=58.553,P<0.001)的3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AKT siRNA可干扰AKT基因的表达,抑制卵巢癌SKOV3细胞的增殖,促进其凋亡,有望成为治疗卵巢癌的新方法。
胡明英王晓莉毕学辉刘晓文
关键词:小分子干扰RNA蛋白激酶B
N-乙酰-5-羟色胺(NAS)对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RIRI)大鼠视网膜活性Caspase-3、Bcl-2、Bax表达的影响被引量:12
2017年
目的探讨N-乙酰-5-羟色胺(N-acetylserotonin,NAS)对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retinal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RIRI)大鼠视网膜活性Caspase-3、Bcl-2、Bax表达的影响。方法取健康成年Sprague-Dawley大鼠66只,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6只)、缺血再灌注组(30只)与药物组(30只),药物组于造模前30 min腹腔注射5 mg·kg-1NAS,缺血再灌注组腹腔注射同等剂量的生理盐水,缺血再灌注组与药物组按RIRI后时间,分为6 h、12 h、24 h、48 h、72 h五个亚组。采用HE染色法观察各组视网膜形态学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各组大鼠视网膜活性Caspase-3、Bcl-2及Bax蛋白表达。结果HE染色显示正常对照组大鼠视网膜结构清晰,各层细胞排列紧密;缺血再灌注组大鼠RIRI后6 h、12 h视网膜各层高度水肿,24 h后水肿逐渐减轻,神经节细胞逐渐减少,分布较紊乱,随着时间延长,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大片缺失;药物组6 h、12 h较缺血再灌注组细胞水肿明显减轻,24 h、48 h、72 h组较缺血再灌注组细胞排列规整,神经节细胞数量减少减轻。缺血再灌注组视网膜活性Caspase-3阳性细胞数在灌注后6 h开始表达增加,阳性细胞数为(561.15±37.19)个·mm^(-2),24 h达到较高水平,阳性细胞数为(1522.61±84.36)个·mm^(-2),随后逐渐下降,药物组视网膜各时间点活性Caspase-3阳性细胞数均显著少于缺血再灌注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正常对照组视网膜可见大量Bcl-2阳性细胞;缺血再灌注组RIRI后6 h Bcl-2阳性细胞开始下降,12 h后继续减少,24 h降至较低水平;药物组各时间点Bcl-2阳性细胞数均显著多于缺血再灌注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正常对照组大鼠视网膜几乎未见Bax阳性细胞;缺血再灌注组RIRI后6 h神经节细胞层及内核层可见Bax阳性细胞,24 h达到较高水平,48 h开始下降;药物组各时间点Bax阳性细胞均显著少于缺血再灌注组,差异均有�
张婷婷赵岩松王海宇杨明程丹丹牟青杰王晓莉
关键词: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BCL-2BAX
体外靶向PI3K基因RNA干扰对卵巢癌SKOV3细胞Akt表达的影响
2013年
目的采用RNA干扰技术沉默卵巢癌SKOV3细胞中PI3K/Akt信号转导通路中关键基因PI3Kp110α,观察其对PI3K/Akt信号通路下游信号蛋白Akt的影响,以期为卵巢癌的基因治疗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方法体外培养人卵巢癌SKOV3细胞,脂质体介导靶向P13Kp110α基因的小干扰RNA(siRNA)转染卵巢癌SKOV3细胞,采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干扰后PI3K、Akt mRNA的表达,免疫荧光双标法观察RNA干扰48 h后对PI3K、Akt蛋白的影响。结果 Real-time PCR结果示RNA干扰组PI3K、Akt mRNA相对含量显著低于空白载体组和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空白载体组与对照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荧光细胞化学结果示RNA干扰组的PI3K、Akt蛋白阳性率较对照组与空白载体组明显减少,而对照组与空白载体组比较无明显差异。结论 siRNA可沉默卵巢癌SKOV3细胞P13Kp110α基因的表达,同时减轻PI3K蛋白及下游信号蛋白Akt的表达,以PI3Kp110α为靶点的RNA干扰技术可望成为卵巢癌基因治疗的新策略。
毕学辉胡明英王晓莉梁玉林陈玉玺
关键词:RNA干扰PI3KAKT
低氧预适应对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视网膜低氧诱导因子-1α和血红素氧合酶-1表达的影响被引量:5
2015年
