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200495)
- 作品数:8 被引量:18H指数:2
- 相关作者:张艳峰谢映平牛秀萍薛皎亮李伟更多>>
- 相关机构:山西大学稷山县林业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山西省青年科技研究基金山西省回国留学人员科研经费资助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生物学农业科学更多>>
- 异色瓢虫对日本龟蜡蚧虫体挥发物的趋性反应被引量:4
- 2016年
- 为明确异色瓢虫Harmonia axyridis(Pallas)在取食日本龟蜡蚧Ceroplastes japonicus Green过程中虫体挥发物的作用,本研究采用Y型嗅觉仪测定了异色瓢虫对日本龟蜡蚧的趋性行为反应,并利用顶空固相微萃取和气质联用(HS-SPME-GC/MS)对日本龟蜡蚧(卵、若虫、成虫)的挥发性气味进行分析鉴定。结果表明:异色瓢虫对日本龟蜡蚧各龄期均有趋性,其中对成虫的趋性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在日本龟蜡蚧虫体挥发性成分中,共检出10种烷烃类、8种烯烃类、9种醇类等47种组分。选取其中两种含量较大的组份1-辛烯-3-醇和1R-α-蒎烯进行单组份趋性试验,结果表明1-辛烯-3-醇在浓度为10-4g/m L和10-5g/m L、1R-α-蒎烯在浓度为10-5g/m L和10-6g/m L时对异色瓢虫具有明显吸引效应,其中10-4g/m L的1-辛烯-3-醇和10-5g/m L的1R-α-蒎烯引诱率分别达到73.65%和76.41%,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上述结果为进一步研究异色瓢虫的引诱剂奠定了基础。
- 李伟张艳峰谢映平牛秀萍
- 关键词:异色瓢虫日本龟蜡蚧挥发物趋性反应
- 褐软蚧蜡泌物超微结构的研究被引量:1
- 2018年
- 采用扫描电镜观察了褐软蚧(Coccus hesperidum Linnaeus)泌蜡腺体、蜡泌物的超微结构与半透明蜡壳的形成过程。结果表明,年轻雌成虫背面蜡质是由许多不连续的蜡片层层叠加构成的;老熟雌成虫体壁硬化,其上分布的小孔分泌小颗粒状蜡质;二者腹面气门路上的五格腺产生的蜡丝带状分布,构成蚧虫呼吸的通道。
- 张艳峰
- 关键词:蜡泌物超微结构
- 红环瓢虫触角感器的扫描电镜观察被引量:1
- 2014年
- 利用扫描电镜对红环瓢虫Rodolia limbata Motschulsky成虫与幼虫的触角形态及化学感受器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红环瓢虫成虫的触角为棒状,由柄节、梗节和6个鞭节组成。其上发现有毛形、刺形和锥形3种感器,各种感器长短不一,分布不同,其中锥形感器集中分布于鞭节的4-6亚节,以末节端部最为密集;幼虫触角短,圆锥状,分为3节,感器只有毛形和锥形2种,且数量极少。雌雄成虫与幼虫个体间触角感器的类型、分布均无明显差异。
- 张毅谢映平薛皎亮张艳峰牛秀萍
- 关键词:扫描电镜触角感器
- 甘草胭脂蚧雌成虫触角感受器超微结构(英文)被引量:2
- 2017年