目的观察低氧预适应(hypoxic preconditioning,HPC)后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retinal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RIRI)大鼠视网膜低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 inducible factor-1α,HIF-1α)、血红素氧合酶-1(heme oxygenase-1,HO-1)的动态变化。方法取65只Wistar成年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5只,RIRI组30只,HPC+RIRI组30只(HPC后采用高眼压法制成RIRI模型),后两组于RIRI后6 h、12 h、24 h、36 h、3 d、7 d各处死5只鼠。采用尼氏染色观察HPC对各组大鼠视网膜的影响,免疫组织化学法动态观察HPC对RIRI大鼠视网膜HIF-1α、HO-1表达的影响。结果尼氏染色显示正常对照组大鼠视网膜结构清晰,各层细胞排列整齐紧密;RIRI组大鼠视网膜各层高度水肿,随着时间延长,神经节细胞数量逐渐减少,分布较紊乱、稀疏;HPC+RIRI组与RIRI组比较,各层细胞水肿明显减轻,细胞排列比较规整,神经节细胞数量减少降低,分布较整齐。正常对照组大鼠视网膜组织HIF-1α、HO-1微量表达。RIRI组HIF-1α表达升高,峰值在RIRI后12 h,阳性细胞数为(120.64±5.67)个·mm-2;RIRI后6 h起HPC+RIRI组HIF-1α表达较RIRI组升高,RIRI后12 h达高峰且阳性细胞数为(158.54±4.77)个·mm-2,24 h起逐渐下降,RIRI后7 d时HPC+RIRI组HIF-1α表达仍高于RIRI组;RIRI后RIRI组HO-1表达升高,峰值在RIRI后24 h且阳性细胞数为(129.54±4.58)个·mm-2;RIRI后6 h起HPC+RIRI组HO-1表达较RIRI组升高,RIRI后12 h达高峰且阳性细胞数为(157.56±4.67)个·mm-2,RIRI后24 h仍高表达且阳性细胞数为(150.78±4.97)个·mm-2,此后逐渐下降,RIRI后7 d,HPC+RIRI组仍明显高于RIRI组。与RIRI组比较,HPC+RIRI组RIRI后各时间点HIF-1α、HO-1阳性细胞数均增多,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 HPC可促进RIRI大鼠视网膜HIF-1α、HO-1蛋白的表达,减轻视网膜损伤,具有视网膜保护作用。
肖正霞赵岩松王晓莉李聪伶
关键词:缺血再灌注损伤低氧预适应血红素氧合酶-1
不同浓度的氯化钴对PC12分化细胞增殖与凋亡的影响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观察不同浓度的氧化钴(CoCl_2)对肾上腺嗜铬细胞瘤(PC12)分化细胞增殖与凋亡的影响,探讨合理的体外化学模拟缺氧模式。方法应用不同浓度CoCl_2作用于PC12分化细胞不同时间,建立化学性缺氧诱导细胞凋亡的实验模型;将PC12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不同浓度不同时间的CoCl_2处理组;应用细胞计数、MTT、Hoechst33342/PI双染色法检测不同浓度CoCl_2对PC12分化细胞的增殖与凋亡的影响。结果①CoCl_2(≤200μmol/L)在6h内使PC12细胞存活率轻度增加,12h后开始出现细胞存活率降低,并呈现比较明显的剂量和时间依赖关系;CoCl2(≥300μmol/L)诱导PC12分化细胞6h即开始出现存活率降低(P<0.01);②150μmol/L CoCl_2诱导PC12分化细胞24h后细胞数量明显减少(P<0.01);③通过荧光显微镜可见150μmol/L CoCl_2诱导PC12分化细胞24h内受损细胞多为早期凋亡,48h后开始出现晚期凋亡和坏死细胞增多。结论 CoCl_2对PC12分化细胞增殖与凋亡的影响呈时间和浓度依赖性,进行化学模拟缺氧要考虑CoCl_2的作用浓度和作用时间。
范蒙蒙王晓莉李强王芳刘长云杨培培
关键词:氯化钴细胞凋亡
牙髓干细胞移植治疗缺氧缺血性脑损伤新生大鼠远期行为学及环磷酸腺苷反应元件结合蛋白的变化被引量:6
2017年
背景:环磷酸腺苷反应元件结合蛋白(c AMP response element binding protein,CREB)是影响记忆存储的关键蛋白,与长期记忆密切相关,研究牙髓干细胞侧脑室移植远期行为学及CREB的变化机制可为缺氧缺血性脑损伤的治疗提供新思路。目的:观察人牙髓干细胞移植对缺氧缺血性脑损伤新生大鼠远期行为学以及CREB表达的影响,为缺氧缺血性脑损伤的治疗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方法:36只健康7 d龄SD大鼠随机等分为正常组、缺氧缺血性脑损伤组和人牙髓干细胞组。采用经典的Rice法建立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模型,造模后24 h后,人牙髓干细胞组经侧脑室注入2μL人牙髓干细胞(浓度为1.5×106μL-1),正常组和缺氧缺血性脑损伤组分别注射等量生理盐水。结果与结论:人牙髓干细胞组大鼠平均觅水时间、平均逃避潜伏期及平均逃避距离亦显著短于缺氧缺血性脑损伤组(P<0.01),但其平均觅水时间、逃避潜伏期及距离均长于正常组(P<0.01);尼氏染色结果示人牙髓干细胞组海马CA1区细胞排列较规则,细胞数量较多,显著多于缺氧缺血性脑损伤组,但仍少于正常组(P<0.05);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示人牙髓干细胞组CREB阳性细胞数亦显著多于缺氧缺血性脑损伤组,但仍显著少于正常组(P<0.01)。提示人牙髓干细胞移植可通过促进海马CA1区CREB的表达,改善缺氧缺血性脑损伤新生大鼠远期学习记忆能力,从而修复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
王爱牟青杰王晓莉闫少珍曲鹏宇王海宇胡温庭
关键词:牙髓干细胞牙髓干细胞缺氧缺血性脑损伤环磷酸腺苷反应元件结合蛋白八臂迷宫尼氏染色新生大鼠
褪黑素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神经干细胞增殖的影响及机制研究被引量:4
2018年
目的探讨褪黑素对缺血再灌注(IR)大鼠脑内神经干细胞(NSCs)增殖的影响及其相关机制。方法将72只大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12)、模型组(n=30)及褪黑素组(n=30),根据IR后的时间分别将模型组与褪黑素组大鼠分为6h、24h、72h和7d 4个亚组。通过HE染色法观察褪黑素对IR大鼠损伤侧室管膜下区(svz)细胞损伤的影响,采用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巢蛋白(Nestin)免疫荧光双标法观察褪黑素对损伤侧SVZ内源性NSCs增殖的影响,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法和蛋白质印迹法检测褪黑素对损伤侧SVZ Toll样受体4(TLR4)及核转录因子(NF)一KBp65蛋白表达的影响。通过一般线性回归分析褪黑素组与模型组PCNA^+Nestin^+DAN^+细胞数差值与TLR4^+、NF.KB p65^+细胞数差值之间的相关性。结果HE染色显示模型组大鼠损伤侧SVZ细胞排列紊乱,形态不规则;褪黑素组大鼠损伤侧SVZ细胞排列较整齐,形态较规则。免疫荧光双标染色显示模型组(498.47±26.44/mm^2)与褪黑素组(623.10±39.70/mm^2)大鼠各时间点损伤侧SVZ PCNA^+Nestin^+DAPI^+细胞数逐渐增加,IR后7d达较高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203.91±2.23/mm^2)(F=35.193、170.344、277.536、285.947,均P<0.01),褪黑素组大鼠PCNA^+Nestin^+DAPI^+细胞数均显著高于模型组(F=102.561、91.244、168.502、38.013,均P<0.01)。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模型组(740.02±31.63/mm^2;710.01±26.59/mm^2)和褪黑素组(555.57±25.28/mm^2;528.85+30.60/mm^2)大鼠各时间点损伤侧SVZTLR4^+与NF—KB p65^+细胞数逐渐增多,IR后7d达较高水平,且均显著多于正常对照组(F=21.413、263.059、873.691、1037.098,均P<0.01;F=26.374、372.940、854.826、929.018,均P<0.01),褪黑素组TLR4^+与NF—KB p65’细胞数均较模型组显著下降(F=7.641、25.135、66.094、103.753;F=18.612、69.597、113.113、119.814;均P
李振程丹丹陈伟李光祖夏煜鹏禚瑞王晓莉
关键词:脑缺血神经干细胞
脐血单个核细胞侧脑室移植对HIBD新生大鼠脑神经元凋亡及Bax、Bcl-2蛋白的影响被引量:4
2016年
目的探讨脐血单个核细胞移植对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新生大鼠脑神经元凋亡及Bax、Bcl-2蛋白的影响。方法 7日龄Sprague-Dawley新生大鼠制备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模型,随机分为正常对照(N)+生理盐水(NS)、HIBD+NS、N+脐血单个核细胞(UCBMC)及HIBD+UCBMC组。N+UCBMC与HIBD+UCBMC组侧脑室注入3×10~6个UCBMC,N+NS与HIBD+NS组注入等体积NS。移植后7d采用Neu N/活性Caspase-3免疫荧光双标染色法、TUNEL法观察大脑皮层神经元凋亡,Westernblot观察脑组织Bax、Bcl-2蛋白表达。结果 HIBD+NS组的Neu N+活性Caspase-3^+DAPI^+细胞及TUNEL^+DAPI^+细胞均多于N+NS和N+UCBMC组(P<0.01);HIBD+UCBMC组的NeuN^+活性Caspase-3+DAPI+细胞及TUNEL+DAPI+细胞均少于HIBD+NS组(P<0.01)。HIBD+NS组的Bax蛋白表达高于N+NS与N+UCBMC组,Bcl-2蛋白低于N+NS与N+UCBMC组(P<0.01);而HIBD+UCBMC组的Bax蛋白较HIBD+NS组降低(P<0.01),Bcl-2蛋白则高于HIBD+NS组、N+NS和N+UCBMC组(P<0.05)。结论 HIBD新生大鼠侧脑室移植UCBMC可以减轻神经元凋亡,其机制可能与Bcl-2蛋白表达上调,Bax蛋白表达下调有关。
闫少珍王晓莉王海宇董鹏赵岩松
关键词:脐血单个核细胞凋亡BAX/BCL-2新生大鼠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