- 【目的】甘草胭脂蚧Porphyrophora sophorae Arch.是一种典型的土栖性蚧虫。本研究旨在了解该虫触角的结构及其对土栖环境的适应性。【方法】利用光学显微镜、扫描和透射电子显微镜对甘草胭脂蚧雌成虫触角以及触角感受器进行了观察。【结果】甘草胭脂蚧雌成虫触角由9节组成,各触角节粗而短,各节间连接紧密,使触角形态呈现出较为粗壮的特点。在触角上分布着4种感受器29~48个,包括2~5个B9hm氏鬃毛,5~12个无孔毛形感受器,10~15个腔锥形感受器和11~22个多孔钉形感受器。根据各感受器的结构特点,判断它们分别具有自体感受、触觉感受、温湿度感受和嗅觉感受的功能。触角感受器主要分布在触角的3个节上,分别是:柄节,具2~4个B9hm氏鬃毛;第3鞭节,分布有6~10个腔锥形感受器;第7鞭节(即顶节),大多数的感受器都分布在这一节的端部,包括3~8个腔锥形感受器,4~11个无孔毛形感受器和11~22个多孔钉形感受器。而在触角的其他节上几乎没有感受器分布。【结论】甘草胭脂蚧雌成虫触角有着许多不同于其他蚧虫触角的特点,这些特点是与其土栖性的生活方式相适应的。
- 王旭谢映平张艳峰刘卫敏王全亮
- 关键词:超微结构
- 红环瓢虫对草履蚧及相关气味的趋性被引量:2
- 2014年
- 利用Y型嗅觉仪测试红环瓢虫对其生境中害虫虫体气味的趋性反应。结果表明,红环瓢虫成虫对草履蚧幼虫和虫卵有明显的趋性;其幼虫对草履蚧雌成虫有明显趋性;且瓢虫对害虫的趋性反应与害虫虫体气味浓度相关,天敌昆虫必须达到一定数量时才表现出明显的趋性。
- 张毅谢映平薛皎亮张艳峰牛秀萍
- 关键词:草履蚧
- 草履蚧雌成虫触角感受器的扫描电镜观察被引量:2
- 2015年
- 利用扫描电镜技术观察了草履蚧(Drosicha corpulenta(Kuwana))雌成虫触角形态及其触角感受器的分布和形态特点。结果表明,草履蚧雌成虫触角呈短棒状,深棕色,由柄节、梗节、鞭节组成,共8节,其中,鞭节由6个鞭亚节组成,表皮凹凸不平;触角各节大小、形态不一。雌成虫触角感受器共有6种类型8种形态,分别为毛形感受器(I型、II型)、锥形感受器(I型、II型)、刺形感受器、腔锥形感受器、钟形感受器、钉形感受器。各类型感受器在触角各节上的数量和分布各不相同,绝大部分触角感受器分布在触角的背面、腹面和外侧面:毛形感受器数量最多,在柄节、梗节及鞭节上均有分布,约占总数的80%;钟形感受器数量最少,仅为1个,只着生于梗节腹面前缘;钉形感受器仅着生于触角顶节,腔锥形感受器主要散生于梗节、第1鞭节、第2鞭节和顶节上。
- 牛秀萍张艳峰谢映平薛皎亮杜仙当
- 关键词:草履蚧触角感受器
- 朝鲜毛球蚧各龄期虫体的挥发物成分分析被引量:2
- 2016年
- 为明确朝鲜毛球蚧Didesmococcus koreanus Borchsenius自身挥发物中所包含的信息素组分,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和气质联用(HS-SPME-GC/MS)的方法对该蚧虫各龄期虫体的挥发性气味成分进行研究。分析得出100μm PDMS萃取纤维对虫体的挥发性成分吸附性能较好,再以其吸附2龄若虫、3龄若虫、雌成虫以及虫卵的挥发性成分,并比较了不同龄期、不同虫态挥发性成分组成的异同和数量差异。结果表明,朝鲜毛球蚧的挥发性成分主要有烷烃类、醇类、酮类、酯类、含苯环化合物等29种成分。随着龄期的增加,虫体挥发物的种类由2龄若虫的22种,3龄若虫的15种,逐渐减少到雌成虫的10种,且不同发育阶段的挥发性组分有明显差异。在若虫期1-辛烯-3-醇的相对含量都是最大的,分别占25.28%和22.51%;发育到雌成虫阶段,2-十一酮增加到21.85%为相对含量最大的组分;而虫卵中邻二甲苯(48.71%)相对含量最大。通过分析挥发物的变化规律,结合其他研究结果,初步推测1-辛烯-3-醇是朝鲜毛球蚧的一种重要的信息素成分,2-壬酮、2-十一酮很有可能是朝鲜毛球蚧的性信息素,通过此次研究为朝鲜毛球蚧的天敌引诱剂和性引诱剂的制备提供科学依据。
- 李伟张艳峰谢映平牛秀萍薛皎亮
- 关键词: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信息素